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orAemon
今日,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發布一則聲明稱,近日,有媒體宣傳微軟員工於偉在任職微軟期間的工作事跡,報道嚴重失實。

聲明指出,媒體報道集中宣傳的員工於偉,從未擔任過所謂“微軟高管”。該員工因違紀以及道德問題,2018年初已被開除。報道中所謂“25億”、“帶領團隊僅用2年多的時間,就成功助力必應廣告起死回生”、“看這個人如何搞定蓋茨成為微軟合夥人”、“發展與困境?微軟高管:逆勢營救,總有破局之道適合你”等博取眼球的說法,均嚴重失實。
如今,在自己工作履曆誇大過往經曆、為自己貼金的人並不在少數,前東家也都是寬容對待,但是能讓微軟官方發布一則“打臉”聲明,卻實屬少見。
那麼,聲明中提到的“於偉”是什麼來頭,為什麼微軟要專門為他做出澄清呢?
於偉:入職微軟十年不到即成“全球合夥人”
微軟聲明中指出的“媒體集中宣傳”的報道,主要是指近日被多家媒體轉載,由環球大佬發表的《賺25億的微軟最年輕合夥人隻靠一個邏輯:目標感|《環球大佬》奇霖靜心出品》一文。

該報道已被多家媒體轉發
三言財經粗略統計,已有數十家媒體以不同標題轉載該文。
該文以人物事跡和采訪模式,講述了於偉的故事。文章開頭便強調於偉畢業於中國科大計算機係本科,美國華盛頓大學計算機係碩士,美國馬裏蘭大學電子和計算機工程係博士;全球知名人工智能專家,曾任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微軟全球合夥人,是微軟升職最快的員工之一。
全文對於偉的事業成就描述的可謂“神乎其神”,指出其進入微軟後,主攻手寫識別項目,並且僅用3個月就將手寫識別正確率從75%提升至98%。由此獲得比爾蓋茨的誇獎和微軟“金星獎”。
2009年,Windows 7發布後,於偉加入必應團隊,負責必應商品搜索和排序算法;2011年下半年,其又加入必應廣告團隊。文章指出,在2005年至2011年間,必應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1年虧損額甚至高達25億美元。
於偉加入後,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用戶搜索意圖與廣告的匹配問題。到了2015年,必應廣告實現首次盈利。按照於偉在采訪中的表述,他隻花了不到兩年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由於工作卓越的表現,於偉於2016年成為微軟公司全球合夥人。
以上內容其實就是該媒體報道的“幹貨”部分,剩餘內容則大多是是宣傳於偉的“雞湯”式內容。
按照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今日的聲明所述,一方麵於偉根本不是所謂“微軟高管”;另一方麵,文章中所描述的那些“力挽狂瀾”的操作,也不屬實。
那麼,於偉這個所謂“微軟全球合夥人”、“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的頭銜是怎麼回事呢?
合夥人其實隻是職級 存在翻譯問題三言財經調查發現,早在2017年,於偉就以“微軟全球合夥人”的頭銜對外宣傳。

2017年時有關於偉的通稿已經是頭銜已經是微軟合夥人了
2017年有幾篇於偉做有關人工智能演講的新聞通稿,使用的頭銜便是微軟全球合夥人。

2018年初媒體報道於偉離職時使用微軟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頭銜
2018年初,媒體報道於偉離職時使用的頭銜則是微軟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但那時媒體並未報道其離職原因。


於偉的領英頁麵和工作履曆介紹
在領英中,三言財經發現了於偉的個人檔案。根據其領英中公示的工作履曆,於偉於2006年8月入職微軟Windows部門,擔任Senior Software Design Engineer,即為高級軟件設計工程師,負責為Windows 7和Windows Phone 7.5開發針對東亞語言(中文,日文和韓文)的手寫識別技術;2009年10月至今,擔任Partner Eingineering Manager,即為合作夥伴工程經理。負責帶領工程師和機器學習科學家團隊開發AI產品。
根據領英上提供的信息,於偉的確如微軟聲明所述,並非高管。不僅如此,其“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的頭銜真實性也存疑。

於偉的百度百科詞條頁麵
比如於偉有關“副院長”職稱,在網上就存在稱呼不統一的現象。其百度百科介紹中,就出現了前後不同的兩種“副院長”職稱。百科中“人物介紹”欄目稱於偉是“原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工程院副院長”;但人物曆程中又稱其是“原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

據百度百科的曆史詞條編輯記錄顯示,於偉詞條於2019年3月26日創建,經曆7次修改,最終版本是於2019年4月18日完成,編輯者均為同一昵稱。

微軟官網中亞太研發集團及下設機構介紹頁麵
實際上,並不存在“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工程院”這個機構,“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下設多個研究機構,其中包括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亞洲工程院以及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等機構。

