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是科技公司的劇變之年。
科技公司正全麵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們可以借由互聯網滿足幾乎所有的需求,但是,它們的無孔不入也開始讓人恐懼:我們的搜索記錄、瀏覽曆史、轉發點讚、購買記錄、人際關係都由科技公司掌握;甚至,我們優先看到的內容,得到的商品推薦,作為一個人類社會中的個體的身份、信用,也要由科技公司定義。

歐盟在今年頒布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 是人們對科技公司恐懼的集中體現,它也讓很多科技公司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隱私保護帶來的壓力。
2018 年也是資本劇變之年。
互聯網行業的網絡效應及趨近於零的邊際成本,是資本願意投下重資「燒錢換規模」的基礎。但是,這樣的做法在今年頻頻遭遇考驗,越堆越高的融資額和愈發直白慘烈的商業競爭之後,很多風光一時的創業公司難以為繼,勉強上市的公司甚至遭遇估值倒掛的窘境。這也讓投資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邏輯。

劇變之中,一些科技巨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質疑和危機;被資本催熟的創業公司到了交答卷的時刻,但一邊是前途未卜的 IPO,一邊是更殘酷的破產清算;還有一些公司,在整體的頹勢中保持著出人意料的高速增長,它們的成績更值得探究。
在評選年度公司時,我們也希望找出那些最能代表年度趨勢的對象,以及能超越周期影響、按照自己的節奏穩步向前的巨頭和創業公司。基於這樣的標準,我們挑選 Facebook、微軟、Uber、字節跳動和拚多多,作為 2018 年的年度公司。
Facebook:社交網絡巨頭被重新審視
從 2009 年開始,馬克·紮克伯格每年都會為自己定下一個年度個人挑戰,從遊曆美國的每一個州,到跑 365 公裏,再到搭建自己的家庭人工智能平台、學習普通話等等。
2018 年,紮克伯格的個人挑戰是解決 Facebook 存在的一係列問題,包括外國勢利對平台的幹預、持續存在的騷擾問題等等。

▲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一語成緘。2018 年 3 月,Facebook 遭遇了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劍橋分析公司醜聞。
一位學者通過 Facebook 的開放平台獲得了 27 萬名用戶的數據,但在完成學術研究後,他轉手把數據給了劍橋分析公司,後者曾受雇於特朗普競選團隊。
有了這些數據,劍橋分析公司得以製定針對性的大選宣傳策略。27 萬名用戶,加上他們的好友,受影響的人數可能超過 5000 萬。
盡管這件事發生在 3 年前,具體的受影響人數,以及這些人的受影響程度都難以評估,Facebook 還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指責和質疑。醜聞被揭露的最初一周,Facebook 市值蒸發了 580 億美元。

▲ Facebook 最近一年的股價走勢
公眾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早在 2015 年,既有報道稱有俄羅斯黑客利用 Facebook 建立大量的虛假帳號和頁麵,並投放政治廣告幹預美國選舉。2017 年,《紐約時報》又曝出 Facebook 的高管對俄羅斯幹預采取了「綏靖政策」。
在一個記錄了用戶個人信息、喜好、政治傾向等各種信息的平台上,有預謀地通過平台獲取用戶數據,並以針對性的宣傳手段影響目標受眾的態度,甚至改變大選地走勢,這是一件足以讓人驚恐的事情。
立法機構也盯上了 Facebook。4 月,紮克伯格參加了國會聽證會,麵對麵解答國會參議員的質疑。他在聽證會上麵無表情,冷靜木納的語氣讓「機器人紮克伯格」成了當時流行的 meme。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但這次聽證會的最終贏家還是 Facebook。一邊是參議員們錯誤百出、迂腐陳舊的提問,一邊是紮克伯格沉著冷靜的應答,立法機構的質疑頃刻被這種反差擊潰。聽證會第二天,Facebook 股價大漲 4.5%。
不過,Facebook 麵臨的磨難僅僅是開始。5 月,歐盟頒發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開始施行,這個法案是人們對無孔不入的科技公司的恐懼的集中表現。
GDPR 的發布,對包括 Google、Facebook 在內的科技巨頭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受該法案影響,Facebook 在歐洲的用戶增長開始放緩。
2018 年第二季度,公眾的質疑,加上 Facebook 的糟糕表現讓它遭遇了年內來的第二次大跌,這一次的跌幅更大、更迅猛。一夜之間,Facebook 股價下跌 19%,市值蒸發 1190 億美元。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有人總結了 Facebook 的 2018 年,幾乎每隔 12 天就有一次負麵消息。
好在這些醜聞並沒有對 Facebook 的基本麵造成根本性的影響。多數華爾街投資機構給了 Facebook 股票「買入」的評級,原因是它依然擁有世界級的資源,是在線廣告領域最重要的玩家之一;Facebook 的資產負債表也足夠健康,「可以抵抗幾乎所有宏觀波動」。
但 Facebook 的公眾形象已經很難挽回,據數據分析機構 Statista 統計,從 12 月 9 日到 15 日對 1000 位美國人的在線問卷調查來看,曾經炙手可熱的社交媒體巨頭 Facebook 已經淪為了美國人最不信任的科技公司。

