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者是指雖然不是公司創辦人、卻以創辦人心態來思考的領導者。

2001年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名單,幾乎是績優股的天下。GE、微軟、艾克森美孚、沃爾瑪、花旗集團,這些企業都是由專精效率與最佳化的經理人領導,他們透過不斷改良讓業務成長。
時間快轉到現在,這份名單看來截然不同。蘋果、Alphabet、微軟、亞馬遜、伯克希爾·哈撒韋領先群雄,緊追在後的是阿裏巴巴、臉書、騰訊。這些大都是年輕公司,由創辦人和他們的團隊領導,他們勇氣十足,持續在核心事業中,采取新成長優於效率的做法。
這十幾年間發生的許多事,導致這項變動,不過,我們還是從中看到一個明確的訊號。現在市場獎勵這些年輕企業,是因為它們代表了長期願景,以及持續投資推動新的成長。
企業想回複成長軌跡,必須經曆更深刻的改變,而且得從最高層級開始改變。為創造新的成長,CEO必須不再把自己當成最高層的經理人,而應開始認為自己是重建者(refounder)。
重建者是指雖然不是公司創辦人、卻以創辦人心態來思考的領導人。他們不把精力聚焦在無休止的最佳化,以追求漸進式成長,而是善用公司資產來打造新產品、進入新市場、創造下一代解決方案。
微軟的薩帝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是重建者的絕佳範例。他在2014年接任CEO後,立即開始讓微軟重新聚焦在成長。

納德拉聲稱,“如果不跳上創新列車,就無法生存。”納德拉激勵公司把眼光超越Windows等以往的經典產品,大量投資人工智能與軟件即服務(SaaS)之類的新技術,並收購LinkenIn,讓微軟的服務,納入該公司的社交圖譜中。透過所有這些做法,他強調長期思考的重要性,采取的是“測試–學習”方式,而在種種價值觀中,特別著重顧客滿意。市場肯定納德拉的行動與心態:自他接任以來,微軟的股價翻漲超過一倍,而且在停滯多年後,2016年重回市值前五大之列。
不過,不一定得像納德拉一樣,才能成為重建者。我們和一些正在重建公司的大企業CEO合作,指導他們進行這個流程時,有機會目睹最適合他們的做法。我根據這些經驗,以下列出領導人可采取的五種行動,讓自己的心態從經理人轉變為重建者。
改變你的心態
成熟企業的策略人員,從潛在市場範圍(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TAM)的觀點思考,以評估某項潛在業務,接著據以規劃;而重建者思考的觀點,是潛在問題範圍(total addressable problem, TAP)。他們會問,多少人麵對的問題,是這個解決方案可以處理的問題?TAP心態除了揭露現有市場,也能在市場尚不存在時,就發掘潛在商機。
例如,1980年代,有關手機的標準TAM觀點應該是,市場規模有限,主要用戶是律師、企業主管、醫師,畢竟,他們正是第一代電話使用族群。對比之下,TAP觀點問的是,“誰麵臨了手機可以解決的問題?”因而看到更大的潛在市場,包括想和朋友臨時安排計劃的人,還有沒裝市內電話、但想要有電話的所有人。TAP的世界觀,讓你發現未來的市場,而不是隻在既有市場裏經營。
不尋求共識
在決策方麵,大企業常致力取得共識,希望以此盡量降低失敗的風險;相反地,重建者卻體認到,新機會存在於共識以外的領域。就像創投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的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說的,“如果一件事已是共識,那麼錢潮早就已彙集,賺錢機會已經消失了。”
正因為知道這點,重建者會像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說的,致力表達異議,但全力投入:承認意見的差異,不過還是一同前行,心中知道自己賭上的信念,最後可能壓錯寶。
他們根據實證基礎的信念來製定決策,得以行動更快速,領先其他由共識驅動的業者,更早掌握可能很傑出的構想。
接受建設性失敗
“快速失敗”之類的口頭禪處處可見,隻是這句話完全忽略了重點:失敗不是什麼值得期待或慶祝的事,它隻是到達真理的一個工具。
重建者以TAP觀點思考,為自己的信念投下賭注,利用“建設性失敗”作為指引,協助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就像艾瑞克•萊斯(Eric Ries)在《精實創業》(The Lean Startup)與《新創之道》(The Startup Way)兩本書中所說,所謂建設性失敗,是指能快速向前移動,知道自己有時會犯錯,能從失敗中學習,然後利用這些教訓來修正路線,往成功邁進。
采用建設性失敗的做法,重點在於學習正確的前進之道,而且越快越好。重建者知道,學習最快的人就是贏家。(重建者也會獎勵能通過建設性失敗而快速學習的人,而不是開除他們,讓寶貴的教訓流失。)
利用新指標
成熟公司扼殺新方案的典型做法,就是用現有事業的標準來評斷新方案。然而,成長思維的新方案,與隻想變得更大的大企業,是截然不同的。新方案本身並非事業,而是對未來事業的假設。因此,套用越大越好的標準化成長指標,其實相當危險。新方案需要自己的一套指標,才有茁壯成長的空間。
新事業的指標應聚焦在成長、使用者參與、使用者滿意。納德拉說得好,顧客喜愛是成功的領先指標。重建者深諳此道,所以保護新的成長方案,在時機成熟之前,不受核心事業指標的幹擾。
發展組合式策略
大公司對新成長通常采取“孤注一擲”的做法,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單一方案,對比之下,重建者運用的是組合式策略。這種方法采取創投家的思維,而不是建造者,提出堅實的成長論述。例如,他們會問,未來五年狀況會如何,而他們的事業,在這樣的未來中會在哪些地方蓬勃發展。回答這些問題之後,他們會同時嚐試一些投資,從中深入而快速地學習。
隨著學習不斷累積,重建者的下注就能更明智。若能持續采用這種做法,不但能提高締造奇跡式成功的機率,也能持續創造長久的成功。
要重建組織,CEO必須堅強勇敢,運用影響力重新設定自己團隊的任務與疆界,才能以不同方式工作與思考。若沒有這些改變,大企業重振成長能力的努力終將徒勞,還是回到大企業思維,在尋求共識下規避風險。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cc數字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2.92MB
下載
比特國際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8.7 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app官方最新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歐昜交易所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vvbtc交易所最新app
其它軟件31.69MB
下載
星幣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95.74MB
下載
zg交易所安卓版app
其它軟件41.99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福音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鏈易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