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
1976年,英國學者李約瑟的這句深刻發問,讓當時的中國如夢初醒,開始去反思中國技術的本質。而現在,我們對於這個問題的回應和思索,在實踐中走到了那一步呢?如今,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依然沒變:我們應該如何發展技術,技術創新的根本是什麼。尤其是,在這個鼓勵創業的社會熱潮中,我們應該如何保持清醒。
圍繞《技術的本質》,「聽好書」采訪了微軟加速器·北京CEO檀林,聽他聊了聊讀完這本書的一些延伸性思考。在采訪中,他對當下中國的技術發展狀況和創業熱潮,表達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自古以來,中國就缺乏探究事物本質的好奇心,從而造成了技術的落後,而現在,中國的教育體係製度依然缺乏一種科學性思維。對於創業,他認為年輕人盲目跟風並不可取,創業者應該回歸初心,知道自己想創造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中國太講究實用性了,沒有對終極真理的探究盡管我們在古時候有許多領先於世界的技術,但我們沒有科學家。許多匠人可能不知道技術背後的原理,但他們可以通過一些觀察,對自然現象進行捕捉,去做一些模仿和再造。然後,這些技術通過迭代,越來越好。這也是《技術的本質》裏談的,技術是對現象的觀察、編程和模仿。
所以,我們沒有探究到最後的本質。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把東西做出來。我們不需要知道原理。中國的很多東西,是不用說破,是一種頓悟或者一種理解。
科學其實是從哲學中發源的。但中國的哲學沒有在探究終極,缺乏一種哲科思維。所以中國的哲學沒辦法生成科學。其實,科學已經把哲學的研究領域一塊塊給摘走了,所以現在,哲學沒有什麼可研究的東西了。但其實在古時候,哲學、科學是不分的。亞理士多德是科學家,也是哲學家;牛頓其實也認為自己寫的是自然哲學。

圖為亞裏士多德
西方的這種思維方式可以誕生科學,但中國太講究實用性了,沒有對終極真理的探究,所以它產生不了科學性思維。我覺得,這其實是東西方思維模式的一個最大區別。
我們的教育製度依然缺乏科學性思維
現在,我們的教育體係製度依然如此。中國有大量的廉價工程師,這是前一段時間我們可以通過山寨,快速攫取其他國家研究成果,能快速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工程師就是運用已經出現的技術組合,通過組合式創新實現所謂的技術創新。這些針對中國市場的特質——人多。我們在移動互聯網全球領先,就是因為有這些客觀條件。
但是,在基礎科學方麵的一些研究,中國現在其實還不是很強。我們的科技成果轉化率是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將近20倍。我們大概是0.29%,就是你發完paper,但這paper裏頭這些東西能轉化成市場的東西隻有0.29%,全球平均水平5%,北歐有些國家是將近10%。

問題出在現在的大學跟企業有一些嚴重脫節。一是大學的KPI,發paper,都以量取勝。二是沒有轉化機製。像這些高校拿的國家級課題,都要求企業做配置。而與這些高校對接的企業其實不在乎創新。所以,讓這些企業來作為科技成果的轉化機製,效率是非常差的。
像德國、美國,在大學周邊專門設置研究所,就是把基礎科學研究的一些成果,不同的教授的、不同學院的一些成果組合起來,去做一些可麵向市場的轉化。像德國就有轉化大學科研成果的研究院,幾十萬的德國中小企業交它會員費,它幫這些企業來做整個的這些科技成果轉化。這套機製就比較健康,而且效率會比較高。
我們現在在這塊,都是在各個企業裏頭有自己的研究院。但是,現在技術變化越來越快,可組合的模塊也越來越多,我們其實需要更多的跨界。所以,你光依靠企業內部的研究院去組合這些技術,做這種麵向市場的創新,是能力缺失的,是不夠的。一定要把它們提煉出來變成一個公共服務,變成一個麵向社會的服務。而且這些服務不光是麵向大企業,更多的要麵向小企業。
真正的創業,是受內心的驅使去追逐一種使命
從我的經驗來說,我還是希望,年輕人出來的時候,不要一下子直接去做大學生創業。因為它成功率會非常低,而且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一些年輕人在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盲目去做創業,是對整個社會資源的浪費,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消耗。剛開始創業時,資源大部分不是自己個人的,而是來自社會的,這就容易造成社會資源的低效利用。
創業目前出現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多人是沒有經過獨立思考然後決定去做創業的,都是跟風,都是看別人要做,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所以最後大家變成了,去追逐一個機會。但真正做創業,我覺得應該是,受內心的一種驅使去追逐一種使命。這樣的創業和這樣的創業者,才是更有可能成功的。

所以,還是一定要想明白,你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你要做的事情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回歸到事物的本質,逆向思維。回到初心,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你到底是去追逐一個機會,還是真的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能從根本上帶來十倍以上的顛覆性的創新。想明白了,然後再來獲得社會資源的幫助和支持。
我建議,也不一定非要進到大公司,年輕人可以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別盲目跟風。他們先可以到一些企業裏先去感受一下,積累一些人脈和經驗。在不同的崗位上先曆練一下自己,保持一種終身學習的成長心態。

檀林
微軟加速器·北京CEO
長江商學院EMBA,曾任美國CA公司大中國區總經理;美國甲骨文公司大中國區渠道銷售總監。
編輯:常少華 上官惠東
《技術的本質》已在精雕細課APP上線,免費聽作者本人為你講述~
關於「聽好書」
「聽好書」是新東方旗下「精雕細課」APP的原創讀書欄目,由一批資深媒體人打造。精選“有品、有趣、有用”的好書,連接書與人,針對社會和人生問題,尋找解決之道,展開對話。
我們每周陪你精讀一本好書,直播一次新書對談,通過專家學者的深度讀解,從書出發,打開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虛擬幣交易app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抹茶交易所官網蘋果
其它軟件30.58MB
下載
歐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uniswap交易所蘋果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2024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邀請碼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網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雷盾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8.18M
下載
火比特交易平台安卓版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