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媲美 MacBook Pro 的沒有,畢竟軟硬一體的工程能力和實踐測試調教,一直是水果的強項。
接近的倒是有,*米(MI)Pro.
作為深度 MacBook Pro 程序員和果粉,最近公司換 SQL Server 數據庫,配發了 15.6 英寸的頂配某米筆記本,期初相當有偏見,但閱讀了 M$ 官方 Win10 觸控板教程 ,覺得微軟同樣很努力好麼?
選擇項目:點擊觸摸板。
滾動:將兩個手指放在觸摸板上,然後以水平或垂直方向滑動。
放大或縮小:將兩個手指放在觸摸板上,然後收縮或拉伸。
顯示更多命令(類似於右鍵單擊):使用兩根手指點擊觸摸板,或按右下角。
查看所有打開的窗口:將三根手指放在觸摸板上,然後朝外輕掃。
顯示桌麵:將三根手指放在觸摸板上,然後朝裏輕掃。
在打開的窗口之間切換:將三根手指放在觸摸板上,然後向右或向左輕掃。
打開 Cortana:用三根手指點擊觸摸板。
打開操作中心:用四根手指點擊觸摸板。
切換虛擬桌麵:將四根手指放在觸摸板上,然後向右或向左輕掃。
部分手勢僅適用於精確式觸摸板,因此當你無法使用某個手勢時不必過於擔心。

評價觸摸板體驗的幾個核心因素有:
觸摸感手感:問了工作的前同事,其觸摸板和 Mac 都來自東莞同一家供應商,找非高頻用戶來盲測,應該分辨不出來;
Size dose matter:和 2015 款的 MacBook Pro 15'' 差不多大,應該能滿意。誤觸識別和優化:都 8102 年了,常用的雙手打字沒遇到過光標漂移,palm rejection(手掌防誤觸)優化的也可以,實際的觸控密集型操作沒出現過翻車;粘滯感:將「Touchpad Sensitivity」調至「Most sensitive」後,略微比蘋果遜色,但非專業視頻剪切用戶,感覺不出來;軟件生態支持:部分 old-school 的 Windows 軟件沒能跟上,譬如簡單的雙指放大縮小,除了 Chrome/PS 等大廠外,並未顯著優化,失望。結論,5,500 左右的預算,小米 Pro 應該能給差不多的 MacBook Pro 體驗了。但像這種收入達到 4 位數消費隻看打頭數字的精英來說,頂配的 MacBook Pro 仍是裝逼首選。
做後期處理操作流暢程度沒有比得過蘋果。係統,硬件。性價比。或者自己組裝也有可能,自己組裝的筆記本或者台式機,起碼得過的3萬起步,上不封頂,上次聽說的頂級的顯卡發售就10萬,然而,係統加硬件不錯的蘋果,頂配全部開起,不超過3萬。蘋果辦公真的很爽,唯一就是鍵盤打久字,感覺指尖不舒服。加個羅技的鍵盤稍微好點。如果,價格相同,性能差不多的,我一定是支持國產的。所以,國產加油~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kex幣客官網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icash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歐意交易所最新app官網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bnb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179.15 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app官方安卓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芝麻app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dash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7.87M
下載
v8國際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比特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