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雲蝶
Android的“使用活動量”超過了Windows——僅僅萬分之二的差距,卻讓2017年的這一天成了科技史的一個轉折點。
近期,分析公司Statcounter研究發現,今年3月,Android係統的占有率達到37.93%,首次超過Windows的37.91%,成為全球最大的操作係統。
要知道,在此之前,微軟開發的Windows係列視窗化操作係統,作為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軟件的先導,自1985年問世發行,以絕對領先的優勢霸屏全球最大操作係統三十餘年。
而其創始人比爾·蓋茨,更是蟬聯世界首富二十餘年,在《福布斯》3月發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2017榜單上,依舊毫無懸念地以860億美元的資產登頂。
值得注意的是,Statcounter的調查數據來源於其250萬個網頁,根據超過每月150億次的頁麵瀏覽量來跟蹤兩個操作係統的活動量,得出了這個“現在進行時”的結論。
過去,無論是蘋果第一代手機的發布,抑或3G誕生後移動業務的興起,都曾被視作是移動互聯網業務時代的開啟。
但是,相比那些相對模糊的界限,這份涵蓋了移動和桌麵兩大全球上網設備的研究報告,將徹底昭示以PC為主要終端的互聯網時代的結束,和移動互聯網霸主時代的開啟。
一、移動設備的全麵勝利
2007年問世的Android,主要應用於移動設備,至今剛好十周年。
這個最初隻應用於手機的移動操作係統,如今已逐漸逐漸擴展到平板電腦、電視、數碼相機、遊戲機等領域,但它的增長仍主要依托於手機市場。
可以看到,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塞班係統,躍居全球移動操作係統第一,但在整體操作係統市場份額上卻是微乎其微。
直到五年前的2012年3月,Android的份額還僅有2.37%,彼時的Windows份額依然保持在八成以上。
這是因為,操作係統的份額很大程度受製於其所依托的終端增長。當終端的趨勢還未作出本質性變化,其份額提高十分有限。
差距的縮小是這兩年的事,去年的同一時間,隨著PC市場持續不散的寒冬,Windows份額滑落到47.32%,而Android的份額則首次達到29.34%。
於是,移動終端內部的操作係統排位賽,終於上升為全終端爭奪戰。而僅僅一年內,Android就被Windows反超。
與此同時,來自第三方數據統計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共出貨了14.7億台,是曆史最高的出貨量,當然,由於基數過大,相比2015年增速放緩,僅增長2.3%。
種種行業趨勢表明,移動終端已贏得這場勝利,來自蘋果這一封閉係統的數據同樣驗證了這個說法,截至目前,iOS係統的活動量早已經超過MacOS係統,甚至已將近後者的三倍。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Windows正漸漸失去它的主導地位,對於微軟而言,這意味著從2015年開始,由微軟的Windows操作係統和英特爾的Intel處理器重組的“Wintel生態聯盟”徹底瓦解!
二、被瓦解的巨頭
微軟可能是2015年最出風頭的科技廠商,這一年,它推出了Windows 10,完善了“二合一”筆記本產品線,甚至打算和老朋友英特爾重振“Wintel聯盟”。
在2016年初,無論是主做通信設備的華為、主營家電的TCL還是互聯網手機品牌小米,都不約而同瞄準了PC市場,爭相推出針對商用高端人群的“二合一”筆記本。
這在當時似乎暗示著凋敝的PC迎來了春天,然而一切僅僅是曇花一現。
Statcounter首席執行官奧登·卡倫表示,“雖然Windows仍統治著84%的桌麵市場,但在其他市場,Android係統已經完全擊敗Windows”。
市場研究公司NetMarketShare公布的3月份數據顯示,Android擁有62.94%份額,是移動設備市場上領先的操作係統,而iOS市場份額為33.39%。Windows Phone排名第三,市占率僅為1.33%,比上個月下降了0.08%,幾乎名存實亡。
有人評價微軟就像當年被數碼衝擊的膠卷巨頭柯達,“什麼都沒有做錯,隻是世界變了”。
然而,與遲遲拒絕變革的柯達不同,無論是在操作係統本身的升級,還是從硬件層麵,微軟都曾作出過一係列移動化努力。
2012年發布的Windows 8操作係統,曾是微軟曆史上最大變革的版本,這也是微軟的第一款跨屏終端係統。
為了同時適用台式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等,Windows 8不僅同時兼容Intel、AMD和ARM的芯片架構,還采用Modern UI界麵,讓各種程序以磁貼的樣式呈現,同時提供屏幕觸控支持,大幅改變以往的操作邏輯。
然而,此舉並未帶動帶動Windows平板設備的興起。
而其幾乎同時推出的手機操作係統Windows Phone 8,由於不斷更新架構,使得開發者需要不斷投入成本更新平台上的官方應用。直接導致成批開發者退出平台,無形中破壞了應用生態。
絕路之下,微軟發出大招——推出了大一統的操作係統Windows 10。
誰料,它依然沒有擺脫過去傳統的產品導向思維,新版本係統再次更改架構,意味著原開發者代碼再次報廢。此時,從開發者到用戶幾乎已完全失去推倒重來的耐心。
這樣的事情仍在繼續,3月底,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三名用戶針對微軟提起了訴訟,聲稱該公司的Windows 10升級程序破壞了他們的數據和電腦。
係統的雞肋,導致即使諾基亞在失敗後投靠了微軟,Windows的移動份額還是微不足道。
不僅如此,收購諾基亞這一微軟向移動終端領域的最後嚐試,也給了它重重一擊!