曾經,紮克伯格是聰明、反叛、創新的矽穀精神的代言人,但現在,他和他的公司已經成了眾人眼中的邪惡力量。這家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絡公司該走向何方,還是一條充滿未知的道路。
微軟:超越周期的軟件巨頭
2018 年 6 月,微軟宣布以 75 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代碼托管網站 Github。
這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意味著,微軟的轉變更加徹底了。
這場收購中,微軟前 CEO 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在 2001 年稱 Linux 為「癌症」的話被反複提起,和這一次微軟主動擁抱開源世界形成巨大的反差。

▲ 史蒂夫·鮑爾默展示 Window 8.1 預覽版,他一直沒有獲得開發者的喜愛.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2014 年,微軟的「雲先生」,曾先後主管 Bing 搜索引擎、SQL Server 數據庫和 Azure 雲計算業務的薩特亞·納德拉被任命為新任 CEO。微軟由此開始了向「移動為先,雲為先」轉型的道路。
愛範兒曾把微軟評選為 2015 年年度公司,那是納德拉上任後的第二年,微軟在當年 10 月的發布會上史無前例地發布了多款重磅硬件設備:包括混合現實頭盔 HoloLens、智能手環 Band 2,以及標杆性的 Surface 產品——Surface Book。

除了硬件上的進取,微軟更為人稱道的是過去難以見到的開放,比如它將 Outlook、Office 變成跨平台的應用,開源 .NET,其實在收購 Github 前,微軟已經是該平台上最活躍的開源貢獻者之一。
開發者開始重新愛上微軟了。2018 年,微軟還在繼續這種勢頭。
今年 10 月,Github 發布了 2018 年度報告,平台上最活躍的公司正是微軟,有 7700 位來自微軟的工程師在開源社區貢獻自己的代碼。另外,微軟的 Visual Studio Code 成了 Github 上最熱門的開源項目,超過了著名的前端開源框架 React-Native,以及深度學習領域最熱門的 TensorFlow。

有了硬件、軟件、開發工具、開源社區的完整開發生態,微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傾聽開發者的聲音。這樣的舉動也獲得了回報,一個了解開發者、造福開發者的巨頭推出的雲計算服務,也更容易被開發者接受。
2016 年,微軟的 Azure 雲服務超過 Google,成為僅次於亞馬遜 AWS 的第二大雲服務提供商。2018 年,亞馬遜 AWS 依然占據著雲服務第一的位置,但 Azure 保持了高速增長。
今年 2 月,市場研究公司 Canalys 估計,在規模高達 156 億美元的雲計算市場,受益於 Azure 的增長,微軟以 14% 的份額在該市場排名第二,亞馬遜的份額已經長期穩定在 30% 左右。

▲主要雲計算服務商的全球市場份額. 圖片來自:TheStreet
7 月 20 日,微軟發布了 2018 財年第四季度的財報,季度營收達 301 億美元,超出此前分析師預測的 292 億美元。商業雲服務(commercial cloud)獲 69 億美元營收,比上一年同期大增 53%。
來自商業雲服務的營收幾乎很少受到周期性因素的影響,它的持續增長也驅動了微軟股價的穩步提升,微軟也因此成了 2018 年科技股普跌大潮中的一股清流。
2018 年 11 月 23 日美股收盤時,微軟的市值來到了 7533.4 億美元,超過了蘋果的 7468.2 億美元,自 2002 年以來,再一次站在了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
微軟的浴火重生,讓人們看到了一個超級巨頭的決心和勇氣,可以迸發出多大的能量。一位微軟的粉絲創建了一個「今天微軟市值全球第一了嗎?」的公眾號,進入 12 月,他的推送頻率更高了:
「微軟今天市值第一了嗎?
是的!」
Uber:資本催熟的超級獨角獸
2017 年,Uber 創始人兼 CEO 卡蘭尼克被董事會連手趕下了台,《彭博商業周刊》今年初的特寫文章揭開了卡蘭尼克被放逐的細節,其中充滿鬥爭、陰謀和背叛。不按常理出牌、充滿反叛精神的卡蘭尼克,已經被投資人視為公司最大的危害。
任命名不見經傳的 Dara Khosrowshahi 為新任 CEO,是 Uber 全麵收縮的開始。這個自成立以來就橫衝直撞,以極具侵略性的手段壓迫競爭對手,挑戰監管機構的超級獨角獸,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和戰略。

