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操作係統的技術難度不大,難度大的是生態。”——任正非
華為被穀歌斷供之後,餘承東宣布華為將自研操作係統,新係統被命名為“鴻蒙”,國外稱“ARK OS”,餘承東表示將於今年九月份推出。有人為華為捏了把汗能否在Android和iOS兩大巨頭夾擊之下活下來,也有人表示鴻蒙係統的全新架構將成未來操作係統標杆,但是無論怎樣,鴻蒙到目前為止都還屬於概念產品。所以這個題目說是談鴻蒙,不如說是談操作係統。
沒有曆史,就沒有未來。一起從操作係統的曆史來看看,鴻蒙到底處在怎樣的環境之下,華為將走向何處。
世界上操作係統生意做得最好的是微軟,但是世界上第一個做操作係統生意的不是微軟,Windows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用的係統。起步之初,Windows和他最大的競爭對手——蘋果係統相比,也差了整整一代,但是Windows卻能躍居其上,占據全球近九成的操作係統份額,操作係統的江湖裏,不一定是技術主導的。
1.商業操作係統的起點:Unix
世界上第一款商用操作係統是Unix,來自於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主要操刀手則是c語言之父——Dennis Ritchie。當時Dennis Ritchie在貝爾實驗室工作,隸屬於AT&T公司,與通用電氣、MIT合作一個操作係統項目,後來項目解體,Dennis Ritchie沒有操作係統可用,便自己寫了一個,這應該就是徒手寫代碼的先驅了。不僅牛人總是紮堆出現,優秀的作品也紮堆出現在一個大牛手中,Unix和C語言在Dennis Ritchie手中誕生之後,二者雙生共贏,開啟了一段傳奇曆史。後來的很多操作係統,包括我們常用的Mac OS、在程序員圈子內頗受好評的Linux都直接或間接和Unix產生著聯係。

但是那時候的操作係統和現在並不一樣,沒有圖形界麵,硬件方麵也沒有鼠標,用戶能看到的隻有一行又一行的代碼,普通大眾幾乎無法使用。能夠讓電腦和操作係統進入尋常百姓家,特別要感謝一個人,就是在電子消費品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的蘋果前掌門人——喬布斯。
2.Windows和Mac OS的恩怨
操作係統通常是和硬件相伴而生的,至少喬布斯這麼認為。喬布斯是一個有藝術家情懷的人,在他的眼裏,硬件和軟件是一體的,隻有完全兼容的硬件才能給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蘋果電腦和iPhone對喬布斯而言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所以他一直堅持軟件硬件一起賣,蘋果也從沒想要成為一家軟件公司。

大家都知道蘋果和Windows的宿怨已久,其源頭要從20世紀80年代說起,那時候喬布斯的蘋果公司已經基本成型,正在和著名的“藍色巨人”IBM公司鏖戰正酣,瘋狂地爭奪著個人電腦這塊蛋糕,那時候的比爾·蓋茨還隻是一個軟件開發商,完全沒有和這兩大廠商叫板的可能。那時候也還沒有Windows,隻有一個被稱做DOS的低端係統,卡頓,操作複雜,在市場沒有什麼競爭力。

