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副理事長 李克強
有人說智能汽車什麼都行,有人說智能汽車什麼都不行,PICC控製,做優化控製,發現以後還是不行,最後是不是考慮做人的東西,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等等,最後發現這裏麵有很多挑戰的問題,所以現在人工智能這一輪又火起來了,因為前一輪的時候我也算是經曆者,我對人工智能從運用的角度,是充滿著敬意,充滿著期待,但是也是及其懷疑,我特別希望人工智能在新一輪的基於移動互聯新技術,移動互聯大數據下麵會不會有突破,會不會真正意義上在汽車裏麵得到應用,因為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比較好的效果,但是我們汽車最重要的,還是就是決策怎麼樣,控製怎麼樣,這一塊我們也特別充滿著期待,所以今天我們上半場李德毅院士、鄔學斌鄔總談了他們的認識和理解,我們下半場也一樣精彩,首先有請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總。

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 韋青
跟克強教授原來見過麵,很高興見麵了,今天來最主要的想法就是給大家潑冷水,我跟李克強教授的理解非常一致,人工智能絕對不應該炒的這麼厲害,但是人工智能應該有很多人去研究,我說的研究不是開會型的,是真正的研究。
我前一段時間跟研究院的院長聊天時候說,在海南開會,現在感覺是出來講人工智能的都不是搞人工智能的,因為真正搞人工智能的全在實驗室裏麵拚命、認真的鑽研基礎理論,考慮應用如何能夠為人類造成福祉。
首先我講微軟不是汽車領域的專家,但是我們可以稍微謙虛說,我們在軟件、算法、數據領域還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些經驗和看法。我今天標題是人工智能以人為本。人工智能再怎麼吹來吹去,不能夠為人類謀求福祉那就都是在耍流氓。
我兩個星期前在上海參加全球人工智能大會講的,也是一句網紅的話,人工智能不是拿來吹的,更不是拿來炒,不是拿來換投資的,也不是拿來收熱錢的,是拿來用的。
有很多技術、有很多評比,有很多進步,真正的使用微乎其微,真正的使用還離不開那些最基本的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科大訊飛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公司,我們下半場兩家都是秉持著應用為王,因為正是我們懂技術,並不願意吹這個技術。
我們可以看一個視頻,前年有一個閉門會議,講的很深的話題,他私底下交流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一夜之間這麼值錢,他們過去幾十年都在用同樣的工作、同樣的進步,但是一夜之間值錢了,我們考慮一下,我們找的方向,我們忽然找到一個全新的秘方,還是技術本來就是這麼進步,隻不過終於找到一個應用的領域,這個話對於在座各位不是每個人都去做算法,去做人工智能的科研,更多是使用方,這點一定要抓牢,如果技術不能為你所用,最好不要花太大精力。
接下來看,今天雖然講人工智能,由於在座各位背景我可能不會講太多科學上的算法,本質論是什麼呢,我個人雖然說有時候給人工智能潑冷水,但是在每一次政府工作會議或者大會上是強烈要求,每個人都需要投入研究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將會是像人類曆史上,從發明蒸汽機、發明電力、原子能一樣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如果具備之後,相比於沒有這種能力的公司,國家和個人是一種降為打擊的能力。