▲ 卡蘭尼克墮落史:離奇與黑暗,遠超你的想象. 圖片來自:Bloomberg
2018 年,Uber 最大的新聞是 3 月份的自動駕駛致死案,在亞利桑那州,一輛處在自動駕駛狀態的 Uber 撞上了一名行人,致其不幸身亡。
這個震驚全世界的案件讓 Uber 叫停了無人駕駛路測,也讓多家車企主動暫停了無人駕駛測試,重新審視安全問題。
漫長的調查之後,車禍的原因浮出水麵,撞擊發生前,Uber 的無人駕駛汽車既沒有準確識別出前方的行人,也沒有在「疑似障礙物」前采取製動措施。Uber 的無人駕駛汽車遭遇了空前的質疑。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但在今年 12 月,盡管被稱為「帶血上路」,Uber 還是重啟了已經暫停 9 個月的無人駕駛汽車道路測試。
因為,這個被資本催熟的超級獨角獸要上市了。
去年,剛上任的 Dara Khosrowshahi 就表達了希望 Uber 上市的計劃,他甚至給出了一個時間表——最早 2019 年。
幾周前,多家媒體據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報道,Uber 已經秘密申請上市,由摩根士丹利擔任主承銷商,上市估值高達 1200 億美元,是滴滴估值的兩倍多。
盡管還不是上市公司,Uber 已經開始公布財報。2018 年前三個季度,Uber 的營收分別為 25 億美元、27 億美元和 29.5 億美元,即使樂觀估計第四季度,Uber 的全年營收也不會超過 120 億美元。

▲ Uber 新任 CEO,Dara Khosrowshahi.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考慮到 Uber 還在虧損之中,市值/營收的市銷率是一個能衡量公司投資價值的指標。以目前的數據計算,Uber 的市銷率在 10 倍以上,遠遠超過亞馬遜、Google、Facebook 等一眾科技巨頭。
這就意味著,Uber 要講一個自己還在高速增長的故事,但這並不容易。
今年 3 月,Uber 把東南亞業務打包出售給當地的打車巨頭 Grab,就像它在 2 年前把中國業務出售給滴滴一樣。在和強悍的「地頭蛇」的纏鬥中,Uber 的投資人已經沒有越來越看不到希望,在全球布局出行業務的軟銀,直接促成了 Uber 和滴滴、Grab 們的業務合並。

▲ Grab 在東南亞有更適合當地情況的「嘟嘟車」
據不完全統計,Uber 已經總共獲得了 240 億美元融資,這樣的融資額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與此同時,Uber 的虧損也以十億美元計。僅 2017 年,Uber 虧損就高達 45 億美元。過去十年,隻有一家公司的年虧損額超過了這個數字。另成立 9 年,Uber 已經「燒掉」了 107 億美元。
所以,在打車業務之外,Uber 還在拚命發展多元化的業務,外賣、無人駕駛,甚至直升機、短期雇傭平台(Uber Work)都是這家公司的視野之內。
IPO 在即,Uber 將麵臨來自二級市場的考驗,1200 億美元的估值,對依然在虧損中的這家公司來說困難重重。

