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5 月 10 日上午,在 Build 2017 開發者大會第一天的 Keynote 演講中,微軟 CEO Satya Nadella 介紹了微軟的新戰略——智能雲和智能端,然後把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交給了負責 Azure 和企業服務的微軟執行副總裁 Scott Guthrie。而在 Scott Guthrie 講完之後,負責微軟人工智能的沈向洋才最後登台。

毫無疑問,Build 大會的出場順序是被精心安排的。然而正是因為如此,有一個問題才需要重點關注: 為什麼緊跟在 Nadella 之後出場的,是 Azure(而不是 Windows 10,甚至不是人工智能業務)的負責人?
這個問題的答案,潛藏在微軟的財報中。
巨額虧損背後的增長勢頭來看看微軟剛剛發布的 2018 財年第二季度財報(2018 Q2),財報數據截止日期為 2017 年 12 月 31 日。

這一季的微軟財報數據顯示:
總營收為 289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2%;
運營利潤為 87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0%;
GAAP 淨虧損為 63 億美元,非 GAAP 淨利潤為 75 億美元;
從總體數據上來看,微軟上一季的營收狀況穩健,但是卻發生了 63 億美元的巨額虧損;要知道微軟去年同期的淨利潤為 63 億美元,也就是說,與去年同期相比,2018 Q2 微軟的淨利潤率下降了 200%。
這看起來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據,但微軟的內心其實毫無波動。因為在不涉及到外部因素的情況下,微軟 Q2 的淨利潤應為 75 億美元,比去年增加 19%;但是因為在 Q2 受到美國稅改法案的影響,微軟預計要向美國政府繳納一筆高達 138 億美元的稅款。

根據特朗普政府在 2017 年 12 月批準的現行共和黨稅改法(Tax Cuts and Jobs Act),美國公司隻要支付 15.5% 的稅金,就可以把囤積在海外的巨額現金轉移回美國,此前這一稅率為 35%。顯然,微軟打算抓住這一機會,以大約 138 億美元稅款的代價將長期滯留在海外的現金轉移回美國。
實際上,這筆代價高昂的資產轉移和稅款繳納還沒有完成;但是微軟已經將這筆 138 億美元的稅款算在了這季度的財報中,從而體現出 63 億美元的虧損。
一枝獨秀的 Azure 業務說完整體數據,我們來看一下微軟各個業務板塊的營收狀況:
生產力和企業進程板塊營收為 90 億美元,同比增加 25%。其中 Office 365 商業版營收增加 41%,Office 365 個人版用戶數達到 2920 萬,LinkedIn 營收為 13 億美元,連續 5 個季度同比超過 20%。
智能雲板塊營收為 78 億美元,同比增加 15%。其中服務器產品和雲服務同比增加 18%,而 Azure 營收增加 98%。
更多個人計算板塊營收為 122 億美元,同比增加 2%。其中 Windows OEM 營收同比增長 4%,OEM Pro 增長 11%;遊戲營收增加 8%,Surface 營收增加 1%。
遍覽了上述業務板塊的相關數據,最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高達 98% 的 Azure 營收同比增長率,可以說是比去年幾乎翻了一番。實際上,如果我們回顧一下過去幾次的微軟財報,會發現 Azure 業務簡直可以說是微軟智能雲板塊乃至整體營收增長的發動機。
在這裏,整理了自 2016 財年 Q2 至今微軟財報中公布的 Azure 營收增長數據:

由上圖可以看到,自有具體財報數據公布起,Azure 營收的同比增長就非常強勁;前期甚至達到了 140%,而後期雖然有所下降,但依然高於 90%,到了 2018 Q2 反而有所提升。聯想到 2017 年 10 月微軟正式宣布在中國推出 Azure Stack 混合雲解決方案,這一提升可能與之有一定關係。
微軟 Azure 業務的出色表現,也可以從前不久的公有雲相關數據中得到印證。根據 KeyBanc 分析師給出的報告,亞馬遜 AWS 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公有雲市場份額為 62%,比前年同期的 68% 下降了 6%;而微軟的 Azure 從前年的 16% 提升到去年的 20%。
也就是說,Azure 正在吞噬 AWS 的市場。
值得一提是,KeyBanc 還預計稱微軟 Azure 的營收會翻一番,這與微軟披露的財報數據幾乎完全一致;不過,KyeBanc 認為 Azure 營收在 2018 財年的增速會下滑到 88%——注意,雖然下滑了,但依然是 88% 的增速,這依然是一個可怕的數據。

