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公司發展到一定體量,具有一定的資本能力,往往在進一步的發展和擴張過程中,會用到一個重要的手段:並購。特別在新業務的擴展上,與其單獨再從頭做起,還不如收購市場上已有的市場位居前列的公司來的合算。當然,並購之後的整合也是非常大的挑戰,所以大型並購常常失敗,也在於此後的整合上。

這幾年,騰訊和阿裏的投資,甚至收購動作已經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這也是市場巨頭的必由之路。而在美國市場,科技公司中的微軟、穀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也構成了所謂的“The Big Five”,它們的總市值高達4.4萬億美元,是美國市場市值最大的公司,它們的收購動作也非常頻繁。最近,正好看到一張介紹五大收購的信息圖,呈現給大家。

從收購數量來看,穀歌母公司Alphabet的收購案高達236起,位居第一,當然,其中很多是技術公司收購,額度不見得很大,而且涉及領域專業,所以看到這個數字你可能無法相信,沒聽說啊。而微軟緊隨其後,收購案達到了225起,蘋果盡管公司曆史很長,但是收購上並不那麼生猛,收購案109起,而這五大中最年輕的Facebook以79起收購位居第五也在預料之中。

我們先看看全球最大市值的公司微軟,其市值在萬億美元左右,盡管一度沉淪,但是也王者歸來。在微軟的收購史中,最大一筆收購就是262億美元拿下職場社交巨頭Linkedin,這也是五巨頭最大的一筆收購。從當時坊間評論來看,對這起收購還是有爭議的,因為咋一看這是“社交”啊,跟微軟氣質不符,但是嚴格來說,商業模式上它又具有很強的to B和數據屬性,其實算一種SAAS服務,如果微軟給予充分的授權,不瞎指揮,應該也是對微軟業務的有力補充,何況其B端客戶也是微軟企業服務的潛在客戶。目前來看,Linkedin被收購後發展不錯,不說如何爆發,至少也是穩的。
而就在去年6月,微軟又以75億美元收購了GitHub,即IT工程師圈子戲稱的最大“同性社交網站”。當然,這是一個技術服務平台,為大量技術項目提供了代碼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服務,且大大有利於協同作業,特別在一些開源項目中應用廣泛,所以說它“社交”好像也有些道理,憑借這個平台,微軟也確實深深嵌入了開發者社區中。
對於微軟來說,85億美元收購skype也難稱成功,作為當時網絡電話、視頻會議等場景口碑極佳的產品,被收購後在個人市場逐漸凋零,在企業市場也麵臨ZOOM等產品的挑戰。

當然,說到失敗收購,諾基亞那筆72億美元的案子已經載入商業史,不過需要放到類似“大敗局”的章節。這筆收購反映的其實是當時微軟戰略上的失當,試圖躋身移動通訊市場,特別是消費品市場,卻節節敗退,最後又與另一位失意者諾基亞走在一起。回頭看,當時微軟真的有必要在這個市場死磕到底嗎?據說當時,對於這起並購案,微軟內部的一位高管薩提亞·納德拉提出了反對,而在這起並購終於步入失敗,微軟也有沉淪之勢後,納德拉成為了微軟新任CEO,帶領微軟進行戰略轉向,並逐步走向新的成功。

在五大科技公司中,亞馬遜的科技含量似乎有爭議,畢竟,它是“電商”,但是也正是它率先成功的讓雲計算這樣的商業模式問世。
從其曆史大額並購來看,也與其業務模式很登對,比如12億美元收購謝家華創建的當時美國最大的鞋類電商Zappos,正是亞馬遜線上業務的擴張期,需要穩準狠的在主要品類都占據絕對領先的位置。

