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 2014 年 2 月薩蒂亞·納德拉正式從史蒂夫·鮑爾默接過微軟 CEO 的接力棒時,微軟正在被矽穀和華爾街邊緣化。彼時,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如火如荼,然而卻沒有微軟的位置,曾被寄予厚望的 Windows phone 早已跌破 4% 的市場份額;而在 PC 市場持續下滑的背景下,微軟的企業級業務也在被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雲計算廠商所侵蝕。
外界同樣不看好納德拉的前途,這位 1992 年就加入微軟的老兵,先後在微軟雲計算部門、在線研發部門任職,納德拉對於微軟的熟知程度以及上任之後的一係列內部措施,都為接下來微軟的轉型打下了基礎。
根據 2017 年《快公司》的報道,納德拉在內部最為人稱道的舉措是要求高層閱讀一本名叫《非暴力溝通》的書,這本書的核心命題是探討如何通過同情心展開合作。事實上,在納德拉的「前任」比爾·蓋茨和史蒂夫·鮑爾默時期,微軟的內部文化充滿了內鬥的基因,下圖是漫畫家 Manu Cornet 的一幅經典漫畫,充分展現了微軟的公司文化。

也正如納德拉上任第一天發給員工的郵件所言:「我們這個行業並不尊重傳統,隻尊重創新」。過去的 4 年多時間,納德拉的微軟通過技術創新、商業運作重新贏得了矽穀極客和華爾街分析師們認可。
如果說比爾·蓋茨的微軟是開疆辟土、前無古人的 1.0 時代,史蒂夫·鮑爾默的微軟是埋頭賺錢、乏善可陳的 2.0 時代,此時的微軟,則正在步入到一個全新的 3.0 時代。在這個時代,微軟收縮個人消費業務,更專注於 B2B 業務;收購LinkedIn;將 Windows 的開發團隊拆分成了「平台」和「體驗」兩個團隊,還包括一係列裁員、部門合並,著重加強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板塊等。我們就重點來分析一下這些變化。
雲、物聯網
納德拉在出任 CEO 之前曾負責 Azure 雲平台的相關業務,該產品一直以來的強勁表現為他的升任提供了助力,他一直秉承「Cloud first, mobile first」的理念,清楚表明了他的態度。

