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王飛
來源 |
微軟公司戴上“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皇冠,這次不再是烏龍了。
美國時間11月24日,不少媒體跟進了微軟超越蘋果成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消息,但這事兒最後烏龍了,外媒勘誤說“因為蘋果流通在外的股票變化,蘋果市值仍然超出微軟260億美元”,微軟撤稿。
11月26日,微軟在盤中交易期間市值一度超越蘋果,幾乎就要戴上“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皇冠。但截至當日收盤,微軟股價有所下滑,蘋果股價輕微上揚,蘋果艱難守住市值第一的位置。截至當日收盤,蘋果市值約為8286億美元,高於微軟的8173億美元。蘋果還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但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將圍繞蘋果——而不是微軟。
令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Tim Cook)有點頭痛的是——在當日收盤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給了蘋果一次“助攻”。後者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采訪時表示,他可能會考慮簽署為從中國進口的iPhone和蘋果筆電征收10%關稅的法令。隨後蘋果盤後股價應聲下跌2%。
在短暫的一周時間裏,微軟和蘋果的市值在盤中一直呈現膠著狀態。
終於在截至11月30日周五的美股交易中,微軟收漲0.64%,報110.89美元,市值約為8512億美元。蘋果收跌0.54%,報178.58美元,市值約為8474億美元。微軟公司戴上“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皇冠。

微軟公司的員工似乎在等待這一刻。周五收盤後,微軟一名華人高管在朋友圈寫下——“正式第一了。上次第一可能還是2002年。持續發展最困難。”
其實不光是蘋果,今年10月,微軟先是超越了亞馬遜成全球市值第二的公司。在全球大型科技股行列,最近微軟的表現也忽略了所謂的美中貿易緊張對合稱“FAANG”的大型科技股所加劇的前景顧慮。最近一段時間,美股大勢下行,蘋果領跌FAANG——Facebook、蘋果、亞馬遜(Amazon)、Netflix以及穀歌(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雖然這幾家科技公司分屬不同行業,但均受到了日益嚴格的審查和監管,微軟則排除在外。
為什麼是微軟?
即使在很多微軟專業用戶看來,這家公司似乎過得並不太好——Windows係統軟件所代表的個人電腦市場逐漸萎縮,人們早已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微軟72億收購的諾基亞“手機業務”,早已淪為“1%”或更少,粉絲自己都在社交媒體上尷尬地調侃;在搜索市場,Bing也不如Google這般熱門;Surface產品似乎隻受到了微軟粉絲的擁護;office運行在Mac和iOS係統上,給“別人家”提供生產力。微軟CEO對外的形象也不如亞馬遜和蘋果兩家公司的CEO那樣“光彩動人”,很少站在聚光燈下,沒有太多“精神領袖”的感覺。
微軟和蘋果的上一次市值交鋒還是在2010年,當時兩家公司的市值都在2000億美元左右。那時的微軟公司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剛剛開始推動微軟向移動和互聯網服務轉型,不少員工還認為微軟應該堅定守住“Windows”和“Office”業務。那一年的蘋果公司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正式發布iPhone 4,為移動互聯網奠定了基礎,幾乎是踩著“生產力工具”這個口號上位。當時,iPhone 4的口號是——“再一次,改變世界。”
時至今日,前者蘋果已經在削減三款新款iPhone的生產訂單,據蘋果最新一季財報——在財報分析師電話中,蘋果還宣布從2019財年第一季度起,蘋果將不再在季度財報中公布iPhone、iPad以及Mac的銷量數據。
反而後者微軟,新一財季營收和淨利潤兩項關鍵數字均高於分析師預期。微軟的財報中的生產力與業務流程、智能雲、計算業務三大板塊營收都獲得了增長,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還提到未來微軟的幾個著力點包括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這兩個產品是麵向企業提高生產率和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工具。
這可能是人們認為微軟應該超越蘋果的原因。華爾街分析師們認為微軟最新財季表現大幅超越了他們的預期——尤其企業級軟件和雲服務未來的需求依然強勁。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2019年企業花在軟件上的支出將增長8.3%,這將是明年科技板塊中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
分析師們說,微軟在向基於服務的商業模式轉型方麵確實做得很好,相比較蘋果硬件收入上的下滑以及手機行業的天花板等原因,微軟企業級服務的穩定收入更值得期待。他們更看重可預測的收入流。
