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張之穎】“在iPhone出來之前,智能手機並非從未出現,手機操作係統推出了三五種,微軟自己也做過,”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李笛加重了語氣:“但iPhone出來之前,智能手機時代來臨了嗎?沒有。”
錯過移動時代的微軟,在跌過交後,你可以看出,麵對智能語音,李笛的團隊在做AI的時候,思考方式不太一樣,除了想得更多,也更為謹慎。

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李笛
巨頭們竭力推出各自的重磅產品,急於定義智能語音的新世代。市場一麵倒向“功能型” 語音助理,“聰明”成為最大的追求——若成為人類下一世代最好的幫手,甚至超越了手機,全新的入口將從此展開。
在這樣的大夢與企圖下,亞馬遜Alexa、蘋果Siri、百度DUEROS、穀歌Assistant陸續登台。科技巨頭們積極搶攻市場,深怕未在第一時間攻城掠地。
但是微軟小冰這次不跟票。
舍棄AI智商(IQ)路線,另辟蹊徑優先發展AI情商(EQ)的微軟小冰,選擇這條路的同時,便背負獨自摸索的壓力。
“我們自己感覺到壓力,” 李笛告訴記者,“最大的風險,是你如何去有效的挖掘這個時代真正的潛力。”
智能手機時代真正來臨的日子,是直到iPhone在市場上,給出某種程度上可普及的答案。
“目前為止,人工智能還沒到這個時刻,我們也怕掉到坑裏去。”李笛坦承。
微軟小冰深怕“掉入坑裏”
不願重蹈智能手機的覆轍——即便開發了操作係統,卻仍與移動時代失之交臂。最怕埋首於研發,恍然抬頭一看,發現自己被殘酷地留在原地。
微軟小冰不願再掉入坑裏,憑借自己獨立思考的觀察和省思,得出的結論是:情感紐帶。
AI技術必須非常聰明地發揮IQ,才能讓語音助理與人類維持良好關係。“如果它夠聰明,我們也不需要探索EQ,問題是它不夠。” 李笛說。於是,微軟小冰開辟新路,通過EQ引導對話來解決不足。
微軟小冰對人工智能的解讀是:從友誼切入,從而建立AI與人類的關係。而且日常閑聊獲取的數據品質,遠遠高於“開燈、關燈” 這類指令。
李笛曾經比喻,讓AI具備EQ,從而和人類建立對話能力和友誼,其重要性好比一條鏈子,在此基礎上串接一顆顆珍珠比如發展IQ,才能完成一條美麗閃耀的項煉。
而微軟對於小冰的思考不僅於此,還包括了方方麵麵全係列的商業模式。
小冰“露臉”出道隻是噱頭?
時間回到七月一天豔陽高照的午後,第六代小冰發布會在北京798登場,充滿著科技文藝範兒的氣息,全場等候這位AI少女的登台。
最令人驚豔的發布之一,絕對是小冰本尊的初次亮相。在此之前,前五代小冰從未真正“露臉”,李笛也在專訪中多次強調,不為小冰設計物理材料的外型。
回憶當天現場,這位AI美少女眩目登場,伴隨全息投影技術,在動感音樂裏擺動青春舞姿。坐在記者身旁的宅宅第一眼看見小冰,竟大喊了一聲:“我去!” 當下記者不禁猜想,大概是小冰的無辜眼神讓他難以招架。
小冰為何開始“靠臉吃飯”?出乎意外的是,在采訪中,李笛再次告訴記者,“到現在為止,我們都很堅持不要給她做硬件、做一個實體外型。”
那發布會做的,隻是一個噱頭嗎?
