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今年12月將放棄win10 mobile更新,雖不等於該係統手機不能用,但可以斷言微軟基本退出了手機OS的爭奪。
有人說它屈辱地離開了舞台。
如果是4年前,甚至3年前,說“屈辱”,算合適。微軟在手機端有過短暫輝煌,大部分時間在掙紮。
今日離開,有點突然,仍有脈絡可尋。
若回到4年前,納德拉被提拔為微軟全球CEO時,是能感受到某種變化征兆的。記得鮑爾默卸任時,流淚說自己已經老了,期望新人能變革微軟。
上任沒幾天,納德拉就顯示出變革策略。他要高管去讀一本書,Marshall B. Rosenberg 寫的《非暴力溝通》,內容與情感、溝通、包容、同理心、如何與世界相處有關,頗有些他的故土英雄甘地的理念。

很多人說是化解內鬥。事後諸葛,這是內外兼顧的底層文化變革與價值觀重塑行動。微軟所謂內鬥、移動端危機、轉型不力等,隻是表麵結果,更多是文化與戰略方向的問題。
那時整個行業已被移動互聯網浪潮裹挾,好像不占領手機市場就是失敗。在與蘋果、穀歌的競逐中,Windows Phone實在沒什麼希望。
微軟與IBM的複雜博弈這裏不說。提一下微軟對linux的態度。這開源的生態,一誕生,微軟就非常排斥。比爾蓋茨嘲諷過它,鮑爾默2001年更是斥之為產業“癌症”,商業理念違背趨勢潮流。
這兩個動作多少被忽視了。今日看,它與《非暴力溝通》一書倡導的開放、包容、同理心理念,隱秘關聯。那就是,納德拉正在借助文化改造,重塑戰略方向。這是根本性的症結。
2015年,他和盤托出執政理念:一是直接改了比爾蓋茨、鮑爾默兩個周期的價值觀;二是重新確立了戰略與具體方向。
比爾蓋茨當初的使命是,要讓每張桌子都有台PC。鮑爾默2013年修改成“為個人、企業創建一係列設備和服務,為全球各地工作和旅途的人們提供支持,幫他們開展各種活動”雲雲。

