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一家大型手機廠商已決定推出自己的手機操作係統了,名字、推出時間,網上的消息鋪天蓋地,我雖然比許多媒體同行早知道其內幕,但不想搶新聞,隻想在《操作係統簡史》的係列文章中悠長地講故事。
有人說打造一個新的操作係統很難,建立一個以之為核心的生態係統更難。
我在本係列文章的第一篇的序言中說過:有難度,但也不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難,看看曆史就知道:Unix生態已建成時,微軟還沒影兒呢;Windows生態已完備時,穀歌還沒誕生;諾基亞的生態已日臻完善時,穀歌的安卓、蘋果的iOS還八字沒一撇,或頂多剛起了個頭。
《操作係統簡史》的係列文章, 就是對操作係統領域的神話袪魅。順便說一句,本係列文章的參考文獻名單很長,不列出,無以向作者們致以敬意,故全列於後,同時也可供讀者們按圖索驥,用作參考。
歌手鮑勃•迪倫在《時代在轉變》一詩中寫到:“動筆預言世事的作家與評論家們,張大你們的雙眼,機會不會再來第二遍,輪盤還在旋轉,先別言之過先,看不出來誰會被選,因為目前的輸家未來會領先,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讓曆史告訴未來。以下是《操作係統簡史》係列文章的第二章:
《操作係統簡史》(2):他把一個天大的機會“丟”給了微軟,自己沉淪“基爾代爾曾有幸讓最大的藍鯨遊到他的門前,心甘情願地躺在砧板之上,無奈他未曾舉刀,反而棄之而去。”
1980年8月22日,IBM曾尋求與操作係統先驅、DRI創始人加裏•基爾代爾進行合作,但無功而返。作家梅裏爾•查普曼對此事曾做出這樣的評價。

圖注1:基爾代爾舊照
IBM初尋芝麻開門秘訣
1980年8月21日,IBM派代表去拜訪微軟的比爾•蓋茨。他們來到微軟大門口,一位不修邊幅的大男孩走了出來。IBM代表問:“比爾•蓋茨的辦公室怎麼走?”這個大男孩二話不說,陪著他們折回辦公室,然後在辦公桌後麵坐了下來。IBM代表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就是蓋茨。
IBM代表正式拜訪前,曾要求蓋茨簽署一項保證不向IBM談任何機密的協議,IBM用這種辦法保護自己,免得以後打官司吃虧。雖然問題像煙花般地在蓋茨腦海中炸開,但隻是哈佛大學法律專業的一年級輟學生的蓋茨,還是透過這份看起來毫無意義的協議嗅到了一些什麼。當時的微軟和IBM這條大鯨魚相比,是隻微不足道的小蝦米。如果對方不是想和他做些有實際意義的合作,是沒有必要這樣大費周章,於是蓋茨毫不猶豫地簽了。他對鮑爾默等手下說:“夥計們,機會來了,雖然我還不太清楚,走著瞧吧!”
謎底終於要揭曉了。上門的IBM代表說:“這次會談是IBM公司有史以來所做的非同尋常的事。”他們要求蓋茨再次簽署一項法律文件,承諾對會談中談到的、見到的秘密要守口如瓶,蓋茨毫不猶豫地簽了。顯然,按著IBM節奏走的他給IBM的代表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在鴉雀無聲的會議室裏,與會人員都緊緊盯著IBM代表手中那份卷軸,這是一份將要改變科技史的藍圖。IBM代表緩緩地打開,這是一份PC設計樣圖!如果電影鏡頭再現當時的場景,那應該是一個攝人心魄的慢動作。這是IBM當時絕密級的資料,蓋茨應該是IBM公司外第一個接觸它的人。
設計圖散發出一種勾人的魔力,把蓋茨一下子吸引住了。他呆呆地盯著它,思緒萬千。至到IBM代表提出了一個把他拉回現實的問題:“微軟是否可以向IBM PC提供合適的操作係統?”