就是你壓根就沒有反擊的能力和空間,人工智能這麼強大,但是得用對地方。咱們國家提到跟工信部領導講,現在到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時代,中國由於地大人多,而且在整個國家上下是推進科技創新,所以我們有比西方世界更加具有優勢的,這種適合數據來源和算法進步的優勢。但是如果說我們把優勢都化作怎麼圈錢怎麼評比,我們就會措施這個機會,這個機會一旦擁有是降為打擊能力,所以我講,核心點來講,技術的使用一定是向咱們原來學政治經濟學講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關係,技術代表更先進的生產力,需要生產關係的解放能夠讓這種新型生產力得到巨大的發揮,這兩個結合之後,國民經濟、人文水準和人民生活素質得到提高,大家關注的是,這個技術是否能在效率和成本上做出貢獻。
舉兩個小例子,今天在座各位都是考慮人工智能怎麼樣在各自業務領域進行發展,無論是造車的,還是開車的,還是管理車隊的,能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我想第一步講什麼叫數字化,數字化談了很多,軟件定義一切,信息化、數字化。本質是什麼呢?如果一個水杯,水杯裏麵如果放了十顆石子杯子就放不下,這種是粗力度,這個是模擬時代的力度,比如說原來的黑膠唱片跟數字唱片、CD,力度大放的少,也放不下了。如果把石子磨成粉沫,可能放下二十粒和三十粒石子,我們翻譯成效率更高成本下降了。這個靠什麼實現呢?就是靠數字的技術把現有的生產流程、還是產品打碎變成細力度,再用細力度進行重新的整合,然後效率更高,這個就提到大家知道今天一定不是最後一次,也不是第一次技術得人類社會發展的進步,大家考慮到上一次90年代有一個詞我現在發現比較少,我認為未來真正大家體會到這一輪數字經濟衝力之後,會有人提到上個世紀談的,商務流程再造或者生產流程再造,這種智能技術對你發展是沒什麼作用的。原來有點像過去的生產關係,其實已經適應不了更高效率的、更細力度化的生產力的發展,如果不去打碎的舊的生產關係,這裏包括汽車製造流程,包括汽車銷售的流程,汽車售後服務,汽車路程管理,如果不流程再造,是很難利用到數字化技術以及衍生人工智能技術,這是我想強調的,實際上不僅是技術流程本身,大家看到數字卵生還在很左邊,真正體會到這一輪數字經濟對於人類社會發展,大家要仔細領悟一下,這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未來。
我非常同意李克強教授的觀點,自助、自主、自動或輔助這幾個詞還應該學老祖宗鑽研的說法,就是說文解字,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我們到底是自動駕駛、自主還是輔助,我非常同意李克強教授的觀點,而且在人類可預見的未來是跨不過去的,就是代替人。
咱們人是五處,眼耳鼻舌身變成色聲香味觸。孩子出生就會吃奶,有人教嗎?第一因是什麼嗎?連人腦都不知道談什麼人工智能,我們應該叫機器智能,是機器產生對於一種模式的認知,原來是自動化控製,自動化控製也是基於人類有限的數據摸索出的一種模式。現在計算力大了,算法更優秀了。大家對於自動駕駛應該有所了解,電車難題還沒有解決,我相信這個問題永遠解決不了,這個解決的是倫理和法理,當一個車出現生命問題的時候,當自助駕駛李克強教授講的,真正法理就是自動駕駛,德國6月份也出了一篇論文,大家上網可以搜一下,就是把網聯車和自動車約束條件、約束非常死提出了20個建議,其中就是講人的生命價值要高過動物和財產,當車有算法的時候,根本就不是什麼智能,智能隻有人才有,機器沒有智能,隻有算法,不管什麼方式表現出來隻是一種算法。
當出現危機的時候,人不能把決定權,對別人的決定權交給汽車,德國政府做的報告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就是加了一個很強的約束條件,人的價值最優先,同時也認為很多技術和倫理解決不了的問題,把最後確定別人生死的條件,必須交給人來做,這是德國提出關於自動駕駛和網聯車的概念,這個是比較複雜的,並不是全自助什麼都不管,這個是對人自身的定義,我們是不是真的想當上帝,還是作為人法理上的探討。