這一表述,幾年來多少有些被人忽視:empower一詞,顯然是“賦能”;這裏的“移動”並非手機概念。納德拉強調是“移動服務體驗”。顯然,整個表述超越了具體終端概念,期望變身基礎設施。
4年來,我們看到,微軟手機業務且戰且退,雲計算及整個2B卻強力突擊:收購LinkedIn、Mojang、Xamarin,投資GitHub,還成了linux基金會核心成員。
在微軟雲計算、物聯網、AI的體係裏,都有超越具體終端的指向。手機如此,其他智能終端也是如此。未來,PC、筆記本、服務器甚至也會有新的動向。
幾年來,微軟業績持續壯大,資本市場追捧不遜蘋果、亞馬遜。它已經是全球前三大雲計算巨頭之一。而且,這一層麵的合作視野,勝過亞馬遜、穀歌等。
你能看到,盡管微軟手機OS層麵且戰且退,雲化的Office 365等產品卻滲透了蘋果、安卓等終端。而且,它為原競對平台創造了偌大的應用開發機會。
你能看出,微軟提供的,其實是一套具有較強包容性的規則。它契合了納德拉強調的“同理心”。他出版的那本書,名叫《刷新》,命名裏,我想,應該有這種開放與超越。
再回到手機OS層麵一下。此刻,它宣布下半年停止更新,可能想對外進一步傳遞明晰的戰略信息,那就是納德拉渲染的上述基礎設施角色部分。過去幾年,微軟幾次重大組織架構變革,也已證明了這一動向。
不過,2018年以來,全球行業趨勢加深,這年初及未來周期的大勢,需要它傳遞更多。除了業務麵,想必也有利於市值管理等層麵吧。
所以,說微軟“屈辱”地離開手機操作係統舞台,應該是漠視了它的變革精神以及未來動向。
關於這事,最後我還想補充幾句。想說,微軟退出這一市場,展現了全新的生態協同理念。“智能協同”已成為行業言必稱的高頻詞彙。
這裏麵有認知的誤區。幾年來,業界似乎對以下一種商業模式似乎推崇有加:
它們都有非常合理的部分,甚至是必需。尤其是眼前一個大規模融合的數字經濟時代。
比如,許多領域沒有先例,平台型企業,因為擁有技術與產品、研發力量、資本以及更廣泛的線上線下產業資源,能夠率先探索,趟出相對合理的路徑。還有,許多技術路線差異明顯,異構計算時代,需要有更高的融合思維。這種過程裏,會形成一站式、全棧、全產業鏈、全要素的生態發展策略。
你能看到,過去幾年,許多互聯網公司的麵孔一度非常相似,行業撕逼激烈而殘酷。我想,這裏麵,應該就有這種同質化的思維在。它既是探索,也是創新遠不夠豐富的體現。
當全新的數字轉型風潮來臨,這種思維還在加深。過去半年,我們看到過很多案例。巨頭企業幾乎全是這種動向,甚至連語言表達、概念定義都極為雷同。
但我要說,隨著數字轉型走出這初期迷茫周期,走向縱深,這種同質化的動向可能會是行業發展的掣肘。全要素的比拚,會造成:
高度同質化競爭,缺乏集約,產業資源浪費;
基礎設施若不能互聯互通,將不會有真正的效率與品質,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不可能真正降低。
比如,不要以為本地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隻是自然稟賦所致,也不要以為大國之間的經貿博弈就隻是政治話題。可以這麼說,華為的遭遇,既有美國的恐懼,中國公司的創新力,也有一個平台商業模式與發展路徑的困惑。華為的形態越來越像是一家全要素的、自足的巨型平台。
我不是批判商業本身。我尊重各種路徑選擇。中國市場有非常豐富的探索空間。但此刻,我得說,我們還是缺乏微軟過去4年的變革與創新的勇氣。納德拉其實是在一個行業被裹挾最重的時刻變惡搞微軟方向的。這比2018年全球所謂行業互聯網、數字轉型、2B戰略風潮更自覺,更具洞察力與前瞻性。
洞察與勇氣之外,可能還是要回到他說的“同理心”。我們經常說的本地所謂“生態”,其實很難稱得上真正的“生態”。因為,裏麵有太多行業的裹挾、競爭變異,以及各種人性的扭曲。它漠視了中國企業之間的那種互補、融合的空間。很多時候,我們的“融合”隻是所謂線上線下,自身垂直方向的布局,缺乏敬畏、包容,太多遠交近攻。
當然,我不是完全標榜微軟價值。退出手機終端操作係統市場,肯定有微軟吃不到多少蛋糕的背景,說失敗也是實情。而且,納德拉渲染同理心,推動微軟借助雲計算、2B戰略建立起一套廣泛的合作體係,也不全是微軟自身的努力,同樣有美國市場集體無意識地響應:相比中國,美國許多行業的線上線下融合進程反而緩慢,加上傳統工業體係、金融以及基礎設施的僵化約束,一度限製了巨頭之間的協同,這裏麵就隱含著巨大的空間。
此外,此刻宣布停止更新的截止日期,一定也有微軟的市值管理用意。過去一段,它經曆了瘋狂的時光。但也麵臨著巨大的調整。這種危機轉換的信號,我們在蘋果、亞馬遜身上都已經觀察到。在我還未動筆的另一篇文章裏,我還會得出貝索斯緋聞也跟這種趨勢變化——當然更有他內心夢想麵臨挑戰有關。

不過還是多反觀我們自身的不足吧。數字經濟時代,中國市場有比較優勢,尤其是數據豐富,生態繁複,有複雜經濟體的特征,未來沉澱、形成的諸多路徑與模式,麵向全球,會有豐富的輸出空間。但若缺乏真正的協同,僅僅想靠一己生態,無論看上去多麼強大,都不可能有真正深入人心的落地。
就像微軟“操作係統”戰略從windows升級為一種廣泛的協同與秩序一樣,“操作係統”本身就已經再度確立了新的產業分工,隻是說,它比傳統工業時代那種邊界分明的形態要複雜得多。
未來的競爭,波特強調的那種實操的“競爭論”當然重要,也是常態。但商業理念、思想的開放與澄明與否,將決定著許多平台的高度,以及區域經濟的發展空間。期待中國市場有更多超越微軟此刻的理念與實踐創新。

誇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cc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45.94MB
下載
香港ceo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歐意錢包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aibox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12.74M
下載
btcc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6.13MB
下載
zb交易平台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芝麻交易平台官方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易歐交易所app官網安卓蘋果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天秤幣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88.66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