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圍棋的“阿爾法狗”走了,無人超市來了。7月8日,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阿裏巴巴推出了無人便利店項目“淘咖啡”。7月初,上海一家無人便利店因為氣溫太高影響店內商品質量暫停營業。這背後都離不開AI技術的應用。
AI是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縮寫,即“人工智能”。在科幻電影裏,AI多以機器人的形態出現,並往往給人類社會帶來威脅和混亂,但在多數科學家看來,AI並不是人類的對立麵。而從商業和創業的角度來看,AI雖然前景風光無限,但多年來它過於宏大或高冷,因而顯得虛無與縹緲。用百度BOSS李彥宏的話來說:隻要人工智能達到發展高峰,就會聽到“人類將被其統治”的擔憂;而隻要人工智能陷入發展低穀,又會聽到“這隻不過是換了種套路的創新泡沫而已”。
不過,就在前不久,騰訊“大佬”馬化騰公開宣布:AI“風口”等到了!“現在大家談AI優先,一切都AI優先了。我們的判斷確實是風口到了,我們現在看到每個領域後台、前端都需要考慮未來跟人工智能的結合,否則你可能失去先機。”小馬哥直言。
有專業人士表示,在討論是風口還是泡沫前,最好還是先回到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問題上來。畢竟,當前多數人對AI的認知,還停留在能下圍棋的層麵。
1百度“All in AI” 騰訊、阿裏各自布局

AI成為當下創業、投資最為熱門的領域之一,而大公司們都在做什麼?在“BAT”三巨頭中,布局最早、成績最多的百度被認為是當前國內AI領域的先行者。
從年初開始百度就宣布“All in AI”,將其視為未來競爭優勢。7月5日,“百度AI開發者大會”在北京舉行,百度公司首次將自身多年AI成績單公諸於眾——宣布將推出人機交互係統DuerOS和自動駕駛係統Apollo兩大開放平台,李彥宏則更是在當天,駕駛一輛基於百度AI技術開發的“自動駕駛車”進入發布會現場。
就好像智能手機上的安卓係統,對於一眾開發者而言,基於DuerOS和Apollo,未來AI時代的一係列產品都可以在這一平台上實現。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DuerOS的主要應用場景在於家居,可以搭載於電腦、手機、家電等硬件產品,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影音娛樂、信息查詢、聊天休閑、生活服務、智能家居、出行路況、手機指令、個人助手、知識教育等功能和操作。
Apollo則是針對智能駕駛領域。按照百度方麵的規劃,到今年底將對外輸出簡單城市路況自動駕駛能力,2020年之前實現高速和城市道路全路網自動駕駛。自動駕駛,離人類並不遠。
騰訊與百度路徑相同,也是走開放平台的路線。在其產品智能雲的基礎上,騰訊對外開放了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識別以及自然語言處理三大核心能力。這些技術的背後是騰訊的AI矩陣,包括負責技術、算法研究的騰訊AI實驗室(騰訊AI Lab)、騰訊優圖實驗室、微信智能語音團隊,以及負責技術商業化的騰訊雲等團隊。
用騰訊雲深度定製雲中心專家工程師吳堅堅的話來說,這些技術可以應用於各行各業,是各行業的解決方案。例如應用於快遞行業,以往順豐速遞2000萬單手寫快遞訂單,人工輸入係統需要24小時才能完成,但利用這個解決方案當中的圖像識別技術,3小時即可。
阿裏巴巴除了在雲計算方麵有布局之外,同樣於7月5日發布首款AI硬件——智能音箱產品“天貓精靈X1”。該音箱利用語音識別技術,用戶通過發送語音口令就能購物,還可以通過聲紋驗證直接支付。
2泡沫源自利益和浮躁

