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微軟的Surface係列比起普通筆記本,更像是實驗型產品,而本文中評測的Surface Book 2 於去年年底上市,在微軟官網上,對它的描述是“性能巨匠”。出身名門,又是業內少有的二合一筆記本,是否真的能配得上業界“標杆”的稱號?本文作者對其設計、做工、性能更是讚不絕口。本文編譯自medium的原題為“The Surface Book 2 is everything the MacBook Pro shouldbe”的文章。

自從2017年起,我就一直在找Macbook Pro的替代品,在家裏用台式電腦,也還算滿意,不過我一直沒有放棄找筆記本電腦,企圖找到硬件軟件方麵都跟台式機相當的筆記本。
去年我試過Razor Blade,戴爾XPS 15和Eve V,使用體驗都不錯。但是我還是不夠滿足,這些筆記本能夠滿足工作需求,但都還有進步空間,我覺得或許他們已經不錯了,應該學會知足。
但是,經過一年,我終於找到了自己心水筆記本!它不僅達到了蘋果硬件的水平,也超乎我的想象,極具未來感。
它就是微軟的Surface Book 2,15英寸的屏幕,平板筆記本二合一,這是蘋果早就該做出來的電腦,這樣的質量,除了微軟,也沒誰能做到了。
我用Surface Book 2 已經有三個月了,整體的功能和設計都讓我讚歎不已,軟件使用體驗非常好,我也終於對觸屏筆記本路轉粉。
我不是專業寫電子產品評論的,但是我對設備的要求很多。
我做的是軟件開發和用戶體驗設計,平時工作要麼是泡在text editor裏,要麼就在IDE裏給別人(和自己)的PHP應用“除蟲”。所以我的計算機必須電力夠強,但是量級要輕,能提供娛樂,看看電影,打打遊戲。
我需要的不是專門拿來打遊戲的遊戲本,我隻是想要打起遊戲來還不錯,質量好,同時可以運行Unix為基礎的工具的程序,每天電池夠用。雖說要求有點多,但我覺得還是可以滿足的。
雖說沒有可以在找觸屏筆記本,但是幾年前我也注意到了Surface係列,當時很驚奇,覺得它的適應性很強。但是那時候隻有13英寸的。
2017年末,微軟出了15英寸、配6GB GTX 1060 顯卡的版本。我的興趣來了,這會不會是我一直心心念念尋找的、質量和Mac相當的筆記本呢?不過當時還沒登陸歐洲市場,所以我買了戴爾XPS15。
不久前來到美國,我決定買來試一試,看看是不是名不虛傳。很快,Book 2 就成了我每天生產力的大靠山。
高質量的硬件
Surface Book 2的硬件設計是我見過的最簡潔、最美觀的設計之一。現在的硬件設計又開始花樣百出,非常合我心意。但是微軟在這方麵下的功夫還是值得讚譽的。Surface Book 2 的外觀讓人一見傾心,在做到美觀的同時,功能上也無可挑剔。
動態鉸鏈設計可能各花入各眼,但是我覺得很漂亮,這樣的設計打破了一般筆記本方方正正的設計,誰說筆記本就不可以有弧度?