蓋茨眼前仿佛隔著一層令人眩暈的迷霧,對方的問題似乎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才傳透他的耳膜。
這個問題觸及了蓋茨的一個小傷疤:當時,在操作係統上微軟隻有個簡單的產品,無法與基爾代爾的DRI公司的CP/操作係統相抗衡。微軟和DRI公司一度達成一個不成文的協議:微軟不涉足操作係統領域,DRI也不染指程序語言。
看著IBM的圖紙,蓋茨知道隻有基爾代爾的軟件才能配得上它。蓋茨思忖了一會兒,緩緩地抬起頭來,看著對方的眼睛,直言微軟沒有這樣的操作係統,但他們可以為IBM PC提供應用程序,譬如BASIC。

IBM PC
熱烈的火花在IBM代表眼中瞬間熄滅,大家沉默不語,過了幾分鍾,但人們感覺過了數小時,蓋茨說,他知道一家公司有這樣的係統。會議室裏響起一種塞子從盛滿水的浴缸的底部被拔出的聲音,氣氛又似乎鬆弛下來。蓋茨撥通了基爾代爾的電話,說有個“大主顧”想見見他。然後,他將電話交給了IBM代表。IBM代表在電話裏與基爾代爾約定第二天見麵。蓋茨再次接回電話,叮囑基爾代爾“得好好招待。”IBM代表如釋重負,充滿謝意地向蓋茨告辭離去。
基於對基爾代爾人格的信任,蓋茨認為雖然他無法同IBM做成操作係統這一生意,但促成DRI與IBM合作的微軟應該能從中分一杯羹。他開始安排手下著手研究,如何讓微軟的應用軟件更好地與IBM PC及DRI的操作係統相匹配。

圖注:1984年的蓋茨
花開兩朵,先表一枝。暫且放下蓋茨的故事,我們來看看基爾代爾和他的DRI公司。
無心插柳柳成蔭
“在我看來,加利福尼亞和華盛頓州(蓋茨曾住在那裏)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這裏沒有那麼多的工廠和煙囪,尤其是沒有你這樣好衝動的年輕人。”基爾代爾對蓋茨有一種長輩般的寬厚之情,他們之間一度有著忘年交般的惺惺相惜。
基爾代爾還對蓋茨說:“你我是少數的僅僅在這種東西(個人電腦及微處理器)裏才感到自在的人”。不過基爾代爾的人生哲學是“我要幸福”,與蓋茨的“我要贏”迥異。
其實,基爾代爾甚至早於MITS公司的牛郎星,一度點燃了英特爾處理器從計算器轉向計算機的智慧之光。
1973年,作為海軍研究生院教授的基爾代爾受邀參觀了英特爾微機部,當時的英特爾微機部隻有幾間破房子。但他很看好英特爾的這項業務,與英特爾的人也很談得來,因此欣然擔任英特爾的顧問,用休息時間來為對方服務。在試用英特爾新出爐的8008微處理器時,他開發了一種程序。後來的曆史證明,這套程序為微處理器賦予了真正的生命,這可看做後來席卷全球的PC颶風之源。
但當時,無人能夠預見到未來PC業的勝景。談及微處理器的未來發展方向,英特爾工程師認為微處理器最終會應用在家用攪拌器、食物汽化器上,而英特爾聯合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則認真地說,應用目標應該是鍾表。因此,英特爾對基爾代爾很友好,但對於他開發的程序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後來的曆史學家稱,英特爾失去了同時擁有微處理器和操作係統的絕妙機會。
“大多數戰略轉折點並非轟然而至,而是像小貓咪一樣毫無聲息的悄然逼近,通常隻有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才能豁然開朗。”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格魯夫曾這樣說過。
英特爾8008推出後,自製了幾台微機,其中一台作為酬勞,送給了基爾代爾。當8008升級為8080時,英特爾又加送了一台顯示器和高速紙帶閱讀機。基爾代爾把這台機器放在他上課的教室後麵,學生們下課後可以隨意玩上幾小時。不久,他和學生們在這台機器上開發出了名為CP/M的操作係統,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磁盤操作係統(DOS)。
基爾代爾起初把這個操作係統用在一個占星機項目上,機器計劃放進雜貨鋪,顧客投入25美分硬幣,可以打印出算命結果。但實地投放後不久,顧客紛紛投訴,因為硬幣投入後,機器裏的紙往往堵成一團。後來他承認,此舉在商業上完全是個敗筆。
1976年,基爾代爾離開海軍研究生院,在妻子的鼓勵下創辦了數字研究公司(DRI),銷售自己的操作係統。他的妻子朵蘿西參與公司經營,這是一個個性很強的女性。她不喜歡顧客把她看作是“加裏的妻子”,仍用她娘家的姓——邁克尤恩。但隨後的幾年裏,公司收益年年翻番。
在此期間,出現了一個小麻煩,有人推出了QDOS操作係統,這個人是蒂姆•帕特森。哈羅德•埃文斯在《他們創造了美國》一書中稱,帕特森在開發過程中,“剽竊”了基爾代爾的操作係統,采用了對方產品的“外觀和感覺”,拷貝了其使用者接口。因此有人稱,QDOS意為“快速而肮髒的操作係統”(Quick and Dirty Operating System)。不過,帕特森的QDOS無法與基爾代爾的產品相提並論,基爾代爾懶得理它。
英特爾失去的操作係統的發展機遇,注定會有人得到。到70年代末,這個機遇的種子仍牢牢地掌握在基爾代爾的手中,現在等待著IBM來將它撒進肥沃的土壤中。
砧板上的藍鯨遊走了