而至於於偉的另一個頭銜“微軟全球合夥人”的概念,則更有些奇怪。如果按照通常理解,“合夥人”這個概念應該是其以資金或者技術等手段參與微軟投資,成為合夥人。
有網友解釋稱,所謂微軟合夥人,實際上是翻譯問題。也就是英文“Partner”的概念,這裏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合夥人”理念,實則是微軟公司的職級區別。

網上關於微軟員工職級的介紹
根據網上流傳的微軟員工職級介紹,微軟級別決定工資和獎金大致範圍,級別越高收入越高,責任也更大。級別大致以數字形式,從59開始至80不等,59以下的主要是秘書和普通員工之類的。而職位名稱中帶有"Partner"則是68級,該級處於中間位置,低於VP,不屬於高管範疇。
以領英信息為準,於偉的Partner Eingineering Manager (PEM)職稱實際上並不是高級別職位,翻譯過來也應是“合作夥伴”的意思,和傳統意義上“合夥人”區別較大。那麼“PEM”這份工作實際上是圍繞著微軟的合作夥伴生態,支持部門發展的。
2017年,於偉便以“微軟全球合夥人”頭銜對外宣傳,根據今日微軟聲明,2018年初其被開除,而開除理由是“違紀和道德問題”。那麼現在看來,似乎於偉被開除可能涉嫌誇大頭銜,利用微軟背書等原因。
“愛吹牛”的前微軟員工有趣的是,有過在微軟工作經曆,出來愛“自誇、吹牛”的人不止於偉一個,例如李開複和唐駿。其中,李開複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前身,微軟中國研究院創辦者。

李開複
創新工場李開複也曾被方舟子“打假”過。李開複曾就讀於卡內基梅隆大學,獲計算機學博士學位,後擔任副教授。1990年至1998年,李開複先後就任於蘋果公司和SGI電腦公司。1998年,李開複加入微軟,並創建、領導微軟中國研究院,即為現微軟亞洲研究院。2005年,李開複擔任穀歌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2009年李開複創辦創新工場。
2011年11月,方舟子質疑李開複在自己的書中“拔高”了曾經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時的職稱。此外,方舟子和李開複在這件事中竟然還扯上了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奧巴馬上任後,李開複在各種場合均提到他跟奧巴馬是哥倫比亞大學政治係的同班同學。但方舟子指出,奧巴馬在哥大求學經曆連美國媒體都不清楚,而且奧巴馬轉學過後,李開複已經轉去計算機係。對此,李開複表示自己轉係後,仍輔修政治係課程,和奧巴馬存在同堂上課可能。
2011年11月29日,李開複對此事道歉,他表示:“對於書中不嚴謹不謙虛的部分,我虛心接受、深表歉意並將作出修改”;30日,李開複公布校方證明和聘書,證明其確實得到學校任命,隻是時間上和李開複書中描述的不符。對於和奧巴馬同堂上課問題,李開複則表示以後將不再引述容易造成自誇印象,而又僅僅是耳聞之事。

