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SSD剛剛開始普及的時候,很多容量30GB或者64GB的產品成為了市場的主流。而隨著大容量SSD的價格逐漸降低。很多玩家手中的小容量SSD都麵臨了退役閑置的命運。
另一方麵,市麵上高性能的U盤產品價格也一直相當高,甚至同容量的產品要遠遠高過SSD的價格。那麼能不能通過轉接卡,將閑置的MSATA或者M.2 SSD改裝成U盤呢?萬能的淘寶表示:能!
兩種SSD硬盤盒
筆者之前曾經有過一個閑置的Intel 600P,當時也想到了改裝成大號U盤。於是筆者買了這麼個東東:
當時售價在五十多元,可以支持2240/2260/2280三種長度的M.2產品。但到手之後筆者發現還是“翻車”了。因為這款不支持PCI-E NVME的M.2 SSD。筆者猜想可能和USB3.0接口的供電能力有限有關。
同事還貢獻出了當初同樣打算改造成U盤的解決方案,一個MSATA接口的奧睿科SSD硬盤盒。價格同樣也在五十元上下,手頭有MSATA接口硬盤的小夥伴可以選擇這款。
閑置的M.2固態硬盤
由於MSATA固態硬盤實在有些久遠,我們隻找來了同事閑置“多年”的建興32GB M.2 2240固態硬盤,是當年給女朋友筆記本升級換下來的產品。雖然我們不知道具體型號,但是看接口部分可以判斷,這是一枚SATA總線M.2固態硬盤產品。
我們將SSD安裝到前文所述的M.2硬盤盒中,給兩款硬盤盒的PCB合個影。
可以看到,其實作為一種比較偏門的產品,廠商在PCB上下的功夫也比較有限,幸好SSD本身主控都會對產品本身有一定的保護機製,出現問題的概率應該不大。
性能測試部分
首先我們先來插到主板上看看這款SSD的實際性能,使用的軟件為ASSSD Benchmark。
受限於技術和容量,這款SSD的性能上和現在的SSD比起來可以說是相當弱的。持續讀取隻有290MB/s左右,持續寫入在64MB/s。4K性能分別為25.9MB/s和47.3MB/s。那麼通過硬盤盒轉接之後插到USB3.0接口上的性能表現如何呢?
可以看到持續讀寫性能損失相當小,分別達到了264MB/s和64MB/s。而4K讀寫降低到了18MB/s和32MB/s。那麼這樣的性能對於一款高性能U盤又是怎樣的呢?我們用閃迪的CZ80進行了對比測試。
↑↑↑64GB的閃迪CZ80
可以看到,雖然是高性能U盤,但實際的性能表現相比我們的SSD+硬盤盒方案並沒有很大的性能優勢。
除了持續寫入性能較強之外,基本上都處於劣勢,尤其是4K性能更是有著成倍的差距。事實上我們此次測試的SSD本身性能有限,如果是一款容量更大的SSD產品相信一定會輕鬆秒殺掉CZ80。
五十元左右的成本,不僅可以將閑置的SSD重新利用起來,還能獲得性能接近甚至超越高性能U盤的移動SSD,絕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cc數字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2.92MB
下載
比特國際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8.7 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app官方最新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歐昜交易所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vvbtc交易所最新app
其它軟件31.69MB
下載
星幣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95.74MB
下載
zg交易所安卓版app
其它軟件41.99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福音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鏈易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