“聽說,IBM代表拜訪你的時候,你把他們晾在地麵,而自己在天上兜風?”基爾代爾後來多次遇到這個尷尬的問題。周所周知,他有一架私人的雙引擎小飛機,經常喜歡開著兜風。有一次基爾代爾忍不住憤怒地回敬:“那些故事聽起來好象我在空中翻筋鬥。但我在出公差,就象別人開車出差一樣。”
人們認為基爾代爾骨子裏蔑視IBM,不想和它打交道。早在1974年,他曾和戈登•恩巴克斯一起,幫助創建了矽穀最富盛名的“家釀俱樂部”(Home Brew Club),成為計算機業餘愛好者交流的天堂,這個俱樂部旨在反對IBM等大型公司對計算機技術的壟斷。
不論真相如何,告別蓋茨,來到DRI公司的IBM代表沒有見到基爾代爾本人,接待他們的是基爾代爾的妻子朵蘿西和一名律師。IBM代表像對待微軟那樣,正式會麵前,要求DRI公司簽署一大堆協議。朵蘿西對協議心存疑慮,認為該協議不利於DRI控製自己的技術,那名律師也支持她的看法。
作家大仲馬曾說道,“誰若是有一刹那的膽怯,也許就放走了幸運在這一刹那間對他伸出來的香餌。”
沒有得到像微軟給予的那樣禮遇的IBM代表,悻悻地回到西雅圖,再次來到微軟公司。感覺到幸運之神冥冥之中再次向自己走來,蓋茨熱烈地擁抱了上去,稱微軟願意為IBM開發適合的操作係統。
有些失落的IBM代表恢複了矜持,表示:“在IBM,每一件事都必須經過仔細推敲。”因此,他們希望蓋茨盡快提出可行性報告。
《BYTE》雜誌評論說:“天上掉下來最大一塊餡餅,就這樣落到了比爾•蓋茨嘴裏。”
攬下瓷器活的蓋茨急需金剛鑽,為了救急,他想到了QDOS的開發者帕特森,於是花2.5萬美元,從西雅圖計算機公司買下了這套程序,並把帕特森挖了過來。
有了QDOS做基礎,蓋茨變得胸有成竹,他成功地通過了IBM PC 主管唐•埃斯特利奇組織的可行性報告審核。當時,IBM方麵曾問,“你們公司有多少像你這樣的人?”蓋茨回答:“可以說我們公司每個人都像這樣。我是我們公司學曆最低的,僅讀過一年大學。”
為了保密,IBM要求接受開發任務的微軟選一個專門的研發場所,為此專程送去自己的保密文件鎖。這個研發場地無窗戶,無通風設備,且被要求24小時不許開門,有時房間的溫度會高達38度。
IBM方麵可不是說說,他們果真進行了好幾次安全檢查,檢查微軟是否遵守規定。一次,微軟的程序員開門換氣,IBM檢查人員發現保密室門大開著,樣機的底座放在門外,為此大為不悅。
1981年8月12日,IBM PC如期推出,發布會上,為他們開發操作係統的微軟沒有被特別介紹。但會後,微軟收到了一份由IBM一封措辭還比較客氣的打印信函:“親愛的合作方:謝謝你們的出色工作。”
蓋茨很高興,但隨後他聽到了一個壞消息:基爾代爾準備起訴微軟。原來,基爾代爾在電視上看到了IBM宣布采用微軟操作係統的新聞。經過分析,他認為微軟抄襲了自己的操作係統,熊熊怒火在他的胸腔中燃燒。他約與蓋茨、鮑爾默在一家酒吧見麵,討論此事。
雖滿腹怨言,但基爾代爾認為作為一個成功的紳士,在兩個年輕的後輩麵前發火,有失體麵。因此會麵時,雙方進行了一場態度並不明朗的交談。見麵後,基爾代爾決定開發出一種新版本的操作係統,從技術上給這些毛頭小子上上課。
另外,基爾代爾覺得“冤有頭,債有主”,應該找IBM算賬。
落敗的紳士
“我對你們的操作係統和CP/M的相似感到震驚。”基爾代爾找到IBM,提出要起訴對方。
IBM方麵稱,它的人沒有意識到微軟的操作係統與CP/M那麼近似。IBM一名高級主管稱基爾代爾指責IBM的說法絕對是錯誤的。
但IBM還是派人和基爾代爾談判,經過談判,IBM答應在自己的PC上采用他的新版CP/M,而基爾代爾則放棄對IBM和微軟的訴訟計劃。但基爾代爾新版的CP/M要在半年後推出,這給了微軟進一步完善自己操作係統的時間。
基爾代爾新品完成後,IBM曾策劃了一個廣告,上麵畫著代表PC DOS、CP/M和UCSD的三扇門,最後一種操作係統也是替IBM PC編寫的。讓微軟感到緊張的是,這三種產品都不預裝在IBM PC上,以獨立方式銷售,就是說用戶要在購買電腦之外,另行付費選用。
因為蓋茨低眉順眼的配合,IBM更傾向於推介微軟的產品,微軟產品的名字——PC DOS,無疑就是對顧客的某種暗示。蓋茨對此並不放心,他說:“我們知道三個係統中隻有一個能夠成功,從而成為標準。”
蓋茨判斷有三種方法可讓自己的產品脫穎而出:“第一種就是要使MS-DOS(微軟對PC DOS的稱呼)成為最好的產品;第二種就是幫助別的公司編寫以MS-DOS為基礎的軟件;第三種是要確保MS-DOS價格便宜。”
而當時最有力的是第三種方法,微軟的PC DOS價格是60美元,基爾代爾的CP/M為240美元,UCSD的產品約450美元。作家梅裏爾•查普曼稱微軟的價格策略讓基爾代爾的技術優勢黯然失色。基爾代爾不肯改變自己的策略,他稱:“市場會理解玩具產品與專業產品之間的差別的。”
然而市場的理解並不按基爾代爾預想的方向進行,他的CP/M敗象已現。隨後,IBM讓微軟開發硬盤版的DOS,微軟利用這個機會對PC DOS進行了完全的重寫,其2.0版與1.0有很大的不同,因而DRI起訴他們的機會也失去了。
蓋茨隨後采取了一係列攻勢,與許多公司合縱連橫,推廣自己的操作係統。當時舉足輕重的DEC公司起初不打算跟著IBM標準行事,因此準備放棄微軟的DOS操作係統,采用基爾代爾的CP/M。微軟很著急,後來他們打聽到DEC迫切需要一種文字處理係統,於是便找上門去,允諾會提供這種軟件,而實際上,微軟的這種係統尚在開發中。DEC信以為真,答應了微軟的要求,放棄了基爾代爾的CP/M。DEC的一位高級官員曾感歎說:“這是一門生意,而不是學問。”他暗示基爾代爾隻是一位教授,而不是商場上成功的商人。
