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也就是昨天,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宣布離職。
雖然很多人對沈向洋並不了解,但這並不代表他的成就不大。
其實,沈向洋不僅是目前微軟公司內級別最高的華人員工,還是美國科技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員工,更是被新華社評價為“微軟在中國的形象大使”。
當天,微軟官方博客在淩晨也發出一篇名為《感謝你,Harry!感謝您,沈向洋博士!》的感謝信,當中提到:“你喜歡的10102會議室,仍常常燈火通明;你是微軟的中國先生,更是中國的微軟大使。”
沈向洋在微軟工作時間長達23年,能成為“微軟中國先生”的他並不簡單。
沈向洋13歲便考入大學;
30歲拿到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博士學位後,加入微軟研究院;
38歲時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47歲成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
此外,沈向洋還是美國電器電子工程協會院士、國際計算機協會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和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等。
這篇文章裏,我們梳理了沈向洋的成長經曆和人生經驗,希望能對你所有啟發。
13歲考上大學,被一份報紙改變的人生高考完填誌願的那天,沈向洋的父親拿了份《參考消息》回家對他說:
你應該報計算機,報紙上說有個東西叫計算機。
1980年的中國,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計算機為何物。
就這樣,1966出生的沈向洋,13歲那年成為了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的一名大學生。
雖然最終沈向洋本科沒學計算機專業,但是對“計算機”一直有一種執念。
在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係獲碩士學位之後,沈向洋考入了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他師從著名的計算機專家羅傑·雷迪教授,成為了李開複的學弟。
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沈向洋的導師雷迪教授已是語音識別領域的頂級專家。可以說,導師和師兄們已經為他鋪好了一條康莊大道。
“語音雖然重要,但人對外界的感知,95%是從視覺來的。”沈向洋還是向雷迪教授說了自己的想法。
沒想到雷迪教授立馬同意了:“哦!這沒問題,我們就做視覺吧。你拿一個照相機,把周圍照下來,重現出來就好了。”
10年後雷迪教授回憶:“我當時隻不過相信這是一個有前途的問題,也是一個最困難的問題。所以挑出來給他做。”
當時,沈向洋和教授每個月隻有一小時的見麵時間,其他時間,他完全要靠自己去摸索。
沈向洋在茫然的狀態中摸索了一年,毫無所得。就這樣5年過去了,直到1996年沈向洋的研究終於有所突破。與此同時,沈向洋順利獲得機器人學博士學位,並加入了微軟研究院。

▲沈向洋
創立微軟亞洲研究院,被稱為中國的“黃埔軍校”1999年,33歲的沈向洋回到祖國來到北京,和李開複一起創辦了微軟亞洲研究院。
潛伏4年之後,他和所領導的小組在全球計算機科研領域最富盛名的國際圖形學年會SIGGRAPH上,連發表4篇論文,因此一戰成名。
2004年,微軟亞洲研究院被評為“全球最火實驗室”。沈向洋也被任命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同時被評為微軟首席科學家。自此,微軟亞洲研究院才在學術界站穩腳跟。
所有成就背後都是苦熬出來的。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微軟內部廣為流傳:
有一天,沈向洋和同事們正自嘲“忙成了狗”,前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堅路過聽見,看了一眼這群胡子拉碴的理工男,說:“我看根本是豬狗不如。”眾人爆笑。
後來,王堅離開微軟亞洲研究院加入阿裏巴巴。李開複也在離開微軟之後,成為了自己領域內的領袖。
留守者沈向洋在2006年被評為微軟傑出科學家,而他一手創辦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更是走出了很多的大牛和公司,成為了中國名副其實的“黃埔軍校”。
他執掌的微軟研究院有7所。在過去15年間,全球權威性計算機國際大會上,他們得獎論文數量是全球第一,遙遙領先於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大學。