1981年末,喬布斯邀請蓋茨參觀蘋果計劃推出的麥金塔樣機,想讓微軟幫他開發與這款新機器相匹配的應用軟件。在看演示時,比爾·蓋茨瞬間被其圖形界麵和方便靈活的鼠標配合給吸引住了,在此之前他完全沒有想到操作係統竟然可以做得這麼簡潔,心裏打起了自己的算盤:看來這是微軟DOS係統未來的發展方向。當時的喬布斯並沒有將DOS放在眼裏,評價DOS係統為“像屎一樣”。
牛人總是有超人的嗅覺,喬布斯雖然沒把DOS放在眼裏,但是也沒敢輕視比爾·蓋茨,在和其合作的同時,也強迫蓋茨簽下協議,承諾微軟不會把為蘋果編寫的軟件用於任何非蘋果公司製造的計算機上。可是喬布斯百密一疏,該協議沒有禁止微軟編寫類似麥金塔的操作係統,微軟在給蘋果編寫應用程序的同時,開始開發自己的Windows操作係統。這也是為什麼在操作邏輯上二者總是“唱反調”——MacOS的退出/取消鍵在左上角,Windows在右上角;MacOS滾輪向上是網頁往下,Windows則是向下,這一點至今也被很多用戶吐槽。
微軟在給蘋果編寫應用程序的同時,開始開發自己的Windows操作係統,但是這個時候的Windows還不足以對蘋果的麥金塔係統構成威脅,Windows的崛起源於微軟的另一個決定:比爾蓋茨將Windows的價格下降到5美元,這個超低的價格讓很多用戶連盜版都懶得裝,由此Windows迅速崛起,占領了大片市場份額,在矽穀奠定了其霸主地位。比爾·蓋茨也不再是那個溫和的程序員,而是變成了矽穀的一頭雄獅,對蘋果,對整個軟件行業張開了自己的口。
3.Linux的崛起——我是你可怕的噩夢
微軟的操作係統生意起步之後,迅速成長、蛻變,占據了全球大部分市場,微軟從以前那個小小的軟件供應商,成長為了可以和蘋果分庭抗禮的軟件企業,但在同時比爾蓋茨將編程開發這樣一個建立在知識共享的行業變成完全商業化且高度閉源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滿。
Eric Raymond正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一名自由主義黑客,也是《大教堂與市集》、《unix編程藝術》的作者。一次開發者大會,他遇到一個微軟工程師,看見衣服上Microsoft的標誌便詢問對方:“你為微軟工作?”當那位西裝革履的工程師帶有嘲諷和鄙視看著這個衣著普通的黑客回複:“是啊,你呢?”Raymond送去了一個微笑:我是你們可怕的惡夢。

在操作係統界,Unix的光芒照耀世界,在Unix之後崛起的還有Linus Benedict Torvalds和開源精神。Unix背後有貝爾實驗室的大牛加持,自然性能無敵,但是後來所有權幾經輾轉歸屬到AT&T旗下,作為一個商業公司產品,Unix的價格也上升到4000美元,成為一款三思而遠離的產品。這一閉源讓原本教《操作係統》的Andrew Tanenbaum教授沒有了“操作係統”, Andrew也再一次證明了大牛總是紮堆出現的這條定理,Andrew一咬牙,狠狠心,寫出了一個兼容Unix的操作係統,後來被稱作Minix。這一段代碼可以說是Linux的火種,讓遠在瑞典的Linus Benedict Torvalds也走上了他無數前輩的道路,不給用,那就自己寫一個操作係統來用。僅僅兩個月後,一個“千瘡百孔但卻碰巧可以使用”的磁盤驅動程序和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文件係統就誕生了,這就是第0.01版的Linux。隨後Linus將操作係統上傳至FTP,並公布了全部源代碼。在USENET討論區,Linus闡述其初衷:在新操作係統中,“人們可以自己編寫驅動程序,可以隨意修改操作係統以適應不同需求,可以嚐試在Minix上運行所有程序,這是Minix從未有過的美好一天。”
隨後的開發者都遵循著Linus的開源精神,崇尚知識共享,公布源代碼,由於內核出自Linus,在一個開發者的建議下,Minix也改名為Linux,不斷壯大。今天在全球前500台超級計算機中,有413台選用Linux。這些計算機遍布世界各地的多個行業,共同主宰著這個智慧的地球。大到航天科技,小到IC卡芯片,無不存在Linux的影子。
4.國產操作係統
在互聯網發展的曆程中,每一次成功的案例都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革命,站在浪潮之巔,就算你不動,這股浪潮也會推著你前進。而對於華為來說,則是被逼上了這股浪潮,華為否成為下一個弄潮兒?
其實華為不是國內第一家做操作係統的,也不會是最後一家。早在1990年,在中科院院士倪光南的率領下,中國就推出了自己的操作係統——紅旗Linux。