對於微軟 Azure 業務營收增長如此生猛的原因,Keybanc 在對比了 AWS、Azure 和 Google Cloud 之後表示,微軟比其他的公有雲提供商有更多預先建立的模型(Pre-built Models),並且通過更多的數據中心讓這些模型可用。另外,Keybanc 表示:
在與微軟的管理層交談以後,我們認為 Azure 的主要營收來自於周邊基礎設施,而非特定 AI 服務的商業化,畢竟 AI 模型需要不斷的訓練和推演。
簡單來說,基於數十年的軟件和技術生態的深厚積累,微軟 Azure 雲在多方麵有著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Pre-Built Modes 即為其中之一。而微軟在推進 Azure 發展方麵也是不遺餘力,比如說 Azure Stack 的推出和對後端遊戲開發平台 PlayFab 的收購;當然 AI 的加持也讓 Azure 顯得更加強大。
在去年的 Build 2017 大會上,微軟宣布已經有 90% 以上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使用了 Azure 雲服務,到現在想必這個比例已經變得更大——但無論如何,Azure 在業務增長上的一枝獨秀,已經使得它成為微軟向新戰略——智能雲和智能端(Intelligent Cloud & Intelligent Edge)——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

由此,本文開頭所提的問題得到解答。
賦能每一個人和每一個組織除了 Azure 業務,微軟的 Office 365 商業版也實現了 41% 的同比增長;而 Office 365 個人版的用戶量增加到了 2920 萬,比上一季度 2800 萬增加了 120 萬,LinkedIn 的營收數據也在增長。
不過就 Office 365 和 LinkedIn 的未來發展而言,微軟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將 LinkedIn 更好地與 Office 365 整合在一起,以便在實現 Office 365 持續增長的同時,也讓當初用來收購 LinkedIn 的 262 億美元實現它的價值。

與其他兩個板塊相比,微軟的更多個人計算板塊表現得比較平淡。Windows OEM 的營收增長非常有限, 這與全球 PC 市場的銷量情況有關;但 OEM Pro 的增長也從側麵反映出用戶對 PC 的需求傾向於專業化應用。
需要強調的是,在這一板塊中,Surface 產品幾乎不變的營收也恰好說明了整個 PC 市場的無力——這對微軟來說不是好消息,尤其是在微軟去年推出了 Surface Laptop、Surface Pro LTE 和 Surface Book 2 的情況下。至於另外一款驚豔之作 Surface Studio,承認它很好,但高企的售價讓它很難成為一款大眾消費品,也難以為 Surface 的營收增加什麼變數。

一個好消息是,目前微軟正在試圖推進 Windows 10 On ARM 的戰略,這對微軟在未來的個人計算市場中繼續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
2015 年 6 月 25 日,趕在 Windows 10 正式版問世前一個月,微軟 CEO 納德拉向員工發送了一封 1500 字的郵件,來專門闡釋微軟的新使命:
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個組織成就不凡(To empower every person and every organization on the planet to achieve more)。
這是一個不平凡的使命;從現在的業務體係發展狀況來看,微軟顯然變得更加 To B,它離【每一個組織】更近,離【每一人】更遠了。
然而,想強調的是,即使表現平淡,更多個人計算板塊依然為微軟貢獻了超過 42% 的營收——可以說,個人計算業務依然是整個微軟業務體係發展的堅實基礎,就像 Windows 10 依然是整個微軟產品體係的根基一樣。

畢竟,如果沒有 Windows 10,微軟上述使命中的【每一人】就無從談起。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芝麻交易所官網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王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47.98MB
下載
吉事辦app官方最新版
生活實用45.4M
下載
猿題庫最新版
辦公學習102.77M
下載
芝麻交易所gate
其它軟件268MB
下載
抹茶交易app
其它軟件31.45MB
下載
芝麻交易所最新版本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bione數字貨幣交易所5.1.9最新版
其它軟件49.33M
下載
zb交易所手機app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ght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168.2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