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對生產力的影響取決於企業文化。
近年來,經濟學家們一直對所謂的“生產率悖論”感到困惑,即過去40年的數字革命並沒有像早期技術劇變那樣,導致每個工人的產出大幅增加。
根據觀察,許多發達經濟體的生產率實際上已經開始停滯或下降。
微軟公司的一項調查支持了一種有關這種脫節的理論。
在周一公布的一項針對2萬名歐洲員工的調查中,微軟承認,在某些情況下,新的數字技術有時不會導致生產率的提高,反而會導致員工對工作的投入減少。
微軟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之一,總部位於華盛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知名矽穀公司和企業家加入了微軟,他們開始質疑他們曾經支持的新技術的社會效益。
Facebook Inc.去年12月警告稱,其社交網絡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會造成心理傷害。
微軟列舉了一些技術可能會拖累生產力的例子,其中包括:員工因不斷湧入的電子郵件、馬馬虎虎的信息、工作軟件通知、短信、微博(更不用說病毒式的貓視頻)而分心,不能持續集中精力。
很多員工沒有受過良好的訓練,能使他們有效地利用新技術。
技術沒有得到商業的充分支持,這使得員工們會因為“電腦壞了”而浪費時間,而有些人也會因為有了移動設備和在家工作方式感到倦怠感,這些新的工作方式讓他們時時刻刻保持聯係,他們會感到自己在日夜不停地工作。
當然,微軟並不是說,技術會降低所有情況下的生產力。相反,微軟認為科技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的文化。
那些擁有“強大的數字文化”的公司看到了科技帶來的生產力提升,而那些被微軟稱為“弱數字文化”的公司卻沒有。
微軟定義了擁有強大數字文化的公司:員工在新技術、獲取信息等方麵經過了適當的培訓,公司內有積極推動新技術應用的管理人員,高管們向員工傳達了一種清晰的意圖,即該技術如何融入公司的戰略願景。
在這些企業中,約有22%的員工表示自己的工作效率很高,隻有5%的員工覺得自己效率低下,而在“弱數字文化”的公司中隻有12%的員工表示自己的工作效率很高,21%的員工認為自己的工作效率很低。
該研究的作者指出,即使有22%的人報告自己的工作效率很高,也表明“有更多的改善空間,可以幫助每個員工的狀態達到最好。”
調查還發現,數字文化對新技術如何改變員工對工作的感覺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擁有強大數字文化的企業中,科技的運用也提高了員工的激情和專注力。
但是,在數字文化薄弱的公司,它產生了相反的效果:公司部署的技術越多,員工越不傾向於利用新技術。
在介紹這項研究時,微軟歐洲、中東和非洲的總裁Michel van der Bel表示,企業應該把采用新數字技術視為“一種基於人的改進”,而不僅僅是“一種IT應用”。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hotbit交易平台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bilaxy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avive交易所官網最新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必安交易所app官網版安卓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富比特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美卡幣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16.3MB
下載
幣幣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45.35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最新版本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zbg交易所官方ios
其它軟件96.60MB
下載
拉菲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