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營範圍包括出版物零售;互聯網文化活動;互聯網平台、零售、安全、數據服務;計算機軟硬件、電子產品、數碼產品、通信產品的研發、製造、銷售、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

華為給大眾的印象是一家通信為主附帶賣手機的通信公司,為什麼要做雲計算呢?
時代使然,任何一家偉大的公司都不能和趨勢作對。
數字經濟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用戶對於計算力的需求激增,諸多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拔地而起。雲計算市場保持高景氣,同時5G商用已至,新興應用起量在即,有望帶動數據中心需求提速。
其實,華為雲自2011年就開始布局,此次華為雲計算公司的成立,也意味著華為將加大雲計算的研發投入,國內雲市場將更為激烈。
雲計算的概念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最早是由穀歌(Google)提出的,它描述的是一種基於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
“雲”其實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通常我們將提供資源的網絡稱為“雲”。雲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網絡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對用戶進行按需服務。

雲計算示意
雲計算是繼20世紀80年代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服務器(C/S)的大轉變之後的又一種巨變,它描述了一種基於互聯網的新的IT服務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的、易擴展的,而且常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雲計算帶來的就是這樣一種變革——由穀歌、IBM這樣的專業網絡公司來搭建計算機存儲、運算中心,用戶通過一根網線,借助瀏覽器就可以很方便地訪問,把“雲”作為資料存儲及應用服務的中心。

隨著雲計算技術的持續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雲原生技術在各個行業的蓬勃應用,企業IT基礎設施、中間件以及應用開發架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雲計算市場現狀
雲計算概念首次在2006年8月的搜索引擎會議上提出,相比於傳統的網絡應用模式,雲計算最為顯著的三大優點分別是高靈活性、可擴展性及高性比,在未來高效的資源共享將大大提升效率。應用方麵十分廣泛,包括存儲雲、醫療雲、金融雲及教育雲等等。
國外雲計算平台頭部公司包括亞馬遜AWS、微軟Azure、IBM Cloud、穀歌雲及Next10。

其中AWS的市占排名穩居全球首位,作為雲計算領域的領頭羊,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在“跨界”數據庫方麵表現可謂足夠優秀。穀歌雲雖然關注度較低,但是在Gartner發布的報告中,穀歌雲以3.95%的市場份額占據著公有雲市場的第三把交椅。
在國內市場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8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962.8億元,較2017年增長39.2%。《白皮書》預測,2023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
國內雲計算市場仍被阿裏、騰訊、百度等巨頭把持著。根據今年三季報數據,阿裏雲繼續保持主導地位,國內市場份額占45%;騰訊雲國內市場份額占比18.6%;AWS、百度雲分別位居第三、第四位。
華為做雲計算也有自身的優勢,擁有著強大的網絡、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能力,再加上鴻蒙係統的加持,華為雲政務解決方案憑借過硬的綜合實力和前瞻性的戰略布局,位居領導者區間,並占有全麵領先優勢。
雲計算的特點
從研究現狀看,雲計算具有以下特點。
超大規模。“雲”具有相當的規模。Google雲計算已經擁有100多萬台服務器,Amazon、IBM、微軟和Yahoo等公司的“雲”均擁有幾十萬台服務器。“雲”能賦予用戶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
虛擬化。雲計算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服務。所請求的資源來自“雲”,而不是固定的有形體。應用在“雲”中某處運行,但實際上用戶無需了解運行的具體位置,隻需要一台終端設備,就可以通過網絡來獲取各種能力超強的服務。
高可靠性。“雲”使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因此,可以認為使用雲計算比使用本地計算機更加可靠。
通用性。雲計算不局限於特定的應用,同一片“雲”可以同時支撐不同應用的運行,在“雲”的支撐下可以構造出千變萬化的應用。
按需服務。“雲”是龐大的資源池,用戶按需購買服務,像自來水、電和煤氣那樣計費。

5G+雲+AI”成為必然
12月9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對5G、雲計算、AI等技術展開了相關研究,並形成《“5G+雲+AI”:數字經濟新時代的引擎》研究報告
每一代通信技術的演進,都具有濃重時代印記,5G、雲和 AI 技術的碰撞和融合將為社會帶來數字溢出效益。從微觀層麵上看,“5G+雲+AI”技術是企業構建數字業務體驗平台、 政府服務模式創新的重要保障;從宏觀層麵上看,“5G+雲+AI”將加速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供應鏈的智能化,將數字產品和服務的理念從最初的生產者傳遞到最終的用戶。
報告指出,“5G+雲+AI”正深入到各個行業的生產全流程,幫助企業 實現規劃、研發、生產、製造、銷售以及對客戶服務的全麵智能化升級。

“5G+雲+AI”技術融合加速數字溢出
數字經濟正在席卷全球,帶動經濟社會邁入新時代。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4.8%。
數字經濟在對我國國民經濟發揮關鍵力量的同時,也驅動著產業向著網絡化、平台化和智能化的方向不斷發展。
傳統技術並不能很好地滿足產業在網絡化、平台化、智能化等方麵的需求,如4G時代網絡的帶寬和延遲不足以支撐終端和中央無縫的聯接;私有部署的傳統計算無法實現算力資源規模化的整合;簡單人工神經網絡有限的準確率不能滿足產業內對智能應用的高精度要求。
白皮書指出,以5G、雲計算、AI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以為傳統企業由電子化到信息化再到數字化搭建階梯,通過其技術上的優勢幫助企業在傳統業態下的設計、研發、生產、運營、管理、商業等領域進行變革與重構,進而推動企業重新定位和改進當前的核心業務模式,完成數字化轉型。
“5G+雲+AI”帶來新體驗、新模式、新產業
在新技術的驅動下,尤其是5G、雲計算與AI的各自發展與相互協同,正在創造出新的數字化業務體驗、新的數字政務模式以及新的產業要素配置布局。
從企業業務來看,敏捷和創新是數字化業務能力的體現,5G、雲計算、AI等技術可以打破企業以往的管理體製、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支撐業務創新和敏捷迭代,重構數字化的業務體係和運營體係,帶來全新的業務體驗。
同樣,“5G+雲+AI”正在重塑政府的管理和服務模式,通過打造開放的平台,彙聚社會資源提升服務和監管能力,助力數字政務進入智能階段。在產業側,“5G+雲+AI”正在加速整合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鏈的優勢資源,並利用產業基地集群效應構築新的數字生產力,為產業發展提供協同創新服務。
回望曆史,重要技術的興起和發展,都會引起商業業態的變革。正如5G技術以低時延、大帶寬、廣連接的優勢,結合行業各種場景,為體驗和應用帶來質的飛躍,將深刻地改變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雲計算將彙聚更多樣化的算力和應用,讓政府與企業進入上雲的快車道,加速產業的智能升級;基於優秀的算法,海量的數據,以及雲端豐富的算力,AI將為各個產業帶來巨大的變革。

“5G+雲+AI”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化升級
如今,“5G+雲+AI”正深入到各個行業的生產全流程,幫助企業實現規劃、研發、生產、製造、銷售以及對客戶服務的全麵智能化升級。從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這些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行業都已開始依托
關於如何促進“5G+雲+AI”的融合發展和廣泛應用,白皮書最後認為,這是一個係統性工程,需要從建立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體係、加強新興數字技術的發展應用、推動政企智能化轉型、打通產業鏈、構建新生態、增加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數字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麵入手,才能不斷推動政府、企業、城市的智能化升級,加速中國經濟實現數字化轉型,讓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新時代早日到來。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
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
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
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
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
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
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
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
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