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龍芯在發布會上發布了3A3000和一係列產品。而且發布會上還公布了龍芯開發者計劃、龍芯高校計劃、龍芯產業基金。不過,筆者本文介紹的是龍芯正在研發的下一代CPU——3A4000。
史上最強的龍芯 3A3000 處理器
龍芯3A4000的設計指標如何,要實現這個指標有何難度?龍芯3A4000性能會有哪些可能性呢?
關於3A4000的進度
關於龍芯3A4000,龍芯對其寄予了厚望,特別是吸取了3A2000和3A3000的不足後,做了修改,而且改動比較大,龍芯方麵最理想的目標是實現GCC編譯器下SPEC06 定點20分,不過這個是最理想狀態下的。畢竟CPU公司跳票或者沒能達到計劃的情況很常見,即便是Intel、AMD都有這種黑曆史。
先介紹一下3A4000的進度。3A4000的研發會比較慢,主要是兩個目標定的很高,一個是GCC編譯器下,SPEC2006測試能達到10/G,另一個是主頻到2G。
10/G是什麼概念呢?AMD的Zen大概也就這個水平——AMD自己公布的是3.4G,31.5分,換算以下就是9.26/G。不過由於一些優化選項沒開,而且編譯器是GCC4.6,換一下GCC編譯器版本,多開一些優化,10+/G的成績Zen還是能達到的。
Intel的Haswell,像賽揚的話,因為沒有AVX指令帶來的向量優化,以及緩存被“閹割”等因素,也就 9.3/G,而I5 4460因為不像賽揚被“閹割”,可以到11/G,網友測試Skylake,大約也就11+/G(畢竟Intel這些年在擠牙膏)。
因此,如果龍芯3A4000能到10/G,那在微結構上和Intel、AMD的差距就比較小了。不過,考慮到越往上走,微結構優化難度越大。像3A4000基本上是3A3000裏一點一點的摳,因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很大。
難度到底有多大呢?作為參照,以AMD的實力憋出Zen都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而龍芯3A3000的微結構GS464E除了帶寬是K10的兩倍之外,總體上GS464E和K10相當。等於是龍芯要完成AMD從K10到Zen的跨越。
AMD憋出Zen都用了這麼久,龍芯要實現這一點,難度可想而知。
第二是主頻,龍芯3A3000主頻上不去,固然有自身後端設計能力相對有限的因素,但也和人力、財力,以及和代工廠的能力息息相關。而境內的代工廠在同製程下隻有台積電的60%,和龍芯長期合作的ST在同製程下也隻有台積電的80%,而台積電和Intel又有一定差距。
另外,如果主頻要做上去,IC設計公司和代工廠就必須建立非常密切的關係,要開放一些技術資料,像Intel和曾經的AMD、IBM都是IDM廠商,因此可以開放技術資料設計和工藝製造不斷磨合。雖然IBM和AMD把晶圓廠賣了,但依舊和GF保持了過去的密切聯係,很多技術儲備和資料也都保留了下來,這樣就可以繼續做高主頻CPU。但龍芯和ST不可能建立這種關係。
而境內的一些代工廠,在技術實力上還有待提高——境內工藝的一致性比境外工藝有一定差距,包括不同批次的一致性,仿真模型和實際晶體管參數的一致性都和國外工藝有一定差距,設計時要多留些裕量,蒙特卡羅仿真也要把參數波動範圍設大一些。
龍芯3A2000在研製中就因為和境內代工廠磨合多耗費了1年時間,而在ST流片的3A3000則非常順利了,從立項到流片也就用了1年時間左右。換言之,就是龍芯即便和境內代工廠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境內代工廠也隻能說:臣妾做不到啊!
