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設備的概念被炒得很熱,除了手機還有哪些硬件會成為爆發市場誰都沒個數,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於是,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智能T恤、智能跑鞋等概念產品湧現,整個行業的狀態就是滿地是機會、拿錢砸可能,但事實是,英特爾關閉了可穿戴業務,Fitbit份額不斷下滑,Jawbone於前日進入破產清算,Apple Watch也經曆了很長時間的低穀,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企業不斷推進智能業務?

在遙遠的2007年夏,蘋果季度利潤還不到10億美元,和穀歌差不多,但比起微軟的36億美元還是差了一大截,但到了10年後的今天,即便拋開通貨膨脹的影響,蘋果共計實現利潤3210.2億美元,比穀歌和微軟之和(3207億美元)還要高了那麼一丟丟。而如果按名義價值來算,蘋果的總利潤也達到3070億美元,同樣比穀歌和微軟之和(3010億美元)高了那麼一丟丟,原因就在於iPhone的橫空出世。
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夠把控硬件,才有自成一體的可能,最後才有可能是贏家。

眾所周知,智能設備最好的切入點就是健康領域,消費者在享樂方麵已經有了足夠多的選擇,但對於自身的狀態還處於一個非常模糊的認知,不能說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中沒有出現大的紕漏就是健康,可又不能總去醫院,所以大眾普遍還是渴望有個可量化、好識別的方式了解自己的身體,從朋友圈日常存在感最高的養身文,到這幾年健身市場的增長、保健醫療行業的發展都很好地佐證了這一點。

所以,市場肯定是在的,隻不過很多廠商沒有找好實現的方式,也有很多廠商純粹是在玩概念,就像以前什麼東西綁個互聯網的名字就可以謀融資,實際上還是在用傳統的思維和方式做事,實現的作用和功能沒什麼變化,消費者當然不會買單。
大家一窩蜂湧進來就是因為市場具有很大想象空間,當發現不是很好賺的塊錢之後會有去粗存精的階段,到時候人們身上多出來的智能設備還很可能不止一個。
不過,等到智能設備真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是不是幸福指數就會更高?說實在的,每當看到現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場景,都很難想象20年前手機還是稀有物,特別大特別貴還信號不好,但那個時候的人們不隻是解放了雙手,還解放了注意力,如今手機已被戲稱為人類的“體外器官”,剝奪了你的時間,占用了你的雙手,很難說人們是更自由還是更不自由了,那再過20年呢?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
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
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
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
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
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
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
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
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