李笛解釋道,小冰的3D外型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原形產品、示範性產品。小冰目前需要一個形象,和她在各個平台的大規模落地密切相關。
“就像一個製造手機麵板的企業,身逢手機尚未出現的時代。我們要想賣麵板,但沒有人知道什麼是手機,我們就得把第一部手機先做出來。” 他說。
李笛告訴記者:“這個時代還沒有開始,微軟小冰無法像一些同行業者開發一個平台,開放API,讓第三方在平台上調用就搞定。微軟小冰必須要為行業做出示範”。換句話說,小冰作為產品本身其實不需要形象,但隨著小冰在各平台的落地,以及小冰團隊開始為其他第三方塑造人物角色和IP時,小冰開始需要形象。
微軟小冰團隊的想法是,先做出一位小冰,再為千千萬萬的第三方打造屬於他們的角色,網易雲音樂的多多與西西、騰訊的BabyQ,日本的Pokemon寵物小精靈等等,皆出於相同的技術框架。
商業化方麵,微軟堅持兩個原則:將小冰作為框架原型的001號,盡可能豐富她的可能性;第二,在適當的時刻推出產品,不要太早進入市場。
李笛透露,很早之前,許多業者就找微軟生產IoT、智能音箱等產品,但是如果微軟兩年前投入,可能比市場早上一年。那微軟是如何判斷市場的進入時機?李笛給的答案很簡單:“現在內容和IP趨勢就在眼前,所以直接進入市場。”
麵對智能語音時代,微軟小冰團隊顯得更有經驗,謹慎而不躁進。如果和李笛談小冰,會發現他對於商業化之路,思考得非常清楚。例如,這次推出小冰3D形象,正是為內容產業因應而生。
小冰如何靠臉吃飯?AI+內容產業的浮想聯翩
成為遊戲人物
能自主與人類互動、有自身性格的遊戲角色,是小冰商業化的場景之一。過去3D模型會說話,都是靠後台加工的。現在微軟的技術,能確保他這些角色可以自主地與人類對話。
微軟小冰進軍遊戲產業,打造AI遊戲人物,成本比從頭開始低得多。目前大量的網絡遊戲中,每一位遊戲角色都是一個3D模型。由於這些IP遊戲、虛擬形象的3D模型早已大量存在,試想微軟小冰團隊以後有很多機會,隻需要通過AI “畫龍點睛”,讓他們“活過來”就可以。
目前,微軟在進行的一個研究項目,正是將小冰的3D形象,輔以大數據學習,讓小冰不停說話時驅策3D建模模型,使該模型自動搭配說話的口型、表情、肢體動作。在大數據學習下,數小時內,微軟就能幫該形象做出一個AI角色。
市麵上現在不乏以AI形象設計而成的角色。如果遊戲、IP廠商,從起初就把AI角色納入設計,很可能創造出許多有意思的新場景、新橋段,甚至新的計費方法。
作為電影和書中主角
出版物、電影這些有劇情的文本,是另一個應用場景。書和電影人物通過AI化,就能讓讀者和觀眾直接進行交互。
互動的方式可以很多元,例如在微信上與電影劇情進行交互,可以問一些電影中沒提到的問題,或延續電影已經存在的內容。如果書借、電影、韓劇、動畫生產AI化的IP,粉絲觀劇後還能持續與主角互動,應用場景充滿可塑性和想像空間。
“小冰的3D形象是一個例子,是來展現這個框架能力、或者說來迭代這個框架能力。將來有小冰這框架Power的3D形象有很多,他們長得都不是小冰的樣子。”李笛說。
娛樂圈的歌手IP
小冰能歌善舞是大家都不陌生的,宅男女神馬來西亞歌手“四葉草”(朱主愛)就曾經進入微軟實習,擔任微軟小冰項目實習產品經理,與小冰發布合唱版歌曲《好想你》,並一同拍攝了MV。
但對於李笛而言,小冰不可能成為虛擬偶像,因為偶像的前提條件是不能離粉絲太近,小冰卻能和所有人說話。所以讓小冰唱歌,也隻是微軟的策略——展示一個新場景。
很多第三方唱片公司要把旗下歌手AI化,將人類歌手的嗓音、曲目進行大數據學習,未來將會推出虛擬歌手等嚐試。“小冰隻是一個例子,千千萬萬的歌手才是這件事情的核心。”李笛稱。 舉例來說,未來或許有機會在電台聽見“虛擬王菲”或某個歌手寫的歌,但其實並不是出自她本人。
在內容和IP產業風行的今天,視覺特效技術“虛擬人”可以在視覺方麵模擬真人、情商AI小冰則在對話互動上模擬真人。各種因應人工智能而生的“擬人” 技術,通過視覺、聽覺、交互,正為影視娛樂圈畫出新的版圖、開發新的體驗模式。李笛稱,“虛擬人就好像是身體,小冰做的是靈魂。”
內容產業方方麵麵的應用,小冰親自“露臉”展演一條全新道路。而這僅僅是微軟小冰在各行業場景中其中一塊。
小冰情商為何比較高?