微軟是做技術的,但我們認為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當我們非常認真的去做算法的進步,數據結構進步的時候,我們認為現在還是要審時度勢一下。中國的駕駛情況不是不了解,中國駕駛情況最缺的就是守法,在一個不守法的駕駛環境中,偏偏去讓科學電腦去做一個非常遵循規則辦事的方針是很危險的,但是如果讓法則助人減輕剛才的李院士的左腳、右腳,千萬不能減輕人最後責任,決定車以外的風險,如果是封閉駕駛,我可以封閉式的,這裏麵幾乎像一個電車一樣,那個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完全放在中國非常複雜和變量極多的環境中,不要說新司機,連老司機都會經常出車禍的國家,你枉談自動駕駛,如果談自助駕駛有非常遠大的未來,我們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所以這是另外一個觀點。從技術上來講,現在說來說去還是這幾個定律,大家不要去低估定律的作用,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是科學發展觀,無非就是算例、數據和能源,不斷的提高和效益不斷增長。
我們提出曆史可以做效率提高、成本下降,如果被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話,第二次也可以以史為鑒。右麵是我們99分汗水一分天才的愛迪生。特斯拉不是車,特斯拉是一個人,大家仔細研究一下特斯拉做什麼事情,和他對技術的貢獻。他就是一個完全的實用主義者,同時考慮成本。他們兩個有一個世紀之戰,特斯拉代表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愛迪生代表的是舊的,這一戰打下來愛迪生喪失掉了愛迪生董事長的位置,後來變成現在的GE,GE是愛迪生最早開創的,故事不講了。技術發展是有規律的,找著規律就對社會巨大的動能提高,找不到規律以原子能舉一個例子,當原子能也具備打擊能力,很多國家放在軍方的原子彈的發展,確實沒錯。但是讓行業騰飛並不是原子彈,是核能的發電。當這種熱錢,這麼一個具有打擊能力,是把錢投入極難解決的問題,甚至不可能解決的問題,還是放在稱之為全生命周期人工智能覆蓋,包括的是交通,汽車也是交通一部分,從汽車的設計,汽車的製造,汽車的發貨,到汽車的使用,到售後服務這些和真正的交通,如果這些全產業鏈、生命周期用人工智能一個一個環節效率提高成本下降,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和巨大的提高,如果隻專注在解決一個自主駕駛問題,這個太窄了也沒有必要。
怎麼去實現呢,技術一定為人所用,這種技術發展有一定規律性,人工智能非常巨大,但是人工智能能力是有局限性和邊際,怎麼在邊際產生最大效應,是我們做學問人經常考慮的問題,刺激發展觀是什麼問題,不可否認可能是大家應該沒有什麼疑問,我們人類將會經過第四次工業浪潮進入智能社會,達到這種智能社會就有智能駕駛,智能城市,智能醫療,智慧駕馭就有了,而且還有數據,而且數據夠大,現在嚴格講不夠大,而且不夠大,而且質量不夠好。剛才講了,我們就算人工智能並沒有脫離開PID原始思路,我們可以叫做不規則的非結構化數據,提高算法進步了,算率提高了,但是更重要的數據,現在的數據還是並沒有真正為算法的優化做準備,算率提高最快,使算法能夠從一層算到150層,但是恰恰是這個數據並沒有因為人工智能架構進行重整,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微軟有幾個研究員寫了很好的論文,提出一個觀點是時空數據架構,也就是每一個在宇宙間個體,都是SYZ+T,也就是把SYZ+T基本架構打通以後,上麵可以承載交通,可以承載醫療,可以承載教育,這個時候中國剛才講彎道超車,中國是第一個國家把時空大數據打通,每一個人、每一個物、每一個房子,每一個車、每條魚都能夠變成SYZ+P,這就為人工智能發展打了很好的基礎。
現在要說機會,5G的部署,5G絕對不僅僅是快,是巡視能力更強,承載IPV6,是微蜂窩。承載萬物互聯就是雲計算,華人在過去三四十年有兩個技術的翻譯詞彙,我認為是走了兩個極端,有一個領先於英文的翻譯是什麼呢是電腦,大陸翻譯成計算機,那個很精準,但是信達雅雅不夠,現在用的什麼,用的是電腦,其實電腦就把電腦邊際提高了,而且恰恰適用以及未來的需求,但是翻譯比較爛就是Cloud ,中國一說雲,就是雲山霧罩,實際上是cloud沒有任何關係,就像水和電一樣是無處不在的。