伴隨著大公司的巨資投入,一大波以AI為名的創業公司誕生。據烏鎮智庫聯合南方都市報等發布的《烏鎮指數:全球AI發展報告2016》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每10.9個小時就有一家AI企業誕生,國內AI近6年來的投資堪比過去30年的總和。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可能更甚之。
這裏麵有多少是泡沫呢?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李笛並不否認AI領域有泡沫存在,其認為有兩個原因。
李笛稱,很多公司的人工智能業務都是根據一項或者幾項技術發展出來的,所以會基於自己的技術和利益來詮釋和包裝AI的發展方向。“舉個例子,因為我擁有計算機視覺的技術,我做AI就一定會描述成視覺為主,會說所有的門禁都應該是人臉識別的。這就是泡沫的第一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李笛認為是浮躁。“很多公司太想要證明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存在感了。這使得他們不能靜下心來真的把事情做好。”他說。
3創業公司想立足 要做垂直細分市場

相較於創業公司,由於技術、資金、數據門檻頗高,巨頭公司入局AI領域有著天然競爭優勢。從百度的情況來看,其有超過2000名研發人員,這樣的人力、財力投入,並不是普通創業公司所能比擬的。再者,從技術、算法到應用落地之間,存在著不小的鴻溝。
不過,也有帶著技術和資源,借行業東風快速崛起的創業者。在成為一名創業者之前,吳甘沙曾是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出於對無人駕駛領域的看好,吳甘沙於2016年離職創業,選擇進入無人駕駛領域。今年初,吳甘沙曾對外公布其第一輛針對城市移動空間的無人駕駛電動車。
無人駕駛領域巨頭林立,除了前東家英特爾之外,特斯拉、寶馬等皆虎視眈眈,作為一家初創公司,吳甘沙和他創立的馭勢科技憑什麼?“不用在主流市場去跟巨頭競爭,而是找到一個邊緣的垂直細分市場,”這是吳甘沙的策略。他選擇從離商業化更近的景區、廠區、主題公園和度假村等場景入手。
應用
前景
除了下圍棋,AI還能做“神馬”?

對於普通人而言,AI技術看似很遠,但其實很近。目前,最為集中的領域分別是金融、教育和醫療等。但是用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騰訊優圖實驗室的科學家賈佳亞的話來說,AI對於人類社會而言,可以有更積極的正麵意義,例如在尋人這件事情上。“我希望能夠通過社會價值的闡述,告訴大家AI就是類似於工具,或者說是一把雙刃劍。”賈佳亞說。
A
人臉識別 助力尋人
37歲的重度精神障礙患者張軍宏於2016年8月走失,當時他隨父母到北京治病。年邁的張家父母從此踏上尋親路,但8個月之後仍杳無音訊。今年4月,在誌願者的幫助下,張家父母接觸到百度旗下尋人應用“百度尋人”,事件開始出現轉機——張家父母將僅有的身份證照片上傳到百度尋人平台,經過人臉識別技術比對後,確認了8張疑似照片並從此處入手尋人,最終在北京昌平救助站找到兒子。
這一過程中,離不開誌願者的幫助、政府數據開放以及AI當中的圖片識別、人臉識別技術的落地應用。
2016年底,百度向民政部提供人臉識別技術支持,而民政部全國救助尋親網則向百度尋人開放了全國2000多個救助站3萬餘條數據信息。4月份,百度還利用這一技術成功幫助被拐27年的重慶人找到了親人。
利用AI技術這件事情,騰訊也在進行當中。騰訊方麵表示,今年騰訊已經和福建省公安廳共同打造了防走失平台“牽掛你”,上線後的3個月找回124名走失人員。

