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曾經掀起熱潮的科技產品,如今孤獨地走向終結。
先是孤獨地在玩家們的心中死去,現在又將在組裝工廠裏死去了——微軟已經宣布Kinect即將停止生產。
宣布這一消息的微軟高管是Kinect的創始人Alex Kipman和微軟Xbox市場部的負責人。“一旦市場上現存的所有存貨被售空的話,那就是最後的存量了,我們不會再生產了”。
不過他們也表示,現有的Kinect服務和支持仍將繼續,所以至少在短期內還不需要為此擔心——假如你現在仍然在用Kinect玩那些非常“另類”的體感小遊戲,或者是堅持用語音開關機的話。
這標誌著這台最初為Xbox 360設計的,帶有實驗性質的運動捕捉攝像頭,在2010年11月上市之後,即將迎來生命的終點。在上市的這七年之間,Kinect一共經曆了兩種大的型號,陪伴了兩個世代的Xbox主機,售出了大約3500萬台。
這樣的數據乍一看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與人們對它的期望來說卻相差不少。
Kinect的首次亮相是在2009年6月2日的E3 展會上,當時的代號是“Projet Natal”。Natal本意是一座巴西東北部城市的名字:Natal, Rio Grande do Norte,這種命名方式符合微軟在很多年裏使用的,以城市名來為開發計劃命名的習慣。之所以以這座城市的名字來命名,很大程度上是由Kinect的首席設計師Alex Kipman決定的,而他恰好出生於巴西。
當時的市場現狀在於,傳統的遊戲和遊戲機普遍將他們的重心放置於如何迎合“核心玩家”,即如何讓那些已經知道遊戲有多好玩的人,在選擇的時候轉向自家的產品。而2006年底任天堂推出的Wii則另辟蹊徑,憑借獨特的體感操作玩法打開了“休閑玩家”的市場,其累計突破1億台以上的銷量充分證明了這種思路的影響力。
更準確地說,玩家對於“聚會遊戲”或者“合家歡遊戲”有著龐大的需求,而不僅僅是隻在單機遊戲或者是網絡遊戲中證明自己有多強。當微軟和索尼在傳統遊戲市場上競爭的時候,顯然也對這塊新興市場產生了巨大興趣。為了能豐富自家遊戲機的遊戲方式,雙方都在醞釀自己的產品,微軟是“Projet Natal”,即後來的Kinect,而索尼則在計劃著“PS Move”,事實證明,這兩款產品均在2009年的E3大展上公布,並在第二年冬季正式上市。
Kinect從命名上來看,是 kinetics(動力學)加上 connection(連接)兩個詞組合而來。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多功能的攝像頭,通過即時動態捕捉、聲音采集的方式,讓玩家可以放下手柄,隻通過肢體動作和聲音就能控製遊戲,瞬間拉近了玩家和遊戲機之間的距離。再加上不斷完善的圖像識別和聲音識別技術,得到了以往隻能在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的體驗。
直到2014年發布國行Xbox One的發布會上,微軟仍將Kinect帶來的語音控製功能作為其主要賣點來宣傳
在2009年微軟發布會上,他們甚至請來了導演斯皮爾伯格為自己站台,這個看起來和電子遊戲毫不相幹的人似乎沒什麼話語權,但是他在電影,特別是娛樂圈的地位卻對於家庭用戶有著極大的號召力。
斯皮爾伯格當時站在台上說,“Natal將會吸引那些被複雜的遙控技術所驅離的新玩家,大多數的人都很害怕拿起電動遙控器(傳統遊戲手柄)。”
而微軟視頻遊戲部門高管謝恩·金(Shane Kim)也在會後接受采訪時表示:“你就是(遊戲)控製器”,“這是一項非常強大的技術——可以捕捉整個身體的動作,而不僅僅是兩隻手。”
等到了發布會上真正公布這款產品以後,也確實讓人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相比於已經被大家所熟悉的Wii,Kinect並不像它的外觀看起來一樣笨重,除了需要一個比較空曠的環境(Kinect的識別需要大約2米x2米的一個有效範圍)之外,體驗相當良好,不僅反映迅速(官方標稱最多可以跟蹤人體的30個骨骼點,每秒判斷30次),而且相當識別準確,可以排除背景中雜物的影響,同時捕捉多個玩家。
如果你曾經分別使用過Wii的體感控製器,PS Move按摩棒,還有Kinect玩過《舞力全開》遊戲的話,你會發現Kinect的識別準度和體驗是所有這三家的體感設備中最好的,而且完全拋棄物理控製器的方式,也能極大的減輕運動時的負擔。在玩類似《水果忍者》之類的遊戲時,Kinect甚至可以識別出你手中有沒有拿東西。
可以說,Kinect在與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相比較之後是最好的。在體感遊戲火熱的那幾年,當沒有任何遊戲經驗的朋友在問你“我想玩體感遊戲,該買什麼遊戲機好”的時候,Xbox 360+Kinect可以說是大部分人的標準答案。
價格優勢也是當時Kinect上市時的賣點之一
除了在技術上領先之外,微軟再次發揮了他們的特長,在公布時,微軟就宣布有超過一千種開發工具於當日發放給遊戲開發人員。為了展示Kinect的魅力,微軟在E3發布會上展示了3個遊戲Demo,分別是Ricochet、Paint Party(顏料派對) 和 Milo & Kate,在首發時,首發遊戲的數量是15個,這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了。
即便是產品在上市前,業界評論普遍對於作為後來者的Kinect也不看好,但是在發售之後的玩家反映則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兩周內Kinect就出貨800萬台,比微軟預期高出300萬台之多,X360的銷量也增長了21%,創造了自微軟涉足家用主機市場後,最輝煌的聖誕銷售業績。特別是在北美市場,Kinect一度被搶購一空,在官方商城都需要預定。