▲ Uber 的外賣送餐服務 UberEats.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即便如此,Uber 還是幸運的。中國的共享單車大戰幾乎是網約車大戰的翻版,但這場遊戲中的玩家都沒能建立起足以支撐其獨立上市的財務模型,曾經的明星公司 ofo,甚至麵臨破產清算的危機。
共享單車大戰中,投資人更加直白、粗暴,他們爭相投入重金,目的隻有一個,在最短的時間內擊垮對手獨占市場。
創業變成了無聊的金錢大戰,但在越堆越高的融資額和愈發慘烈的競爭之後,被資本推高的創業公司依然難以建立起像 Facebook、Google 一樣的壟斷優勢。燒錢大戰中浪費的資源導致的其他創新項目空間倍擠占,以及創業項目公共性導致的公眾利益受損,都是過去不曾有過的問題。
2018 年,Uber 和 ofo 的故事,值得投資人重新思考和認識自己的工作。
字節跳動:金元攻勢下的瘋狂增長
創業的黃金時代結束了。有人這樣總結 2018 年。
融資環境惡化、創業者和投資人信心受挫是主因,移動互聯網紅利消失、馬太效應增強則是更深層的背景。過去十年野蠻增長的移動互聯網創業、遊戲都在今年遭遇了滑鐵盧。
但字節跳動是「強者恒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中的強者。

▲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2016 年末,成立 4 年的今日頭條積累了 7 億用戶,每天的活躍用戶達到了 7800 萬。比今日頭條的用戶增長最快的是它的廣告收入,2016 年,今日頭條至少完成了 60 億元的營收。
這也引來了支付寶、百度、騰訊相繼發力信息流產品和短視頻。百度在 app 內加入信息流,騰訊巨額投資快手,讓今日頭條的 2017 年有點難過。以日活躍用戶計算,百度信息流產品早在 2017 年上半年就超過了今日頭條。
但抖音很快脫穎而出。2017 年 3 月,相聲演員嶽雲鵬在微博轉發了模仿他唱歌最像的一條帶抖音水印的視頻,已經在今日頭條內部孵化接近一年的抖音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接下來,抖音就開始了火箭般的增長。2018 年初,抖音、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組成的「集團軍」還在苦苦追趕短視頻霸主快手,7 月,抖音突然宣布全球月活躍用戶突破 5 億了。
半年時間,抖音已經和快手一起站在了短視頻第一梯隊,把其他對手遠遠甩在了身後。
抖音的快速增長甚至影響到了騰訊係產品的用戶使用時長。QuestMobile 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 2018 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上半年,今日頭條係獨立 app 用戶使用時長占比從 3.9% 猛增到 10.1%,超過百度係、阿裏係成總使用時長第二名,騰訊獨立 app 總使用時長則下降 6.6%。

抖音的產品設計很簡單,甚至不是首創,但 15 秒的模板音樂短視頻,在今日頭條的個性化推薦算法加成下,成了不間斷推送病毒視頻的「時間黑洞」。它迅速突破了年齡、性別、地域,甚至國界的限製,在全世界都收獲了大量的擁躉。
除了產品、運營和智能推薦技術,抖音快速增長的背後,還有張一鳴不計成本推廣的金元攻勢。
嶽雲鵬的無意曝光有了第一波熱度後,抖音轉身就冠名了 2017 年的超級網綜《中國有嘻哈》,節目中知名選手入駐抖音,又刺激了抖音下載量激增。
《中國有嘻哈》隻是開始,據不完全統計,2017 年,抖音還投放了《明星大偵探》、《我們來了》、《中餐廳》、《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知名綜藝節目。

▲抖音在吸引明星入駐、讚助綜藝節目上花費頗多
抖音的金元攻勢也延伸到了海外。從今年 9 月開始,抖音海外版——TikTok 開始連續占據美國 App Store 下載榜的前幾位。10 月,它還多次力壓 Facebook、YouTube、Snapchat,占據榜首的位置。
而這背後,是 2018 年第一季度起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今日頭條收購的 Musical.ly 和 TikTok 就是 Facebook 最大的廣告主。

快手投資人之一,信義資本創始人陸複斌對今日頭條也有不少研究,在接受 36 氪采訪時,他認為未來今日頭條和 Facebook、Google 等國際巨頭必有一戰,而且他認為,今日頭條有勝利的可能,「沒什麼不可能的,頭條花錢的速度在老外眼裏根本是不敢想象的。」
2018 年 4 月,今日頭條把公司整體品牌改成了「字節跳動」。除了今日頭條和抖音兩個超級頭部應用,字節跳動的產品矩陣還包括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TopBuzz、Faceu 激萌、圖蟲、懂車帝等多款產品。
截止 2018 年 7 月中旬,字節跳動旗下全線產品國內總 DAU 超過 4 億,MAU 超過 8 億;每天有 2000 萬 視頻上傳,日播放量超過 100 億。
10 月,媒體報道稱字節跳動已獲得一筆以 750 億美元估值進行的融資,這也讓它成為僅次於螞蟻金服、Uber 的全球第三大獨角獸企業。
拚多多:「消費分級」造就的新電商平台
「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房紙用、有好水果吃。」
這句話能入選我心目中的「科技領域 2018 金句」。拚多多創始人黃崢用一種委婉的說法,承認了自己的公司和當下主流的電商公司完全不同的目標人群。
拚多多幾乎是一夜之間進入了主流媒體和一二線城市人群的視野,盡管這家公司早已在它的目標人群——五環以外的人群——中做得非常大。

