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科技屆幾乎每十年都會誕生一個領頭羊,現在美股“FANG”絕對是華爾街的寵兒,那些老牌科技股們在年輕一代的衝擊下,就顯的黯然失色許多。微軟身上的王者光環已經消失了十多年,突然之間,微軟這家老牌科技巨頭重新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追捧。那麼問題來了,微軟能否奪回科技股老大的頭銜呢?
微軟重回巔峰
今年以來,微軟的股價累計上漲超25%,跑贏了標普500指數的14.4%。
就在昨天,周四10月19日,微軟公司股價盤上漲0.4%,報77.91美元,盤後進一步上漲將近1%,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

按照目前的市值計算,微軟是目前全球第三大上市公司。
老大:蘋果公司、市值8057億美元
老二:穀歌公司、市值6821億美元
老三:微軟公司、市值6011億美元
這是微軟曆史上第二次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也是自2000年互聯網泡沫以來首次突破6000億美元。
微軟市值第一次超過6000億美元這個關口,是在1999年12月22日,微軟在1999年12月30日達到最高點後,市值是6190億美元。並在6000億美元的市值位置上待了13個交易日。
很不巧,隨後隨著網絡泡沫的破滅,公司市值進入了長達9年的下跌通道。即便是泡沫之後,微軟也沒有重回巔峰。然而時隔18年,微軟再次站上了6000億美元市值。不過這次微軟估計上漲,與十幾年前已經大不相同,早前微軟是靠著PC操作係統支撐起市值,現在這些操作係統已經全部免費,取而代之的是Azure雲計算服務和Office365。
簡單說,微軟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主要靠的是雲計算產業。

微軟神話的破滅
1980年代是屬於IBM的硬件時代,它締造了個人電腦。
1990年代屬於微軟的軟件時代,憑借著Windows操作係統統治著整個計算機世界。
而那時候的蘋果公司瀕臨死亡,穀歌剛剛起步,紮克伯格還隻是一個高中生。
但進入2000年新紀元,穀歌開啟了互聯網時代。喬布斯帶領蘋果重回巔峰,而此時的微軟卻顯得故步自封和陳舊。
這段時間裏微軟陷入戰略困境,守著原來的一畝三分地,不敢在新領域冒險,於是互聯網市場上看著穀歌遙遙領先,智能手機市場輸給蘋果,移動平台競爭上,WP徹底敗給了安卓和IOS。
微軟的蓋茨時代
比爾·蓋茨跟我們大家都一樣,都是學生時代特別喜歡玩電腦的學生,可以說蓋茨是為電腦而生的,而後又改變了電腦。

上了哈佛大學之後,他仍然無法抵抗電腦的誘惑,於是經常逃課,一連幾天呆在電腦實驗室裏整晚整晚地寫程序、打遊戲。正式創立微軟公司的時候,他隻有19歲。
1980年是微軟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當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占有大型電腦百分之八十的市場,也就是在這一年IBM決定開始製造個人電腦,並且找上微軟公司,向他們購買作業係統的授權。
在微軟的授權之下,IBM基於微軟MS-DOS開發了自己的計算機操作係統——PC-DOS,成為第一個被廣泛安裝使用的操作係統。隨著IBM的個人電腦獨霸市場,微軟和IBM也分道揚鑣,微軟以自己的名義獨自發布了MS-DOS,成為當時個人電腦中最普遍使用的磁盤操作係統。正是這個操作係統奠定了微軟在電腦軟件市場上不容輕視的地位。
微軟的重要貢獻是定義了軟件工業,在此之前軟件並沒有被人看好,但比爾·蓋茨憑借自己敏銳的商業嗅覺挖掘了軟件的商業價值,並從此製定了軟件行業的商業模式和遊戲規則,通過構建生態鏈養活了如今大部分的IT從業人才。
微軟的鮑爾默時代
進入千禧年,蓋茨創立微軟的25年之後,2000年1月13日,微軟迎來了一位新的掌門人,他的校友史蒂夫·鮑爾默。

