
繼網易暴力辭退絕症員工、華為“251”事件之後,又一家互聯網企業傳出違法裁員的消息。
這一次是小米。
1
員工微博吐苦水,小米涉嫌違法暴力裁員
3月4日,一則微博引發關注。
自稱是小米前員工的範友冬(微博名@小米範友冬)連發數條微博,並@了包含雷軍在內的一眾小米高管,質疑小米集團涉嫌違法裁員。

▲源自微博截圖
在隨後傳出的一份聊天記錄中,範友冬表示這是小米的一次內部大裁員活動,他認為“很多員工被小米涉嫌違法暴力裁員”。

▲聊天記錄,圖源網絡
這件事情還在繼續發展,目前小米公司還未就此事進行官方回應。至於小米公司是否涉及暴力裁員,也還需進一步的法律介入與裁決。
但這並不是小米第一次被質疑暴力裁員。早在2019年12月,小米員工Mery就稱自己遭到小米公司的暴力裁員,並發出靈魂拷問:
小米引以為傲的文化會不會變成隻是高層自嗨的皇帝的新衣?

▲圖源網絡
結合目前的互聯網行業環境來看,盡管是否暴力裁員還需進一步界定,但小米公司的大裁員行動應該是確有其事。
巧的是,2019年3月5日,在北京的全國“兩會”會場外,當記者問到小米是否會加入互聯網行業的“裁員降薪潮”時,雷軍明確表態,“我覺得小米不會”。

打臉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2
小米裁員背後的營收困境
自成立以來,最讓小米引以為傲的王牌就是性價比。
高舉性價比大旗,小米曾一路高歌猛進,把一眾山寨機打得落荒而逃,並借此奠定了其在手機界的地位。可以說,在性價比這條賽道上,小米曾是絕對的霸主。
但事實證明,性價比是一把雙刃劍。它曾是小米最鋒利的開山斧,如今卻成了小米前進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在小米還未上市的時候,一向低調的雷軍卻高調地放下豪言:“小米硬件綜合淨利潤率不超5%”。
此前,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也是小米手機增長最快的季度)主流手機廠商每銷售一部智能手機賺取的利潤顯示,小米每部手機賺取的利潤僅為2美元,排名在vivo、OPPO、華為、三星和蘋果之後。其中,排名第一的蘋果每部手機賺取151美元。

早年間,在開疆拓土階段,小米通過性價比獲得了大量用戶,這是小米的優勢。但小米也不得不思考,為什麼蘋果、華為、OPPO、VIVO這些其他的手機廠商利潤率比小米更高,甚至價格比小米更高卻可以擁有比小米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收入呢?
當然,低價低利潤固然是一種很好的營銷手段,但一件商品真正吸引消費者的並不隻是價格。小米當初放出豪言硬件利潤不超過5%,如果未來小米的非硬件收入一直還是做不起來,那這就很難支撐起小米這麼龐大的生態,整個公司的負債率就會不斷提升。
這點從小米的財報中也顯而易見。
從小米公布的2019年三季度財報來看,小米似乎陷入了一種“中年困境”之中。
公司三駕馬車中,營收發動機手機業務和利潤發動機互聯網業務雙雙熄火,而IoT業務短期還難成大器。

從具體數據上來看,小米手機收入該季度共計323億元,同比下跌近8%,這也是手機業務自小米上市以來首次出現業務萎縮情況。
手機出貨量本季度為3210萬部,低於IDC此前發布的3270萬部,同比在去年低基數的基礎上再次出現負增長,同比下滑4%。
此外,根據此前IDC發布的小米出貨量趨勢,三季度小米國內出貨量大幅下滑31%,市占率從去年同期的13.6%明顯跌至本季度的9.1%,手機業務當前基本全靠國際業務撐著。
手機業務整體上,無論是從出貨量、售價上,都處於內外交困的狀態,形勢非常嚴峻。
至於互聯網業務,在調結構中除了收入的放緩,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毛利率的下行:三季度互聯網毛利率僅有62.9%,較去年同期的68.4%下滑不少。