此外,微結構越複雜,後端設計壓力就越大,比如像把A53主頻做到2G和把Zen的主頻做到2G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工作難度。像3A4000這種CPU的微結構,設計目標接近Haswell的東西,對於任何一家國內團隊來說,後端設計難度都非常大,而且龍芯3A3000和龍芯3A4000,還是使用同樣的製造工藝,這樣就不可能通過工藝的提升來提升主頻,完全靠自身的設計能力把主頻提升30%,難度可想而知。
最後,雖然目前微結構優化的成果比較喜人,而且已經有仿真結果了。但由於要達到2G主頻,最後可能會做一些權衡。最後能拿出怎麼樣的產品,隻有等待時間檢驗了。
筆者做一個預測,龍芯3A4000可能會采用ST 28nm FD SOI工藝,如果搶時間的話,保守估計主頻1.8-2.0,SPEC06 GCC編譯器下定點16-18分。
如果多花費一些時間進行優化,而且龍芯團隊發揮正常的話,3A4000主頻為2G,SPEC06 GCC編譯器下定點18+分。
如果龍芯團隊超水平發揮,ST也沒有掉鏈子,也許能實現GCC編譯器下SPEC06 定點20分。
關於龍芯走自主道路和發展方向
必須強調的是,雖然網絡上充斥著對龍芯各種不靠譜的報道,但龍芯對自己的能力,與Intel、AMD的差距認識的非常清楚。
在2020年前,龍芯主打方向是工控、網安,以及石油、電力、交通、金融等行業應用,這些行業應用一方麵事關國家信息安全,另一方麵在替換上不像桌麵和手機存在龐雜的軟件生態的問題。
對於龍芯的PC,3A3000主要針對的是黨政軍辦公和龍芯愛好者、開發者。龍芯既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思進軍民用市場與Wintel一爭高下。
龍芯的思路是分步走,第一步能自己養活自己,在特殊市場和一些行業嵌入式應用賺錢,能夠養隊伍,賺來的錢能支持龍芯3號係列芯片的研發。這方麵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可以說龍芯是在幾家有官方背景的IC設計公司中獲得政府經費支持最少的,也是極其罕見的可以實現政府斷奶,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
第二步是特定市場,比如黨政軍辦公PC,並鼓勵開發者、愛好者使用龍芯電腦。同時進一步開拓行業市場,讓更多的行業和嵌入式設備使用龍芯,擴大自己的根據地,增加市場份額和營業收入,並逐步建立起產業聯盟和特定市場的軟件生態——比如軟件滿足黨政軍辦公使用,或者滿足對保密要求比較高的科研單位,或十大軍工的科研院所使用。
第三步才是進軍民用市場。到這一步還非常遙遠,有很長的路要走。龍芯目前,還處於第二步。
龍芯的路之所以會這麼難,因為萬事靠自己,不可能像合資公司那樣,獲得國家巨額經費支持,去境外弄一個內核,然後去用台積電最好的工藝做一個CPU/SoC,也不可能像一些公司買ARM的IP做集成,而且還有現成的AA體係來支撐商業化。
龍芯必須自己擴展指令集,開發各種IP,自己根據開源軟件改寫操作係統,自己建產業聯盟和軟件生態。這種做法步子自然是比與境外廠商合作或者合資的來的慢,但勝在根基紮實,不僅可以實現自主可控,而且可以掌握設計高性能CPU的能力。
而合作/合資,就意味著很多東西境外廠商已經幫你做好了,你就撿現成的就行了,而且合資或者合作中,肯定有很多限製條件,老外也不是活雷鋒,會把技術傾囊相授。比如汽車廠在合資中,就有圖紙上一條線,中國工程師都不能改,要改的話,也必須經老外層層上報由外國公司決定。這種限製性條款就杜絕了中國工程師通過修改原始設計,逐步吃透國外技術的可能性。
長遠來看,采用合資/合作模式,不僅無法形成獨立於AA、Wintel的第三級,而且自己的能力發展就受到了製約。這也是為何幾大車廠與國外巨頭合資N多年,但在自主創新上,依舊乏善可陳的原因。
本文轉自,作者鐵流。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光速寫作軟件安卓版
辦公學習59.73M
下載
中藥材網官網安卓最新版
醫療健康2.4M
下載
駕考寶典極速版安卓app
辦公學習189.48M
下載
貨拉拉搬家小哥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46.38M
下載
烘焙幫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22.0M
下載
喬安智聯攝像頭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31.5M
下載
駕考寶典科目四app安卓版
辦公學習191.55M
下載
九號出行
旅行交通133.3M
下載
全國潮汐表官方app最新
生活實用31.83M
下載
閃送一對一急送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50.6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