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華為的事情很火,不想談事件本身,因為覺得這裏麵全部的事實還未可知,目前網上的稿子情緒性也比較大。
但是關於這家公司,卻一直有自己的一些小觀察。簡單彙總一下在這裏。
1、#產品和技術#
從技術的角度來講,毫無疑問,華為是很強的。包括現在5g,一些新興的技術方麵。
產品上,我自己個人之前買過p30,最開始的感受是很喜歡,因為後置拍照的虛化和景深效果做的不錯,但前置拍照比較一般,無法滿足我的剛需,故而又換了別的手機~
很多人買華為手機,說這是唯一能拍月亮的手機。但其實它的拍照效果,我個人感覺更多還是依賴算法。當然你要說現在所有國產手機都是這樣……是…… 所以試過這麼多手機以後,僅拍照這一點,我還是更傾向蘋果多一些。
某種程度上,國產手機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打法,主打美顏拍照,包括這類的名詞術語,更多還是由中國市場的用戶所決定的。不同國家所處的階段包括環境特點不太一樣,比如在印度,男人會花式自拍(早在2016年初,印度政府就向各地方邦建議設置“自拍危險”警示牌);在美國,人們可能自拍時更崇尚那種健康的美。
不同的市場,也決定了企業產品打法的不同。可以理解。但作為一個科技girl,我個人還是更喜歡一些能讓我surprise的產品。比如之前黑莓有幾款手機的設計,就非常好看;也喜歡索尼手機外殼的四個角,比較有商務感(不喜歡蘋果的圓角);google pixel的長相…… 都很喜歡。
但這種喜好比較偏外觀、設計,也比較個性化。這裏不作為評判依據,就不再贅述。
2、#文化和製度#
之前認識幾個諾基亞的朋友,在諾基亞都待了很長時間。我就感到好奇,問他們為什麼。這是與其中一個人的對話。
1、你能不能大概講一下自己的職業成長?
回國以後,加入諾基亞,開始從一個工程師,轉成一個敏捷教練。 那是2011年,我們說諾基亞是中國敏捷圈的黃埔軍校,然後我在諾基亞呆到2019年。
2、那個地兒是有什麼魔力嗎?還是說那個時候沒有感覺到什麼職場天花板?
諾基亞,是一個讓你很喜歡它的企業,它的文化特別好。它的核心是說,我們要去發展我們的員工,我們要關心尊重每個人。
3、具體體現在哪裏?你說文化好,這個東西要落實到實際。
我到別的公司以後,這種感受就非常強烈。
第一點是說,它是一家有願景的公司。諾基亞到今年是150年。你看,企業跟人一樣,很少有企業能活過一百歲的。你看它一開始,就是做廁紙的,到今天做通訊設備,是為什麼? 他是有願景的,他希望通過科技拓展人類無限可能。這不是一句空話,他真的是一直在骨子裏麵做創新。
第二,它有很明確的文化。每個人的行為,都是被文化所指引的。
第三,他真的關心每一個人。就像我現在來到新公司,對文化願景這些一無所知,即便走了,可能也是沒有感情的。
在諾基亞,你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或者說公司願意投時間精力去培養你。比如每人每年必須有4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公司願意付錢讓你去學習。
4、諾基亞文化這麼好,卻還是沒跟上時代。
它的重心並不在國內,而且他其實一直定位自己,不是一家to C的公司。它是一家純to B的公司。這是它的定位核心。
第二就說,其實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可能受落敗的很大原因就是他太以人為本或者太對員工太好了,對員工的好處有什麼問題呢?我現在說舉個例子,比如說華為說我需要狼性,我周六加班是必須的,那不是加班必須上班,你休息的時候別人在加班,你怎麼幹的過別人。
5、你所說這個,華為的狼性,可能也會帶來內耗。
對。你看他在國內越受歡迎,在國外越受壓製。
其實上述對話中,把文化作為單一因素,去講企業的結果,就是這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邏輯,可能是不成立的。因為諾基亞沒落可能有自身戰略原因,沒跟上時代,等等。總之來講,就是一個事後論證的東西,所以並不客觀。
但我為什麼把這個對話放出來,根本原因還是,覺得這個思考是有價值的。因為在企業待過,你會發現,每個企業就像一個人一樣,文化是創始團隊氣質的延伸,製度是文化的顯性表現,而且白紙一樣的員工,隻要在這個環境待久了,就不可避免會被同化。
在這個事情上,我有幾個自己的小想法。分享一下給大家,不一定完全對,隻是提供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觀察。
1、企業文化和創始人息息相關。但真正的落地執行還是依靠製度。
所以不要聽那種隻跟你講文化畫大餅的企業,而是要看,它們是否真的落到實處。
2、很多企業喜歡校招生。因為一張白紙,好培養。
簡單來說,當你在心智上影響到一個人,讓他用你的文化價值觀去思考問題時,那麼行為上他的一致性就會更強(大概率),整個企業的向心力也會更強。
對企業來說,這當然是好事。但這同時也會引出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一個企業的文化價值觀非常之強,強到一定程度,甚至是自己核心壁壘之一時,那它也會同時麵臨一些問題。
比如原有文化如何升級,更好地適應這個時代,不被時代拋棄。這是為什麼阿裏巴巴這樣的企業,要經常更新六脈神劍的原因之一;
比如內部的這些員工,如何更好地跟外部融合,去發展自己的能力。因為你在某個環境待久了,很難不沾染這樣的氣質。在這樣的環境,你越舒服,當你出來的時候,你可能會越不舒服。
比如企業招來一些優秀的人,但文化價值觀上需要改造的成本很高。那麼到底是要更優秀的人,還是文化價值觀合適但不那麼優秀的人?