▲ 拚多多創始人黃崢.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財經》雜誌在 2018 年 4 月前後采訪了黃崢,記者向他求證坊間流傳的拚多多 150 億美元的估值是否真實,黃崢不置可否。3 個月後,拚多多登錄納斯達克,當天收盤價相比發行價溢價 41.05%,市值達到 338.5 億美元。
從創立到上市,拚多多隻用了 34 個月,刷新了中國科技公司赴美上市記錄。
11 月 20 日,拚多多發布了 2018 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過去 12 個月,拚多多平台 GMV 達到 3448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386%。拚多多的營收也隨之大增,第三季度營收 33.7 億,同比增長 697%,環比增長 24%。另外,拚多多的年度活躍用戶已經超越了京東。
強勁的增長讓拚多多的市值一路走高,它一度和京東市值隻差 25 億美元。
如果對比一下阿裏巴巴、京東和拚多多的第三季度財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中國的人工紅利逐漸見頂的情況下,阿裏巴巴在用消費升級、文化娛樂刺激更高層次和更多元的消費,活躍用戶穩中有升;京東這個龐大的網上超市則受到了嚴峻的考驗,活躍用戶第一次出現了下滑;唯獨拚多多,還在沿著自成立以來的路子一路狂奔。

▲ 拚多多平台上的一位商家.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從「拚團砍價」到「消費降級巨頭」,再到市值僅次於京東的上市公司,拚多多的成功,根本原因是中國海量消費人群呈現出的多元化、分級式的需求。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電商巨頭們都無法滿足三四線城市,以及廣大的農村地區用戶的需求。淘寶和京東曾經嚐試了自上而下的、由駐村代購點輻射農村用戶的做法,但這種投入頗大的方法創造的是一種非常不自然的體驗。
拚多多的快速獲客能力,根本原因是黃崢把遊戲元素加入購物,拚團、砍價,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微信這個超級平台,能夠以社交裂變的方式,將目標用戶快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者。

當然,拚多多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它的高速增長建立在大量的過去未被滿足的「五環外用戶」,從這個維度上說,拚多多是在享受流量紅利,而當它想要觸達一二線城市的核心用戶,或者想借由消費升級提升平台規模和收益時,就會碰到強大的京東和更強大的阿裏巴巴。
拚多多已經有 3 億用戶,而黃崢認為「全中國人民都應該是我們的用戶,未來的兩三年我覺得都是高速增長。」事情是不是如他所願,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結語
當這篇文章發布時,2018 年隻有不到一周了。對科技、互聯網公司來說,這不是順利的一年,融資受挫、用戶數下滑、裁員重組……很多公司正經曆過去未曾經曆過的事情,被裹挾其中的個人,可能也在經曆前所未有的迷茫;科技公司的形象,也隨著它越來越多地介入人們生活而發生轉變,能輕易改變事件走向的科技巨頭,成了被擔憂的對象。甚至,科技領袖們也因此故意變得「無聊」,喬布斯式的科技偶像,已經再難見到了。
但我們還是看到,一些公司以前瞻性的眼光準確預測了未來,並大膽地重新定義了自己;還有一些公司在完美地平衡技術和商業的力量,探索更廣大的市場,為過去被忽略的人群帶去改變。而暫時沉寂的人工智能、無人駕駛,以及更近的 5G、智能硬件、虛擬現實,正在孕育著下一個科技變革大時代。
在低穀期,我們應該相信我們相信的,堅守我們該堅守的,其他的,就交給時間吧。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v8國際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比特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zt交易所ios
其它軟件219.97MB
下載
虎符交易所app最新地址
其它軟件276 MB
下載
bybit交易所中文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中幣交易官網手機版安卓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幣團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43MB
下載
歐幣網交易所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safe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3.64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官網app蘋果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