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們的鯨吞蠶食下,雲計算服務市場格局似乎已經定型,殘餘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而雲服務商之間的競爭也逐漸進入了新階段。
日前,美國微軟與此前因裁員見諸報端的美國甲骨文公司宣布達成一項協議:兩家公司的雲計算服務將被整合,通過數據中心之間的高速鏈路聯結在一起。
據悉,這次“結盟”的目標是共同爭奪雲計算市場的大企業用戶,聯合起來對抗全球最大的雲服務商,亞馬遜AWS。
另一方麵,盡管在世界範圍內,公有雲市場一直存在向寡頭集中的趨勢,但近兩年,在起步較晚的中國市場則出現了更多其他頭部挑戰者投入該領域,也成為了“雲端蛋糕如何分”這一問題的新變數。
馬太效應下,仍有可能彎道超車?
高盛曾作出分析,稱雲計算服務市場整合趨勢在未來幾年隻會更加顯著,公有雲市場將呈現寡頭格局。
2018年的核心雲計算市場,約56%的份額由亞馬遜、微軟、阿裏巴巴和穀歌占據。而高盛預計,到2019年,這個數字將合計達到84%。
盡管根據Canalys數據,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804億美元,同比大增46.5%,但亞馬遜AWS去年營收增幅為47.1%,略高於行業增速;微軟Azure和阿裏雲則分別增長了82.4%與91.8%,遠超行業平均增速。
這即是說,雲計算市場的增量紅利也基本被頭部廠商瓜分,馬太效應充分顯現。
國內市場中,阿裏雲一騎絕塵,占據了超過40%的市場,而這也基本相當於市場份額最大的雲服務商亞馬遜AWS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長期位於第二名的則是微軟Azure;而根據IDC數據,2018年阿裏雲市場份額已經超越IBM,成為了全球第三大雲服務商。
巨頭們的鯨吞蠶食下,殘餘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雲計算市場格局基本定型,而雲服務商之間的競爭也逐漸進入了新階段。
日前,美國微軟與此前甲骨文公司宣布達成一項協議:兩家公司的雲計算服務將被整合,通過數據中心之間的高速鏈路聯結在一起。
從美國東部開始逐漸擴展到其他地區,雙方共同的企業客戶將可以用單一用戶名登錄到任何一家公司的服務,並從兩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獲得技術支持。
甲骨文和微軟兩家公司正在千方百計爭取企業和政府部門客戶,這些企業和政府部門正在從傳統的自有數據中心切換到專業雲服務商提供的數據庫,而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目前全球市場份額最大的雲服務商,亞馬遜AWS。
另一方麵,在IDC發布的2018下半年中國公有雲市場半年報告中,阿裏雲市場份額由45.5%降至42.9%,亞馬遜AWS、騰訊雲等份額則略有提高。

在多年的發展中,雲計算市場格局並非一成不變,IDC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全球公有雲市場格局出現了5次更迭,AWS、微軟、阿裏巴等廠商市場份額迅速攀升,IBM份額逐年下滑,曾經的二號位RackSpace則從前五名中悄然不見。
但近兩年,在起步較晚的中國市場則出現了更多其他頭部挑戰者投入該領域,也成為了“雲端蛋糕如何分”這一問題的新變數。

從頭部企業更迭趨勢來看,時代在由硬件雲向軟件雲變遷,增值與差異化服務上的優勢也隨之凸顯。
有業內人士分析,雲增值服務市場將是四倍於雲計算的一塊大“蛋糕”。
這也成為了在接下來的競爭中,現有的頭部企業將通過怎樣的戰略在競爭中繼續擴大市場,“後起之秀”能否爭得一席之地乃至彎道超車的關鍵。
雲端競爭呈差異化,新老巨頭各顯神通
觀察當前雲端市場格局,除了雄厚財力,頭部廠商在技術與業務領域都有其獨到之處。
亞馬遜AWS作為最早的雲計算廠商,擁有著技術上的先發優勢和深厚積澱,保證了AWS自己定製的服務器機器成本更低,單台機器貢獻營收更大;其超過100萬的客戶數,又通過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數據庫等PaaS產品貢獻了高達60-70%的毛利等諸多優勢,使其在占據全球最大的市場份額的同時仍增速不減,營收與利潤率持續走高。
此外,AWS一直提倡雲計算服務工具化的理念,運維管理體係十分成熟,2017年,AWS共發布1430項主要服務和功能更新。
微軟Azure是全球唯一全麵覆蓋IaaS,PaaS和SaaS三大平台的公有雲服務。目前,微軟最為著名的辦公軟件Office係列均已實現雲上服務。
全麵是其最大優勢,而這也成為了其首先對開啟雲服務“兼容模式”的一大前提。繼與甲骨文合作之後,微軟或將還有進一步動作,以Azure的龐大架構為基礎建立雲服務聯盟生態,進一步向亞馬遜AWS發起挑戰。
阿裏雲則有著國內最好的雲實踐。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在阿裏巴巴完成“去IBM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的去IOE進程後,經曆了在天貓雙11、12306春運搶票、支付寶春晚紅包等大型考驗的“千錘百煉”,阿裏雲對海量數據高並發場景的處理可謂得心應手,實現了雲技術與集團業務的深度協同,新技術經過實踐驗證後再對外輸出。
而作為阿裏雲主要的對標公司,亞馬遜AWS的諸多優勢阿裏雲也或多或少有所具備:
阿裏雲與亞馬遜AWS是最早一批開拓PaaS市場的服務商,在PaaS方麵同樣有著先發優勢,在國內市占率排第一,付費用戶數超過100萬人次,PaaS層服務增值的客單價也穩中有升,保證了阿裏雲營收的持續增長;基礎設施完備,目前阿裏雲CDN覆蓋五大洲1000個以上節點,在全球17個地理區域內運營;亞馬遜AWS打通流量渠道,引入大量企業級客戶入駐每年純平台收入10億美金的Marketplace;而阿裏雲則利用自身電商平台的流量優勢,麵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廣泛客戶資源。
騰訊、百度奮起追趕,市場細化
如此看來,雲計算“三巨頭”可謂各具優勢。與此同時,BAT的另外兩巨頭騰訊與百度,也紛紛將雲計算服務提上了戰略要點,影響著國內雲計算市場的格局,在後發劣勢與馬太效應下,騰訊與百度無法正麵超越,因此,發掘各自的差異化優勢也成為了其重要課題。