對於微軟,人們更偏向於總結這樣一個說法——消費市場見頂,企業們開始重視企業級服務市場。
這讓我們想起了時下流行的一個說法——“產業互聯網”。43歲的微軟超越了比他小1歲的弟弟蘋果,它重奪“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故事告訴我們,“產業互聯網”,或者說各大瞄準“企業級服務”的企業,他們或許正迎來更黃金的一個時代;“產業互聯網”從來不是哪一家公司發明的口號,它也不是喊出來的,它的背後還有——“a Cloud guy”領航微軟轉型“產業互聯網”的故事。
現任微軟公司CEO薩提亞納德拉於1992年加入微軟,曆經比爾蓋茨和史蒂夫鮑爾默兩任微軟CEO。他原擔任微軟雲暨企業團隊執行副總裁,在成為微軟CEO之前,就在微軟效力了22年。
根據網絡公開信息,在成為微軟CEO之前,薩提亞納德拉曾在Windows、Office等多個業務部門工作,先後領導微軟的必應(Bing)搜索引擎、SQL Server數據庫和Azure雲計算業務。但大家對於他的標簽,更多的是——他是主管雲計算與企業事業部的“老將”。
自1992年加入微軟以來,薩提亞納德拉主導了涵蓋公司主要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戰略和技術轉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微軟邁向雲計算,以及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雲基礎架構來支持Bing、XBOX和Office等其他服務。
2014年2月,薩提亞納德拉正式上任微軟公司第三任CEO。在上任CEO的第52天,薩提亞納德拉在集團範圍內提出“移動為先、雲為先”轉型戰略,強調在“後PC時代”,所有軟件都為移動設備開發,雲計算是戰略重點。
自此,他的標簽“雲計算”業務在微軟內部得到提升。
在自述書《刷新》中,薩提亞納德拉提到,擔任CEO以後,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是讓微軟"重拾靈魂精神",這個"靈魂精神"就是"技術的全民化”。而新的“靈魂精神”代表微軟必須拋棄過去,“技術的全民化”則代表不再簡單的將“個人計算設備”作為核心,而重點要關注的是客戶,是人。
天枰開始傾斜,這一舉動也將在客觀上降低Windows係統在微軟內部的重要性,“智能雲”開始改造微軟。
在微軟重要產品Office方麵,為應對穀歌辦公軟件的挑戰,微軟在鮑爾默時期的2011年推出了Office 365,從軟件授權模式改為訂閱模式,用戶按年或月付費。薩提亞納德拉時期的office業務開始響應“移動為先、雲為先”的轉型戰略,微軟開始更開放的深入參與移動市場,比如推動Office跨設備應用開發,讓用戶在雲上協作,讓其更完美的運行在iOS等平台上,讓iPhone成為“iPhone Pro”。
到了2017年中,Office 365的訂閱收入已超過軟件銷售收入。
2018年三月底,薩提亞納德拉發布公開郵件繼續深化雲計算業務改革——微軟內部架構將會調整為三大事業部:體驗及設備、雲計算及人工智能平台、人工智能及研究。
微軟所有的商業智能和雲計算企業級服務將裝入雲計算及AI平台事業部,被單列成一大事業部。
其中,Windows不再作為一個獨立的事業部存在,Windows、Office、Surface、Xbox等核心業務並入體驗及設備事業部,微軟的Office業務的重心也將從桌麵的軟件轉向了依賴雲端的Office 365。由華人沈向洋領導的AI及研究部門則負責微軟人工智能等前沿基礎技術的研究,加速技術研究的商業化進程。
現在微軟是怎樣做生意的?
對於個人用戶來說,最開始接觸微軟,很可能是一張光盤;而對於企業用戶來說,微軟就不僅僅是一個操作係統了。《中國經營報》的一篇報道提到,企業成為微軟的客戶會簽訂一個協議,微軟會為這份協議中的部分軟件提供折扣,比如Windows的授權費、SQL Server數據庫的授權費或者Office的費用,進而刺激企業用上Windows以後,購買更多微軟件和服務,比如早期的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現在的雲端辦公套件Office 365、Azure雲服務等等。
這要從2014年7月份薩提亞納德拉的一封內部信開始。在內部信中,他強調——微軟的願景不再是“讓每一個家庭、每一張辦公桌上都有一台個人電腦”,變成了“予力全球每一個組織、每一個人成就不凡”。
亞馬遜在2006年上線了AWS公有雲服務,微軟比亞馬遜晚兩年——從2008年起秘密研發雲平台。兩年後,微軟在2010年2月正式推出“Windows Azure”雲服務。
百度文庫《為何需要雲計算》一文中提到,IT服務已經成為任何商業運作的必備設施。雲計算就是要將IT服務變得像用電一樣簡單。企業不需要擔心電力來自哪家發電站、電線如何布設。同理,在雲計算的Windows Azure幫助下,企業不再費心管理每台服務器用什麼處理器、裝什麼操作係統或者數據庫。
雲計算提供商集中管理軟件和硬件。使用者能夠在任何地方隨時調用資源,用完以後及時釋放以供再分配,從而避免資源浪費,降低了IT運作成本。企業得以將有限的資源和人力用於拓展業務、提升核心競爭力。
可以這樣理解——比如人們以前將服務器建立在自己公司,需要鋪電線、購買硬件安裝軟件,現在人們隻需要向雲計算公司付費,一切由雲計算公司搞定。它不光可以部署你的係統,還可以加速你的軟件應用。成為這家雲計算公司的客戶後,它還可以為你提供增值服務。
在2014年,納德拉執掌微軟僅一個月後,薩提亞納德拉的“移動為先,雲為先”戰略就輻射到了“Windows Azure”雲服務。當年3月,微軟宣布將“Windows Azure”更名為“Microsoft Azure”,此舉意在修正其市場方向,而修正名稱的意義也是為了要讓外界不再認為Azure隻能跑Windows操作係統,它可以為各行各業的企業提供助力。微軟的重心已經開始更多地向商用和企業業務傾斜,更確切地說,是向雲業務傾斜。
