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New Horizon大會上,AMD正式宣布了7nm工藝、Zen2架構的新一代霄龍EPYC處理器“羅馬”(Rome),最多64核128線程,相比第一代EPYC霄龍的32核64線程再次翻倍。
與此同時,7nm工藝的桌麵版銳龍3000係列今年也會迎來升級,8核16線程的不會少,而16核32線程及12核24線程的銳龍3000也曝光了,AMD這一次是準備在桌麵、服務器以及數據中心市場上跟Intel來一場“核戰”了,後者目前的Xeon處理器最多才28核56線程。
AMD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要知道在摩爾定律逐漸終結的情況下,製造超多核處理器的技術難度及成本是非常高的,Intel 14nm工藝隻能做到28核也是因為種種技術限製,而AMD一下子做到64核128線程,單插槽性能、吞吐量翻倍,這個優勢在數據中心市場上很有競爭力。
AMD CTO Mark Papermaster日前在AMD自己的視頻節目中接受了采訪,就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認為AMD在過去50年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行業障礙,看起來無法克服,但是AMD的工程師們最後總能找到解決方法。
Papermaster也認為摩爾定律漸漸失效,半導體行業的人遇到了同樣的物理極限,製程過程中的光刻工藝越來越貴,而且也不能再帶來性能增益了,所以AMD采用了創新的布局來提升處理器的性能。
Papermaster所說的創新設計就是AMD通過Infinity Fabric高速總線技術設計了多模塊芯片,這種設計在業內被稱為chipsets。具體到羅馬處理器上,那就是CPU、IO核心分離,CPU部分有8個8核模塊,總計64核,IO核心則是14nm工藝製造,集成了DDR內存控製器等芯片。
對普通人來說,AMD的這種設計通常被認為是“膠水多核”,不過現在的膠水多核也不同於10多年前雙核處理器剛問世時的那種那種膠水多核了,chipsets這種設計方式實際上是這兩年很流行的,按照需要組合不同架構、不同工藝的內核以便解決性能及製造難度不能兼顧的問題。
這種設計思路不隻是AMD在用,Intel及NVIDIA也在研究通過多個小芯片封裝成高性能CPU/GPU,隻不過AMD搶先應用了,未來這種設計的芯片隻會越來越多。
來源:驅動之家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matic交易所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比特可樂交易所鏈接
其它軟件7.27 MB
下載
defi去中心化交易所
其它軟件166.47M
下載
易歐數字app官網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app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77.35MB
下載
yfii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oke歐藝app官方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比特國際資產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63.20M
下載
環球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47.40MB
下載
比安交易所官網app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