唐駿
唐駿是中國著名職業經理人,其履曆可謂亮眼,曾留學日本和美國,人稱“打工皇帝”。1994年唐駿加入微軟總部,先後擔任微軟全球技術中心總經理,微軟中國公司總裁。微軟曆史上唯一兩次獲得比爾蓋茨傑出獎,最高榮譽獎的員工就是唐駿。2004年,唐駿出任盛大網絡公司總裁;2008年出任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2015年1月出任微創(中國)董事長。
2010年7月,以打假出名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微博中以多項證據指出唐駿“美國加州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和“卡拉OK打分、大頭貼照相機”兩項專利以及個人創建公司經曆均係造假。唐駿後以出示學位證書證明自己是美國西太平洋大學博士,但方舟子又指出該大學是賣文憑的“野雞大學”。2012年6月,唐駿在北京大學的一場演講中為“學曆門”事件道歉。
當然,說微軟出身的人都愛“吹牛”有些誇大其詞。實際上,從微軟出身的“名人大佬”非常多。
張亞勤
李開複離開微軟後,接任其為微軟中國研究院的便是張亞勤。1999年,張亞勤加盟微軟中國研究院,出任首席科學家;2000年,擔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2001年11月,微軟中國研究院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張亞勤任首任院長;2006年,張亞勤成立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並擔任亞太研發集團主席。
2014年9月,張亞勤加盟百度,出任公司總裁。
張宏江
1999年,張宏江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一年後出任副院長,2003年創立微軟亞洲工程院。2006年,微軟亞太研發集團成立後,張宏江擔任首席技術官。
2011年,張宏江加入金山集團,任CEO。
2016年12月,張宏江宣布從金山退休,加入源碼資本,任投資合夥人。
王堅
王堅1999年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負責用戶界麵、機器學習等研究。
2008年,王堅加入阿裏巴巴擔任首席架構師,負責阿裏雲計算項目。2012年,被任命為阿裏巴巴CTO,啟動了“YunOS”項目。
馬維英
2001年,馬維英加入微軟研究院;2017年加入今日頭條,現擔任今日頭條副總裁,負責今日頭條人工智能實驗室。
湯曉鷗
2005年至2008年期間,湯曉鷗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擔任視覺計算組負責人。2014年,湯曉鷗創辦商湯科技。
王海峰
王海峰與1999年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於2010年加入百度,先後為百度創建自然語言處理部、互聯網數據研發部、推薦引擎和個性化部、圖片搜索部、語音技術部等研究部門。2018年5月晉升為百度高級副總裁。
林斌
林斌1992年加入微軟,任職軟件開發工程師;2000年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2003年和張宏江、張亞勤一起創辦微軟亞洲工程院,任工程總監;2010年11月,任小米總裁;2014年後負責小米銷售、營銷、物流;2017年11月,林斌兼任手機部總經理。
趙峰
2009年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2015年9月加入海爾集團,現任海爾集團CTO、副總裁。
李世鵬
1999年,李世鵬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2015年10月,加盟硬件供應鏈資源鏈接平台硬蛋,擔任CTO;2018年5月加入科大訊飛,任副總裁、訊飛AI研究院聯席院長。
芮勇
1999年,芮勇加入微軟美國研究院;2010年出任微軟亞洲工程院副院長;2016年11月,芮勇加入聯想集團擔任CTO。
上述十名“大牛”均在微軟研究院內有過工作經曆,並且他們所獲得的成就也非常高。而且,從微軟走出的“大佬”遠不止這些人,說明微軟為各行各業培養了很多優秀人才。
媒體太缺大佬,盲目迷信“合夥人” 於偉疑似為區塊鏈發幣項目站台回到本次的“於偉事件”,通常來說,“高管”誇大個人工作經曆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事,少見前東家專門發聲明辟謠。
這次微軟特地發聲明澄清,無非就是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可能是於偉過分“神化”自己。比如他的頭銜,聽上去就很“高大上”,能成為微軟這樣大公司的“合夥人”,很容易就造成較大輿論影響,這是微軟方麵不希望看到的;
其次,這次微軟站出來發聲也可能是其公司架構體係導致對不良影響反應遲鈍,“造假高管”太多積壓到“忍無可忍”。

微軟亞洲研究院管理團隊頁麵
這種架構問題直觀表現就是職位頭銜有些複雜。比如微軟亞洲研究院官方團隊介紹頁麵中,除了一名院長外,一共就有八名副院長。如果很多人都掛著這種“副院長”職稱,真出幾個濫竽充數的,也不好分辨。
第三,媒體們也是“太缺大佬”了,以至於為了大佬而大佬,沒有大佬哪怕憑空捏一個也要宣傳。
第四,大眾對“合夥人”這個詞也有著某種程度上的迷信和崇拜:
創業公司裏,有不是股東的、沒有控製權的、隨時可被趕走的合夥人;保險公司裏,銷售保險的小團隊裏的人,可以被稱合夥人;谘詢公司裏的講師,按照某種獎勵機製,也叫合夥人;微軟的合夥人“partner”隻是一個職級,翻譯過來被神話。
合夥人一詞就像“投資人”,以為搞投資的都是有錢的。
所以,於偉這樣的人便可以利用信息不對稱,瘋狂宣傳自己。
有網友稱,這一陣集中出現的針對於偉報道是因為其要開始發幣,目前正準備提前造勢。而那篇宣傳於偉的報道文章裏,壓根沒有介紹他的創業項目,純粹包裝自己,不合邏輯。

Tripio項目介紹頁麵

Tripio項目介紹中於偉係該項目顧問
根據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旅行服務市場平台,Tripio的項目介紹,於偉目前擔任該項目的顧問,其顧問簡介中,同樣使用的是“微軟全球合夥人和微軟亞太研發工程院副院長”頭銜。

Tripio項目核心成員

這個項目創始團隊大部分來自藝龍旅行網,主要做“去中心化”的住宿旅行業務。不過截止至發稿時,該項目所發行的幣,幣價隻有2分錢。

巧合的是,這個項目於2019年9月24日召開了線上發布會,恰好和環球大佬那篇報道發布時間一致。
因此,最近這篇報道,很可能是於偉或者該項目方宣傳、造勢的行為。
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在今日聲明中指出,還將繼續深入調查此事,或許隨著官方內部調查深入,有關於偉其人,會有更多真相浮出水麵。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
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
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
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
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
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
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
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
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