▲沈向洋
“負責必應全球開發,時刻保持危機感,不拚命的話,過兩天可能就沒你了”作為微軟公司內級別最高的華人員工,沈向洋時刻保持著危機感和饑餓感,“微軟真的是這樣一個環境,不拚命的話,過兩天也許就沒有你了。”
2007年,升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的沈向洋,被“趕到”必應(Bing)團隊去做產品,負責微軟必應搜索引擎的全球產品研發工作。在項目管理、測試或開發方麵幾乎沒有任何經驗的他,一切重新開始。
“我必須重新學習最基本的東西:如何生存、快速學習和增加價值。”
2007年開始負責必應確實是沈向洋最痛苦的一段經曆。
當年,微軟下定決心做必應,砸了很多錢。但是他們當時隻有幾個人。所以他回到微軟研究院,招募了50多人。
他們這支缺乏經驗的隊伍在與穀歌的競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沈向洋要求他的團隊要足夠強悍。
2013年,沈向洋見到了拉裏·佩奇(穀歌創始人)。拉裏·佩奇笑笑對他說:“Harry,你們做得還算不錯(not too bad)”
這句話頓時讓在放棄邊緣的他燃起一股勇氣,決定把這場搜索之仗打下去。
當時的穀歌已經全麵壓製住搜索市場,他還要硬著頭皮去從頭開始與之競爭,背負所有的壓力幹7年。
但他們至少沒有落荒而逃。事實上“必應”從2015年開始,收入就已超過40億美元。
2013年,47歲的沈向洋成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直到如今宣布離職。二十多年的跌宕起伏,不勝唏噓。

▲ 長按保存即可分享
微軟23年,留下這3點人生啟發1、對人隨和,對事強悍
沈向洋喜歡讓員工直呼其英文名Harry,接觸過他的人對他的評價是“極nice”。
在教師家庭長大的他,對教師這個職業是充滿著敬仰的。最讓他自豪的就是,一輩子帶了很多很優秀的學生。他說收學生就像生孩子,收了就得培養出來,不能塞回去。
隨和是沈向洋待人的方式,而他實際的工作作風,則是另兩個字:強悍。
淩晨5點,就開始工作,回郵件回工作微信。麵試的最後一輪,兩位麵試者不分伯仲之際,幹脆看誰的飯量更大——因為“這行很苦,不強悍做不了”。
2、能力越強,越要保持大量輸入
身居高位的沈向洋要對整個計算機科研發展有很好的大局觀。為此,他需要不斷大量地閱讀交流學習。
沈向洋每天看的論文不計其數,同時每周有專門有兩小時做Technology Review,去了解不同的課題。
“這是一個在科技創新最前沿工作、被天才環繞的人,強悍、親和、邏輯縝密、語速飛快,日程表排得爆滿但仍然神采十足,你時常能感受到他內心青春似的激情。”
3、控製可控製的,觀察可觀察的,不去管其他的
曾經,沈向洋在擔任必應產品開發副總裁時,幾乎沒有工程經驗,而且核心員工隻有幾個人。
他曾在一次采訪中說道,“我們這支缺乏經驗的隊伍在與穀歌的競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我們必須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但是我們意見不一致。”
“在這段時間裏,我總結了一句話:「控製可控的,觀察可觀察的,不去管其他的。」人們太容易被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弄得焦躁不安,或者他們會抵觸那些很難改變的事情。你必須先看看你周圍發生了什麼。如果你不能退一步觀察全局,那麼你也就無能為力了。這麼多年,我一直堅持這一點。”
如今,在微軟工作了整整23年後,沈向洋決定離開。
在致員工的內部信中,他寫到,“離開微軟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今天,微軟已經如此地成功,在人生的這個階段,我覺得,已經是時候去開啟一個新的篇章。”
讓我們祝福沈向洋。
Reference:
1. 微軟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和天才同行的人|財天特寫。財經天下(ID:Economic-Weekly),嚴冬雪
2. 微軟沈向洋自述:在實現職業目標的道路上,我得到了七個教訓
3. 李開複、陸奇、沈向洋、 洪小文四人在CMU和職業早期的故事。AI科技評(ID:aitechtalk),亞峰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芝麻app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dash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7.87M
下載
v8國際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比特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zt交易所ios
其它軟件219.97MB
下載
虎符交易所app最新地址
其它軟件276 MB
下載
bybit交易所中文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中幣交易官網手機版安卓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幣團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43MB
下載
歐幣網交易所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