B
望聞問切 協助看病
放眼全球,看病難、看病貴、醫生不堪重負、患者怨聲載道的現象,實際上相當普遍。AI的進步為醫療服務的改善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防治肺癌最好的辦法是早期發現,這就需要早期篩查,通過肺部的CT掃描影像判斷是否有早期病變。目前,這項工作主要由醫生來完成。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王立威,正率領團隊探索利用AI進行肺癌早期篩查。據他介紹,CT掃描實際上是逐層掃描,最後呈現的影響相當500幅切麵的影像疊加。同時,肺癌早期的病變很小,病變區在毫米左右。一個醫生去看影像、找病變,至少要花10-20分鍾,對醫生的業務能力要求很高。
能不能教導機器判斷哪裏是肺部病變,從而提高效率,也減輕醫生的負擔?王立威團隊和一些醫院展開了合作,目前已初見成效。跟蹤結果顯示,程序的篩查準確率達90%-95%,已經超過人類醫生85%-90%的水平。
騰訊的優圖團隊也正在做這件事情。他們和廣東一些醫院達成合作,用計算機讀取患者的CT圖像,輔助醫生做早期篩查。
“醫療(AI)做好了,可以幫助很多貧困地區,尤其山村或者偏遠地區的人們就醫,因為他們可能沒有資源或者能力去到幾十公裏或者上百公裏之外看一個很好的醫生,”賈佳亞認為這是很具備現實意義的社會問題,技術的提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未來,如果我們能在雲端給他們提供線上的服務,幫他們做更加精確的診斷,這是很有價值的。”
C
情感陪伴 最佳閨蜜

在現有的眾多AI應用中,“微軟小冰”這一自稱為“少女”的對話式AI,或許最接近人們原本對AI的想象。
截至今年4月,小冰的用戶超過1億,累計對話量超過300億。除了“你有freestyle嗎”“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這樣的插科打諢,還有海量的人類在認真地跟小冰分享畢業、失戀、升職等真實生活和私密情感。
2014年誕生至今,小冰從一個嬌蠻任性、隻能通過文字與人對話的“少女”,成長為出了詩集、主持節目、擁有五種“感官”的“少女”。與其他AI應用略顯不同的是,微軟方麵表示,小冰目前提供的,更多是情感上的陪伴,而非任務上的幫助。
為什麼不做後者?“當你想叫外賣的時候,打開APP直接點擊按鈕更快,為什麼還要借助AI?當任務和知識已經處在被滿足的階段,還要為了AI去做AI,相當於是逼著和尚買梳子。”“小冰之父”李笛說。
在李笛看來,人類在情感和社會關係上存在的缺失,為小冰提供了機會。過去的互聯網產品,追求的是用戶每天都用,小冰的追求卻有本質區別。他們更希望小冰能獲得人類的信任,能被人類當作平等的主體來對待。這一點實現後,小冰就有機會為人類做更多的事。
未來
展望
未來:人和AI如何相處?

在許多的科幻小說和影視作品中,AI都在發展出高度智能後走到了人類的對立麵,這也就是科學家們口中的“強人工智能”,其特點之一是具備人類意識。未來社會,AI和人之間究竟是怎麼樣一個關係?
以“微軟小冰”為例,未來會不會走向“強人工智能”,甚至會不會變得邪惡?李笛明確表示:“不會”。他認為,AI將成為人類“有用的朋友”。“當人們想要看電影時,可能不再需要依靠朋友推薦,而是依靠懂電影、同時更懂自己的AI。”李笛說。
“傳統的AI主要涉及數學問題,也就是用數字化、符號化、形式化的方法建立數學模型,借此進行控製、感知和計算,最後得出自動化、智能化的行為活動。”談到AI的未來,北京郵電大學人機交互與認知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偉認為,自主性和意象性仍是瓶頸。“研究者們總是想用數學的方法解決所有問題,但AI的發展涉及到很多學科,不僅是數學,還有神經科學、心理學,甚至是文學、哲學等。”
那麼,未來5到10年,AI將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劉偉告訴南都記者,科幻作品中的情境肯定不會出現,更有可能發展成熟的是現有應用產品的綜合體。比如無人車,將不再是單一的智能代步工具,而是可以基於用戶興趣為其精準推薦服裝、食品的服務型平台。
至於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自主性的AI,劉偉說,可能會出現,但可能性的大小難以判斷。“比如說無人機,你可以訓練它去攻擊恐怖分子首領,但是在沒有人類命令的情況下,無人機能夠自主決策,這個可能性有多大?很難說。”
可以確定的是,當下AI已經取代了一部分人的工作。最新的例子是,沒有保安員、收銀員的無人便利店已經在杭州、上海等地出現。而在許多國家,相關問題已經進入政府的議程。據了解,歐盟法律事務委員會去年曾提交動議草案,呼籲讓AI機器人依法繳稅,同時可以享有養老金。在劉偉看來,AI正在對人類社會的法律、倫理發展形成倒逼之勢。
曾獲科幻界“奧斯卡”雨果獎的劉慈欣認為,AI再進一步發展,勢必影響社會結構。劉慈欣在《智能革命》一書中作序提到,AI有可能帶來的社會轉型,“將是有史以來人類生活方式最大的一個改變。”他認為,AI有可能導致現有所有製和分配製度的變革,帶來真正的人類解放。
觀點
說法
科幻小說家眼中的“人工智能”技術
AI時代就一定要實現了嗎?