機身采用的是一體式鎂合金,摸起來手感很好,跟之前的筆記本相比相當出眾:摸起來不算冷,手感很柔和,也不會像XPS 15一樣,一碰就到處都留下指紋。
光是拿在手上就感覺很高級,但是也足夠硬朗,不會有廉價感。整個機身都是鎂合金包裹的,沒有哪個地方讓人覺得有弱點,沒有logo或者貼標簽,整體感很強。
顯示屏
總的來說,屏幕是業內最好的之一,Retina 做到這樣已經不錯,能夠達到期望值,而且質量仍在不斷提升。
屏幕顯示的顏色豐度、亮度和顯示效果都很好。如果你和我一樣,希望在外工作,分辨率越高越好的話,那它就十分適合你。
我之所以對這款電腦感興趣,就是因為它3240x2160的分辨率,3:2的屏幕比例,在滿街16:9比例的筆記本世界裏,幾乎格格不入。這樣的分辯率其實比一般的筆記本好,因為屏幕上可利用的垂直空間更多了。這很符合我的需要,畢竟我是拿它來工作的,不是為了整天看寬屏電影。
之前我用Macbook和XPS的時候,總覺得垂直空間不足,還把工具欄移到左邊。現在用Surface Book 垂直空間多了很多,就覺得自己走進了一間天花板很高的房間似的,整個人都解放了。

15英寸的屏幕實際用起來很順心,特別讓我意外的是,在平板模式中也很順手 ,就像略大一點的A4紙一樣。不過,如果你覺得IPad Pro很大,看起來很笨拙的話,那Book2 的大小就像A4紙下的夾紙板,還要更大。不過,這些多餘的空間也能用來做更詳細的筆記、在頭腦風暴時塗鴉,畫圖表等。
一開始,當眾拿出這麼大的平板,總會因為引人注目而覺得不自在,但是習慣了之後,卻感到非常自由。有那麼多空間,筆才更有用處。而且,如果你需要向他人做電腦展示,Surface Book 2的使用體驗也比Wacom要好。
鍵盤和觸控盤
筆記本電腦的鍵盤和觸控盤一般都是用戶的大槽點。有時候,使用體驗太差,讓人失望,甚至讓考慮從蘋果轉其他筆記本的用戶打起退堂鼓。
蘋果確實把鍵盤和觸控盤的標準提的很高,讓習慣後的用戶很難再習慣使用其他鍵盤。很多筆記本電腦的觸控盤會觸發屏幕下拉,空格,或者根本就不靈敏。
我在使用Surface Book 2之前,對一切PC都已經心生懷疑。但是,它的觸控盤實際用起來非常棒,確實會按照我的操作來執行,這一點我沒什麼可抱怨的。這是我第一次找到使用效果和蘋果相當的觸控盤,我已經心滿意足。如果你也曾經飽受Macbook的蝶式鍵盤所苦,我保證,Surface Book 2的鍵盤能療愈你的心傷:鍵盤使用起來手感很好,敲起字來很舒服,不會像在空心木塊上打字一樣。
微軟確實同時解決了硬件和軟件對接時出現的問題:筆記本要用得順手,輸入問題和使用體驗是必須要解決的,一直以來很多設備都沒能提供好的使用體驗。
Surface Book 2在平板筆記本二合一上確實做得很大膽,但是它的實用性上沒有打折扣,就算每天都用,還是順手又順心。
充電
就連接性而言,Surface Book 2完勝MacBook Pro:兩個3.0接口,一個Magsafe充電器,一個USB-C接口(也可以用來充電),還有一個SD讀卡器插槽。
太完美了。有了它,你終於可以躲開軟件保護器。這些接口都讓人耳目一新。
充電方麵,Surface Book 2可以用Surface Connect進行磁吸式充電,這個接口也可做連接用,接上Surface Dock拓展塢,可以插入Surface Connect連接線充電,接入外部顯示屏、鍵盤、鼠標以及更多設備,在單根連接線上傳輸視頻、音頻和數據。
機身上有SD卡插口,實用,讓人懷念。
充電口都集中在右側,有點不方便,還是線排列得不太規整,用鼠標的時候很容易碰到。大多數筆記本的充電口都在左手邊。
分體!
