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辦公室裏為數不多使用 Win 本的人,用 Surface 就更罕見了。

最初墮入 Surface 坑,可以說是個蓄謀已久的意外。
當年被忽悠去打 LOL,扔了長得好看的戴爾 Inspiron 入了聯想 Y400,後來一個不小心吧 Y400 摔壞了,恰逢微軟發布 Surface Pro 4,當時的換機需求第一個就是機身要輕,要纖薄,總之就是要便攜,其實就是在給換機找理由。
之前體驗過 Surface Pro 3,微軟的工業設計這棵草早已在我心中種下,可就是被一直吐槽的發熱和品控問題讓我一直保持冷靜,再有是一打字就下陷的鍵盤讓我難以忍受,不過最終問題是我沒錢。
但是麵對已經死透了的 Y400 和急需換機的需求,終於還是在騙自己說「我要買一台能用 5 年以上的電腦」的心理暗示下,入了一台次頂配的 Surface Pro 4,從此就成為了咖啡館裏一群 MacBook 中不一樣的煙火。
而在去年微軟發布 Surface Studio 時,又一棵草被成功種下。但當我拿到這台機器後發現,我可能並不能駕馭得了它,對於 Surface Studio 的評測,更像是一種體驗,或者說是對一件藝術品的欣賞。
一眼望去全是「臉」愛範兒(微信號:ifanr)這次拿到的是一台頂配的 Surface Studio,i7-6820HQ CPU,Nvidia GTX 980M 顯卡(4GB 顯存),32GB 的 DDR4 內存,2TB 和 128GB SSD 混合硬盤。

配置就列到這,我已經完全被它的「臉」吸引。
哇~啊~這是辦公室裏幾乎所有人在看到還躺在箱子裏的 Surface Studio 時發出的聲音。
兩位壯碩的男編輯將 Surface Studio 抱上桌後,臉最大的的常老師退後了兩米才駐足欣賞,顯然是被臉更大的 Surface Studio 嚇到了。所有第一眼看到 Surface Studio 的人,隻要眼睛還好使,都會馬上被這張 28 英寸的「臉」所吸引。

這是一張分辨率為 4500 x 3000 有 PixelSense 加持的「臉」。微軟官方稱比 4K 級別還要高一些,不過並沒有達到蘋果新 iMac 的 5K 級別,ppi 則達到了 192,屏幕比例則為微軟 Surface 係列中一貫的 3:2。對於台式機來說,3:2 的屏幕比例多少有些奇怪,一般台式機的屏幕比例多為 16:10 或 16:9。
究其原因,3:2 的比例是由於微軟賦予這塊屏幕的用意而決定的,微軟想用 Surface Studio 占領創作者和藝術家的桌麵,而不是普通的辦公室白領,也不是公司前台。3:2 的比例可以給使用者帶來更大的創作空間。
嗯,以上都是我腦補的,愛範兒主編何老師一聲「快插上電開機啊」,我才從這塊宛如黑洞般的「臉」中抽出身來。

插上電點亮屏幕後,這裏打斷一下,為了保證一整塊屏幕的完整感,處於屏幕右側邊框的電源鍵和音量鍵被處理的幾乎嵌在了邊框內,比 Surface Pro 4 上麵的還要低矮,如果是第一次使用 Surface Studio,可能要摸索一會兒才能找到。
Surface Pro 3 上,音量鍵被設計在了機身邊框的左側,這個看似合理的位置其實在實際體驗中令人非常不爽。因為當我試圖單手調節音量的時候,如果不用手指捏住機身,機身很容易就會被手指推著走,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 Surface Pro 4 和 Surface Book 的音量鍵都去到了機身頂部邊框上。

而 Surface Studio 上的電源鍵和音量鍵之所以回到了側麵,是因為整塊屏幕是上下調節的,如果依然放置在上麵或者下麵,雖然有較強的阻尼,但還是會使屏幕的角度發生改變。此外,設計在右側邊框靠下的位置,那裏就是個觸手可及的地方。
說多了,這可能不是大夥兒想知道的,但這卻是在日常使用中讓人感到方便和舒服的細節。不過,如果耳機插孔也設計在這裏就更好了。

