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境內流行的網絡威脅中,前三類非常的典型直觀:木馬、病毒和蠕蟲。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流行的一些惡意代碼,將近20%是在全球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具有中國本土特色。
微軟中國首席安全觀邵江寧,在11月7日的首屆全球網絡安全創新論壇上表示,我們原來用“三大件”:殺毒軟件、防火牆、蠕蟲檢測,來應對很多的惡意代碼。但在新的攻擊形式下,可能效果不大。很多黑客或者發起惡意攻擊的組織,是瞄著用戶身份去的,一旦獲取用戶身份,再用一些不法的工具加以攻擊,這是目前最大的威脅。從一些安全事故分析報告裏麵可以看到,此類攻擊在全球需花費的發現時間長達8個月。也就是說黑客攻入你的係統後,擁有200多天的時間隱入你的網絡,為所欲為。
我們應對網絡安全防禦的三大傳統手段失效或者低效,歸咎於三大問題,第一是非常複雜,需要手工配置,設置很多的邊界條件、初始的門檻和策略,導致不夠靈活。麵對新威脅新挑戰,效率特別低。第二容易誤報,我們很多手工或者編程搭建的模型,它的誤報比例非常高。
第三是萬物互聯的時代,傳統的邊界防禦非常難。分享一個數字,在微軟的平台上,平均每天監測到的惡意代碼攻擊數目達到900億個。在全球範圍內,96%的惡意代碼隻在1台機器上出現1次,在1000台以上機器出現過1次的代碼隻有0.01%。這樣大的挑戰就意味著,我們傳統的速度(比較慢的手工防禦或者手工幹涉的機製),其實不能適應惡意代碼本身的迭代和進化的速度,我們必須要用新的手段,包括使用人工智能,提高響應整個流程的自動化。
在網絡安全方麵,我們必須采用一些策略,包括三個方麵,第一是平台,我們要保證平台的安全,從根本上把代碼寫得安全。第二是打造全球網絡安全威脅情報,可能國內市場上聽到炒作的概念比較多,但它真的是很有用。第三個是我們依賴於合作夥伴,一起打造統一的生態係統平台,保護網絡平台安全。
我們的策略其實非常樸素:保護、探測、響應。每一步在傳統的定義上都有突破和創新。我們的保護是跨越各個終端,希望從終端捕捉很多有用的數據。這些數據會輸入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平台。在探測方麵,要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探測隻是整個響應流程中的起點,而不是重點。響應的最終目標就是縮短發現和響應之間時間差。
利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夠提高響應速度,還能夠降低誤報。人工智能運用在安全防禦裏的基本原則,就是利用數據,尤其是標注的數據,利用深度學習的模型,最後訓練出一個模型,把這個模型放在實際環境裏麵進行應對。模型本身能夠應對的這樣一些場景比較多,應對複雜性能力也比較高,將來有更好數據也可以進行重複訓練,提高模型的準確度。
“今天微軟也已經不是傳統的操作係統平台了,我們是人工智能平台,Windows10是我們第一款人工智能操作係統。我們的責任是普及人工智能,整個平台很多都是開源的,大家可以隨時上去用。讓大家一塊兒來努力實現人工智能。”邵江寧最後總結到。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歐意易交易所蘋果手機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biki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64.78MB
下載
原子幣交易所安卓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手機版安卓
其它軟件52.2 MB
下載
bitmart交易所官網app
其它軟件38.61MB
下載
比特交易所官網app
其它軟件57.63MB
下載
維克萊交易所app安卓
其它軟件81.97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所app官網版安卓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mexc抹茶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37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官方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