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從“賣產品的思維”切換為“流量思維”,這句話如何理解?國內外科技巨頭為了這件事做了哪些努力?
一時之間,車聯網、工業物聯網、數據湖…這些詞語頻繁得與汽車廠商出現在一起。
寶馬與微軟合作,希望製造商可以更容易建立利用工業物聯網和雲計算的智能工廠。
大眾汽車與亞馬遜簽署為期多年的協議,希望建立“大眾汽車工業雲”,利用雲計算和物聯網連接和管理製造工廠和供應鏈。在此之前,大眾汽車也曾與微軟達成協議,希望建立“大眾汽車雲”,優化所有品牌車輛、雲平台和客戶服務的互聯度。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內部郵件部分內容曝光。在郵件中,馬斯克表明,為了保證 3.5 萬美元標準版 Model 3 的順利銷售,未來幾個月內,特斯拉將會關閉很多線下門店,降低銷售和營銷開支,所有特斯拉汽車都將轉向線上渠道獨家銷售。
奔馳、寶馬和奧迪陸續發布財報,公布 2018 年度業績,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大規模研發投資被認為是重要原因之一。分析師認為,加大研發投資是德係三強的一種轉型共識,未來汽車行業的增長突破點更多在於新技術。
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根據預測,到 2020 年,數字化和技術進步將使汽車行業的投資增加到 820 億美元。汽車企業已經察覺:必須滿足消費者在研究、購買和使用汽車時對數字化增強體驗的需求才可能實現增長。
對此,業內人士點評稱,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從“賣產品的思維”切換為“流量思維”,這句話作何解?汽車廠商的轉型包括哪些方麵?
產品層麵
傳統汽車往往具有多個 ECU(可以簡單類比為電腦的 CPU),幾乎每個電子部件都有自己的 ECU,這在管理和控製上極為不便,用戶所希望的體驗是可以像使用智能手機一樣操控汽車,也就是具備統一的主操作係統,所有應用都在這之上構建,用戶可以很方便得統一管理。
此時,車聯網的概念開始被接受和實施。
起初,車聯網建設更多注重車載信息娛樂等內容接入,如今,大部分車主可以在駕駛過程中通過統一操縱台選用導航、播放音樂或者視頻等功能。
隨著接入車輛規模越來越大,采集的數據越來越豐富,新一代車聯網平台開始考慮如何挖掘車聯數據價值,為車主提供更豐富更適合的服務,這便出現了上述汽車廠商與互聯網技術大廠合作的消息,希望借助這些互聯網公司的技術能力幫助實現數據的流轉和計算。
相比較而言,汽車行業也存在一類廠商起初就專注打造數字汽車,架構設計上是一台數字化汽車,包括統一計算平台,統一操作係統,永遠在線,不斷 OTA(更新),比如特斯拉,就這一點而言還是具備優勢的。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曾表示,自動駕駛汽車(AV)“正在變得正常。就汽車本身而言,多年來已經逐漸發生改變,近幾年的不少車型都配備了智能操作係統和輔助駕駛功能,但離全麵自動駕駛距離尚遠。
過去一年,無論是控製係統的升級還是高清地圖的泛用,無不在推動自動駕駛的落地,再加上開源框架的進一步成熟,V2X 的落地實踐,傳感器融合更強等多重因素影響,自動駕駛已經上升到新的高度。隨著通信技術的變革,邊緣計算能力的增強,汽車的敏感度將進一步提升,這一技術的推進步伐應該會加快。
當然,VR、AR 這些近兩年的熱門技術也在挑動著汽車廠商的神經,但這些尚不如智能操作係統和自動駕駛的用戶期盼度高。
汽車銷售
過去,傳統汽車廠商很難直接觸達最終用戶,基本都會通過經銷商進行消息傳達,自然也很難將用戶數據沉澱下來,每逢促銷等活動之際,不少車廠都需要向第三方購買數據或者大規模進行廣告投放。
在這個階段,汽車廠商的思維大多還停留在“賣產品”的階段,很難及時基於用戶需求對產品進行調整,整個過程效率比較低下。