Surface Book 2的最大賣點就是,不僅是功能完善的筆記本電腦,也是好用的平板。隻需要按下鍵盤右上方的按鈕,就能彈出屏幕,開始使用平板了。
微軟之所以能實現這一點,是因為Surface Book 2的計算能力主要位於顯示屏部分,音響和耳機插頭也是。在鍵盤部分有一係列接口,大電池和高端的nVidia GTX 1060。把屏幕拆下來當平板,功能也很全,如果接上鍵盤,眼前就有了一台有高端顯卡的筆記本。
平板和筆記本都是業內質量過硬的,平板部分可以和iPad Pro媲美,加上鍵盤就和MacBook相差無幾。聽起來像是小把戲,但是我覺得這樣的設計,可以讓部分用戶的體驗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我,每天我都要用筆記本和平板,有了Surface Book 2,我的工作節奏有了很大變化。
我本人是自由職業者,做的是市場推廣和UX,所以我常常要跟客戶麵談或者視頻會談。在我們“麵對麵”討論,頭腦風暴的時候,我會把屏幕拆下來,某頁麵截圖,直接在平板上做筆記,輕觸筆尖就能把信息傳給在遠方的客戶,非常方便。
我現在經常截圖,直接在圖上做筆記,然後用郵件發給對方求反饋;或者畫個三維線框,提出布局改善的意見,這樣直觀的表達,每天都讓我省了不少筆墨,因為我無需再寫幾百字,用文字解釋我的

想法了。
我之前擔心筆記本無法代替台式機,工作效率會大大降低,但是這樣的憂慮已經是Windows 8時代的事了,那時候平板的界麵怪怪的,很難接受。微軟現在做的就很不錯,觸控(手指或者筆)和鼠標模式用起來都很順手,你還可以設置在開始之前,詢問你傾向使用哪種模式,然後做出相應調整。
我用iPad Pro和Apple Pencil用了很久,確實是很不錯的設備,但是使用起來總覺得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Surface Book功能更完善,能更好地滿足工作需求。
你不需要苦苦尋覓其他配件,想盡辦法把iPad Pro變成正經的筆記本。Surface已經能滿足工作所需,如果需要平板,把屏幕拆下來就完了。
微軟為了在市場上分一杯羹,在光筆上確實下了不少功夫。我一開始持懷疑態度,因為從Windows XP時代開始,他們在這方麵的努力很少,讓人覺得很沒勁,現在我算是看到了大的進步。

筆的反應時間和使用體驗跟Apple Pencil類似,書寫起來確實很順暢,跟真實的書寫體驗很相近,不像塑料在玻璃上劃似的。
筆頭有一個按鈕,可以用來打開app,截圖或者寫筆記,根據按的次數不同,執行不同命令。平板模式下非常實用,點一下,截圖做筆記,很方便。
筆可以通過磁力吸附在屏幕邊緣,左邊右邊都可以,這樣也減小了丟失的可能。
結合微軟的OneNote,做筆記、塗鴉都很快捷,就算一開始寫得很亂,你也可以稍後選出某些片段,通過識別,轉換成文本。
微軟把這些和光筆相關的功能成為“Window Ink”
在 Windows Ink 工作區中使用手寫筆在屏幕截圖上寫下便箋、畫草圖和繪圖。
關於觸屏這麼些年來,蘋果一直告訴大家,MacBook沒法做觸屏,這樣的設計造型,容不得手指或筆來控製。如果想要觸屏產品,就買iPad吧。
但是微軟做到了。不僅是辦公能滿足需要,它也能滿足娛樂需求。你可以在飛機上、床上看視頻,把屏幕拆下來,調轉過來安上,平板就自帶支架了。比起iPad自以為聰明,鍵盤折來折去的,這麼直截了當,真是讓人神清氣爽。
在烹飪的時候,我會把屏幕拆下來,用畫架模式,以免弄髒。

在公開場合這麼做,雖然有點炫耀的意味,但是大家都用不可思議的眼光看著你時,感覺還是買的很值的。這也是很好的話頭,引起周圍人的興趣,他們就會來搭訕。
Surface Book 2能實現iPad Pro的所有功能,無需在置辦配件,可以寫代碼、畫圖、看電視。能實現工作娛樂二合一,讓它充滿未來感。隻要按下按鈕,拆下屏幕,調轉方向,就能從工作模式轉到娛樂模式。屏幕拆下來之後,不隻是看電影,也可以查代碼。繼續工作。
