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行者 2月14日 北京消息:你的思考能力是否因推特、PowerPoint、臉書、Instagram和短信而削弱了?
作者: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 沈向洋
有句諺語叫“文如其人”。如果確實如此,那麼我們在別人眼中是怎樣的人呢?
我最近剛剛參加了一個技術討論會,會上一位聽眾質問正在進行演講的工程師:你們為什麼選擇這個設計?為什麼這項服務的效果不好?有多少用戶會選擇這個解決方案呢?
演講者的回答缺乏深度。似乎他之前並沒有進行過縝密的思考,而這種思考是需要你靜下心來、思量各種可能性、明確自己所知和所不知的信息,並確定還要做哪些更多研究。當我還是一位年輕研究員的時候,每當我試圖通過走捷徑的方式來完成工作的時候,我的同事就會讓我停下來進行思考。從那時起,我就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來思考,然後花更多時間來完成更難的部分,即把所思所想寫下來。
如今,長篇寫作的習慣已經正在被逐漸取代。推特、微信、微博這樣的社交語言變成了我們的日常對話。PowerPoint把我們的想法濃縮成了一條條的短句。文字被表情包和動圖所替代。我們沉醉於碎片信息而無法自拔。在互聯網上,短短一分鍾內會出現:1,600萬條文本信息、180萬條Snap帖子、45.2萬條推特、1.56億封電子郵件。想想,誰還有時間思考,更不要說寫東西了!
或許是我們這些科技從業者是這一現象的始作俑者。是我們發明了手機、開發了應用程序,並創造了全天候聯網的世界。我們創造了一個可以把筆丟到一邊的社會。現在我每天的寫作僅限於寫郵件或發微信朋友圈。
我們正在失去那些幫助我們進行深度思考、表述自己觀點,並提升自我的寶貴工具。對於深處科技行業的我們,這尤其令人感到不安。人工智能的發展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危機。我們麵臨巨大的壓力,需要更快速地實現更多。但是我們不能以犧牲質量為代價。我們必須仔細思考後果和其他可能性。如果自動駕駛汽車撞到人,責任應該在誰?其實開發自動駕駛程序的工程師才是真正的司機。誰又應當為存在偏見的人工智能算法負責呢?無疑是創造人工智能的工程師。
我發現越來越少有工程師撰寫和分享他們深度思考的內容。但隻有深度思考才能引領整個行業實現真正的創新。那麼,我們如何實現重大的變革性突破,而不是在現有成績上錦上添花?
By writing. Because the way to think is actually to write.
答案是寫作。因為寫作的過程就是思考。
執筆下落會迫使你組織語言、反複修改和斟酌用詞,從而讓你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擁有深刻思考能力的人可以寫出優美的代碼、深具啟發性的論文,以及製定出能夠實現重大突破的方案。我推薦大家讀一下Reid Hoffman撰寫的Series B pitch for LinkedIn ,其中分享了幫助他取得成功的思索。他當時說道,一個風險投資公司的合夥人接到過大約5,000份商業計劃書,而僅僅考察了其中600到800個項目,最終要麼無功而返,要麼最多隻能達成兩筆交易。
寫作更會幫助創造影響深遠的工作。我已發表的論文,其影響力會持續很久,盡管或許隻是作為參考資料。全光采樣(Plenoptic Sampling)、輕鬆摳圖(Lazy Snapping)、泊鬆融合(Poisson Matting)——這是我對計算機視覺和圖形領域做出的貢獻。它們在我死後也還會存在。如果我夠幸運,它們甚至能影響一兩個人。
我最喜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教授之一Takeo Kanade曾說過,你必須像寫偵探小說一樣來寫科研論文。你需要故事、懸念、衝突和“啊哈”來向同行闡述你的觀點,啟發他人做出貢獻,並繼續推進你的研究工作和整個研究領域的發展。
寫作是一個均衡器,能夠激發全隊的最佳潛能。在亞馬遜,所有的彙報工作是通過6頁文檔來完成。會議開始時,每個人通讀一遍,之後做出評論,並向作者提問。每個人都擁有相同的背景信息,內向的、外向的和持不同母語的同事,都有同等表達思考的機會。演講人的個人魅力不重要,文字才重要。
最終,寫作有助於幫你取得成功。你可能非常聰明,有著絕佳的想法,但如果不能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法表達出來,就很難實現更長遠的目標。我們人工智能與研究(AI+R)團隊的兩位工程師Bill Ramsey和Ronny Kohavi給了我這樣的啟發,他們有著定期寫作的習慣。Bill在微軟平台上發表了250餘篇博客,我們整個科技社區都為之受益。而Ronny,你都不需要去跟他見麵,因為他的所有觀點都已經在他被廣泛轉發的A/B測試實驗論文中充分闡述,並且都已經發表在了LinkedIn上,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當你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看法:我是結果導向人才,因此,我應該直接去寫代碼就行了。人們是通過代碼了解我,而不是論文 ;我的母語不同,代碼比語言更能表達我自己;我不知道寫什麼;我沒有時間……請把這些借口都放到一邊——為了你自己的成功、為了貴公司和行業的進步,即刻開始寫作吧。
我看到其實有很多工作場景可以讓長篇寫作回歸工程師文化——規劃文檔、項目提案、技術評估報告(LRP)、評論文章等——以激發我們的合作、廣開思路。
我最近邁出了第一步,這麼多年來,第一次與同事何曉東和李笛一起撰寫了研究論文《從Eliza到小冰:社交聊天機器人的挑戰和機遇》。先別急著批評,歡迎提出建設性意見!
我向這篇文章的每一個讀者發出挑戰,每周寫500字。如果有想法或看到問題,請寫出方案並分享出來!
讓我們通過更多的寫作來重新定義精神領袖和工程質量的標準吧!
本文源自CNET科技資訊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cc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45.94MB
下載
香港ceo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歐意錢包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aibox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12.74M
下載
btcc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6.13MB
下載
zb交易平台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芝麻交易平台官方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易歐交易所app官網安卓蘋果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天秤幣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88.66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