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消息 紅芯國產瀏覽器號稱中國自主研發內核,結果被扒是穀歌Chrome核心,遭到質疑。那麼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過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內核呢?
360公司近期發表了《中國為什麼沒有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內核?》的文章,文章寫道:從0到1,從無到有,這是很多人理解的自主研發,按這個標準,國內確實沒有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內核。
文章中表示,中國沒有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內核主要有幾個原因:國家發展晚,錯過HTML4製定標準的時代;成本太高,10年就是30億美金的研發成本;今天Chromium和Firefox本就是一個開源項目,產品由社區驅動,從授權協議上,它們也鼓勵基於已有的技術去做技術創新,而不是重複發明輪子。
下麵是文章內容,略有刪改:
關於瀏覽器內核自主研發的事情,最近一直鬧得沸沸揚揚,口水戰很多,我們希望能從實戰的角度分析下這個事情。
什麼是自主研發?很顯然,從0到1,從無到有,這是很多人理解的自主研發,按這個標準,國內確實沒有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內核。
為什麼沒有?
首先,審視我們的情況,我們國家發展晚,錯過HTML4製定標準的時代,很多標準在99年以前就已經定下來,而瀏覽器又是一個特別需要大家遵守公開開放標準的一個產品,大家想入局,就得基於己有的技術和標準去做事情,在通迅行業的2G/3G標準也是這樣,這是既定事實造成的第一個門檻。
其次,成本太高。以目前市場占有率最大的Chrome為例子,Google最多時候調動超過1000個矽穀的程序員集中力量去開發出Chromium內核的瀏覽,從2008年算,至今也花了10年。按灣區程序員25萬美金年薪算,一年研發工資近3億美金,10年就是30億美金的研發成本。推廣成本更是數倍於研發成本,也就是上百億。一個瀏覽器代碼接近2400萬行,從項目規模來說,已經接近半個操作係統了。Web /Javascript的標準發展了二十幾年,有PB級別的Web文檔數據和Javascript腳本被生產出來。Google、微軟、蘋果作為行業先行者,能夠製定規則已經是個無可避免的事實,而國內,沒有同等實力的公司有這樣的資源,可以投入30億美金去做自主研發,花上百億美金去推廣。
此外,今天Chromium和Firefox本就是一個開源項目,產品由社區驅動,從授權協議上,它們也鼓勵基於已有的技術去做技術創新,而不是重複發明輪子。
基於開源項目遵守開源授權協議,遵守開放式標準去做一個瀏覽器並不可恥。即使強如Google,Chromium也基於大量開源項目,包括Webkit / Javascript v8 / Zlib / Openssl等等。沒有這些開源項目,也不會有Chromium。一個封閉、強調私有標準的自主研發的瀏覽器,比一個開源,遵守開放式標準的瀏覽器更危險。從Microsoft Edge的瀏覽器可以看到,雖然Edge比IE性能更好,比Chrome更省電,Smooth Scroll技術簡直吊打Chrome\Firefox\Safari,就算內置到Windows10的係統中去,但是代碼不開放,接口不開放,不兼容老網頁等多個原因,導致強如微軟都無法把它推起來。
從Chromium/Firefox的項目機製判斷,一個開源授權協議就是一個項目的精神。靠開源方式做起來的項目是無法以閉源方式運作下去的,比起開源項目被美國人控製,更應該擔心的是標準本身缺少話語權。畢竟瀏覽器的每行代碼,都要受W3C協會,CABForum組織,RFC協議規範。引擎裏每一行代碼的邏輯,是要受對應的行業標準所約束。2014年的時候,國內瀏覽器做的跑分大戰,就是在比拚誰對W3C的h5標準支持得最好。瀏覽器內核隻是實現html標準的一個客戶端。標準本身能被中國人影響,按照規則投票,比客戶端本身更重要。
從內心講,我們也很希望能夠自主研發,但事實是,全球化的今天工程上並不要求產品必須是淨室開發的流程,今天有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公司,都是因為有了巨大的市場份額,基於市場分額折換回來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我們希望能夠利用這種話語權和主動權,更好地服務用戶,服務國產操作係統。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歐意錢包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aibox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12.74M
下載
btcc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6.13MB
下載
zb交易平台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芝麻交易平台官方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易歐交易所app官網安卓蘋果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天秤幣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88.66MB
下載
wbf交易所
其它軟件68.68M
下載
歐意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