6月4日,騰訊在內部郵件中宣布,將聯動集團市場公關團隊、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市場公關團隊,正式成立 CSIG 營銷管理委員會,由劉熾平(騰訊總裁)、湯道生(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CSIG 總裁)、劉勝義(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集團市場與品牌全球主席)擔任委員會發起者。
此外,分管集團市場與公關部的騰訊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擔任委員會負責人,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部以及CSIG市場團隊的總經理級幹部悉數擔任“管理成員”,來自品牌、市場、公關崗位的14位基層幹部組成“執行成員”。
從本次成立的委員會組織成員來看,騰訊未來或將結合其優勢特色文娛產業,整合其雲業務的市場營銷策略。
2018年遊戲市場受挫之下,騰訊尋求轉型,馬化騰曾多次談論技術與產業的結合,而CSIG營銷管理委員會的成立目標中也明確提及,要“建立品牌審視機製,追蹤客戶認知現狀;完善市場資源協同,圍繞產業場景進行整合營銷聯動;基於騰訊雲與智慧產業的業務特征,探索營銷模式;基於產業互聯網特點,進行組織能力建設。”
騰訊希望通過這一路線,打造專屬騰訊雲的品牌與差異化優勢,爭取市場份額來扭轉騰訊在雲業務利潤率方麵的虧損,甚至實現彎道超車。至於實際操作能否生效,還待後續觀察。
另一邊,銀聯商務與百度共建的金融雲在去年8月正式投產上線。
銀聯商務是中國銀聯控股的,專門從事線下、互聯網以及移動支付的綜合支付與信息服務機構。2017年,隨著終端增多,銀聯商務的服務體量開始成倍增長,係統壓力增大,銀聯商務啟動了新三年的IT戰略規劃,明確提出雲化、服務化的觀點。
銀聯商務技術管理部總經理吳宇暉、副總經理徐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前幾年銀聯商務嚐試了做一些雲計算相關技術的升級和改造,但受限於自身技術能力,加之雲計算本身對技術門檻的要求,走的不是特別的順利。銀聯商務需要找一個整體IT平台,最後基於雲平台聚合能力,在基礎雲層麵敲定了與百度智能雲的合作。
徐竹稱,銀聯商務與百度智能雲共建了金融級的公有雲。百度主要提供的是整個服務的IaaS、PaaS層麵技術支持,比如運維、場地,技術等;銀聯商務則更多地是麵向商戶提供服務,包括商超、地產、4S店類商戶。未來根據企業的需求,還會結合百度在雲和AI方麵新的技術、邊緣計算等應用能力。當企業前端問題解決後,接下來銀聯商務還會繼續展開新零售、後端物流、配送等業務,繼而提高商戶的營銷信息化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
“技術主義”的百度在雲計算領域卻並未走在前頭,盡管如此,其仍打算走依靠技術的路,結合銀聯龐大的商務生態打開市場。
結語
雲計算市場未來可能不會形成經典的雙寡頭格局,因為雲計算需要規模、資金,還有技術去支撐,而在多極寡頭格局下,差異化優勢是AWS、Azure和阿裏雲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騰訊、百度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如果善於利用自身的差異化優勢,在接下來的雲增值競爭階段或許可以實現飛躍——當雲技術從解決數據存儲、讀取需求轉向用解決數據利用需求時,雲服務競爭也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不但要吃飽,還要吃得好。
這也是阿裏集團CTO張建鋒在出任阿裏雲智能總裁後首次公開亮相時,談到阿裏雲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區別,特別提到“達摩院加持的雲”這一觀點的原因。
前穀歌首席科學家、現阿裏集團副總裁、阿裏雲智能數據庫事業部負責人李飛飛曾指出:“雲最開始隻是一個存儲設施,後來數據經過轉化得到信息,再形成商業決策,這才形成對企業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人工智能就是雲的戰略布局,是新的計算。雖然雲還包括硬件、平台、基礎設施和存儲空間,但雲的靈魂是人工智能。”
雲端的蛋糕不隻有第一層,還有第二層第三層,而誰能吃到最大的那一層,或許將在四倍於雲計算的雲增值服務市場決定。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幣團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43MB
下載
歐幣網交易所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safe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3.64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官網app蘋果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zb交易所app最新官網2024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派網量化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36.21 MB
下載
bitstamp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3.27MB
下載
v8國際交易所app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雷達幣交易所官方網站軟件安卓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歐意交易所官網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