百度副總裁、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以前車賣出去和車企關係不大,其實車企很想了解車賣出去後的情況,但是了解不到。但是在無人駕駛和智能物聯時代,企業與用戶、設備的交互非常頻繁,企業真正可以在邊界之外進行更多運轉。
如今,用戶尚未進店已經通過線上平台了解過半信息,當用戶進入線下店基本已經預先對理想車型心中有數,隻是進行最終確認。這種消費模式的轉變讓汽車廠商不得不做出改變,對線上營銷分配適當精力,實現與最終消費者的直接觸達。當然,這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實現,第三方網上購買平台、自營網上商店、小程序、APP 等都可以與用戶直接對話。
這一變化讓汽車廠商開始出現“流量池”思維,沉澱用戶數據並對用戶進行畫像,讓整個營銷模式發生變化,開始進入個性化精準營銷階段,這些用戶需求的搜集也可以對產品研發提出建議,對供應鏈和智能製造產生影響,這可以理解為流量所帶來的紅利。
供應鏈與智能改造
供應鏈與智能製造顯然是目前車企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以寶馬為例,其物聯網平台目前連接著 3000 多台機器和自動運輸係統,此次選擇與微軟合作也是希望研究所謂的“開放式製造平台(OMP)”,這是一個開放式的技術框架,支持智能工廠的產品開發,並開放給汽車公司和其他製造商注冊。
根據微軟和寶馬方麵的介紹,製造商正在受到傳統專有係統所創建的數據孤島的影響,導致數據沒辦法有效利用,同樣的軟件解決方案可能需要在不同的係統上進行重複開發,浪費大量成本。
OMP 的想法是在微軟 Azure 之上提供一個基於開放式工業標準和數據模型的開源組件架構,利用工業用例代碼,社區成員和合作夥伴將有能力開發自己的服務和解決方案,同時保留對數據的控製權,物流自動運輸係統的機器標準也將被提供到 OMP。
大眾汽車與亞馬遜的合作重點同樣是該環節。根據合作內容,雙方簽署了一份為其多年的協議,主要目的是建立“大眾汽車工業雲”,提高工廠效率和車輛質量。
據介紹,該係統將聚集大眾汽車 122 個製造工廠的實時數據,以管理裝配設備的整體效率,跟蹤零件和車輛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該係統可能會連接大眾汽車全球供應鏈中的 3 萬多家工廠和 1500 家供應商及合作夥伴。
具體來說,大眾汽車將使用 AWS IoT 服務套件,包括 AWS IoT Greengrass,AWS IoT Core,AWS IoT Analytics 和 AWS IoT SiteWise,以檢測、收集、組織和運行工廠車間數據的複雜分析。AWS 的物聯網服務將為各設施製造運營提供見解,從而優化生產並提高流程效率。在全公司範圍內,大眾汽車將基於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構建(亞馬遜 S3)數據湖以分析數據,通過識別生產和成本之間的差距,收集運營趨勢,改進預測和運營見解。
使用 Amazon SageMaker 為開發人員和數據科學家提供快速構建、培訓和部署機器學習模型的能力,以優化其所有工廠中機器和設備運行。另外,大眾汽車計劃使用 AWS Outposts,在工廠車間和雲之間實現無縫操作,以提高延遲敏感型應用的效率和一致的混合體驗。
IDC 分析師表示,製造和運輸業是物聯網領域最大的消費者(當然,大眾汽車跨越兩者皆有)。製造商希望通過在生產線上添加傳感器進一步提高效率,以便實時發現問題。
科技巨頭難抵“誘惑”由於曆史原因,傳統汽車廠商往往不具備數字化轉型所需的全部技術能力,傳統的煙囪式架構讓他們無法及時響應業務側變化,無法沉澱及運算大規模數據,不具備運維大規模集群的能力,無法將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到改革之中。即便這些事情可以通過自建技術研發團隊從零開始做起,但砸下的資金和人力資源是巨大的,為何不考慮已經逐漸成熟的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呢?