而在亞馬遜尋求從線上到線下的擴展後,也沒有完全從頭開店,137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一時間成為跨界焦點,畢竟,它一下子將亞馬遜曆史上的收購記錄拔高了一個數量級,也充分體現了其戰略決心。
9.7億美元收購Twitch讓亞馬遜切入了在線遊戲流視頻領域,而12億美元拿下Pill Pack讓其擴展了在線藥品銷售的覆蓋麵。最有趣的是10億美元收購Ring,一下子又邁入了家庭安防領域,結合快遞到家的場景,大家也在紛紛猜測這筆收購是否又是什麼深謀遠慮的布局呢。

穀歌母公司Alphabet的並購案讓公眾最熟悉的可能就是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了,但是其收購這家老牌通訊公司的目的又似乎不是一般消費者能看透的,行業普遍的觀點在於,作為安卓係統背後的掌舵者,它需要擴充自己在移動通訊領域的專利庫,以便在與蘋果等業內公司的競爭中避免留下這方麵的把柄和攻擊點。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盡管後來在相關業務上也賠了些錢,但是這筆收購也稱不上失敗,至少此後安卓係統的發展勢頭凶猛,而且確實在法律上沒有出現嚴重的麻煩,何況之後還將其中的機頂盒業務23.5億美元出售,最後還29億美元將手機業務和品牌賣給聯想,從戰略目標到最終結果比微軟收購諾基亞還是靠譜了很多。

穀歌最成功的收購或許還在早期,比如2006年收購YouTube一下子占據了今後極大一塊流量業務,2007年拿下的DoubleClick可謂見證了此後十年的互聯網點擊廣告史。

說起蘋果的收購,可能最重要的就是1996年4億美元收購NeXT,因為那筆收購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這家公司,不如說是為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此前從蘋果黯然下課的史蒂夫喬布斯,可謂一出“複辟式”戰略收購,後來的故事不用多說了,我們都知道那是一個傳奇。

對於蘋果的用戶來說,看著可能最有感覺的收購要數30億美元拿下Beats,不但擴充了產品線,也可以更好的優化Beats耳機等產品,提升用戶體驗。4億美元收購聽音識歌的Shazam,讓人一看就有感覺,畢竟結合蘋果的多媒體業務,可以識別和擴展的場景就更多了,而且確實這筆收購之後,Shazam用戶大增,還實現了盈利。此外,5億美元收購Anobit,6億美元收購Dialog Semiconductor都是提升蘋果在芯片、閃存等硬件領域能力的舉動。
從蘋果的收購來看,主要目標指向其實都是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那種看起來跨界的大收購都沒有。曾經,一度傳言蘋果要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甚至一幫分析師認為蘋果該收購特斯拉,從其傳統來看,要邁這麼大的步子顯然還需要極大的決心。

Facebook是五巨頭中最年輕的公司,但是紮克伯格在收購上可不怵,年輕人的敢作敢為再次體現,而且關鍵是Facebook的幾個並購大手筆還非常成功。

在Facebook的發展過程中,其上市後接連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無疑是成功的手筆,當時用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已經令人稱奇,220億美元拿下WhatsApp更是讓當時業界瞠目結舌(可能Instagram的創始人尤其會有這種感覺,賣早了!)。不過正是這兩筆收購讓Facebook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領域牢牢站住,將其在互聯網時代連接個體的護城河成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延伸,如今Instagram一年的廣告收入就足以賺回當年收購的錢,而WhatsApp在商業化方麵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給投資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甚至,Facebook正在艱難推進的Libra項目,如果沒有其在移動端的成功布局,也不會在今天如此引人遐想。
20億收購Oculus則是Facebook又一筆首先感覺上就很酷的收購,作為遊戲VR消費級領域最成功的產品,它給Facebook占領客廳提供了又一利器。而結合這一設備在VR領域的成功實踐,Facebook能否將其由遊戲領域向更多娛樂、消費,甚至工業領域擴展,同樣令人期待。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safe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3.64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官網app蘋果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zb交易所app最新官網2024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派網量化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36.21 MB
下載
bitstamp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3.27MB
下載
v8國際交易所app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雷達幣交易所官方網站軟件安卓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歐意交易所官網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最新版安卓
其它軟件52.2 MB
下載
追幣網交易所最新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