屏幕點亮後,有一種坐在電影院裏等待一部大片開場的感覺,雖然 192 的 ppi 沒有何老師那台 2017 款 iMac 218 的 ppi 高,但也不至於為了比一比去趴在屏幕上數像素點,坐在距離這塊「巨幕」將近 40 公分開外的地方,去哪找像素點?
在 Surface Studio 上,微軟還為其加入了 DSI-P3 的顏色配置選項,此外還有 sRGB 和鮮豔兩個選項,這個選項在 Surface Pro 上是沒有的。
從某種程度上說,Surface Studio 的屏幕給人的第一感覺就像一麵鏡子,而鏡子所呈現出的內容,是不能用像素來計算的。想看看這塊屏幕的顯示效果有多精細,直接去看自帶的貓頭鷹壁紙就好了。

不過,在一邊欣賞一邊辦公時我發現,麵對著這樣一張大「臉」,實際工作時並不是特別的方便,甚至感到有些累。由於很多工作多是在瀏覽器中完成,當習慣性的把瀏覽器開到最大化後,我得坐姿較為低矮,需要抬頭才能看到我要切換的標簽頁,除非我挺直腰杆辦公,但堅持不了太久就會覺得累。
此外,鼠標在如此大的屏幕上,很容易「丟失」,晃動許久才能找到,不像 Mac OS 上快速晃動鼠標時會有短暫的放大效果,便於找到鼠標。

當然,我也嚐試將 Surface Studio 上的鼠標設置成大一號的,但是由於綁定了我的微軟賬號,Surface Studio 上的係統設置會被同步到我得 Surface Pro 4 上,12.3 英寸的屏幕上會出現一個碩大的鼠標,這種係統偏好設置上的同步讓我感到頗為疑惑。
不過後來才發覺,在這麼大的「臉」上辦公,正確的姿勢或許應該是這樣的:

麵對著這樣一張「臉」兩個星期,當我用回到我的蘇菲時,感覺自己什麼都看不見了。不過也稍顯勉強的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張「臉」,並不是給坐辦公室碼字的人看地。
但這就是一個看臉的世界雖然 Surface Studio 的「臉」不是給一般人看的,但它的顏值之高,毋庸置疑。

我不是一個重度的台式機用戶,甚至有些反感台式機,因為坐在台式機前,大概永遠隻有一種姿勢。而且,記得當筆記本這種東西出現時,麵對又笨又重長相還不討好的台式機,實在沒有在家裏擺一台的欲望,曾經家裏第二台也是最後一台戴爾台式機早已吃灰十多年。
於我而言,需求是一方麵,但對台式機無感的首要原因是他們大多數都長的不好看。
不過,台式機的長相也有例外,一體機陣營裏,iMac 三年如一的設計語言拿到現在也還是很耐看,放在整潔的辦公桌上算的上是一件藝術品了。

Surface Studio 可以說是除 iMac 外最具設計感和美感的一體機了,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更加的充滿新鮮感。
雖然磨砂和金屬質感的處理方式以及鎂鋁合金已經在其他 Surface 產品中存在很久,但當看到一塊更大更完整的金屬麵板在自然光下散發出的淡淡光澤,能想到的隻有優雅二字,它並沒有因為大,而變得粗獷。

Surface Studio 可以被看作由 3 個部分組成,顯示器,鉸鏈和底座。由於絕大部分元器件都被放置在了底座中,Surface Studio 的屏幕可以被做的更薄,整體厚度為 12.5 毫米,但視覺上與機身厚度僅為 8.5mm 的 Surface Pro 4 非常接近。
底座的設計也是標準的 Surface 風格,但看起來更像是一台小機箱,也難怪有人會認為 Surface Studio 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體機。但這也正是我提到的「新鮮感」,微軟的這個設計,讓分體和一體的概念變得很模糊,也讓 Surface Studio 變得與眾不同。

「多」出來的底座,讓整個設備看起來更加的穩重,不會有頭重腳輕的感覺。整個底座隻有後麵有開孔,分別是 4 個標準 USB 3.0 接口、標準以太網口、Mini DisplayPort 視頻端口、SD 卡插口以及 3.5mm 耳機插孔,電源插孔則設計在中間位置的位置。

底座下方為一周散熱孔,被隱藏在了金屬機身下麵,整體看來非常的簡潔,坐在它麵前,根本不用擔心被任何線纜搞得心煩意亂。
由於最底部接觸桌麵的部分尺寸要比機箱略小,在陰影的襯托下,有時會給人一種浮在桌麵上的錯覺。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往往會分神忍不住多看兩眼這些奇妙的設計。

隻要房間還算整潔,擺在那裏,也絕對能算作一件設計頗佳的藝術品。Surface Studio 的顏是那種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還忍不住再撫弄兩下的顏。
玩不夠的零重力鉸鏈Surface Studio 本體中最值得玩味的,或許就是那個能支撐起這張 28 英寸大,5.89 公斤重大臉的零重力鉸鏈了。