在筆記本模式很少用到觸屏,但是有時候還是會不自覺用手指去點。如果習慣了,用其他筆記本的時候,也會不知不覺點屏幕,可以說是擁有時覺得沒什麼,但失去後才懂得珍惜的功能。
蘋果在WWDC上說,筆記本不應該配備觸屏功能,不然使用體驗不好。完全就是瞎說。我覺得他們這麼說,隻是為了賣iPad。Mac的用戶一直以來都錯過了這種計算機功能的轉換,人機交互的模式很單一,沒法像Surface Book這樣,靈活切換鍵盤/鼠標鍵入和觸屏兩種交互模式。
用鼠標關閉窗口,調低音量,如果手指可以直接在屏幕上點,就會懶得用鼠標。如果用慣手指,重新用MacBook的時候,就會不習慣。短短幾個月,就會不適應原來用了這麼久的筆記本。

在拆下屏幕之前,先按下鍵盤上的彈出鍵,然後等一兩秒,綠燈亮起。
你可能會擔心,如果沒拿好,鍵盤會不會掉下來,不會的。活動鉸鏈連接得很牢固,鍵盤不會無端端往下掉。
如果某些應用對GTX 1060的使用率很高,在關閉這些應用之前,可能無法彈出屏幕。
彈出屏幕時,會發出一個“哢噠”聲,一開始用有點疑慮,但是用慣了,就覺得鉸鏈的設計很好。
能把鍵盤拆下來一直讓我覺得酷斃了,改變了我的工作模式。
我算是被平板筆記本折服了,完全路轉粉。我有時也寫作,但是比起打字,我更喜歡用手寫。但有了這台電腦以後,我也沒那麼討厭打字了。
蘋果每次更新換代,改變都很小,但是微軟一上來就做出了二合一筆記本,Surface Book 2用起來,就像能夠隨時變身飛機的法拉利。
每日使用體驗過去幾年來,我們對設備及其形態因素的想法出現了很大的轉變。我最近意識到,對於終極實用型筆記本的追求,最大的難點就在於我們對於其計算能力的要求太高,但筆記本受到大小的限製,無法實現用戶需求。
大家都抱怨筆記本不夠用,但是事實卻是,台式機已經開始沒落,我們幻想隻用筆記本大小的計算機,就能實現台式機的計算能力和工作量,卻罔顧筆記本收到發熱和CPU方麵的限製。
我們理想中的筆記本,既能完成台式機級別的工作任務,電池得夠用,還要輕薄。大家都希望能隨時隨地辦公,脫離辦公室台式機的限製。但是這樣的期待往往隻是讓用戶倍感失落。我們努力突破電池電量的限製,同時又要顧及對筆記本形態的要求。強扭的瓜不甜,很多筆記本都沒法同時達到這些要求。
也正是因此,看到微軟Surface Book 2上市後,我很懷疑平板筆記本二合一的設計。我的疑慮正是出於形態因素及其限製。
現在我用的是英特爾i7-8650U四核處理器,4.2GHz,16G RAM,GTX 1060,6GB存儲和512GB硬盤的Surface Book 2.但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把這些全裝在一台機子上的。
我用過後,就知道自己錯了。無論我丟給它什麼任務,它都能執行。我用它在高顯卡配置60FPS下玩過Fortinite還有別的遊戲,玩完就能立刻回到PHP-Storm,繼續工作。它不需要外顯卡,本身就能完成使命。在爭奇鬥豔的遊戲本市場上,Surface Book 2的出眾不僅在於平板筆記本二合一,而在於它確實既能打遊戲,又能拿來工作。

但是,有些點值得單獨列出:
16GB的限製還是很吃緊的,就算你個性化配置也如此,對於這樣高端的機器,確實有點捉襟見肘。如果你是拿它來做正經工作,運行Vagrant虛擬機器,同時在開幾個設計文件,16GB很快就不夠用了。
可以快速關閉軟件,節省電量,降低風扇噪音,提高生產力。
Surface運行起來還是很OK的,在玩Fortinite的時候,用高顯卡配置,接近4k的分辨率,FPS達到60,還是能帶得動。
如果拆下鍵盤,平板就沒有GTX 1060顯卡了。一般使用不會受影響,但是如果你想用平板連拓展塢,然後玩Fortinite,行不通的。
RAM的問題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但是微軟的二合一筆記本已經能實現工作娛樂模式自由切換了。要是用其他設備,不同模式還需要不同設備呢。
