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公司表示,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突擊搜查了慕尼黑汽車製造商寶馬公司的辦公室,對於飽受柴油門醜聞的德國汽車行業來說已是雪上加霜。
歐盟委員會拒絕證實針對寶馬公司,“可以確認的是,截至2017年10月16日,其官員在德國汽車製造商所在處進行了突擊檢查。”
一項聲明說,檢查涉及“幾家德國汽車製造商可能違反歐盟反壟斷法規,該法規禁止卡特爾和限製性商業慣例”。
委員會補充說,戴姆勒正在與委員會進行合作,因此可以在案件中給予公司寬大處理。

寶馬在聲明中證實了這次突擊檢查,並表示:“檢查與去年7月份媒體報道對五家汽車公司的投訴有關。”
德國新聞周刊《明鏡》在7月份報道說,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奧迪、保時捷、寶馬和戴姆勒從20世紀90年代秘密合作開展汽車開發、製造和物流,包括如何符合越來越嚴格的柴油排放標準。
該雜誌聲稱,汽車巨頭的買家和供應商均受到幕後交易的影響。
《明鏡》報道,位於沃爾夫斯堡的大眾以及梅賽德斯—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率先遞交了五家公司之間廣泛勾結競爭管理機構的細節。該雜誌聲稱看過相關大眾文件。
對於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眾而言,自從2015年以來,單是柴油排放醜聞已經耗費了數百億歐元。
在另一個卡特爾案件中,戴姆勒去年夏天遭受來自布魯塞爾的十億歐元罰款,由於與競爭對手規定卡車價格。
理論上說,歐盟委員會或德國聯邦競爭管理機構將最高收取五家汽車公司年收入10%的罰款,根據2016年的銷售情況,可能高達500億歐元(約合3900億元人民幣)。

戴姆勒坦白交待
7月份,德國媒體報道說,卡特爾的秘密工作組織確定了汽車業最重要的細節,包括車用尿素箱尺寸不夠,無法充分滿足柴油車尾氣處理要求。 卡特爾的目標之一是避免車用尿素箱尺寸的“軍備競賽”。
與此同時,卡特爾案已經變成了誰先站出來交待的比賽。 豪華汽車製造商戴姆勒上周五證實,它已經申請了歐盟主要證人的身份。
戴姆勒首席財務官(CFO)Bodo Uebber告訴記者,這個申請“主要涉及違反反壟斷立法的合作,這在新聞界曾經討論過。” 由於目前尚不清楚歐盟是否對汽車製造商進行正式調查,戴姆勒認為“目前無需對任何可能的罰款作出財務規定”,Uebber補充說。
激烈競爭
據德國媒體報道,大眾也試圖申請主要證人身份。 但是,戴姆勒搶先在德國和歐洲的卡特爾監督機構進行自證,並且可以避免數十億歐元的罰款。
大眾汽車的自願聲明日期為2016年7月4日,但戴姆勒的聲明明顯較早。 不過,對於罰款,大眾也可以得到一個折扣。