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方麵得益於微軟官方的不遺餘力,據傳言,他們為這款主機配件的宣傳和推廣就砸出了“五億美元”,相當於一台全新主機的推廣預算。而公司高管也在不同場合多次為Kinect站台,宣傳“Kinect相當於X360的升級版”“Kinect足以讓Xbox 360的生命延續到2015年”,甚至當時的微軟CEO鮑爾默曾走嘴說“Kinect就是新一代的Xbox”。這樣的做法無疑給還在猶豫的玩家打了一劑強心針。
另一方麵,也要歸功於Kinect有著遠超Wii的功能,而PS Move看起來更像是第二台Wii。發售日期又恰逢聖誕大戰,很多人選擇Kinect作為給家裏人的聖誕禮物,或者把它當作聖誕團圓時的主要娛樂活動。
Kinect之父Alex Kipman也因這款產品的研發,獲得了微軟公司授予核心員工的傑出技術獎和傑出技術領袖獎。
Kinect之父Alex Kipman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Kipman在為這個計劃命名的時候,“Projet Natal”除了是自己故鄉的一座城市名之外,還有另外一層意思:“Natal”在英語中的含義是To Be Born(獲得新生),而僅從發售之初的熱潮來判斷的話,他的願景可能真的要實現了。
但是當我們在發售七年後的今天再來看這款產品,他早已沒有了當初的風光。3500萬的銷量隻能說不少,卻很難稱得上成功。在度過了蜜月期之後,除了在Xbox One發售時強製捆綁Kinect ,最後又不得不分開發售的事情還算大新聞,即使是負麵的,我們也已經很久沒有看到相關的消息了。
直到近日微軟官方在采訪中正式給已經涼了半截的Kinect蓋上棺材板,我們才想起家裏的Xbox攝像頭已經吃灰很久了。
在最新的X1S和X1X後麵,已經沒有了Kinect的接口
如果想要找到導致Kinect失敗的原因的話,最主要的還是體感操作這種遊戲方式本身的局限性。設計體感控製的初衷是為了豐富遊戲方式,吸引更多的非核心遊戲用戶,但是這些用戶除了一小部分轉化成為核心玩家,更多的人則在激情褪去之後,很快趨於平淡,又被其他的娛樂方式所吸引。另外對於原本的主機用戶來說,相比於傳統的手柄操作,體感讓他們不得不改變窩在沙發裏舒服的享受遊戲的習慣,而且在動作識別精度方麵,也很難取代傳統的控製器外設。
從這個方麵來看,想要完善體感操作遊戲的體驗,改變遊戲用戶幾十年以來習慣的願望幾乎很難達成。而從其他公司在新主機功能宣傳策略上來看,體感已經很少作為賣點而出現。
索尼在發布掌機PSV時,也曾加入了觸摸和重力感應的操作,但是事實證明,這些額外玩法都非常雞肋。PSV的首發遊戲《真三國無雙NEXT》曾針對PSV的新功能,加入了諸如利用觸摸來和敵方武將格鬥,利用重力感應來賽馬競速的創意。但是當玩家們殺的爽快時,突然需要狂擦屏幕或者左右搖晃來拐彎,玩一次感覺還很新鮮,頻繁出現就會讓人感到煩躁,極其影響遊戲體驗。
而在任天堂發布Nintendo Switch時,宣傳重點也放在兩種遊戲模式無縫切換,兩個手柄分開操作,還有手柄HD震動功能上,對於體感玩法則一筆帶過。這些表現已經能看出廠家對於體感功能在逐漸邊緣化。
從微軟公司官方的態度來看,除了這個功能本身遇冷之外,對於Kinect的後續推廣策略更值得玩味。似乎他們也並沒有吃準Kinect的市場定位,宣傳口徑經常是朝令夕改,早已沒有了當初發售時那種堅定的態度,這也間接削弱了玩家們的信心和熱情。
除了玩家的熱情減退,開發商也變得意興闌珊起來。根據統計自Xbox One上市以來,總共隻有不到十款針對Kinect開發的遊戲上架銷售。除了一些已經打下品牌的係列續作,開發者在近期似乎也沒有任何新作或者更新的計劃。
反倒是索尼的PS Move這個模仿者接著PSVR的風頭又火了一把,而當初那個表現更好的開創者卻先一步退場,這種局麵和官方的不作為難逃幹係。
技術本身在遊戲行業上難以進一步完善,遊戲開發者興致不足,再加上玩家們又先喪失信心,徹底變成了棺材上的釘子,很難再翻身了。
不過幸運的是,Kinect雖然停產了,但是Kinect在技術方麵的啟發卻成為很多後續科技產品靈感的來源,還有不少公司將Kinect在深度感測方麵的技術優勢應用到其他民用領域。
蘋果的Siri語音識別技術2011年才在iPhone 4s上出現,而iPhone X上新增加的Face id技術也或多或少的借鑒了Kinect:蘋果通過收購 PrimeSense 公司才將麵部識別裝置縮小並放置到手機中,而 PrimeSense 就是 Kinect 傳感器製造商。
而當初Kinect之父Alex Kipman,現在也並沒有閑著,他的下一件重大發明就是混合了MR技術的增強現實頭顯設備Microsoft HoloLens。這會是下一款“Kinect式”產品,還是真正的劃時代產物?誰也說不好。
中間的就是HoloLens 的設計師、Kinect之父Alex Kipman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中幣交易所appios
其它軟件77.35MB
下載
獨角獸幣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
9coin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28.80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avive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zt交易所iosapp
其它軟件219.97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蘋果app官網
其它軟件32.88MB
下載
唯客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9.95MB
下載
gate.io交易平台官方蘋果版本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幣君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68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