鮑爾默是比爾蓋茨的哈佛同學,是比爾·蓋茨聘用的第一位商務經理。1980年加入微軟,2000年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全麵負責微軟的管理。
鮑爾默的帶領下,微軟的年收入翻了三倍多,開始擁抱雲端,搜索市場份額增長,甚至擁抱開源和競爭者的平台。但是,在鮑爾默任下的微軟卻經曆了諸多的起伏,曾經甚至有評論指出:在整個鮑爾默掌舵微軟期間,除了Surface係列筆記本,其他產品都是被公認為微軟曆史上最愚蠢的產品。
如何看待鮑爾默的功過?在許多人看來,微軟對於軟件顛覆者 Google 和 Amazon 反應緩慢,並且錯過了蘋果和 Google 帶領下的移動設備浪潮。
曾經擔任過微軟總經理的 Hal Berenson認為,微軟在產品方麵有許多錯誤,對此,鮑爾默需要負責任。
在鮑爾默擔任 CEO 期間,他還遇到另一個難題,就是美國和歐盟的反壟斷舉動。在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協議後,他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與歐盟談判,給公司的運營帶來了很多負擔。
Hal還認為,鮑爾默最大的罪過在於,他從未將微軟帶出煉獄。Hal 評價鮑爾默說:“他從未同時擁有遠見、策略、戰術、執行、員工認同、合作、交流等等。無論鮑爾默的遠見和策略是如何出色,如果不能交流和執行,你將失敗。無論你的執行如何出色,如果它不能將你帶到正確的地點,你也會失敗。在鮑爾默的帶領下,微軟犯了太多這樣的錯誤。”
消失的17年,時間都去哪了?
微軟自1986年3月上市以來,曆史上一共有兩次市值突破了6000億美元。微軟市值第一次超過6000億美元這個關口,是在1999年12月22日,於2000年01月3日達到最高點,市值達6190億美元。隨後隨著網絡泡沫的破滅,公司市值進入了長達9年的下跌通道。如今,微軟市值重新站上6000億美元大關,沉默了17年後再度爆發。

“軟硬兼施”,微軟重回巔峰的第一步
操作係統是微軟的本命,雖然在PC上占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但競爭對手也奮起直追,最典型的就是隔壁蘋果的MacOS。MacOS發展至今,已經擁有了一批死忠粉,而且“MacOS要比Windows更好用”的呼聲是一年比一年高。為了公司的發展,微軟也開拓了硬件的道路。
作為軟件巨頭,微軟硬件走過的路一直頗為坎坷。從目前來看,在移動方麵已經失利,而在PC方麵,Surface係列有著優異的口碑,但銷量卻不成正比,不免給人一種微軟硬件叫好不叫座的感覺。
事實上,微軟硬件從出現之初就起起伏伏。可以這麼說,微軟推出的所有硬件中,失敗的要比成功的多。比如近兩年來的Windows Phone,到現在幾乎已經絕跡了;而Surface係列就十分成功,樹立了非常正麵的形象。
此外,微軟發力硬件設備的一個更重要原因則是為了鞏固其一手打造的軟件生態係統。軟件發展飛快、硬件創新跟不上,微軟必須改變這種情況,所以以Surface為代表的“不盈利”微軟硬件應運而生,致力於提供軟硬件最佳體驗相結合的產品,為OEM廠商提供學習的樣本,這也是為什麼Surface在短期內要做全產品線的原因。而最新推出的台式一體機Surface Studio,更是成為這麼多年來唯一一款能夠抗衡iMac的Windows一體機,為OEM廠商在設計方麵提供了樣本。
這就是微軟硬件發展的一個體現,做出領先的產品,成熟之後下放合作夥伴,然後推廣開來,不僅為合作廠商在產品發展上提供更多思路,同時也鞏固了Windows 10操作係統的地位。所以即使不以營利為目的,微軟硬件也會一路走下去,它所存在的意義要比賺錢更為深遠。

