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錯過移動時代,為什麼還可以活過來?IBM為什麼賣掉PC業務?瑞幸是星巴克的中國版嗎?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顧客不足時,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一直堅持認為,作為企業最高負責人,在戰略上一定要有很強的能力。
過去為什麼不需要特別在意戰略呢?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各個行業都是供不應求的狀態。進入一個行業,隻要認真去做,就會有機會的。
今天,大家可能會喜歡用“不確定性”之類的概念來詮釋這個時代,實際上,我很早用了一個詞,叫“顧客不足”。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實際上就是顧客不足。
舉例子來講,為什麼現在這麼多線上的企業,卻一定要攻線下?我們每人一個手機,據統計,全球人均手機使用時間為3.9小時,中國人均手機使用時間為4.2小時。也就是說,一天四五個小時在線上的時間基本被占滿了,你就隻好轉到線下來。
顧客不足的時候,企業存續的關鍵就在戰略上。戰略的起點是顧客和顧客價值,戰略就是要解決根本性的問題。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訓練核心團隊戰略思維—通過訓練,讓核心團隊的思維一直能跟顧客和顧客價值在一起。
微軟錯過移動時代,為什麼還可以活過來?
德魯克並不是一個做戰略研究的人,但是他的思想給我在戰略上最大的幫助,就是他希望大家記住有兩個東西要保守,一個叫財務保守,一個叫法律保守。
現在我們來看看微軟案例。微軟其實錯過了移動時代,但是為什麼我們還不擔心微軟?到了2015年,它其實又恢複過來了。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就是因為微軟非常有錢,它一定要保證賬上有幾百億美元的現金和短期票據。所以雖然它硬生生地錯過了移動時代,但是它還是可以拿這幾百億去把新機會創造出來、培育出來,直到再做出來,由此快速進入雲時代。
這些真正持續成長的企業都有一個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它必須有一個好的現金能力,這可以讓它應對技術變化、市場變化。這就是當年稻盛和夫聽到鬆下幸之助演講說“做企業必須有自己的蓄水池”時,他猛然過電一般被震到的原因。
那反過來,我想問一句話,你的企業正在為奪市場而犧牲利潤嗎?這也是我非常想提醒企業家的,如果是一個階段性的行為,你這樣做無可厚非,但你不能說整個行業現在就是這樣,你必須承諾自己:用多長時間,把利潤拿回來?
IBM為什麼賣掉PC業務?
IBM在做電腦的時候,它提供的最大價值就是能做兼容機。而在它之前的,主要是蘋果,它不兼容。所以,其實很多人不能用這個電腦,它跟很多的產業不相關,隻能用它的邏輯去做。
IBM決定滿足這個巨大的潛在需求,決定做兼容機。當它開始做兼容機的時候,IBM就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PC公司。接下來,電腦的概念從to B開始轉向to C,價值就開始轉移了。也就是整個產業的價值轉移了,產業價值邏輯也就改變了。
在PC產業價值邏輯轉移中,出現了康柏電腦和戴爾電腦,它們都比IBM做得好。IBM在這個過程當中,加快擴大規模,以獲取整機價值,把這個繼續做好。
PC行業繼續發展,我們看到to C的電腦核心價值不再是整機,而是操作係統、芯片和運算速度。發展到這個階段,誰最厲害?微軟和英特爾。大家看到,就在這個時間,IBM決定不再繼續做下去了。因為它最擅長的整機已經沒有了核心價值。這就體現出了IBM在戰略上的聰明之處,在2004年,搶在價值轉移的臨界點到來之前,用一個好價錢把電腦賣給聯想。
這就是我要告訴你的—戰略上選擇做什麼,不做什麼,第一個要考慮產業價值轉移。
如何考慮產業價值轉移?我們關注的東西叫做“邊界”。如果你做的效率比別人高,成本比別人低,你就繼續做。如果你做的效率比別人低,成本比別人高,在戰略上來講,其實就應該退出。
這就是為什麼說,戰略在本質上是選擇做什麼,不做什麼。也就是說,你第一個要討論的其實就是產業價值轉移。或許你沒有更多路,但是你必須要求自己朝這條路線上走。
就像IBM,它就不能一直隻做整機。你看,當它轉向to C這個部分的時候,IBM是繼續擴大它的規模的,以獲得最高的生產效率和製作成本的效率;但是當它發現已經不能再拚成本的時候—因為沒有力量,它就決定離開這裏了。

瑞幸是星巴克中國版嗎?