在雲計算市場,很少有公司能稱自己為成功。亞馬遜網絡服務(AWS)今年第一季度收入為54億美元,似乎已經相當可觀。相比之下,微軟「智能雲」同期的27億美元收入,規模隻有 AWS 的一半。
事實上,微軟的雲計算業務遠不止此。
如果把 Office365、Azure雲平台、Dynamics365和微軟其他雲業務都加起來,去年第一季度收入就已達到38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更是高達60億美元。這麼說來,微軟雲的規模已經超過了亞馬遜,同時,基於業務類型,我們有理由相信微軟雲的利潤可能更高。
公有雲毋庸置疑一直是雲計算業務的基礎,而兼具公有雲和私有雲的混合雲業務方案正逐步成為更具靈活性的市場趨勢。Azure IoT Edge 是微軟今年麵向端智能,即邊緣計算提出的重點業務模型。
微軟宣布將開放 Azure IoT Edge 資源,讓開發者能夠對邊緣應用進行修改、調試,進行擴展、添加功能,部署到 Linux 和 Windows 等多種環境中,同時開發者擁有對端設備更高的透明度和控製能力。作為示範性合作案例之一,微軟宣布和大疆在無人機行業應用領域的合作與探索,包括農業、建築行業、公共安全等場景,並推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FarmBeats。此外,在 Azure IoT Edge 上,微軟與高通合作推出了定製化視覺服務,能夠讓無人機或其它工業裝備無需連接到雲端就能做出快速響應。
Azure Sphere,則是微軟考慮到物聯網安全與聯網議題所提出的工業級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經過特殊設計的安全芯片、安全操作係統和雲端安全。尤其在芯片層,微軟開發了「全新級別」的微控單元(MCUs),性能是舊款 MCU 的五倍,采用特別為 IoT 而優化的 Linux 內核,並使用了基於雲的安全服務。
這些設計將免費授權給合作的廠商,首個采用這一解決方案的廠商為聯發科——第一個 Azure Sphere 芯片 MT3620 由聯發科公司開發,預計將於 2018 年第三季度公開發售。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表示,目前,每年全球有 90 億片微控製器被安裝到各種機器中——從家用電器到工廠設備,但隻有 1% 具有聯網功能,Azure Sphere 力圖打開這一市場。至此,公有雲、混合雲、物聯網(Azure IoT Edge)、Azure Sphere成為微軟雲計算業務的四大核心。
收購LinkedIn,獲得「新」機
2016年6月,微軟宣布以26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LinkedIn),此後外界評論不一。然而,LinkedIn在2017年強勁的業績表現平息了所有的懷疑。LinkedIn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收入為9.76億美元,第四季度更是增長到13.35億美元,37%的年增長率是整個微軟15.6%年增長率的兩倍。
納德拉曾在一次電話會議上對此置評:「我們從一開始就相信LinkedIn和微軟的合作會給全球的職場人士帶來巨大的經濟機遇,會使專業和精英人士更有價值,更加成功。一年多過去了,我們很高興我們為用戶、消費者和股東所創造的價值。」
事實上,擁有超過4.33億的用戶,超過1.05億的月活躍用戶的LinkedIn,給微軟帶來了價值遠不止在收入和利潤上。
首先,LinkedIn彌補了微軟在社交領域的缺失。對於微軟來說,社交方麵的布局一直是頭痛的問題。放眼全球,Facebook立足於社交,Google也有Google+,其他對手均在社交領域有所作為的時候,微軟顯得格外沉默。
2005年,微軟開始了Wallop的設計,希望通過以終端應用的形式來構建的社交網絡平台,如Facebook的Bebo等產品。2006年,Wallop從微軟拆分,成為一家獨立的初創公司。2008年,Wallop走向了倒閉。到Google推出Google+之後,微軟也急於推出新的社交產品,2012年12月,微軟研究院開發的社交網絡Socl正式上線。這個擁有當時最簡潔的瀏覽界麵並擁有強大的必應搜索引擎支持的社交網絡卻表現平平。
因此,這麼長的時間裏,盡管微軟在IT界的地位仍是無可撼動,但這個帝國也不得不擔心社交領域巨頭的異軍突起。一支能與其他社交網站正麵交鋒的軍隊正是微軟此刻亟需的。
LinkedIn另一個巨大的價值在於數據。
Facebook涵蓋了用戶的各種信息,例如想法、興趣、上傳的圖片、到過的地方等,而且這些信息會隨著人們的品位和生活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然而,在職業領域,定義一個人的則是規範得多的一套標準:住處、年齡、工作單位、職業、學校、專業以及GPA。對於客戶來說,這種數據更易理解和利用,根據這樣數據的投放也會更加精準。
其次,LinkedIn很好地串聯起微軟的業務架構。微軟CEO納德拉在會議中表示,Linkedin會保留自己的品牌、文化和獨立性。Linkedin CEO傑夫·魏納(Jeff Weiner)會留任Linkedin CEO,加入微軟高管團隊,並直接向自己報告。納德拉強調,微軟和Linkedin擁有共同的使命,就是支持世界每個人和每家企業實現更大價值,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就是關聯世界每個職業人士,幫助他們更具生產力和更加成功。這就是微軟收購Linkedin的目的。
Linkedin和微軟Office 365以及Dynamics業務擁有很強的協同效應,而這正是微軟的核心業務所在。微軟會通過麵向個人和企業的諸多業務訂閱模式以及廣告,加速這三塊業務的交互和協同。這方麵存在顯著的增長機遇。他表示,微軟擁有12億Office用戶,Windows 10裝機量超過3億,Office 365月活用戶7000萬,Dynamics用戶800萬人。但這隻占到微軟可觸及市場範圍的9%,這意味著微軟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現在,微軟又擁有了Linkedin的4.33億用戶和1.05億活躍用戶。微軟的企業服務圖譜和Linkedin的職業社交圖譜整合前景令人激動。
LinkedIn將成為連接微軟諸多業務之間的社交架構,無論是Outlook、Excel、Skype、Powerpoint、Word或是SharePoint。微軟強大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可以為LinkedIn增長迅速的信息流帶來提升,幫助後者增強廣告變現能力。

