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首座智慧工廠——下一代5G智慧工廠將在本月正式投產,首期預計產能主要用於5G旗艦智能手機試研生產,且將大規模使用自動化生產線、5G 網絡、機器人、大數據等技術,效率較傳統工廠提升達60%。
可以說,在經曆了充滿挑戰的2019年之後,小米終於在年末迎來了小高潮。除此之外,業界普遍認為,此番股價連續上漲和小米剛剛發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財報大有關係,且多家大行已明確表示看好該公司在5G時代競爭力。
財報中說了哪些事?在這份財報的表述中,小米表現極佳:
看上去,小米AIoT和手機兩大業務線齊頭並進,成績斐然,雙引擎戰略實施後效果明顯。但實際上,這份財報說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小米在手機市場整體收縮,AIoT產業高速發展背後的新布局。
· AIoT業務發展迅速
去年11月,小米首次將開發者大會的核心詞從IoT升級為AIoT;兩個月後,雷軍又在小米年會上宣布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並預計未來5年內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100億元,足見智能物聯生態布局對小米重要性。
事實也證明,小米AIoT業務的增效非常可觀:

除此之外,早在今年6月,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就曾透露,“小米AIoT平台接入設備數已超2000種,合作夥伴超1300家”。可以說,在AIoT生態的建設上小米是獲得廣泛認可的。
然而,這些都是AIoT好成績,那作為雙引擎戰略之一,更是小米主營業務的手機呢?
· 手機業務暫困寒冬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手機業務的表現的話,大概隻有“暫困寒冬”了。
對比數據即可發現:
毋庸置疑,小米手機銷量和市占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在財報發布後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上,小米高級副總裁周受資也進一步稱,“2019年的前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的形勢比較嚴峻”。
除此之外,小米還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解釋,即“向高端進軍”,如果仔細琢磨這五個字,不難發現,為應對手機寒冬小米其實早有準備,且這次的準備不僅於手機業務,而是立足於公司未來整體發展的。
創業9年,小米新階段的新“戰法”對於一個創業公司而言,9年時間不算太長,但也不短。而對於小米這樣的互聯網公司而言,技術、產品更迭日新月異,9年,尤其是在上市以後,足以讓它認真思考該如何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
既然上文是從雙引擎戰略看小米財報,那我們也就從AIoT和手機兩大具體業務層麵看看小米在做些什麼?
· 擺脫性價比標簽,手機“往高走”
因手機更換周期延長、價格上漲,以及很多市場在政治和經濟上不確定性的增加,從去年開始全球手機市場就開始持續走低。IDC報告顯示,2018年各大手機廠商中,僅有華為和小米的出貨量實現了正增長,與此同時還強調,“目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較為混亂,除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和越南等是高增長市場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活動跡象均不明顯。”
顯然,小米早就預知到了這一點,而且打法越來越清晰,即“走高端和國內、海外市場同時抓路線”。
走高端,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向高端進軍”。從具體動作看,小米去年年底和聯想之間“驍龍855首發權”的一場爭論仍曆曆在目,今年年初又搶在三星之前發布了旗艦款手機小米9,以及在此後不斷放出折疊屏概念視頻、1萬億像素的攝像頭、環繞屏概念手機、五攝等大招,雖然其中部分手機還隻停留在“概念”階段,但也不妨礙小米做“技術展示”,而且就目前來看,影響力是有出圈的。
除此之外,雷軍還請來了有“銷售大王”之稱的盧偉冰,獨立Redmi品牌,以“極高性價比”為“小米高端手機”清路,在國內市場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再加上在印度等市場的基礎,以及從今年開始著重開拓的西歐等市場,即便是全球手機市場持續縮減,小米手機的表現雖不至於亮眼,但也中規中矩。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動作所帶來的是小米手機毛利率的持續提升,利潤貢獻份額從今年一季度的17%提升至三季度的35%,性價比標簽逐漸弱化,也算初步達成了小米手機擴展高端市場的計劃。
除此之外,小米已經多個場合表示將在2020年發布10餘款5G手機,且剛剛還推出了Redmi K30 5G版本,直接將5G手機售價壓在了2000元內,以及拿到了驍龍865的首發權,這些都無疑為小米明年在手機市場奪得更多的競爭優勢。

