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巨變和不斷顛覆的時代,無論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落地和崛起,還是“互聯網+”風暴帶來的侵襲,都在整個產業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化轉型浪潮會無差別的席卷全球,即便是行業的領軍企業,也要麵臨著來自人才、產品、服務以及市場定位等方麵的顛覆,其中計算機技術與專業知識相融合的跨界人才的大量短缺,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難題。
毫無疑問,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和深入,盡快培養一批掌握前沿計算機技術、具備“計算思維”的後背主力軍,顯然將成為了未來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支撐和基石。
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年12月2日正式啟動的微軟中國2017“編程一小時”計算機科學教育周,也就有了更多解讀的價值和意義。
科技人才短缺成為新常態
如果我們從一個更長的曆史周期來看,會發現每個國家的興起都基於一個新時代的風口。英國興起於工業時代,美國強盛於金融時代,而中國無疑和科技新時代緊密相連。
可以說,數字經濟是中國尋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機遇,作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數字經濟已成為帶動中國產業升級和轉型,以及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直接關係到全球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也關係著中國經濟未來的新方向。

不難看出,在這個過程中,科技創新和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從現狀來看,無論是研究開發領域,還是應用落地領域,數字化轉型中的各個環節對人才的需求有增無減,可以說科技人才的短缺已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中的最大“短板”。
從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和職場社交平台領英共同發布的《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人才與就業》報告中,可以看到目前中國85%以上的數字人才分布在產品研發類,而深度分析、先進製造、數字營銷等職能的人才加起來隻有不到5%,可以說這些相關職能的數字人才存在較大缺口,新興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麵存在滯後和不足。
在目前最受關注的人工智能領域,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領英同期發布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基於領英平台的全球AI領域技術人才數量超過190萬,其中美國相關人才總數超過85萬,高居榜首;中國雖然位居全球第七,但相關人才總數隻有5萬多。
另據相關數據統計,到2020年,在智能製造領域,中國相關的科技人才缺口將達到1900多萬人,到2025年總缺口將近3000萬,國內目前供求比例:1:10,可以說,供求嚴重失衡,相關技術人才培養迫在眉睫。
總的來說,隨著中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新動力,科技人才成為影響我國經濟數字化轉型進程的重要因素。所以,以需求為導向建立有效的人才培養機製就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編程或許可以從娃娃抓起
那麼,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呢?美國的經驗或許值得參考,那就是大力推動編程人才的培養,尤其是通過編程塑造青少年的計算思維和創新精神,無疑是從長遠機製上解決數字人才短缺的重要方向和趨勢。
此前,美國政府計劃10年普及中小學生編程教育,同時承諾為超過60個學區提供編程類課程,該專案將惠及全美1000多所學校的400多萬青少年學生。

在中國,由微軟2014年12月推動的“編程一小時”活動,從某種程度上也正在起到這樣的作用。“編程一小時”是由美國非營利組織Code.org於2013年發起的科普活動,旨在讓學生在一小時內學習到基本的編程知識活動,引導他們用計算思維的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所謂計算思維,並不僅僅局限於代碼和編程,更是一種看待問題的方式和思考世界的角度。因為編程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但編程語言和路徑卻多種多樣,沒有標準答案。
所以,它所培養的思維其實是開放性的創造性思維和結果導向的邏輯性思維的結合,而這種思維對於青少年未來應對外部世界的快速變化並能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可能至關重要,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做觀察:
一是,培養孩子抽象邏輯思維。在我們生活工作中,有些人說話做事常常缺乏邏輯,甚至會顛三倒四。這就是因為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缺乏。而孩子在8歲左右開始形成抽象邏輯思維,整個8~18歲是抽象邏輯思維的形成期。所以有些人願意早早上孩子接觸編程,培養孩子和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編程可把“創意”變成“創造力” 。
二是,掌握新時代的生產力工具。編程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工具。如今,很多青少年都可以玩轉編程算法、遊戲製作、3D打印、數學建模、機器人等等,編程已經發展為一個全年齡段的完美卓絕的工具。它也是目前唯一一種能把所有想法和知識融會貫通,從而變成有現實意義和生產力的工具。
由此可見,即便這些青少年未來成大後不從事信息計算或者與編程相關的工作,計算思維和生產力工具的從容掌握,也有助於他們更好地認識和使用科技。而這些能力獲得的越早,越有助於日後的發展、夢想的實現,在如今的新時代之下尤其如此。
據了解,迄今為止,全球已有超過462,470,000名學生參與該活動,投身科技創新。微軟於2014年將“編程一小時”活動引入中國,並攜手各界合作夥伴,開發了適合不同教學環境需求、寓教於樂的計算機課程。
值得一提的是,自該活動落地中國以來,來自3800多所大中小學校,超過35萬名中國學生體驗到與全球同步的一流計算機科學教育。

正如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柯睿傑所言:“隨著中國鼓勵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在未來,每一行業、每一職業的人才都離不開計算思維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他看來,通過《我的世界Minecraft》和Code.org的再度攜手,微軟希望通過自然、協作和充滿趣味的方式激發出下一代創新者的創意火花,引導他們利用計算機語言創建未來的美好世界。
微軟助力中國創新人才培養
實際上,推動和普及“編程一小時”在中國的落地生根,僅僅隻是微軟活躍在中國教育最前線的一個“縮影”。紮根中國二十餘載以來,微軟一直致力於推動計算機科學教育在中國的普及,並希望讓這種創新的能力賦予更多的人。

例如,早在2015年,作為創立初始的合作夥伴,微軟就協助清華大學和華盛頓大學共同創建微軟全球創新學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簡稱GIX),旨在培養創新領袖,應對全球性挑戰。微軟還很早就投身於創新賦能教育。比如,微軟自2003年就開始推出青年學生科技競賽“創新杯”,目前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學生科技大賽之一,已有19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75萬名學生參與過“創新杯”比賽。
不難看出微軟一直致力成為中國數字化轉型的“合夥人”。通過所提供的學習資源和實踐工具,微軟為青少年釋放創意、學習技能提供了成長的空間和舞台,更為在中國數字化轉型期間中國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中國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微軟希望通過積極創新和投入,更以多種多樣的教育方式賦能個人、商業和社會,幫助中國重塑生產力、創新力和競爭力,助力中國創新環境的構建與完善。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zt交易所蘋果官網
其它軟件219.97MB
下載
rocket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3.73 MB
下載
幣贏國際交易所app安卓
其它軟件52.2 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官方蘋果版
其它軟件50.42MB
下載
芝麻交易所官網手機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最新app官網版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中幣交易app蘋果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ok交易所蘋果ios版
其它軟件273.24MB
下載
ave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
幣客交易所官網版安卓
其它軟件292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