2013年9月3日,微軟宣布將以54.4億歐元(約71.7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及其大批專利組合的授權。
然而,三年不到,經曆了微軟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其中大部分員工來自諾基亞)和對手機業務進行根本性重組後,微軟最終在2016年以3.5億美元將諾基亞低價轉手給了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和HMD Global公司。
前年,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道:“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
何謂DT時代?
DT是數據處理技術(Data Technology)的英文縮寫,如果說IT時代是以自我控製、自我管理為主,那麼DT時代就是以服務大眾、激發生產力為主的技術。
這兩者之間看起來似乎是一種技術的差異,但實際上是思想觀念層麵的差異。
誠如馬雲所說,IT時代誕生了無數的巨頭,但是DT(Data Technology)時代隻能倒過來,“你幫助的人越強大,你才會越強大”。
無論從PC還是手機來看,毫無疑問,微軟都正在成為被瓦解的巨頭。
今年一月,微軟發布了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微軟第二財季營收為240.9億美元,同比增長1%;淨利潤為52億美元,同比增長4%。
營收和淨利潤的微增的背後,是毛利率已經從2012年的80%,跌至2015年Q4季度的46%,當然,在2016年Q4季度的,這一數字微提2個百分點,達到48%。
其中,幾經掙紮的Surface業務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收入僅為13.2億美元;而Windows Phone的銷售額狂降81%。
歸根到底,微軟過去一段時間的挫折是商業模式的失敗。
Windows Phone 智能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在iPhone與安卓的麵前顯得微不足道,而微軟手機係統研發、硬件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長期糾結於此則繼續推高沉沒成本,累及其他部門,全員士氣低落。
微軟2014年臨危受命的新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終於為智能手機業務的撤退找到了理由,他認為收購諾基亞根本就是一個錯誤,微軟不應該轉而發展智能手機硬件,將時間與資源浪費在Windows Phone上,而是大力發展應用程序與服務,且不必對“用戶在誰開發的設備上使用這些程序和服務”耿耿於懷。
對於微軟這樣的操作係統廠商,過去售賣為主的盈利模式正在顯露出弊端,實現“設備與服務公司”的轉型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這個曾在PC和移動業務上陷入僵局的老牌IT巨頭,如今頭也不回地走上了雲計算轉型之路。
華爾街甚至把納德拉比作郭士納,但是微軟真得能成為下個IBM嗎?
三、微軟能成為下個IBM嗎?
一個公認的事實是,企業級市場雖不及消費級領域那般閃眼耀目,卻實實在在地承載了整個業界四分之三的營收來源。
如今,微軟的雲戰略已經完全鋪開,定位企業級市場、生產力SaaS、職場社交、雲服務輔以人工智能完全布局到位。
為了掩飾個人PC業務的弱勢趨向,納德拉甚至在2015年9月將公司原有5個業務部門調整為3個。
其中,“生產力與業務流程”部門對應Office業務,“智能雲”部門對應Windows Server和其他基礎設施產品,“更多個人計算業務”部門對應的是原Windows OEM(非Pro)業務。這樣的做法意在財報上顯示操作係統並非微軟唯一主營,雲和生產力將與之同等重要。
雖然此番轉型也付出了高昂代價,但是,至少從資本層麵獲得了認可。
美國時間去年10月21日,在公布2017第一財季財報後,微軟公司每股價格突破60美元大關,時隔17年,刷新1999年創下的每股59.97美元的曆史最高紀錄。
然而,一個無法忽略的是事實是,直到現在,Windows和Office依然是微軟最重要的兩大“現金牛”。
在今年二季度財報中,包括Windows操作係統、手機和遊戲業務在內的個人電腦部門貢獻了118億美元營收,同比下跌5%;包括雲辦公軟件服務在內的“生產力和商業處理”類業務營收增長10%至74億美元。
並且,盡管微軟方麵聲稱Azure營收同比增幅高達93%,使用量同比增長了一倍,但並未公布智能雲”業務中Azure雲計算服務的具體營收數據。
而包括微軟Azure雲服務在內的“智能雲”業務營收增長8%至69億美元,與營收靠前的兩個業務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微軟的大戰略方向是正確的,但從戰略到落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段路考驗的是公司的決策效率、運營效率等多個方麵。
PC時代大公司病纏身的微軟,能否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提高曾經以“年”為單位的更新頻率;提高管理效率,改變在決策和運營上遲緩不止的現狀,才是更加嚴峻的考驗。
對於微軟來說,無論是雲計算轉型,還是服務型企業的升級,都必須盡早看到結果。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但畢竟,不是每家巨頭都能成為IBM。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歐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uniswap交易所蘋果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2024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邀請碼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網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雷盾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8.18M
下載
火比特交易平台安卓版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appios
其它軟件77.35MB
下載
獨角獸幣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