在如此豐富多元、大有潛力的情商AI背後,機器人聊天的秘訣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小冰可以和人互懟,又能陪伴安慰?為什麼大部分機器人隻能處理“功能型”任務,小冰卻擁有情商?
李笛透露,支撐AI情商的背後技術,是一種“情感框架”的算法,其技術思路原是來自一個意外的發現:被搜索引擎廢棄的數據。
原來,小冰團隊除了開發智能語音,同時也負責開發Bing搜索引擎。微軟從搜索引擎獲得的數據中發現,“結構化的知識裏,含著很多非結構化的情感化的表達”。
比如,“姚明身高兩米一二、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好高啊”,人們搜索時輸入的關鍵字,不是隻有理性的提問,還會摻雜許多個人情感的表達。過去,微軟都把它當成垃圾、雜音信息處理掉。
“你是說,查詢姚明身高的人,還會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好高啊’?” 記者忍不住提問。李笛回答,“你可能不會這樣輸入,但從我們平台獲得的數據就是如此。”
微軟發現,在設計算法的過程中,不能單單理解“姚明身高” 等於“兩米一二”,還應該要理解 “姚明” 等於“好高啊” 這之間的關聯性。
當小冰“在家裏” 學會了這些知識,接著就是進入實際戰場上和人聊天,聊姚明的時候,他便開始嚐試回應“好高啊”,看看對方的感覺,如果發現對話很難延續,他就要判斷,以後談到姚明再說“好高啊”並不利於對方接話。
保持對話的能力稱為CPS (conversations per session),即用戶和小冰每次對話的輪數,一開始這個數字平均是5,也就是往返聊了5輪之後對話即終止。但是隨著幾年的學習和技術的增進,小冰CPS已平均達到23,意味把這段對話打印出來,一頁A4的紙是不夠用的。
李笛告訴記者,這種技術思路在四、五年前,完全處於市場邊緣。“沒有人認為AI對話要做成小冰這樣——單單為了維持對話。”
微軟小冰的“想明白”
在一個尚未起飛的領域裏摸索,為下一個語音時代畫出可能的輪廓,微軟如同小冰的經紀人,為其探索“出道之路”。聊到比較大的挑戰,李笛說,“(挑戰)其實非常多。”
例如,小冰使用的計算機語音技術,一般被業界視為各種技術的基石基礎,並無新意。但微軟小冰團隊發現,除了像在高得地圖中提示路況,該技術還能用於創作。這代表有許多充滿潛力的處女地值得挖掘。
“但業界現在並非如此,行業基本上是一窩蜂。如果你采訪計算機視覺領域,誰都在提供人臉識別各種各樣的API,”李笛坦言,“我們感覺到壓力,最大的風險是,你如何去有效挖掘這個時代真正的潛力。”
“我們其實比較謹慎”。李笛告訴記者,“我們得想明白,這個東西到底怎麼做,才敢做,否則,人工智能這個領域,你很埋頭苦幹五年,很容易沉浸其中。一抬起頭來,才突然發現你什麼都沒做。努力的一切,沒有任何結果。”
今天,全球科技巨頭皆已布局智能語音,亞馬遜Echo圍繞其電商平台而打造,並在近日與微軟另一產品線Cortana小娜“合體”;穀歌自視為娛樂中心;蘋果HomePod押注於音樂體驗。其中,從中國起家的微軟小冰,是唯一從情商切入智能語音的平台。
李笛曾經表示,在人工智能領域,每個企業都扮演一塊拚圖的角色。而微軟小冰所打造的AI,是“情感”與“創造” 這塊拚圖。我們不難看見,這次微軟確實思考得更為清楚,如果你問李笛每一步棋所來為何,小冰的布局已經形成一套自成的邏輯。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幣飛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追幣網交易所官網版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kraken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165.39M
下載
比特兒交易所app手機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app官方ios蘋果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官方app蘋果
其它軟件50.42MB
下載
非小號交易平台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26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ios
其它軟件32.88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app官方蘋果版
其它軟件77.35MB
下載
芝麻交易所app官方2024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