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亞馬遜的強勢入局,加上此前鼓吹量子霸權的穀歌、起步最早的IBM、暗自發力的微軟,這場關於量子計算的巨人戰爭正式打響。
看似入局新人,實則有備而來從最近的情況看,亞馬遜的切入點還是比較務實的。因為量子計算還是處於初級階段。因此,企業級應用尚未形成,而亞馬遜希望借助Braket幫企業客戶開始學習和試驗量子計算,通過比較不同量子技術的開發、仿真和測試環境,評估適合自身發展的演化路徑。
一直以來,AWS提供著從磁盤存儲到衛星控製天線等 160多種服務,這次亞馬遜選擇了非自建而是將量子計算機訪問放入其雲服務的範圍,讓客戶通過AWS就可以訪問合作夥伴的量子計算係統。
Braket,名稱來自量子力學的狄拉克符號——“bra-ket”,用來描述量子力學狀態。它讓客戶可以自行構建量子算法和基本應用程序,然後在AWS上進行模擬測試。
目前,亞馬遜的合作夥伴展示了三種不同的量子處理器方法,它們是基於量子比特(qubit)設備構建的,量子比特將數據編碼成量子力學效應。其中,舊金山灣區的Rigetti 使用了與 IBM 和穀歌相同的超導芯片;加拿大的D-Wave使用類似方法來使處理器進行量子退火(quantum annealing);馬裏蘭大學的衍生企業 IonQ 使用激光控製的離子阱(Ion trap)裝置。亞馬遜表示,該服務預計2020年向所有企業客戶推出。
亞馬遜進軍量子計算,迅速得到了合作夥伴的積極反饋。波音公司表示,正在從事與基礎材料、係統優化、安全通信等方麵切入量子計算研究,希望借助顛覆性的量子計算、傳感和網絡技術,解決航空航天行業遇到的挑戰,提升產品和服務。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期待與AWS協作。
應該說,從一開始,亞馬遜就在搭建產學研一條龍服務。
而把“AWS量子計算中心”實驗室建在加州理工旁邊,亞馬遜的初衷也是希望彙集人才,促進科學和工業的創新。
尤其是在傳統計算機無法企及的領域,量子計算很可能在儲能、化工、材料、藥物、工藝優化和機器學習等領域發揮作用。
一邊是高校,一邊是企業,亞馬遜的橋梁紐帶作用定位明確,並且著力打造量子解決方案實驗室,將計劃把研討會與頭腦風暴相結合,幫助客戶從業務挑戰倒推,逐步地、有效地使用量子計算機,進而開始開發自己的量子計算策略,建立內部的專業知識,最終部署量子應用。
目前,合作夥伴網絡(APN)成員包括:1Qbit、Rahko、Rigetti、QCWare、QSimulate、Xanadu和Zapata。
作為入局的新人,亞馬遜量子計算的“三駕馬車”布局算是合理,顯然經過了深思熟慮。
這時回頭看看其他三強的表現,我們或許可以一窺量子領域的現狀。AWS副總裁比爾瓦斯表示,亞馬遜開展量子計算研究大概四年時間,而其他三強(微軟、IBM、穀歌)都在八年以上。微軟則聲明自家的技術將更具實用性。
在雲計算領域,微軟快了一步大概是2016年開始,IBM就已經提供了訪問其量子硬件的網絡渠道,穀歌也宣布不久後將開啟類似服務。上述兩強在原型量子處理器方麵的研究處於前沿地位,並與大眾汽車、摩根大通等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開展量子計算在電動汽車電池開發和金融市場建模方麵的研究。
在雲計算領域,亞馬遜和微軟兩家占據主導地位。兩家公司去年總共占據了雲市場的60%。其中,亞馬遜的份額遙遙領先於微軟(據Canalys 2018年的數據,31.7% vs 16.8%)。不過,近期微軟剛剛從美國國防部手裏搶到了100億美元雲計算大單,這令亞馬遜非常惱火。
而就在上個月的Ignite 2019上,微軟發布了Azure Quantum量子服務,其中包括量子解決方案,量子軟件和量子硬件。Azure Quantum是一個完整的開放式雲生態係統,它將使量子計算組織獲益。

微軟推出量子計算雲服務Azure Quantum
微軟正在與1QBit、霍尼韋爾、IonQ和QCI合作,提供各種量子解決方案、軟件和硬件。其實早在2017年,微軟首次發布了量子開發套件(Quantum Development Kit)的首個公開預覽版,還發布了Q#編程語言、量子計算模擬器和其他資源。
在Build 2018上,微軟宣布開放其Q#編譯器和量子開發工具包中的量子模擬器的源代碼的計劃。
今年年初,微軟宣布推出微軟量子網絡(Microsoft Quantum Network),這是一個由個人和組織共同致力於推動量子計算的全球社區。
微軟量子網絡成員將與微軟合作,以學習、研究和啟動量子計算應用程序和硬件,並可以訪問量子開發套件,成員還享有訪問量子開發工具包、重要研究和專家、獨家訪問Azure服務以及參加量子編程和算法開發研討會的權利。
與穀歌的“量子霸權”不同,微軟花數年研究名為“拓撲量子位”(topological qubit)的技術,希望為量子計算機夯實基礎。微軟量子計算軟件部門總經理克裏斯塔·斯沃爾表示,在花了五年時間搞清楚拓撲量子比特所需的複雜硬件後,微軟近乎準備好將它們投入使用。
結果,微軟在量子計算的搶跑,刺激了亞馬遜,後者立刻表態迎戰。正因為亞馬遜和微軟都沒有自己的量子硬件,反而確定了他們獨立第三方的靈活運行模式。不過,從長遠角度說,亞馬遜還是會推出自己的量子處理器。
穀歌與IBM神仙打架說起穀歌,其憑在《Nature》“量子霸權”雄文,量子計算200秒=地球最強超算1萬年,震驚了世界。連總統女兒伊萬卡都在推特上點讚。對此,穀歌CEO 桑達爾·皮查伊在接受《MIT科技評論》時激動地說,量子霸權就像飛機被發明,火箭上太空,足以載入史冊。
皮查伊回顧道:2006年,穀歌科學家Hartmut Neven開始研究用量子計算為機器學習加速,並催生了穀歌AI量子團隊。