……
這才是我認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邏輯。
所以可能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意識到某樣東西是自己長處的同時,也需要同時意識到短板,而不是沾沾自喜,滿足現狀;與此同時,也應該去發展文化以外的競爭力,這樣才能有更加多元的競爭力。
3、
不對任何一種企業文化做價值判斷。
比如很多人喜歡狼性。很多人喜歡溫和。
每個企業的文化價值觀,是由創始人的背景,企業的背景所決定的。這是它能活到今天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可能是這個企業自身最合適的,自生長的方式。
所以,不做道德評價。
比如你講華為很狼性的時候,在某些層麵,這種狼性可能會傷害到個體。某些層麵,可能又對個體有益。
舉個例子。據我所知,很多加入華為的校招員工,本身可能並不是那麼優秀,但華為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積累起第一桶金。對於很多普通人而言,這就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社會裏。
在某些層麵,這種狼性可能又會傷害到個體。最近發生的事件,可能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為什麼我說不要去做道德評價。是因為我意識到,這是一種選擇。一種交換。比如我就不是一個特別狼性的人,那我就不要去這樣的企業好了。比如我是一個願意被改造的人,願意通過這種改造得到我想要的那些東西,那些其他地方給不了我的東西,那我覺得,這就是交換。
當然某種程度上,勞資天生是對立不平等的。這也是今年為什麼有大量關於996、裁員事件探討的一個很重要原因。但很多文章沒看到本質,總在講一些邊邊角角的事情。(關於職業這個事情,後續會出一篇比較大的稿子,去做一些理性探討和分析,也歡迎大家關注。)
包括996的探討,我意思是,作為一個弱勢的個體,你和企業天生就存在不對等關係。你有什麼辦法才能讓自己擺脫這個困境?要麼,降低對企業的依賴;要麼,增強個人的能力。總而言之,你要想清楚,自己的選擇是什麼,自己是不是願意為這種選擇付出代價。
討論這麼多,倒不是在為華為說話。比如我自己,我就知道,我肯定去不了這樣的企業。因為我不是這樣的人,對吧。
3、#傳播和輿論#
很多人說,華為的公關很強大。但其實整個手機行業的公關,都不差。這是由行業特點決定的。
電子消費品,更迭速度很快。你想想華米OV之前,淘汰了多少家企業。上一次是3g轉到4g,很多之前特別知名的品牌,一夜間,檣櫓灰飛煙滅。
但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
僅從輿論和傳播角度而言,我是認為,華為在這裏麵,確實也值得單獨拎出來講一講。
華為的特點,不僅僅局限於它是一家手機企業(還有一些b端的業務等等)。這種東西,決定了它在傳播層麵會天然有一些優勢。——我指的優勢,是什麼都能沾邊,社會民生,包括貿易戰,所有這些事情,你發現華為都會卷涉其中。
孟晚舟事件給華為帶來了不少好感和關注度。但問題在於,大家有時候太情緒化了。我指的是大眾傳播。正是因為這種情緒化,所以那些之前很捧華為的人,這次可能有相當一部分,又會倒戈得非常明顯。
這裏就要提到流量反噬的理論了。
一個站在風口浪尖的企業。首先,你是主動站在風口浪尖,還是被動。有些企業是主動,有些是被動。
其次,這種流量,對你來說,是好事,還是不好。會不會對你有反噬作用。這也要結合具體的情景來說。
說到底。萬事萬物,不過平衡而已。
但平衡,可能恰恰又是最難的事情吧。
(突發奇想寫了這麼多。今天就到此為止好了。)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
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
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
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
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
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
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
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
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