鉸鏈的部分並沒有采用和機身相同的配色,而是采用了拋光鉻的工藝。雖然從正麵很難看到它,但是微軟的這種高光的處理方式相當於告訴人們「快來看這裏,這裏很特別」。
零重力鉸鏈的設計確實很特別,因為我用一根手指就能優雅的將這個又重又大的臉推倒,就像各種神劇中男女主互相將對方推倒那樣簡單。

零重力帶來的微妙感在於,不用費多大力氣就能將屏幕角度的調節掌控於指尖,而其滿足感在於,隻要鬆開手,屏幕就會穩穩地定格在當前的角度,不會再有任何上下的晃動。這都得益於由 80 個精密部件組成的零重力鉸鏈,而其出色的手感來源主要的功臣則是下圖中的幾條金屬彈簧。

(圖自:The Verge)
辦公室裏幾乎所有人都抱著 Surface Studio 的屏幕上上下下好幾次,每個人對鉸鏈的體驗,也快成為一種玄學了,因為真的很難用語言來形容。

如果真的要用語言來形容,愛範兒運營主編學問叔叔在抱著屏幕爽了 10 分鍾後的一席話,讓我明白,最懂 Surface Studio 的,可能是這個男人:
這種阻尼感就值一萬塊了,有了這種深入靈魂,形神合一的阻尼感,什麼都不想做不想要,隻想每天升降幾次 Studio 的屏幕。那種由輕到重,隨後和手掌力道完美融合的行雲流水之感,讓你覺得,這世上最忠誠的是右手,而最懂右手的,是 Surface Studio。

好好說話呢,就是 Surface Studio 屏幕和鉸鏈的每一個走位和角度都被設計和調教的剛剛好,屏幕的任何一種姿態都能滿足你和你的手。Surface Studio 屏幕最小的角度能達到 20°,從正麵看過去幾乎處於一個平放的狀態。

微軟稱,之所以不設計 0° 角,是怕用戶將水杯等物品直接放在這塊價值 2000 美元的屏幕上。當角度來到 20° 時,屏幕下邊框已和桌麵接觸,而微軟也為此專門在下邊框設計了一條防刮條,防止金屬後殼與桌麵直接接觸。
零重力鉸鏈之所以這麼好用,還有一個隱藏的部件再幫忙。微軟的在屏幕內部設計了一個蝶形組件陣列,這個設計可以將推動屏幕的力量轉移到鉸鏈上。

此外,雖然零重力鉸鏈的設計足以支撐這塊屏幕,但當屏幕處於躺倒狀態時,使用者,尤其是創作者會習慣性的趴在屏幕上進行創作,這時如果單靠鉸鏈的力量,雖然依然能夠承托起屏幕,但由上到下的壓力很容易給如此大的屏幕造成損壞。
蝶形組件還可以增強屏幕後方的剛性,當用戶趴在屏幕上時能夠提供額外的可靠支撐,這也讓我可以更近距離的接觸到它。

是不是覺的少了點什麼,CPU、GPU、顯卡性能怎麼樣,單核雙核跑分成績在那個檔,硬盤讀寫速的如何?
象征性的說兩句吧,第六代 i7 6820HQ 處理器和第七代 i7 7700HQ 的整體性能其實相差不大,GTX 980M 獨立顯卡雖然不是最新的 GTX 10 係列,但已足夠使用,這顆獨顯主要的意義在於做設計渲染時的圖形性能的支持,而並非為遊戲而生的,當然,玩吸屁股(守望先鋒)還是很爽嘚兒。

雖然不是時下最頂尖的配置,但相對於出眾的顏值,也已經足夠有內涵。其實,還有一個沒有羅列那些人人都會測的數據的原因是,當我麵對一個 35888 元人民幣的藝術品時,隻顧得欣賞,直到寫到這裏才想起來,那些正經的數據都忘記測了,講真。

至於那個神奇的 Surface Dial,愛範兒(微信號:ifanr)會通過另一篇文章對其進行詳細的體驗。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樂速通app官方最新版
生活實用168.55MB
下載
墨趣書法app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52.6M
下載
光速寫作軟件安卓版
辦公學習59.73M
下載
中藥材網官網安卓最新版
醫療健康2.4M
下載
駕考寶典極速版安卓app
辦公學習189.48M
下載
貨拉拉搬家小哥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46.38M
下載
烘焙幫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22.0M
下載
喬安智聯攝像頭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31.5M
下載
駕考寶典科目四app安卓版
辦公學習191.55M
下載
九號出行
旅行交通133.3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