比如我去李克強教授家裏,家裏有一個插座,這個插座不插電是不亮的。這個承載絕對不是雲計算,承載的是一個萬物互聯社會下的,大量的數據而產生的智能價值,這個是我對於,如果實現智能社會、智能交通路線圖的建議,這個回到剛才講的,比如回到路況為社會建立起一個具備數據采集、數據傳輸、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一種語意環境,才有可能去談自動駕駛或者自助駕駛,很多基礎架構去建,如果用北鬥的技術把每輛車打標,還是邊緣計算,總之就是得有語意環境,這個不講其實大家比比賽可以了,我可以開多少公裏,但是實際上會碰到很多障礙。
最後還是講一下雲,我相信在座各位是要做人工智能要對汽車行業發展,對於汽車有所貢獻。
其實咱們古人也講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物計算可以說是神經從,埋計算是神經。當一個手在熱鍋上自己就跳起來,這個是算出來的嗎?這個是滲入到神經,神經感覺這麼高的時候,就通知肌肉彈起來了,這個就是未來社會需要搭建的場景,要有很強的計算能力在中央,通過微蜂窩走到這條路,產生終端智能,如果大家去研究,另外一個觀點正是因為充分利用好軟件定義一切算法的進步,我們應該讀一下神經學的進步,腦神經的原理,了解一下為什麼人是一個二十多瓦的碳機(音)計算機,人腦是矽機計算機。你不要以為你聽到我的聲音,是耳蝸神經接觸到1和0的信息傳到大腦,我們和電腦的架構是完全是不一樣,諾伊曼的是用幾千萬幾萬萬的智能算出來,人就是用20瓦,每天就是吃這點飯,缺點就是會頭暈。
真正的業界內,大家對於阿爾發狗成功是有定義的,阿爾發狗更多是營銷學的勝利,不完全是算法的勝利,算法很優秀,但是抓住的是碳基(音)生命不擅長勤奮的工作,不擅長不疲勞的工作,那是矽機(音)擅長的。
阿爾發狗抓住這個特點,打人是非常輕鬆,是分分鍾的事,隨著算法的進步更是如此,但是人類不要被這個誤解,如果真正看到阿爾發狗傳輸給電腦的信號,全是概率論,就是我告訴你我認為走這一步成功的概率是78%,有人走這步成功概率是75%,人類寫一個算法判讀計算能力產生的做出決策,這個是計算機的工作,跟人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樣的。
物聯網是人物物人,智能是一種能力,但是不是終極目標,如果駛能的場景不理解,如果對於能力不理解,給你一把鋤頭砍一棵樹就不行了。更準確的講機器智能擅長做什麼,邊際效益在哪裏,這個搞不明白很容易浪費錢,浪費金錢。口口聲聲說抄近路結果被別人拉遠了,這個跟國家大小和現代性都沒有關係的,一旦有某種機構,一個機構掌握這種能力也可以超過一個國家的實力。
確實人工智能這麼重要,其實剛才一開始講,人工智能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吹和炒的,我恰恰想說,這個東西太重要了,太厲害了,真的不值得去吹和值得炒,要去認真的研究,要去認真的知道電腦是如何通過數據產生算法和怎麼去被應用,這個不理解就很容易陷入人雲亦雲的地步。
今天華爾街的報告說要走人工智能,明天說不走了,我們是不可以的。時間關係就到這裏,歸根結蒂,科技發展要以人為本,不為人類謀福利,不掌握邊際效益的技術都是耍流氓。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歐聯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bitstamp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行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11.97MB
下載
zbx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32.73 MB
下載
鏈一交易所
其它軟件94.15MB
下載
易付幣交易所官網安卓版
其它軟件108.01M
下載
芝麻交易所官網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王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47.98MB
下載
吉事辦app官方最新版
生活實用45.4M
下載
猿題庫最新版
辦公學習102.77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