▲圖源見智研究所
總體來說,不容樂觀,這點從小米發布2019年三季度財報後跌了將近10%的股價也可見一斑。
在2019年的小米年會上,雷軍坦言,小米即將麵臨最嚴峻的挑戰,“沒有一絲一毫盲目樂觀的餘地”。
如今來看,確實如此。
3
模式弊端,缺乏核心競爭力
小米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從主要營收上看,這是一家比同行利潤低太多的手機公司;從概念來看,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但縱觀國內外的手機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我們卻很難找到一家模式和小米一模一樣的公司。
除此之外,小米還投資孵化了210多家生態鏈企業,試圖構造一個龐大的生態鏈帝國。

▲圖源艾媒谘詢
這樣的小米,看似麵麵俱到,實則隱憂遍布。
目前來看,手機業務依然是小米營收的主要來源,從過往數據來看,手機業務的營收占比都超過50%。
事實上,在手機之外,小米公司本身還在遊戲、金融、電商等多個領域涉及。但遺憾的是,不管是金融還是遊戲,小米自創立伊始就大力拓展的這兩項業務,雖然已經可以給小米帶來不小的收入,但在對應的細分行業中卻始終無法占據絕對的市場優勢。
遊戲、金融、電商,小米要在這些領域建立優勢已經基本不可能,如果小米一直保持高速的分散投資速度,卻不集中一些精力和資源在少數的入口級消費硬件市場進入市場第一梯隊,那小米的泡沫是很有可能破碎的。
即使在自己的主陣地——手機業務上,小米也沒能構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小米此前公布的招股書數據顯示:小米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5.12億元、21.04億元、31.51億元,研發投入占總營收比例分別為2.26%、3.07%、2.75%。如果將研發投入占總營收比例這份數據指標與BAT、穀歌亞馬遜微軟相比,小米的研發投入實在是太少。

縱觀全球,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大勢所趨。小米隻有在專利版權和核心技術方麵建立自己的競爭壁壘,才有可能在未來的智能硬件戰場中不被技術研發拉後腿。
這也難怪網友一直調侃:小米手機的發布會,就是供應鏈技術的展銷會,以及友商的懟戰會。
再複製一個“小米手機”很難,如果基本盤再守不住,還能走多遠呢?
4
極致節省下的人才困境
隱憂遍布,到處都得花錢補窟窿。錢從哪來?無非是開源和節流。從目前小米的業務結構來看,短時間內“開源”有限,隻能在“節流”上多下功夫了。
此前有一位小米內部員工就說道,“在互聯網環境中,一定程度的燒錢是不可避免的。”“小米在硬件思維的影響下,會對所有的業務計算成本、摳利潤,甚至1-2萬元的預算都會卡得很嚴。”
在小米公司內部,流行著這樣一個原則:
用最少的成本去取得比較高的結果。
或許是因為硬件思維,或許是因為“節省是刻在雷軍骨子裏的概念”,諸多小米員工都曾對媒體表達了一致的觀點——極度節省是小米的公司文化。

小米高舉“性價比”大旗的背後,是貫穿於項目、研發、乃至人才各個層麵的預算緊張。
多位小米員工表示,小米的薪水不僅低於互聯網大廠,甚至也低於OPPO、VIVO等手機廠商,大約為後兩者的50%到80%。
在去年9月的組織架構調整後,MIUI部門有部分員工離職,一些人跳槽到今日頭條、美團、OPPO等企業,“薪水至少漲了50%”。有兩位小米員工進一步強調,“幾乎以前認識的‘技術大牛’都走了。”
小米似乎真的步入了“中年危機”:公司發展到第10年,早期員工已經進入倦怠狀態,需要新人來激活鬥誌。而缺乏競爭力的薪酬難以吸引到理想的人才。
甚至有小米員工表示,小米的每一個“性價比”,都來自於對員工的“剝削”。
這樣看來,裁員也可以理解為是小米在為“性價比”做出的讓步,畢竟這也是節約成本的一個好辦法嘛。

雷軍曾說,小米永遠不會放棄性價比。
小米9發布的時候,雷軍又說,“小米旗艦機,一定要去掉性價比的束縛。小米9的製造和研發成本,絕對不便宜,期待我們賣到特別便宜的價錢,完全做不到。小米9比小米8貴不少,特別希望大家的理解。”
再看小米10,恐怕雷總對性價比有什麼誤解?

雷軍也曾說,“我覺得小米不會裁員”。
一轉頭,裁員的鐮刀揮得比誰都快。
到底,是雷總變得太快,還是我們領悟得太慢?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
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
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
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
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
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
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
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
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