為了徹底打垮基爾代爾的DRI公司,微軟繼續發力,在發布Windows 3.1 測試版時,曾警告用戶如果與DRI的產品同時使用會發生一些問題,這對DRI的市場形成了巨大的衝擊。
在80年代中後期,基爾代爾的DRI公司苦守操作係統市場,而沒有像微軟以操作係統為基礎,擴展到圖表、字處理軟件等應用領域。因為基爾代爾認為,自己做操作係統,有些像盟主的角色,而在操作係統上做應用軟件開發的公司無疑是自己的盟友,一個優雅的紳士怎麼能下手去搶奪夥伴的口糧呢?
曆史的欠賬
英國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曾說過,“不夠真誠是危險的,太真誠則絕對是致命的。”
隨著微軟的蓬勃發展,DRI日薄西山。1991年,DRI被Novell公司所兼並。基爾代爾本人也從矽穀搬到了德克薩斯州奧斯汀附近的一座小鎮,淡出了媒體的視線。
雖然離開了矽穀,但心似乎還在那兒,他開始變得憂鬱,和他一起創業的妻子朵蘿西也離開了。他借酒消愁,最終酗酒成癮。
1994年7月,52歲的基爾代爾在自己的房間裏頭部撞地,不治身亡,當時的媒體隻是輕描淡寫地提了幾句。一年後,蓋茨出版了自己的《未來之路》一書,書中沒有提到基爾代爾對操作係統的貢獻,而認為“蒂姆(帕特森)事實上成了MS-DOS的鼻祖”。
但是,基爾代爾的朋友和崇拜者不這樣認為,其中梭羅•李伯斯站出來稱每一位擁有PC的人都欠基爾代爾一份情,而蓋茨和他的微軟欠得最多。
西方有句諺語“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這對基爾代爾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浮華散去,曆史變得清晰起來。《他們創造了美國》作者在書中指責帕特森“剽竊”了基爾代爾的CP/M,帕特森曾為此起訴書作者,但敗訴,法庭認為作者隻是記述了一些一般不受爭議的事實。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到:“讓生者有那不朽的愛,讓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不過,這常常需要時間的衝刷與雕刻。
本文作者薑洪軍,著有《極客:改變世界的創新基因》、《喬布斯和他的對手們》、《雷軍: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微軟王朝危機》、《中國互聯網商業英雄列傳》、《對話新銳CEO》等圖書,開有線下講座《創新學》。微信公眾號:銳智號 。
《操作係統簡史》係列文章參考文獻,名單很長,不列出,無以向作者們致以敬意:
《天才的拓荒者:馮•諾依曼傳》 作者:諾曼•麥克雷,譯者:範秀華、朱朝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
《用戶驅動下的創新:世界第一台商用計算機 LEO 的奇跡》 作者:戴維•卡米納、約翰•阿裏斯、彼得•赫蒙、弗蘭克•蘭德, 譯者:王克友、李彥文,中國標準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沃森父子與IBM王朝》 作者:理查德•S•泰德洛,譯者:趙鳳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矽穀熱》 作者:埃弗雷特•M•羅傑斯、朱迪斯•K•拉森,譯者:範國鷹、劉西漢、崔工、陳曉玲、黃方毅、張彤、高鐵生,經濟科學出版社,1985年
《矽穀之火(第2版)》 作者:保羅•弗賴伯格、邁克爾•斯韋因,譯者:王建華,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1年
《矽穀108將——150年來矽穀英雄史詩》 作者:大衛•卡普倫,譯者:陳建成、陳信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IT創業瘋魔史》 作者:傑瑞•卡普蘭,譯者:劉駿傑, 鳳凰出版社, 2012年
《蘋果傳奇》 作者:Owen W. Linzmayer,譯者:毛堯飛,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蘋果公司興衰內幕》 作者:吉姆•卡爾頓,譯者:朱貴東、楊芳,新華出版社,1999年
《重返小王國》 作者:邁克爾•莫裏茨,譯者:梁卿,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我是沃茲》 作者: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吉娜•史密斯,譯者:賀麗琴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年
《蘋果往事:開發麥金托什的非凡歲月》 作者:安迪•赫茨菲爾德,譯者:洪慧芳,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年
