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微軟的產品線或多或少都觸及消費者市場,而Windows係統也確保了足夠多的受眾,但從其整體的策略來看,它們更加偏向商業領域,麵向企業販賣成套的服務已經成為了微軟的拿手好戲。
《Le Point》曾刊載了微軟法國負責人Vahé Torossian的一段發言,他表示消費級的門檻太高,在技術的過渡時期,消費者市場並不是一個駐足的好去處。
這種態度可能也影響了它們的AR/vr產品線,Satya Nadella(微軟CEO)早早的就將Hololens定位於遊戲領域之外,並希望這款產品有更多的商業用途。而設備麵世不久後,Lowe's、NASA、沃爾沃和凱斯西儲大學等各領域的巨頭,就已經成為相關項目的合作夥伴了。
正當我們覺得Hololens越行越遠時,微軟開放了Windows holograph平台,並鼓勵第三方廠商加入自己的AR/VR矩陣。而Acer、聯想、戴爾、華碩等VR頭顯的出台,則切切實實的喚起了微軟對於消費者市場的重視。

微軟和Acer之間似乎有著很深厚的友誼,為了推廣新設備,它們甚至在Vision VR/AR峰會上送起了後者的VR頭顯。而隨後展出的《Cliff House》應用,可以說是一款消費級內容。
根據Windows Central的實測報告來看,《Cliff House》更像是一個“房屋狀”的Windows操作係統。用戶使用Xbox手柄可以在這款應用中可以四處移動,也能夠隨意規劃自定義空間,從而在虛擬牆麵上放置Windows應用。
在VR日報看來,《Cliff House》非常有可能成為聯想、華碩等VR頭顯的係統參考,這對於微軟日後的VR內容推廣有著極大益處。
另一方麵,為了讓消費者能夠獲得MR的初步體驗,微軟發布了View Mixed Reality的Demo,這個工具允許消費者通過攝像頭在現實世界中疊加3D對象。也就是說,你甚至無需佩戴頭顯,通過平板電腦都可以完成這一係列操作。
不過,View Mixed Reality似乎沒有吹噓那麼玄乎,它隻是通過Paint 3D在平麵上繪製了3D模型,與《Pokemon Go》等AR內容沒有太多區別,唯一的亮點就是加入了手勢縮放功能。
雖然View Mixed Reality的亮眼之處不多,但微軟可能想將它打造成UGC(用戶創造內容)的工具,再結合即將到來的消費級頭顯設備,相信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值得提及的是,微軟的Surface產品線同樣也在貼合消費者市場。它們去年發布的Surface Studio主要麵向非常專業的設計人員,甚至加入了Surface Dial這樣專門的繪圖外設,而近日MircroEDU上發布的“Surface Laptop”,則瞄準了低端一些的學生市場。
微軟著手AR/VR的消費者級內容,從側麵佐證了市場正在健康發展。研究機構SuperData對此一直很樂觀,它們預測2017年VR的硬件營收能達到36億美元。雖然虛擬現實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沒有那麼“驚人”,但相關設備最終也賣出了630萬台。
這似乎暗示著,炒熱錢的終將死去,而潛心做內容的也會有一縷溫床。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歐意app官網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bitcoke交易所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幣咖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86.26MB
下載
bafeex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8.5MB
下載
必勝交易所
其它軟件52.2 MB
下載
聚幣交易所app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175.44M
下載
比特交易所app安卓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
交易所app蘋果官網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zb交易所蘋果app官網
其它軟件57.9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