雲計算讓微軟再次“雄起”
此次微軟重返6000億美元市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微軟漂亮的財報刺激。不過這次的上漲,與十幾年前已經大不相同,早前微軟是靠著PC操作係統支撐起市值,現在這些操作係統已經全部免費,取而代之的是Azure雲計算服務和Office 365。簡單說,微軟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主要靠的是雲計算產業。
根據微軟發布的Q4財報,微軟的雲計算服務品牌Azure季度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漲幅達97%。另外,雲應用——Dynamics 365和企業端Office 365也都分別實現74%和43%的增速。據統計,目前微軟的雲計算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僅次於亞馬遜的AWS。
現任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在四季度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Azure物聯網或者Azure Stack的雲應用,不僅可以計算和存儲,並且可以運營人工智能,這實際上是非常大的架構方麵的轉變,我個人對於微軟在這個領域正在領先感到非常高興。
看來,除了在雲計算等業務攻城略地,微軟在AI領域也在加強戰略布局。微軟在公司戰略轉型方麵確實做的比較“硬”,在印度裔CEO薩提亞·納德拉領導下,儼然已成為雲計算領域的一個巨頭,“微軟”是時候改成“巨硬”了!
作為微軟第三任總裁,薩提亞·納德拉在2014年初任CEO之時,外界對他的質疑聲不絕於耳。作為第一代印度移民,他用自身的努力和卓越的領導能力帶領微軟走出頹勢,成功使微軟轉型雲時代,2017年企業級智能雲年收入超過189億美元,從而讓微軟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時隔17年,微軟迎來了第二春?
現在華爾街的投資精英們也都十分看好微軟在2017年的表現,目前有分析師認為微軟的股價將會在2017年達到80美元的高度。而眾多華爾街分析師同樣建議消費者入股微軟的股票。
摩根士丹利發布的投資研究報告,也繼續維持微軟股票“增持”評級,同時維持80美元的目標股價不變。在報告中,摩根士丹利還預計:在截至9月底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微軟業績將繼續強勁增長,從而推動整個2018財年毛利率超過公司的指導性預期。得益於混合雲業務和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展,以及與LinkedIn整合所帶來的商機,預計微軟股價將繼續增長。
除了大摩以外,美國著名對衝基金合夥人Ben Bortner認為:微軟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季報說明該公司股價被嚴重低估,預測微軟的股票在未來三年內將會有50%的漲幅。
微軟股價被低估,是很多投資者持續低估該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的結果。微軟公司在未來幾年的盈利增長和自由現金流,就證明該公司的股票將會持續走高。
因為微軟公司有很多非常有競爭優勢的業務和平台,穩定的持續盈利能力和巨大的增長潛能及充足的自由現金流和超能的管理團隊,所以該公司業務下行的風險很有限。
並表示,該公司在未來12個月內各項指標都顯示著風險程度很低。所以,微軟“中興”還有多少故事可講?
微軟VS蘋果,誰能成為第一家萬億公司?
站上了6000億美元市值的大關,很多人自然就把微軟再次跟它的老冤家蘋果進行對比。

蘋果在iPhone的帶動下,登陸納斯達克市場12年後,在2012年創下6235億美元的市值記錄,把市值第一的微軟擠到了第二位。而到了2014年,蘋果公司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期間微軟的市值平均在2200億美元左右,市值僅是蘋果的1/3。當時兩者市值根本就不在一個level上,實際上微軟已經在市值上喪失了對標蘋果的資格。
然而三年過去了,在蘋果市值達到800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第一上市公司的時候,奮起直追的微軟市值也達到了6000億美元,兩者的差距僅僅隻有2000億美元。
由於iPhone的成功,蘋果成為首家市值破八千億美元企業的同時,不少分析師表示,蘋果有望率先成為市值1萬億美元的企業。但是自今年開始,全球智能手機在全球主要國家增長緩慢,趨於飽和。作為依賴iPhone的蘋果,市值破萬億或將終止,盡管目前蘋果市值高達六千億美元以上,但蘋果在最近幾年的創新能力和市場前景堪憂,其他新興產品也沒有取得較大成功,其市值破萬億美元已失去支撐點。

蘋果市值破萬億美元已成過去式,而納德拉接棒成為微軟曆史上第三任CEO後,在他的帶領下積極轉型,奉行’移動先行、雲先行’的戰略,不僅改變了微軟,如今也富得流油,帝國正在崛起,如今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也預示著微軟正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就在2016年6月,微軟還以262億美元收購LinkedIn,這一並購也將成為微軟破萬億美元市值的核心動力之一,借助LinkedIn龐大的“人才大數據”,在萬物互聯來臨之際,一個連接一切的全新世界即將到來,微軟以此連接一切,爭奪未來萬物互聯時代的機遇。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zbg交易所官方ios
其它軟件96.60MB
下載
拉菲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ceo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45.59MB
下載
zbg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ada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okb交易所app蘋果ios版
其它軟件273.24MB
下載
topcoin交易所
其它軟件163.85M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滿幣網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歐聯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38.13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