CES上,IBM把整個量子計算係統集成到一個玻璃盒中,作為能獨立工作的綜合設備展出
2014年,美國物理學會院士約翰馬迪尼斯加入了穀歌,擔任穀歌量子硬件首席科學家,領導構建量子計算機的工作。
2016年,量子計算理論首席科學家Sergio Boixo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相關論文,最終聚焦了量子霸權的計算任務上來。

量子計算理論首席科學家Sergio Boixo
2018年10月,因為加州大火,穀歌聖克拉拉實驗室被迫關閉,一眾被休假的科學家,反而在量子霸權上實現了思維躍遷。
另據《金融時報》報道,穀歌去年跟NASA立下flag:今年實現量子霸權,讓53位的量子計算機的算力秒殺傳統計算機。雙方合作用的量子芯片叫Bristlecone,有72個量子比特。Bristlecone必須把超導電路維持在絕對零度附近,所以沒法搬離穀歌的實驗室,NASA研究人員隻能通過穀歌雲API遠程連接芯片。
按照約定,雙方2019年初在NASA最強的超級計算機Pleiades上對運行仿真所需的軟件進行編碼,並在今年7月,比較量子電路仿真和穀歌量子計算機硬件的結果。
雖然,穀歌和NASA一直持樂觀態度,但業界並不看好。阿裏巴巴數據基礎設施和搜索技術部門認為要實現量子霸權可能需要錯誤率更低的量子芯片。
南加州大學量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中心主任丹尼爾裏達在接受《MIT科技評論》時稱,量子霸權似乎還需要其他方式抑製錯誤。
雖然同行眾說紛紜,但是如果評論通過,就可以彈冠相慶。此前,NASA官網曾爆料草稿烏龍事件,但最後論文登上《Nature》,似乎宣告了量子計算的新時代。
於是冷眼旁觀的IBM坐不住了,直接發文怒懟穀歌“誤導大眾”。藍色巨人認為,穀歌的量子霸權說法是有缺陷的。因為其在並沒有充分利用超級計算機的全部能力的情況下進行競爭的。
IBM認為,穀歌調整了baseline,並涉及證明一組數字是否隨機分布。論文中所謂量子計算機的處理器Sycamore(梧桐)隻需200秒就解決了超算需要1萬年的問題(相當於18億倍)。
而實際上,安裝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最先進的200-petaflop IBM超級計算機可以在兩天半解決戰鬥,雖然沒有穀歌快,但差距沒有一萬年那麼久。所以,IBM認為穀歌的量子霸權純粹是在忽悠。
對此,穀歌表示不予置評。
必爭的賽道也是豪賭的未來200秒與2.5天,相差1080倍。這成功引起了業界乃至公眾對於量子霸權的興趣。
但在媒體吹爆穀歌裏程碑意義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從去年特朗普簽署了《國家量子倡議法案》,在成立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的同時,也宣布將在未來五年撥款12億美元支持量子計算的研發。
響應國家號召,穀歌、IBM、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紛紛加入戰局。最近研究顯示,風投已經向探索量子計算的初創企業投資了超過4.5億美元。
當量子計算成為美國的國家戰略,那麼未來的全球競爭將會是業界新的主線。據《南華早報》報道,人類大腦已知的這個最微小的領域對國家安全、商務、醫學、武器以及與計算機和網絡相關的幾乎一切事物都有重大影響。
這是因為量子計算在速度和功率方麵有望比現有最大超級計算機還要高出多個數量級。因此,美國、歐盟和中國都在激烈爭奪這個高科技“必殺技”。
可是,美國政府並不樂意把這一切交給隨心所欲的企業去做。至少,聯邦政府正在實施兩項計劃,精簡和協調量子計算及其他與量子相關的私人與公立研究項目。這些計劃旨在製定國家戰略,確保美國維護技術領域的霸主地位。
中國也在量子領域不斷尋求突破。按照中國的“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量子計算機已被列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其中,中國在國家級量子實驗室上投入了4億美元,近年來獲得的量子技術專利幾乎是美國的兩倍。
不得不說,量子計算正在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然而,比起傳統的圖靈機、馮諾伊曼架構以及經典計算,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糾纏曾經讓愛因斯坦發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的慨歎。
而當加速旋轉的量子比特登堂入室,成為龐然大物——量子計算機,人類也見證了量子計算快到極致、加密破譯的瘋狂。
或許量子霸權的意義大於內容,在解決容錯、糾錯等噪聲難題任重道遠,但是它讓業界進入了一片新天地。
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米歇爾西蒙斯說,“看起來穀歌給了我們首個量子加速在真實世界中是可行的實驗證明,”也許這會吸引更多的計算機科學家和工程師到量子計算領域來,從而使該領域獲益。
來源:鋅刻度 作者:麥柯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tcion交易所最新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芝麻交易所app官方2024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比特幣國際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富比特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76 MB
下載
瑞波幣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幣客盈交易所app官網最新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可可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2.9MB
下載
比特國際交易所網址
其它軟件57.63MB
下載
數字貨幣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ambg交易所
其它軟件208.8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