在2014年7月10日的全員信中,薩提亞納德拉提出“我們必須理解並擁抱隻有微軟才能帶給世界的東西,微軟是‘移動為先,雲為先’世界裏提供生產力和平台的專家,我們將重塑生產力,予力全球每一個組織、每一個人成就不凡”。
這意味著微軟今後更注重的是“予力全球每一個組織(每一個人)”,提供企業級的“生產力”服務,微軟將在各行各業提出助力,微軟將更注重智能雲和智能端。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的報告顯示,在2016年公有雲市場,微軟已超過Google,成為僅次於亞馬遜的第二大公有雲服務提供商。而截止2018年三季度,亞馬遜AWS占全球公有雲市場32%的市場份額;微軟以17%排名第二;Google以8%排名第三。
時至今日,微軟已經完成了從一家產品授權公司向一家雲服務優先的企業轉型。微軟最新一季度的財報顯示,微軟營收291億美元,同比增長19%;淨利潤88億美元,同比增長34%。薩提亞納德拉主推的智能雲成為增長最快的大業務板塊,營收同比上升24%,Windows業務在微軟總體營收當中的比重已經降到9%以下,其中Azure雲服務增速達76%。
2018年,騰訊高調提出“產業互聯網”的概念,喊出口號——10月,騰訊宣布架構調整,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宣告成立,它整合了騰訊雲、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LBS等行業解決方案。馬化騰發表的公開信中特別提到:“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沒有產業互聯網支撐的消費互聯網,隻會是空中樓閣”。
轉型成功的微軟雖然沒有發明“產業互聯網”,但“產業互聯網”從來就不是什麼新鮮概念。
2015年3月,時任阿裏雲總裁的胡曉明在博鼇亞洲論壇提出:“阿裏巴巴很早就判斷產業互聯網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雲計算等新技術會給各個產業帶來巨大的提升機會,並將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爆發點,已為之進行了六年的技術部署。”
阿裏雲的雲計算最初其實是建立在自身需求之上——2009年,阿裏雲寫下了飛天係統的第一行代碼。同年11月11日,淘寶商城宣布啟動一個叫做雙11的促銷活動。過去幾年,阿裏雲提供分布式計算,提出“產業互聯網”的計算技術都是在支撐數以億級的計算需求。
在騰訊雲的官網,騰訊提到騰訊雲的孵化是建立1999年-2010年間QQ、QQ空間等產品的高速發展上。
相比起來,微軟2010年上線服務,在2014年薩提亞納德拉開始確立“Microsoft Azure”新市場方向。
Gartner發布的全球公共雲市場份額報告(2017年)顯示,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裏雲位列全球前三,其市場份額均得到持續擴大。而阿裏雲的全球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3.0%擴大到2017年的3.7%,第四名Google的市場份額為2.8%。
微軟押注雲計算,更像是現在那些轉型“產業互聯網”或押注“企業級服務”公司的學習樣本。他們有相同的際遇——從前主要向數以億級的消費級市場提供產品。微軟向世界供應最好的操作係統,騰訊和阿裏巴巴麵向的是社交遊戲和購物體驗,如今他們正麵臨轉型——通過雲業務改變公司架構和戰略,轉而提出主要發展“企業級服務”的目標。
前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的一位人士這樣評價微軟雲業務——微軟曆經錯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後,還一直堅持企業軟件和雲服務。跑得快不是優勢,跑得遠和持續的久才是王道。企業軟件服務未來的成長空間比To C更巨大。
2017年,微軟還宣布在未來四年投資50億美元,以推進在物聯網和邊緣計算領域的生態布局。
編輯 | 劉小倩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ada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okb交易所app蘋果ios版
其它軟件273.24MB
下載
topcoin交易所
其它軟件163.85M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滿幣網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歐聯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38.13MB
下載
u幣交易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kkcoin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37.92MB
下載
可可交易平台app2024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22.9MB
下載
聚幣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0.16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