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點上,電視行業與手機行業在前進的路線上達成了一致。在全麵屏手機的屏幕尺寸來到 7 英寸極限的時候,小米電視的極限尺寸也達到了 75 英寸。
去年 11 月 5 日,小米電視 5 係列正式發布,隻是當時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了一億像素的 CC9 Pro 上,小米電視 5 係列相對來說沒有那麼耀眼。
一方麵這是因為手機的確是一個關注度更高的市場,掌握了手機,就掌握了幾乎一切智能終端的入口。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小米在互聯網電視這個市場是無可爭議的第一,2019 年出貨量更是史無前例達到了千萬級。
75 英寸的「巨大」,比想象中更加「沉重」75 英寸的小米電視 5 Pro 不僅是小米最貴的電視,同時也是最大的。
這份巨大比我最初想象的還要沉重,由於疫情的原因,公司樓下的物業不讓物流小哥送貨上樓,所以當時我是自己一人拖著還裝著打木架的電視拖進拖出電梯,然後再一步步拖到辦公室裏。
親身體會過才知道,75 英寸基本上已經是普通電梯能夠容納的最大尺寸了,我甚至一度懷疑可能塞不進電梯。而在沒有小推車的情況下拖出電梯時,如果你在現場一定能看到我滿臉寫著幼小、可憐、無助。
在安裝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原先預估錯誤的想法,比如原本我想用一張桌子實現放置,但發現左右兩個支架之間寬度超過 1.6 米,一張普通桌子長度可能不夠,最後還是兩張桌子拚起來才安頓下這個大家夥。

顯然,如果你們家電視櫃不夠長的話,不要期望通過中置的支撐放下這台電視。
接上電源,開機,依然有熟悉的廣告,小米沒有給這台最高端的產品特別優待。但關機的邏輯如今變成了輕點直接關閉屏幕,長按才會跳出關機菜單。這挺好,減少了廣告出現的情況,操作邏輯還和從前的老電視一樣。

盡管有廣告,但小米電視的 PatchWall 可能還是最好用的國產電視操作係統,之一。這套邏輯和界麵小米已經用了挺久,如今大家長得都差不多,說明互聯網電視操作係統還挺成功。
小愛同學和接入米家可能是更有小米獨特體驗的部分,目前能做智能家居生態的品牌不多,小米是其中的佼佼者。
長按主頁鍵會直接進入米家控製中心,這時你可以把電視當做一個大屏控製中心,無論是通過攝像頭觀看屋裏,還是啟動與關閉設備都很簡單。有人按門鈴,電飯煲煮好了飯都會給電視發來通知,這時候手機通知反而可能被你錯過。
更鮮豔,更流暢,是小米電視 5 Pro 兩大提升
75 英寸版小米電視 5 Pro 采用了一塊 75 英寸,3840×2160 分辨率的 4K 量子點屏幕。刷新率 60Hz,背後有 2 個 USB 接口與 3 個 HDMI 接口(含一個 ARC)。
處理器配置上采用了 Amlogic T972,四核 Cortex-A55 1.9GHz,4GB+64GB 存儲。
從麵板和功能上說,小米電視 5 Pro 的提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第一是量子點技術的應用能夠大幅度提高色域表現,體現到數字上就是小米電視 5 的色域為 85% NTSC,而小米電視 5 Pro 的色域為 108% NTSC。

色域提高了,整個畫麵表現出的色彩也會豐富很多,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色彩會更加豔麗,無論是看內置的在線電影,亦或是鬥魚直播 這種 app 都有明顯感受。如果是很久沒有換電視的用戶,初看這種高色域畫麵可能會不太適應,但是習慣了之後就會覺得老電視的色彩過於寡淡了。
第二項較為重要的提升就是 MEMC 功能,也就是對動態補償功能的支持。在之前小米電視一直沒有搭載過 MEMC 功能,而這也在社交網絡上被不少中高端用戶所詬病。

對於 MEMC 這個功能我在「如何把 24 幀的電影看出 60 幀」裏講過,MEMC 是簡寫,原文單詞為 Motion Estimate and Motion Compensation,意為運動估計和運動補償。
簡而言之,MEMC 就是在估算畫麵中物體的運動之後,通過插幀的方式讓畫麵變得更加流暢。

在小米電視 5 Pro 上終於也具備了運動補償的功能,這個功能可以在圖像設置裏選擇關閉或者低、中、高三個檔位,但是官方沒有給出這三個檔位具體性能上的區別。此外在視頻播放界麵的也有開和關的快捷菜單。
不過實際使用的時候發現這兩個不同位置的開關似乎有些衝突,有時候那個快捷開關似乎沒有效果,不知道是軟件的 Bug 還是有優先級設定,目前還沒有完全搞清楚。
從實際效果來說,小米第一次上 MEMC 效果還不錯,建議打開使用,但預期不能拔太高。和索尼這種耕耘了幾十年的品牌來說還是有差距,具體就體現在平滑插幀不夠完美,偶爾會出現一瞬間失效。
為了纖薄,也有妥協
為了做薄到 10.9mm,小米電視 5 Pro 全線還是采用了側入式背光,相比於直下式背光而言,側入式結構更緊密,但更難做多分區控光。
分區控光會直接影響電視的黑場表現,進而造成對比度的損失以及 HDR 不能達到最佳顯示效果。
小米電視 5 Pro 全係通過了 HDR10+ 的認證,擺脫了之前「僅處理器支持」的尷尬,不過 400nits 的全屏幕亮度依然說不上很高,顯然為了做薄,背光的強度應該是被有意的控製了。
因為 75 寸版本和小米電視 5 Pro 其它尺寸版本設計語言相同,其實並沒有太多可以單獨拿出來說的地方,甚至可以說單獨以這一款型號來看,設計並非是獨一無二的賣點。另外區分小米電視 5 和小米電視 5 Pro 可以看右下角是否有「Pro」的標識。