戰略一定是把商業模式講清楚。在商業模式裏麵,第一個是什麼?大家應記住—客戶價值主張,這是要非常明確的。
瑞幸咖啡的客戶價值主張非常明確:“好咖啡,可以不貴。”就這一句話,就講清楚了。你要喝貴的咖啡,去別的地方;你要找咖啡喝,我這個地方就是好咖啡,而且不貴。這就是瑞幸的價值主張。
星巴克的價值主張也很明確:“給你一個第三空間。”在你繁瑣的商務生活當中,給你一個愉悅的、可以交流的、安靜的第三空間,這是星巴克的價值主張。
一個是賣空間的,一個是賣便宜好咖啡的,兩個就完全不一樣。所以,你不太可能看到它們的競爭。有人一直說它們是最大的對手,我認為不是,因為它們在戰略上就走了不同的路徑。實際上,它們各自有非常清楚的客戶價值主張。
另外一個例子—格力,怎麼一下子衝入大家的心呢?“好空調格力造!”一句話就深入人心,因為就這一句,明確地表達了客戶價值主張。直到今天,我們還是認為格力的質量管理體係是最好的。
所以說,你的客戶價值主張,其實就是你整個戰略最重要的一個呈現方式,你要非常明確地把它說出來。
數字時代,企業必須要同時有兩組戰略
之前,商學院裏講戰略時都認為,一個企業就是一個戰略。數字化生存時代,我發現,企業必須同時有兩組戰略。一個是為經營做的戰略,基本上體現在你的市場和競爭中,我們叫經營級別戰略。另外還必須有一個叫公司級別戰略,是為成長所做的。
為什麼我們以前不太強調這個?原因在於,過去的戰略都是為經營做的,或者說是為競爭做的,競爭贏了,就認為成長性也就解決了;但是今天不是,今天你即使競爭贏了,你還是解決不了成長的問題。
所以今天,在戰略當中實際上是分兩個級別的戰略:一個級別是經營級別的,主要是在市場當中,它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其實是營銷。營銷在經營級別當中,某種程度上就是公司戰略,這兩個是合並在一起的。
大家經常犯的錯誤是,把戰略跟營銷脫離開。如此,你在經營上肯定是會出問題的。經營級別的戰略,就是在市場中取勝,所以它會體現在營銷上。所以你在討論營銷的時候,一定要讓你的戰略跟營銷之間關聯,作為決策者,你一定要求自己這樣做。
而同時我們必須要有為成長做的戰略。如何區別這兩個戰略?
企業的難題就在於要同時運行兩個戰略。在執行層的人,需要做好經營級別戰略。但是企業家和核心層,就必須同時做好成長戰略,同步做兩個戰略,這就是我要提醒企業決策者的地方。你不要把成長戰略也推給執行層的人,他們無法為此負責。關於成長的部分,就是企業家和核心團隊要做的,這就是我需要你懂的部分。

如何實現戰略的行動轉化?
在和企業交流的時候,碰到這樣的問題:如何把戰略思路和規劃轉化為實際行動?要建立一種什麼機製來促進戰略的落實呢?
我的建議是:
當你把戰略確定、規劃確定了的時候,有三個事情非常重要。
第一步,一定要做出樣板工程,做出示範。你得用盡一切力量,把你做戰略選擇的那個推向成功,別人才會相信你。
第二步,持續培訓學習,幫助員工將你的規劃和戰略轉化成行動方案。因為你的整個班子不見得所有的事情都能轉化出來,你得讓員工也能轉化。
第三步,培養人,培養領軍人物,非常重要。
本文刊載於《銷售與市場》雜誌營銷版(原渠道版)2019年09期,轉載請注明出處。(作者: 陳春花)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
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
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
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
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
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
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
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
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