在成立僅1年後,紅旗Linux成為北京市政府采購的中標平台。這次采購在行業內影響重大,當時,包括紅旗、永中、金山等國產軟件均中標,而微軟卻意外出局。這是紅旗的“輝煌時刻”,也成為了頂點,倪光南的助手梁寧後來回憶起這段時光,她將其形容為大潰敗,紅旗宣布與國產辦公軟件永中合作,將紅旗Linux和永中Office聯合銷售,永中office、金山WPS等國產軟件均基於Linux進行的開發,這也意味著,他們與微軟Office有兼容性問題。當時聚集了國內一大批人員研究如何破解微軟的文檔格式,以實現讀寫和存儲的完美兼容,但效果並不理想,“我們沒有搞定用戶體驗”。 在真正的用戶使用中,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文件換了一個機器之後打不開或者亂碼,而微軟當時占據著中國大部分市場,由此看來,當年比爾蓋茨的“5美元”之戰,贏了。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幾乎無法打贏的戰爭。
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說,操作係統不是難在技術,而是難在生態。
5.鴻蒙操作係統
穀歌斷供之後,華為消費電子首席執行官餘承東(Richard Yu)表示,華為將“被迫推出我們自己的操作係統和生態係統”。這套係統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和智能穿戴等設備,統一成一個操作係統,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和所有Web應用。如果安卓應用重新編譯,在這套操作係統上,運行性能提升超過60%,這是麵向未來的微內核。
對於華為這樣的公司,打造一款操作係統自然不是難事,難點也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說——生態。在手機操作係統,已經形成了Android和iOS兩大生態,而iOS為自家使用,在非蘋果領域,幾乎是Android一家獨大,華為自造鴻蒙,首先麵臨的就是Android這座大山和其近七成的市場占有率。

筆者看來,華為要想鴻蒙係統站穩腳跟,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與上遊硬件的兼容性,我們知道華為擁有自己的麒麟芯片,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鴻蒙係統是麵向麒麟芯片自用還是麵對廣大手機生產廠商,除華為手機以外,小米、OPPO、vivo等能不能用?第二,用戶問題,推出鴻蒙之後,誰會願意用?在用戶上麵,華為有自己廣闊的用戶群,這一部分相比當年紅旗的勢單力薄大有不同。另外,近年來華為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逐步攀升,今年Q1華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增長達到了283%,5G對於華為來講是一個巨大的風口,在萬物互聯時代,智能設備的互聯尤為重要,華為在這一點占有極大優勢。第三,生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誰會願意在鴻蒙係統上進行軟件開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用戶對操作係統不具有選擇權,而是掌握在APP開發商手中,另外,鴻蒙係統上的APP能否和Android兼容?從操作係統曆史可以看出,技術的頂尖對於一款操作係統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下遊開發商的采用和用戶群的擴大才是核心問題。
對於華為現狀來說,有“安卓模式”和“蘋果模式”,“安卓模式”意味著兼容性的擴大,提供軟件服務,但同時也一定會遇到穀歌更加劇烈的狙擊,“蘋果模式”則是隻供給自家產品使用,針對麒麟處理器打造,提升用戶體驗,同時打造生態也變得更為困難。然而話說回來,互聯網時代,一切皆有可能,能走出一條“華為模式”也未可知。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華為本質上是一家設備製造商,以通信起家的,此前就華為要不要做手機任正非還為此拍過桌子“誰要是再提做手機,我就開了誰?”。後來由於任總大度並沒有開了誰,華為的手機業務也是風生水起,逐漸成為消費電子市場霸主之一,其中反映出來任正非的態度就是——專注,起先華為隻想做好設備製造,現在華為也不想染指操作係統,如果不是逼不得已,從企業文化和戰略來講,華為都會選擇和穀歌長期合作。從另一方麵來講,華為起先立足於通信,後來成名於消費電子,有了華為手機和筆記本,加上海思的芯片,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體量了,如果華為再進軍操作係統,華為的體量將進一步擴大,以至於“臃腫”,這樣大的體量,華為不一定能吃得消。
綜上,筆者認為華為應該不會選擇進軍軟件行業,而是選擇自家設備采用的模式,另外,原本鴻蒙就是備胎計劃的一部分,鴻蒙係統存在的意義在於“救亡”,而不在於擴大業務範圍,被加入實體名單之後,華為實力本就削弱,這個時候再擴大業務,隻會再樹強敵。另外,在可穿戴智能設備、汽車操作係統等方麵,華為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萬物互聯將成為華為一個巨大的跳板,在5G方麵華為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可以看到,華為已占“天時”、“地利”,在下一個互聯網浪潮,華為很有可能就是那個弄潮兒。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熱幣網交易所app官網版安卓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必安交易所app官網版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龍網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53.33M
下載
雲幣網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14.25MB
下載
幣u交易所鏈接
其它軟件150.34M
下載
唯客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59.95MB
下載
比特港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
gdax數字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app官方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中幣交易網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