寶馬是篡改柴油排放中疑點最小的一個,一直是獨自承擔責任。 寶馬從一開始就說,與其他汽車製造商在某些組件上的工作沒有什麼不尋常之處,這隻是“兩個品牌的差異化,因此與競爭並不相關”。
根據歐盟法律,在反壟斷問題上的第一位站出來合作的可以不受懲罰。第二個合作的將最多獲得50%的折扣,但隻有在“具有相當大價值的證據”時才能實現。
歐盟反壟斷機構連自己的“親兒子”寶馬都不放過,如此大義滅親的歐盟曆史上還對哪些公司開出過天價罰單?
1. 亞馬遜
今年10月5日,亞馬遜公司接到歐盟通知,被命令向盧森堡補繳大約2.5億歐元(約合2.95億美元)的稅款,成為最新一家在歐盟打擊不公平稅收安排過程中被處罰的美國科技公司。
早在2003年,亞馬遜與盧森堡政府簽署了一份優惠的稅收協議,將亞馬遜盧森堡子公司的繳稅比例限製在歐洲總收入的1%以內。但歐盟認為,亞馬遜在歐洲的大部分利潤都被記在盧森堡子公司,而根據簽署的優惠協議,這部分利潤基本沒有上稅,並於2014年10月展開深入調查,以確定亞馬遜是否非法轉移利潤以降低稅款。
2. 高通
高通公司拒絕向歐盟提供芯片定價相關信息的請求,正麵臨著每天被罰款58萬歐元(約合66.5萬美元)的風險。
在歐盟之前,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FTC)也已經對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罰款恐高達1萬億韓元。更早之前,高通因壟斷行為,在中國被處以9.75億美元的罰單。
3. 穀歌
今年6月底,歐盟委員會宣布,由於穀歌在搜索結果中偏袒自家服務Google Shopping,決定對穀歌處以24.2億歐元(約合27億美元)的史上最高罰款。
4. Facebook
2017年5月份,歐盟委員會因Facebook收購WhatsApp相關事宜向該公司罰款1.1億歐元。
Facebook在2014年以190億美元價格收購了WhatsApp信息服務,但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誤導性的收購信息,違犯了歐盟的並購法規。
5. 索尼、鬆下和三洋
2016年12月12日,歐盟委員會表示,由於在筆記本和手機電池市場存在價格壟斷行為,現決定對索尼、鬆下和三洋進行罰款。三星SDI雖然也存在價格壟斷行為,但由於是這起案件的告發者,因此免於罰款。
三家公司總計罰款1.66億歐元(約合1.76億美元),其中,三洋被罰9700萬歐元,鬆下被罰3900萬歐元,而索尼被罰2980萬歐元。
6. 蘋果
對蘋果公司開出的不是罰單,而是責令補繳稅款的命令。2016年8月份,歐盟委員會認定科技行業巨頭蘋果公司在愛爾蘭獲得了高達130億歐元的非法稅款優惠收入。
7. 卡車生產商
2016年7月份,歐盟對MAN、沃爾沃/雷諾、戴姆勒、依維柯以及DAF等多家卡車生產商總共罰款29.3億歐元,因為這些企業組成一個卡特爾組織,串通操縱卡車價格長達14年時間。
其中最大的單筆罰款是針對戴姆勒的10.08億歐元,DAF被罰7.52億歐元,沃爾沃/雷諾被罰6.7億歐元。
8. 微軟
在2004年,歐盟委員會在裁決中認定微軟公司濫用其市場主導地位,並責令該公司披露所有能使非微軟操作係統能在Windows係統電腦中工作、提供服務的文件。
在2008年2月份,歐盟委員會向微軟罰款近9億歐元,稱該公司在2004至2007年間針對這些信息進行了“不合理的”專利權收費。
隨後在2013年3月份,歐盟委員會對微軟罰款5.61億歐元,這次的理由是該公司未能遵守歐盟委員會關於必須允許用戶更容易選擇常用網頁瀏覽器的規定。
9. 英特爾
2009年,歐盟委員會給美國電腦芯片巨頭英特爾開出了10億歐元的當時史上最大罰單,不過時至今日,英特爾依然在進行上訴。
據路透社報道,在2009年的處罰中,歐盟委員會認為英特爾通過回扣(折扣)等手段,鼓勵聯想、惠普、戴爾等個人電腦廠商大批量購買自家的芯片,競爭對手AMD認為,這樣的舉動損害了競爭對手。
10. 轎車玻璃生產商
2008年11月,數家轎車玻璃生產商因為非法市場共享、交換敏感商業信息而被歐盟處以集體罰款。
這些企業當中,法國聖戈班收到了最大一筆罰單:8.8億歐元。美國企業皮爾金頓被罰3.57億歐元。日本朝日公司被從寬處理,罰金減半,被罰1.135億歐元。而比利時索利沃公司僅被罰440萬歐元。
11. 西班牙電信公司
西班牙電信公司在2007年7月份被罰1.51億歐元。歐盟委員會表示,罰款是因為該公司在西班牙寬帶市場上進行的長達5年時間的不公平定價活動。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芝麻交易所官網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王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47.98MB
下載
吉事辦app官方最新版
生活實用45.4M
下載
猿題庫最新版
辦公學習102.77M
下載
芝麻交易所gate
其它軟件268MB
下載
抹茶交易app
其它軟件31.45MB
下載
芝麻交易所最新版本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bione數字貨幣交易所5.1.9最新版
其它軟件49.33M
下載
zb交易所手機app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ght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168.2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