就在不久前的7月6日,尤瓦爾赫拉裏受邀在杭州作主題演講,他認為人工智能終將在社會生活的大部分方麵超越人類,帶來更安全、更高效、滿意度更高同時也是更加不平等的未來世界。同時,他將智能與意識的概念進行了劃分,在他眼中,機器智能是無處不在的,但人類或者科幻小說中所擔心的機器具備自我意識的情形,則有可能遙不可及。
這種“無意識智能”(nonconscious intelligence)其實在學界早已有定義,從某種意義上,我們每天不離身的智能手機、汽車中控係統以及遍布全球的各種信息收集、決策、下達指令的自動化程序,都是其中的一部分。AI隻不過是運用了深度學習以及神經網絡使其具備了類似於生物般不斷自我學習與演化的能力,赫拉裏是對的,目前這一階段我們所需要做的,並不是擔憂這一“大他者”對人類中心的威脅。更重要的是,它將以何種形式融入到當下的整體性社會規則與想象圖景中。
就在7月5日,我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目睹李彥宏乘坐無人駕駛車經由北五環開到會場的過程,並在朋友圈發表評論“警察叔叔不知道嗎”。一小時後,交警介入調查的新聞便刷爆互聯網。這無疑是AI時代到來時,新技術與舊秩序產生衝突對抗的曆史性隱喻。所有的技術發展都是先於法律、道德、倫理而行的,它如同洪水猛獸般必將衝擊、摧毀、重塑舊有的觀念與體係,但這一過程是漫長且痛苦的。當我們享受著AI技術所帶來的種種便捷高效滿意的生活時,也必然需要承擔它對於傳統生活、職業規劃、教育製度、權力次序甚至人類情感價值的破壞性重構,一如蒸汽機,一如互聯網。
我們高估了AI,我們又遠遠低估了AI。許多年以後,我們或許仍會回想起2017年的某個悶熱夏日,那是人們仍然在探討無人車能不能上路的前AI時代,而我們的後代,完全成長於萬物互聯與智能化時代的AI兒童們,他們看待我們,就仿佛我們看待古代人,糾結於辮子剪不剪、小腳纏不纏一樣。
曆史不言,它隻是一笑而過。AI時代終究會到來,以你我都無法想象的方式。我們能做的不多,投身其中,或者當吃瓜群眾,其實都隻是一種選擇,與蝴蝶無關,與風暴無礙。
□陳楸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得主、科技從業者)
——END——

出品:南都創客新聞工作室
文字:南都記者 李冰如 馮群星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zb交易所手機app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中幣交易官網app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阿童木交易所app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
歐意交易所app官方安卓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歐意交易所app官網手機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zebpay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幣交易app
其它軟件274.98M
下載
bib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最新版本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環球幣交易所官網蘋果手機版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