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歐盟對很多科技巨頭開出過金額不小的罰單,穀歌、微軟、Facebook等眾多科技巨頭都被歐盟罰過。我們來看看近些年歐盟與這些公司的“恩怨情仇”。
文章來源:天極網(yeskyopen)

最近,穀歌被歐盟開出巨額罰單一事引發了科技圈的極大關注。穀歌當然不會同意歐盟如此金額的罰款,並暗示了將會對安卓係統進行收費等。也有很多業內人士分析,一旦穀歌對於安卓係統進行收費,將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其實這些年來,歐盟對很多科技巨頭開出過金額不小的罰單,穀歌、微軟、Facebook等眾多科技巨頭都被歐盟罰過。為何歐盟總是盯著他們?我們先來看看近些年歐盟與這些公司的“恩怨情仇”。
穀歌
歐盟和穀歌之間的積怨由來已久。早在這次近51億美元的罰單前,歐盟還曾對穀歌開出過一張罰單。

2010年,歐盟委員會開始調查穀歌的網絡搜索領域,經過七年的調查,在2017年6月,歐盟向穀歌發出了一張高達24.2億歐元(約合27億美元)罰單,罰款原因是穀歌濫用搜索引擎市場主導地位,向其他穀歌產品(比價購物服務)提供非法優勢。這在當年是歐盟數額最大的反壟斷罰單。
2015年4月,歐盟開始對穀歌的Android是否涉嫌不公平競爭展開調查。這一調查源於貿易組織Fairsearch發起的投訴,歐盟認為穀歌在安卓操作係統上的一些限製為非法,而這是穀歌的重要收入來源。具體一點來說,穀歌要求Android設備廠商預裝穀歌搜索App和Chrome瀏覽器,作為授權穀歌Play Store應用商店的條件,另外向特定大型Android設備廠商和移動運營商支付費用,要求他們獨家預裝穀歌搜索App等等。
於是,歐盟就向穀歌開出了43.4億歐元(約合50.4億美元)的罰單,這一金額也成為了反壟斷部門開出的最高罰單。
有行業內人士分析稱,“一旦安卓係統在歐盟地區收費,勢必會對該地區手機預裝係統產生影響。這會給其他獨立係統產生新的機會,但也會增加繼續搭載安卓係統手機的成本並影響最終定價。”
蘋果
嚴格意義上來說,歐盟並沒有向蘋果公司開出過罰單,而是令其補繳稅款。
2016年8月,歐盟委員會表示,蘋果利用在愛爾蘭的稅務安排獲得了不公平的財務優勢,要求蘋果向愛爾蘭繳納130億歐元(約合153億美元)的未繳稅金。但其實愛爾蘭政府卻並不想收這筆錢。愛爾蘭政府認為,蘋果公司所享受的稅款優惠待遇符合愛爾蘭和歐盟的法律規定。

為此,蘋果公司和愛爾蘭正在上訴這項裁決。但是在維持上訴的同時,蘋果公司和愛爾蘭政府也要執行歐盟的裁決,先進行補繳稅金,將130億歐元款項先保留在代管賬戶上,等待歐盟法院審理結果出來後,再進行處理。
愛爾蘭政府表示,他們不會立馬動用這筆錢,會等待歐盟的上訴結果。
微軟
微軟是歐盟反壟斷名單裏的“常客”了。

2004年,歐盟對微軟罰款4.97億歐元,認為微軟的兼容成本太高,已經涉及了壟斷。2006年,歐盟認為微軟沒遵守約定,於是追罰2.805億歐元。2007年,歐盟認為微軟依舊在向開發商收取兼容方麵的不合理的許可費,又扔出了一張8.99億歐元的罰單。
2013年,歐盟認為微軟在瀏覽器方麵進行了壟斷,Win係統捆綁了IE,對微軟罰款5.61億歐元。前後近十年的時間裏,微軟被歐盟罰了30多億美元。
英特爾
說到微軟,也就得提到英特爾。

2009年,歐盟委員會曾經給英特爾開出了一張10.6億歐元的罰款。歐盟認為,英特爾濫用其在CPU市場上的主宰地位,自2002年至2007年,英特爾公司在x86CPU市場上向隻從英特爾購買所有CPU的製造商提供回扣,並向一家大型零售商直接付款以使其隻采購並倉儲配有英特爾CPU的電腦。英特爾利用其70%的市場份額,排擠競爭對手AMD。
隨後,英特爾向位於盧森堡的“綜合法院”提起上訴,但被駁回,之後英特爾又向歐盟最高法院歐洲法院提起訴訟,歐洲法院要求低級法院重新審理此案,英特爾終於勝了一局。
亞馬遜
2014年10月,歐盟宣布對亞馬遜與盧森堡政府簽署的稅收協議展開調查。2017年10月,歐盟宣布亞馬遜在盧森堡享受了非法政府補貼,因此需要向盧森堡政府補繳2.5億歐元(約合2.94億美元)的稅款。

歐盟表示,盧森堡政府違反了歐盟的“國家援助法”(State Aid Rules),給予亞馬遜過多的稅收優惠政策,損害了市場公平競爭。
對於Facebook來說,歐盟算是很仁慈的了。2014年,Facebook以190億美元價格收購了WhatsApp信息服務。2017年5月份,歐盟委員會向該公司罰款1.1億歐元,因其收購WhatsApp向歐盟提供了誤導性的信息。原本Facebook表明,不會將兩家的用戶賬號自動匹配,但在2016年調整隱私政策之後,卻允許WhatsApp用戶與Facebook用戶共享部分用戶的手機號碼。

歐盟還表示“罰款是適度的,而且是一個嚴重警告。”
說起來,現在的科技公司,如果沒有被歐盟罰過,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科技巨頭。那麼歐盟為什麼總是要盯著這些公司呢?真的是為了那些錢嗎?
縱觀全球,歐洲的科技互聯網發展速度確實比較慢。我們熟知的這些:穀歌、微軟、蘋果等等企業,都是在美國。不管是從操作係統上來說,windows還是Android,或者穀歌占據大部分市場的搜索引擎,又或者是社交平台Facebook、Twitter,這些企業多數都在美國。全球市值最高的前20名科技公司中,歐盟一個都沒有。
原因或許就要追溯到歐洲的文化上。其實歐洲也並非沒有意識到在科技領域的薄弱,他們也一直想打造一個全新的“矽穀”,然而文化和思維或許限製了他們。在美國,破產或者失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不過就是通往成功的一條路。而在歐洲,失敗被看做是一場悲劇,“在歐洲,失敗所帶來的恥辱感比在美國要強得多。歐洲破產法規的懲罰性也比美國強得多。”這或許也是為什麼科技巨頭比較少的原因。“歐洲人心中總是有一麵榮譽勳章,這樣的環境並不鼓勵過於冒險,也不鼓勵人們具有企業家精神。”
不過,歐洲現在也在尋求改變。現在歐洲已有69家獨角獸公司,歐洲創業公司也正在向彼此敞開大門。(本文來源天極網,IT大佬已獲得作者授權、經IT大佬編輯發布,文中觀點為作者觀點、不代表IT大佬觀點。)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雲比特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4.54 MB
下載
芝麻app交易平台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薄餅交易所app地址中文版
其它軟件287.34 MB
下載
gate.io蘋果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87.34 MB
下載
ambc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hopoo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18.98MB
下載
比特國際數字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63.20M
下載
安幣交易所app最新版官方
其它軟件178.1M
下載
v8國際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中幣交易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