電池電量電池問題就見仁見智了。我在買之前注意到,這款計算機的電池容量算大的。而且,隨機有兩塊大電池,一塊用於基座,一塊用於顯示屏。如果你的工作負擔沒有那麼重,電量持續上12小時應該沒有問題的。
我之前從舊金山飛到阿姆斯特丹,路上一直在看視頻,看了有10小時。最後著陸的時候還有39%的電量。我已經很吃驚很滿意了。
我的新工作節奏微軟還有一款單獨的產品,Surface Dock拓展塢,能實現我對MacBook USB-C的期待,一個接口,同時搞定充電、展示和其他連接問題。
用USB-C也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還要額外買一個帶USB-PD和USB-C接口的展示器。Surface Dock顯然是更好的選擇,隻要用簡單的、有磁力的Magsafe就行了。

圖片來自作者推特
我在辦公室時,會把Magsafe和Dock相接,然後我就能實現4K 60Hz的顯示、還能連一係列帶USB的設備。如果你追求的也是工作-私人生活模式的轉換,那Surface Book 2會是絕佳選擇,這是我尋找Mac替代品的漫長旅程中,用過的最滿意的替代品。
Surface Book 2的轉換性很強,你也可以把顯示屏調轉過來,跟台式機相連,當第二顯示屏用。
而顯示屏之所以功能強大,就是因為微軟反其道而行之:所有筆記本把計算力放在基座裏,微軟卻把重頭戲都放在屏幕上。除了GTX 60不在屏幕裏,其他的重要組件都在。也正因為如此,鉸鏈的設計才鶴立雞群:需要告訴的數據傳輸界麵,才能讓用戶在一兩秒內彈出屏幕。按下彈出鍵,等鉸鏈鬆開,平板進入觸屏模式。這樣的轉換很神奇,你可以前一秒在寫代碼,後一秒就拆下屏幕,開會做筆記去了。而我最欣賞的一點是,我可以從寫代碼到向他人尋求意見的過程中,輕鬆地向他人展示,隻用一台機器就能完成所有動作。
Windows Hello算是錦上添花,可以讓用戶通過麵部識別解鎖。這些小的功能,實則簡化了每天的工作。
風扇裝在顯示屏裏,噪音不大。這也就意味著,鍵盤一直都是涼的。打起遊戲來很不錯。
平板部分的插口很少:一個3.5mm的耳機插口,一個Magsafe接口,位於顯示屏和鍵盤連接處。
雖說接口不多,你可以通過外接拓展塢來連接其他設備。
把平板反轉過來,眼前就多了塊屏幕,也沒有鍵盤阻擋,還是很實用的。
不過,這款計算機上的USB-C不是完全的USB-C,讓人摸不著頭腦,看上去像是USB-C,但實則是USB 3.1,用起來有有一些惱人的限製,比如,雖然能連接USB-C顯示設備,卻不能僅用一個接口實現60HZ下雙4K顯示。
這似乎是因為USB-C接口和Magsafe接口之間的4條電路導致的,讓拓展塢連接機製的一部分。那既然如此,為何不幹脆設計成USB-C拓展塢呢?好好的機器,卻因為這種接口設計上的決定,讓用戶覺得不實用。
不過,這個看似USB-C接口的添加還是好的,除了電池充電之外,周圍其他接口也可充電,沒必要一直帶著Magsafe充電器。我一直用15英寸MacBook的充電線,因為它還能充手機和任天堂Switch。
分水嶺級別的產品
大多數人在我展示Surface功能的時候,都讚歎不已,但是他們都提到一點,Surface不能運行macOS。
我聽到這樣的話,總覺得挫敗。Windows10已經大有進步,不管你做什麼工作,都能滿足工作需求。我覺得這些沒用Windows係統很多年的人,應該重新審視一下Windows。
我之前寫過Windows是網絡開發,一年來Windows 10又有了很多進步。Windows環境下的Bash功能強勁,支持良好,從MacBook到Surface,實際用起來沒什麼差別,而且微軟還在不停地加快進步的步伐。
除非你用的是Xcode,不然你的工作節奏不會受到macOS像Windows轉換的影響。沒錯,我大部分時間用的都是Bash,沒有什麼問題,就連在Bash環境下用Symlinks也能實現完全功能。
然後就不免要提到應用的問題。macOS經過多年的積累的優勢,可以吸引到高質量的開發商。但是近幾年來,隨著Electron的崛起,macOS的熱度下降。而微軟在此期間一直蓄勢待發,靜靜地建立起有競爭力的應用商店。
