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有不少大佬都是教師出身,比如我們最熟悉的馬老師。沒有馬雲放棄當年的教師工作,就沒有如今4400億美金的阿裏帝國。其實棄文從商的人不知馬雲一個,還有浙江綠城的宋衛平、複星國際的郭廣昌等等。當然還有一個人是我們不能忘記的他就是東軟集團的劉積仁。
25年前的今天,東北大學計算機係教授劉積仁懷揣著“架設軟件研究與應用橋梁”的夢想。於1991年、36歲的劉積仁創立東軟。締造了中國第一家上市軟件企業。如今,東軟已是25歲的小夥子了。
雖已成為大企業家,但大家對她的稱呼一直是“劉老師”。從博士到教授,又在商海沉浮多年,劉老師如今已是一頭銀發,集教授、企業家、藝術家的氣質於一身。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微軟發布Windows係列第一個產品,比爾蓋茨成為全球PC產業首位億萬富豪的時代;正是IBM推出個人電腦係統的時代;同時也是柳傳誌的聯想正在兜售漢卡並在籌備推出自有品牌的聯想微機的時代;華為任正非的華為正在代理銷售用戶交換機並籌備研發數字交換解決方案的時代。
這個時候的劉積仁剛從從東北工學院(東北大學前身)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當了幾年“劉老師”後,又遠赴美國留學。
1988年,劉積仁學成歸來,他是中國第一位計算機應用博士。回國後仍在東北大學任教,33歲的劉老師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年輕的教授。
留學歸來的劉積仁不想隻在課堂上教學,他想把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研究起來。為國家做貢獻。因為當時中國的計算機有點落後。
劉積仁加入當時剛剛成立的東北大學計算機係軟件與網絡工程研究室。當時實現這一理想的物質基礎,僅僅是“兩間半實驗室,三台破電腦和捉襟見肘的3萬元研究經費”。劉積仁想做大實驗室,但沒經費,直到日本汽車電子生產企業阿爾派株式會社前來考察,通過交流看中了劉積仁的技術,雙方合資成立了東工阿爾派軟件研究所。
“劉老師”對商業還是相當排斥,隻想單純的成立研究所,不想把軟件研究所變為商業價值的公司。但研究所不能在工商局注冊,才不得不在研究所後麵加了一個括號,加上“公司”兩字,這便是東軟的前身。

學者和搞企業的人本質上是沒有大的不同的,劉積仁一直是做學術,做研究的,為賺錢而開公司,坦白講自責的心理很重。
無心插柳柳成蔭
劉積仁把東軟“養”得相當好。25年之前,隻有劉積仁等三位教授,以三萬元經費開始創業;如今,東軟已是員工接近2萬人的大型企業。截至2015年年底,東軟營收已經接近78億元、淨利潤接近4億元。它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
1996年上市,劉積仁意識到客戶不僅需要係統集成,還需要解決方案。於是,東軟開始大規模“圈地”,在社保、電信、電力、醫療等政府公共服務領域,有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東軟也開始大規模國際化,與東芝、Philip、Intel、SAP、Harman、Oracle、索尼、鬆下、NEC、IBM、等一大批國際巨頭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過,東軟在擴大國際業務時,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堅持往解決方案方向走。這一時期,東軟逐漸在手機、汽車、家電等領域成為排名前三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後來,恰逢中國政府大談軟件外包,東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一方麵在全國各地快速擴張、興建規模巨大的軟件園,另一方麵也迅速讓自己成為中國最大的軟件外包服務提供商。

劉積仁在不同場合講過,軟件企業平均壽命隻有5~7年,東軟之所以活下來了,是因為怕死,每隔3~5年就會根據市場的變化換一種活法,不斷地轉型、創新、保持活力。
數據顯示,東軟1996年上市之初的營業收入約為1.05億元、淨利潤3267萬元;2015年的營業收入約為77.51億元、淨利潤3.86億元;在上市的20年間分別增長了大約74倍、12倍。
按照東軟種活法的節奏,25歲的東軟又到了變革關頭,但實際上,涉及未來5~10年變革的布局在3~5年前早已展開。東軟很早時候就開始布局大健康產業了,成立於1998年的東軟醫療,已經成為全球優秀的數字化醫學影像設備提供商之一,擁有的的CT、磁共振、核醫學成像設備等係列產品,已經行銷全球109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9000家醫療機構用戶。該公司將是東軟“大健康”產業“硬”方麵的發展平台。
跟上節奏,2011年又成立了東軟熙康,它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手段,提供基於O2O模式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平台,並在全國打造了超過20家雲醫院。這是未來東軟“大健康”產業“軟”方麵的主要平台之一。

劉老師也不忘老本行,東軟還有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東都東軟學院以及廣東東軟學院三所大學,與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國家都有合作,在教育領域的投入很大。
“教育是我們發展的另一重要領域,但教育是非營利性的,這與國家政策相關。”劉積仁在接受懂懂采訪時表示,“這麼些年堅持下來,三所大學每一年錄取分數都能漲幾十分,已經很不錯了。今年教育部評選中國50所創新創業大學,清華、北大在裏麵,我們也名列其中,我們也很高興。”劉積仁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回報了學校回報社會。
回想教師時期,劉積仁除了埋頭研究,什麼都不會。當時的微軟早已風靡全球,沒有人相信東北大學、沈陽人可以搞軟件。當時即使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計算機軟件都是很落後的。劉積仁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帶著一群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方麵開發軟件,一方麵騎著自行車去拜訪客戶。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劉積仁硬是把東軟集團給辦了起來。2007年東軟集團年營收已經接近40億,而且海外業務的收入占到了30%以上,可以說東軟是現在中國最好的軟件公司,甚至沒有之一。
劉積仁預測:“目前來看,未來十年,東軟的一大部分收入會來自於知識產權,包括我們在汽車領域的這些產品,一大部分會來自於大健康領域,這裏麵有一大批是服務賺的錢,包括醫療服務、數據服務,軟件就是服務,設備也是服務,這就是我們未來新的業務的收入模型。”
劉積仁可以說是中國軟件行業的先行者以及集大成者。雖然劉積仁的財富遠遠不及馬化騰,他的名氣也不及馬化騰,但是他在軟件行業的貢獻,並不比馬雲在互聯網電商的貢獻小。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zt交易所官網最新app
其它軟件273.2 MB
下載
bkek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香港ceo交易所官方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zt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51.19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最新app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瓦特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所app安卓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歐易蘋果官網app交易所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幣信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89.29MB
下載
芝麻交易所app手機版蘋果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