《史蒂夫•喬布斯傳》 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譯者:管延圻等,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甜蘋果?酸蘋果?》 作者:吉爾•阿梅裏奧、威廉•西蒙,譯者:孟祥成,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撬開蘋果》 作者:利安德•卡尼 ,譯者:邱緒萍、王進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活著就為改變世界》 作者:傑弗裏•揚、威廉•西蒙,譯者:蔣永軍,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微軟的秘密》 作者:邁克爾.科索馬羅、理查德.塞爾比,譯者:章顯洲、賈菡、楊文俊,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年
《我用微軟改變世界》 作者:保羅•艾倫,譯者:吳果錦,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
《比爾•蓋茨》 作者:露西亞•拉特瑪,譯者:呂慶夏、薛阿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未來之路》 作者:比爾•蓋茨,譯者:辜正坤,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年
《比爾•蓋茨的野蠻兵團》 作者:珍妮弗•艾斯瓊、馬林•埃勒,譯者:趙湘桂, 中信出版社, 2003年
《重啟微軟》 作者:羅伯特•斯萊特,譯者:屈陸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微軟壞小子鮑爾默》 作者:弗雷德裏克•艾倫•馬克斯韋爾,譯者:王瑜,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
《觀止-微軟創建NT和未來的奪命狂奔》 作者:G.Pascal Zachary ,譯者:張銀奎、王毅鵬、李妍 等,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
《世界大戰3.0版:微軟和它的敵人》 作者:肯•奧利塔, 譯者:董建輝、王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IT大敗局》 作者:Merrill R.Chapman,譯者:周良忠,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年
《編程大師訪談錄》 作者:Susan Lammers ,譯者:李琳驍、張菁、吳詠煒,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2年
《樂者為王》 作者:李納斯•托沃茲、大衛•戴蒙, 譯者:王秋海等,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
《搜》作者:約翰•巴特爾, 譯者:張岩、魏平,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被穀歌》 作者:肯•奧萊塔,譯者:薛紅衛、 譚曉暉,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穀歌小子》 作者:理查德•勃蘭特,譯者:譚永樂,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永無止境:Google傳》 作者:道格拉斯•愛德華茲,譯者:劉純毅,中信出版社,2012年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zbg交易所官方ios
其它軟件96.60MB
下載
拉菲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ceo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45.59MB
下載
zbg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ada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okb交易所app蘋果ios版
其它軟件273.24MB
下載
topcoin交易所
其它軟件163.85M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滿幣網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歐聯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38.13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