· 從IoT到AIoT,為生態裂變創造更多可能
小米在這IoT的布局並不是去年才顯露鋒芒的,早在2013年雷軍便以手機為中心孵化生態鏈,甚至親掌生態建設大權,隻是因2016年手機業務遭遇危機才不得不抽身。也因此,從IoT發展到AIoT,是小米長年積累的成果,而不僅是一項未來規劃。
除了營收達大漲、AIoT平台連接設備出貨量突破2億台、用戶數同比增長近80%,小愛同學月活用戶近5800萬外,小米AIoT生態更核心的競爭優勢,是它的優勢和其他手機廠商不同。
以蘋果為例,圍繞自有軟件,蘋果建立的是一個平板、Mac、智能手機等係列產品;華為現如今則偏向於以雲、處理器為核心,打造智能硬件生態。而小米打造的是一個網絡生態,智能物聯網絡,他們所重視的是連接至AIoT平台上的設備數以及同時擁有5款以上設備的用戶數,這是一個旨在用網絡統一用戶未來生活的布局。簡單來說,小米的生態是裂變式的,從手機到智能終端,再從網絡到生活,可能性更多。
除此之外,隨著5G網絡和智能家居產業的飛速發展,小米AIoT生態的技術核心也得到了進一步升級。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市場對5G的期待已久,而雷軍很及時的進行了戰略調整,將“AI+AIoT”升級為“5G+AI+IoT”,在他看來,後者就是下一代超級互聯網”,5G將不僅是賦能AIoT,成就下一代超級互聯網的主要推動力,更是眾多智能終端的重大機遇。為此,小米在5G手機之外,明年AIoT平台的建設也將偏向5G化。

與此同時,雷軍在此前也曾表示過,明年小米的研發投入將增長至100億元左右,而這些資金將著重用於5G、AI和AIoT三大領域。
很明顯,僅從手機和AIoT兩大業務層麵看,小米均是“內外兼修”,於內專業打磨和技術創新,提升產品壁壘;於外,穩定既有市場,開拓海外市場,增強用戶粘性。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修煉”不僅於此,從公司未來的整體發展看,它已經在為接班和傳承做準備了。
內部架構不斷調整,小米正在走向年輕化幾乎是在三季度財報發布的同時,小米宣布了新一輪的高層架構調整,除了令人吃驚的黎萬強離職外,還有周受資和盧偉冰的輪崗值得關注。而實際上,這次的內部架構變動,已經是小米上市後第4次調整了,可見這一年來該公司內部變化之大。
去年9月,雷軍對小米內部架構做了一次大調,以管理年輕化和業務互聯網化為核心,將創業老將如劉德、王川調入參謀部,洪峰轉入金融業務,祁燕負責小米產業園及各個區域總部的規劃和建設,並另組十個新的業務部,由新晉一批80後管理。
到今年年初,小米再次啟動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任命崔寶秋為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將原人工智能與雲平台部拆分為人工智能部、大數據部與雲平台部三個部門,並請來了盧偉冰。這一次的調整,旨在全麵落實“手機+ AIoT”雙引擎戰略。
5月,小米內部架構再次大調,原集團質量辦公室與安全合規部合並為新的集團質量辦公室,下設質量運營、產品質量、用戶體驗、服務質量、安全合規五個部門。不難看出,這一次調整雖然不大,但也是小米在為打入高端市場做準備。
到上個月,小米直接對高層進行“換血”式調整,老將黎萬強“退隱山林”、祁燕退休、林斌出任集團副董事長,原小米創業高層團隊除雷軍外幾乎沒有直接麵向前線的了。而應對措施,是周受資、盧偉冰輪崗,其中盧偉冰任中國區負責人,周受資任國際部總裁,原國際部負責人王翔晉升為集團總裁。
總結下來,這一次的調整顯示了幾個趨勢:
很明顯,老將逐漸退出舞台,年輕人正在成長為小米骨幹,而這樣的內部架構變化,和阿裏、騰訊的“接班人”傳承極為相似。可以說,小米雖創立時間不長,但已經是一個規模化和成熟化的企業了。
至於種種努力下,小米在2020年會不會迎來新的增長點嗎,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
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
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
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
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
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
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
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
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