如此,這些互聯網科技巨頭也沒有打算浪費這個機會。2015 年 1 月 22 日,百度官方正式宣布將於 1 月 27 日正式發布百度車聯網戰略。至此,騰訊、阿裏巴巴和百度均加入車聯網係統爭奪戰。
阿裏巴巴
2016 年 7 月 6 日,斑馬將阿裏巴巴智能操作係統 AliOS 植入汽車,從此汽車擁有了第二個引擎-數據。
根據介紹,該係統具備雲端一體的計算能力,這就是互聯網汽車,讓汽車、用戶與服務智能互聯,時刻在線,可以接入多種智能硬件,比如智能相機、無人機、空氣淨化器等,是互聯網汽車智能硬件開放平台,提供與互聯網汽車連接的標準化方案。為智能硬件合作夥伴全麵打通數據、硬件、交互和運營接口。
目前,這一智能操作係統已經接入榮威、名爵、上汽大通、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觀致汽車、寶駿汽車等眾多車型。
百度
提起百度,就不得不提其在無人駕駛領域的一些動作,這也是幾家巨頭裏麵對此最親力親為的大廠了。
眾所周知,百度有一項無人駕駛開源計劃“Apollo(阿波羅)”,百度副總裁、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百度雲為 Apollo 計劃提供仿真引擎、數據平台、雲安全、空中下載等雲服務,而且目前已經麵向開發者開放仿真引擎等公有雲服務;百度雲也將為無人車的仿真訓練,計算提供一個高強度支撐,以幫助無人車盡快獲取大量路測數據,加速落地。在參考硬件平台方麵,百度雲將為汽車終端提供本地計算的算力支撐。對於汽車終端來說,百度雲將為其 FPGA 算法提供更高的算力,並幫助其優化模型。
百度雲也為此特意開放了公測版度行智能車輛雲,提供車輛數據接入、存儲、分析與可視化展現,保障車輛安全,提供地圖服務、AI 等服務,旨在幫助整車廠和分時租賃、物流、無人駕駛車等方向企業搭建高效、安全、可靠的車聯網平台,具體架構如下:

根據公布的功能來看,其可以為車輛設備提供遠程升級固件服務,提供高速升級包下載、斷點續傳、斷電保護、差分升級(升級過程實時更新追溯)等功能;支持高性能存儲與查詢;支持數據解析和多種數據傳輸協議。
騰訊
2018 年 5 月 24 日,在騰訊雲 + 未來峰會上,騰訊雲聯合騰訊車聯、騰訊科恩實驗室發布汽車行業解決方案,這是騰訊第一次發布汽車聯合解決方案。
在宣布解決方案的同時,騰訊雲和廣汽也宣布了一項重磅的消息:騰訊雲和廣汽研究院達成 " 智能網聯雲平台合作開發協議”。騰訊方麵表示,希望為車企打造一套“屬於企業自主的新智能網聯平台”。該平台采用混合雲架構,把車廠複雜繁多的係統進行梳理和打通,實現數據聚合和自動化運維。平台支持多車型和多協議的接入,支持海量車輛以及車主 app 同時接入。
華為
從 2015 年起,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親自上陣與眾多汽車廠商進行接洽。華為推出了麵對企業運營的“汽車仿真”和“數字化營銷”雲計算解決方案,以及麵向數字汽車產品的“車聯網”和“自動駕駛”雲計算解決方案。
相比於單一的車聯網建設,華為很大的不同在於提供通信能力、整車電子電氣架構、電控以及國內唯一一家擁有服務器端 AI 芯片的廠商,這對於正在考慮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汽車廠商來說更具吸引力,並已經在車聯網、汽車公有雲 / 混合雲等方麵擁有落地案例。
轉型思考雖然,國內科技大廠在努力進行車聯網方向的建設,但針對供應鏈與智能改造方向的轉型案例有所欠缺,暫時沒有類似大眾汽車和寶馬的案例出現,大部分都集中在產品層麵和營銷層麵。當然,這也可能意味著國內的汽車廠商未來可能會做類似大眾汽車和寶馬一樣的事情。
其次,大眾汽車的改革不單單是與雲計算實力夠硬的廠商進行合作,其也宣布要成為一家“軟件驅動的汽車公司”,這就需要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
在與微軟宣布合作之際,大眾汽車就表示將在北美微軟總部附近成立一個汽車雲研發辦事處。微軟為大眾汽車提供實際支持,為汽車雲研發辦事處建立提供幫助,提供招聘、人力資源管理和谘詢服務等資源。
除了合作夥伴關係的技術理念之外,微軟還將向大眾汽車提供組織架構內關於雲的專業知識,使大眾汽車的開發人員和工程師可以從微軟的文化中受益,並將這些經驗應用到大眾汽車的核心組織中,而這一點暫時沒有體現在國內汽車廠商身上。
這也可以理解,對國內傳統企業而言,一些新技術的應用或者方式變革可能會帶來整個組織架構的調整,而這種調整勢必會引發爭議和衝突,這也是國內企業轉型進程相對緩慢和保守的重要原因,但這也給下一步的發展留下了更多可能。
最後,細數目前國內科技大廠展示出的汽車合作夥伴,數量並不是很多,這也意味著國內的車企市場轉型還存在巨大增長機會,而這些科技巨頭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和產品豐富度同樣存在很大升級空間。
毫無疑問,數字化轉型將是所有車企未來幾年的重要工作,而這既是汽車廠商的機會也是科技廠商的機會。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歐意易交易所蘋果手機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biki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64.78MB
下載
原子幣交易所安卓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手機版安卓
其它軟件52.2 MB
下載
bitmart交易所官網app
其它軟件38.61MB
下載
比特交易所官網app
其它軟件57.63MB
下載
維克萊交易所app安卓
其它軟件81.97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所app官網版安卓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mexc抹茶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37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官方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