全麵屏儼然已經成了小米電視核心的設計語言,小米在電視上越是高端,就越把邊框做窄機身做薄。
以數字而言,75 英寸的小米電視 5 Pro 屏占比達到了 97%,可能是小米屏占比最高的產品。通過設計來驅動高端形象小米並非第一次這麼做了。
但設計卻是直接影響這台電視最大的部分,為了做到更纖薄,小米電視 5 Pro 係列顯然也妥協了一些東西。就像你無法要求一台手機在纖薄輕巧的情況下塞進 5000mAh 的大電池。
更纖薄的設計與更好的對比度表現,這在現在來看也是個經典取舍問題,用畫質換設計究竟值不值,這不是一個一嘴就能回答的問題,也要看個人的需求以及家中的環境布置。
在這個價位還需揚長避短在選購電視這點上,清晰的自我需求認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 NAS,裏麵存了大量的藍光原盤文件,喜歡看高碼率 HDR 視頻,或者是重度次世代主機玩家,那追求更極致的畫質肯定沒錯。
既然絕對畫質是海外品牌占據優勢的地方,那小米電視 5 Pro 有沒有自己的優勢呢,當然有。

互聯網電視,安身立命之本自然還是在互聯網上。更確切點說是從電視係統這個內容入口,到整個接入的互聯網電視內容組合而成的龐大生態。
在寫下這些內容之前,本來我還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不自覺心懷洗地之心,於是在微博上進行了一番搜索,發現的確有一些用戶他們不推薦索尼和三星,原因就是覺得小米的電視係統更好用,內容更豐富(自述是用過三星索尼等品牌)。
可能你會想說用電視盒子也挺方便,但僅僅加一個盒子,對中老年人的操作難度就會指數級上升。至今我姥姥也沒學會看電視時要怎麼操作,更別說電視盒子的係統與電視本身係統在兩個遙控器上帶來的「套娃」體驗。

誠然,在對畫質技術的積累和追求上,日係品牌無疑要比國產電視有更加深厚的沉澱,國產老牌電視品牌比新興互聯網品牌更有沉澱,這是曆史發展進程的結果,互聯網電視想一口氣吃成個胖子,無論是小米還是華為,其實都辦不到。
那為什麼小米成了過去一年出貨量最多的電視品牌,答案就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使出自己最擅長的招數。對於小米來說,價格無疑是最有殺傷力的殺手鐧。
先用價格壟斷中低端市場,在逐漸整合更強的供應鏈技術,並在合適的時機衝擊高端,這既是小米手機的做法,也是小米電視的做法。

根據奧維雲網 2019 年 1-6 月的數據報告顯示,2019 年電視產業關注度增長有幾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OLED」,在不同類型電視產品關注度占比中獲得了 26.74% 的關注。
第二個關鍵詞是「貴」,萬元以上產品的關注度出現了顯著的增長,6000-10000 元產品的關注度為 11.87%,萬元以上產品同樣也占據了 11% 以上的關注度。
最後一個關鍵詞是「大」,在報告中 65 英寸電視的關注度最高達到了 22.84%,而 70 英寸及以上則落後於 55 英寸,但取得了第三的成績,65 英寸的折桂也讓產業對 70 英寸乃至更大尺寸的電視充滿信心。
不過衝擊更高的價格永遠要麵臨的一個問題——品牌認知。電視領域 5000 元是一個門檻,而萬元左右則又是一個經典區間。在這個價格附近,優勢開始被海外品牌所把控,價格越往上,越是集中在夏普、索尼、三星等少數幾個品牌上。
和手機領域不太一樣,電視領域的經典型號它們的生命周期要比手機長很多,當然你也可以說整個電視產業都有點擠牙膏的意思,畢竟電視們在 LCD 材質上已經折騰了許久,連量子點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東西。

擠牙膏跟 OLED、MiniLED、MicroLED 等這些新材質在大尺寸麵板上研發和應用速度較慢有著直接關係,在材料大規模更新換代之前,電視仍將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海外品牌的優勢難以短時間改變。
在索尼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索尼家庭娛樂和音頻產品公司總裁高木一郎年初接受品玩采訪時透露,索尼在中國 OLED 電視市場贏得了 50% 的市場份額,在 75 英寸以上贏得了 25% 的市場份額,相當厲害。
最後,75 寸的小米電視 5 Pro 賣到 9999 元這個價格究竟貴不貴?

我可以說純以價格來說一定不是最優選,有一些過了宣傳期降價降下來的海外品牌經典型號綜合考慮會更適合。
在這個時候,操控電視銷量最直接的因素變成了價格,我相信小米也一定為這款最高端的型號預留了一定彈性空間,它的一些不足比如分區控光等技術,後麵也會有體積更大更厚的型號來逐漸補足。
在小米電視的產品線中,這款賣到一萬元的產品注定不會成為出貨主力,但是在小米整個品牌開始拋棄過去那種性價比的時候,整體還是一定要有衝擊高端的產品,如果這次的超薄能打動用戶固然是好,如果最後用戶覺得絕對畫質更重要,小米下次也一定會拿出更厚但畫質更好的產品。
就看哪個方向對了。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
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
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
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
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
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
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
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
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