個人業務的取與舍
今年5月,美國運營商Verizon正式將Lumia 735手機從商城撤下。這意味著,美國境內不再有任何官方銷售渠道供購買搭載微軟操作係統的Lumia手機了。在維持了數月的「已售罄」狀態之後,Verizon終於做出了這一決定。現在在Verizon的商城上,Lumia 735隻剩下了支持頁麵。或許這一天比想象中要來得晚,但最終還是到來了。
早在 2017 六月,微軟已經將全線Lumia手機從自己的官方商城撤下。盡管今年二月期間,幾款Lumia手機曾在微軟商城短暫上線,但其銷售情況如何則無從得知。至此表明,微軟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了個人手機硬件業務。
微軟Build 2018開發者大會上,納德拉宣布了一係列Office 365的升級措施,包括支持跨平台的多設備協作服務,以及兼容第三方智能語音助手。從此,Microsoft 365的設計理念將中心從設備轉換為人。Office 365可以在不同設備之間繼續使用,甚至用戶在蘋果MacBook上未完成的工作,可以繼續通過Office 365在 Android手機上完成。
未來,微軟自研的智能語音助手小娜(Cortana)將主要用於工作交流,幫助用戶規劃時間日程,以及收發郵件等辦公需求。像查看地圖、呼叫出租等生活類服務,將交由第三方智能語音助手。
會上,微軟公布了第一家合作對象——亞馬遜Alexa。從現在開始,用戶可以在微軟電腦或者亞馬遜Echo音箱中,同時喚醒小娜和Alexa。
截止目前,微軟稱 Office365共擁有1.35億活躍用戶,約3千萬年度購買用戶,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隨著眾多 AI 功能的加入,Office365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隨著微軟進入一個著眼於雲計算、以人工智能為中心的 B2B 業務模式,組織架構趨於整合,亞馬遜、Oracle,甚至Facebook 和 Google 這樣的公司都會漸漸感受到壓力。
但蘋果或許會感到開心,這是因為Windows和個人 PC 業務地位的弱化,無疑是將廣大的市場留給了蘋果的 Mac 產品線,甚至是從 Apple Watch, iPhone,到iPad和 MacBook的全產品線,都有可能提高市場占有率。

不過,傳聞微軟會在下半年推出平價版 Sureface,跟 iPad 分一杯羹。
新 Surface 將搭載 10 英寸屏幕,小於 Surface Pro 筆記本電腦配備的 12 英寸屏幕,售價約為 400 美元,將采用類似於 iPad 的圓角屏幕設計,不同於當前機型使用的方角屏幕設計,並且加入USB-C接口。不知道此舉是否能為微軟爭回一些市場呢?

從營收來看,盡管在最新的2018財年Q1財報中,Surface業務收入增長12%,整體超過10.37億美元(Surface Laptop銷量驅動),但在之前的財報中卻一直處於下降的趨勢。

同時,與2017財年Q1營收相比,微軟個性化計算業務收入隻增長了1%,情況有所好轉,但整個財報的亮點依舊是雲業務。
從銷量來看,根據IDC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Surface在全球範圍內的出貨量同比增速分別是27%、86%、-30%,可以看到自2016年開始Surface的出貨量便開始逐漸走低,PC市場整體低迷情況也影響了Surface的銷量。
雖然硬件利潤微薄,需要大量投入,但Surface係列中任何產品的成功帶來的都不僅是硬件本身的收入,消費者使用軟件或服務帶來的收入同樣非常重要。「Surface之父」Panos Panay曾表示,「軟硬件的一體化結合正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將是微軟打造未來計算的基礎。」
Surface係列的初衷是打造全棧式產品,給用戶帶來最佳的產品體驗。因此,不管是Surface、Xbox還是其他產品,硬件的作用體現在軟硬件的展示層麵,這也構成了微軟和蘋果在個人消費產品上的差異化策略。
寫在最後
上月,微軟迎來自己 43 歲的生日,這家影響人類計算革命的公司還遠未老去,和同等年紀的蘋果(蘋果成立於 1976 年,現在 42 歲)一樣,仍在繼續左右著人類計算的未來。
微軟在雲、企業市場以及社交領域的布局與投入,在過去四年讓公司市值增加了 5000 億美元,從而也在 2018 年年初一舉突破 7000 億美元(上周最新的市值為 7557 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第三大公司,這是資本市場對於微軟 3.0 時代的暗示,同時,隨著微軟在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領域的研發和布局,新老技術與各色場景結合後的巨大想象空間,也吹響了下一波增長的號角。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福音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鏈易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
抹茶交易所官網app
其它軟件137MB
下載
抹茶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37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38.33MB
下載
歐聯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bitstamp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行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11.97MB
下載
zbx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32.73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