Windows Store現在有很多大型應用加入,自帶有離線支持的Netflix,Facebook Messenger和Spotify等。自帶的郵件和日曆也很不錯,每天都會用上。
總的來說,讓設計師猶豫的就是Sketch。但是Sketch至今拒絕Windows用戶。這樣反用戶的做法略顯荒唐,或許用戶應該好好考慮一下是不是非用Sketch 不可。
Figma,Framer和Atomic這樣的工具,最近也越來越流行。我常常向別人推薦Figma,這是個跨平台應用,能讓企業上下都接觸到設計的過程無論是Mac, Windows還是Chromebook都能用。
微軟現在把寶都壓在網頁應用上,Windows Store裏有Progressive Web Apps,能離線使用,跟自帶的應用使用起來體驗相差無幾。長期看來,有利於培育更多功能齊全的工具,我覺得這樣的發展路徑跟蘋果所追求的大有不同。
微軟現在正鼓勵Windows團隊在看似沒有發展餘地的“過氣空間”裏,不斷開拓創新。而他們確實也做到了。像是Tab Sets功能,能把瀏覽器和日曆還有Sonos放在一個分頁窗口裏,整個窗口看起來更有序。
微軟下在開發Windows Store上的功夫越多,就越能讓人看到全新的設計語言,和桌麵辦公環境的新可能。比起去年,使用體驗已經有了大改進,拒絕嚐試的人,就錯過提升辦公體驗的好機會了。
總結
如果你追求完美,那你不免會感到失望。完美的筆記本電腦是不存在的,不論什麼產品都能找到缺點。Surface Book 2當然也有缺點,但是整體而言,還是很特別的一款產品。
要是在4年前有人跟我說,微軟能做出這樣的產品,打死我也不信。這款產品真的超乎想象,質量感覺像是蘋果製造的,但是蘋果卻始終沒能做出平板筆記本二合一電腦。
集正經工作模式和休閑娛樂模式於一身,可打遊戲、可看視頻、可做筆記,模式轉換自然快捷。微軟確實做到了超乎業界水平,樹立了二合一電腦的標杆。
我的讚歌怎麼唱也唱不夠,不管什麼方麵看,Surface Book 2都是出色的筆記本,已經超乎我對筆記本的想象,可謂是每個開發者理想的筆記本。曾經滄海難為水,現在有了這樣的靈活的模式轉換體驗,我不會再回到MacBook的懷抱了。
不管你是職業是什麼,哪怕是死守MacBook的設計師,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工作節奏和體驗,我都建議你嚐試一下Surface Book 2。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cc數字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2.92MB
下載
比特國際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8.7 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app官方最新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歐昜交易所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vvbtc交易所最新app
其它軟件31.69MB
下載
星幣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95.74MB
下載
zg交易所安卓版app
其它軟件41.99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福音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鏈易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