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對於英特爾及AMD都十分重要。在這一年中,英特爾發布了基於10nm製作工藝的第十代智能酷睿處理器及移動平台,AMD則在發布基於7nm製作工藝的第三代Ryzen銳龍處理器及桌麵平台之後,又發布了基於12nm製作工藝的Ryzen+第二代銳龍移動平台。雙方對於移動架構的理解各不相同,英特爾在大幅度提升處理器及核心顯卡性能的同時,更注重於增強科學計算及創意設計能力;而AMD則繼續深挖Ryzen+架構及增強Radeon Vega集成顯卡的規格。

英特爾第十代Core酷睿移動處理器及平台
英特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共有14nm及10nm兩個版本,分別應對不同的業務領域及用戶需求。後者作為麵向中高端移動市場的先鋒產品,具有更大的業務發展潛力及更全麵的應用範圍。以本次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體驗的微軟Surface Laptop3(英特爾酷睿i7-1065G7)為例,相較於14nm版本其主頻及睿頻頻率更低,但實際效能卻有所提升;功耗與發熱卻大幅降低。

英特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 Ice Lake微架構
英特爾酷睿i7-1065G7處理器采用10nm製作工藝,Ice Lake核心架構,四核八線程內部規格。該CPU基本頻率為1.30GHz,最高睿頻可達3.90GHz;內置8MB三級高速緩存。同時該處理器內置代號為Iris Plus的核心顯卡,內置64EU單元,基準頻率300MHz,最高睿頻可達1.05GHz。該GPU最高支持5K分辨率輸出,對4K及8K高清視頻提供更出色的編解碼處理能力。

英特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再次大幅提升每瓦性能,即對於功耗/效能比的提高。而整個平台提升了包括Thunderbolt3,Wi-Fi 6,USB 3.2及視頻輸出方麵的能力。相對於AMD而言,英特爾整體平台規格更高,接口與擴展支持能力更強。
AMD第二代Ryzen銳龍移動處理器及平台
雖然AMD與台積電合作推出了7nm桌麵版Zen2處理器,但新一代的移動處理器及平台仍舊基於Zen+架構。同時微軟與AMD進行深度合作,推出了微軟Surface定製版處理器。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本次體驗的微軟Surface Laptop3(AMD銳龍R5-3580U)與常規的R5-3500U不同,主要表現在Radeon Vega 9集成顯卡多一組CU單元,同時流處理器也達到了576個。

AMD第二代銳龍處理器Zen+微架構
AMD銳龍R5-3580U處理器采用12nm製作工藝,Zen+核心架構,四核八線程內部規格。該CPU基本頻率為2.10GHz,最高擴頻(AMD自適應動態擴頻技術,簡稱XFR)可達3.70GHz;內置4MB三級高速緩存。與銳龍R5-3580U配合的集成顯卡為Radeon™ Vega 9 Graphics,內置9CU單元(576個流處理器),顯卡頻率1300MHz。該GPU最高可支持4K分辨率輸出,並增強了4K高清視頻編解碼能力,以及支持FreeSync遊戲智能顯示技術。

多年來,英特爾在移動平台上的地位無可撼動,而AMD雖有全新架構卻依舊小心謹慎。因此AMD仍舊采用了上一代Zen+架構來打造第二代移動平台。相對於桌麵平台來說,移動平台對於功耗及發熱的控製與管理極為嚴格。這需要處理器廠商具備豐富的移動平台設計與研發經驗,以及對於筆記本用戶的深刻認識。
微軟Surface Laptop3筆記本介紹
2019年10月,微軟新一屆秋季新品發布會在紐約開幕。微軟對Surface係列個人電腦進行了全麵升級,Surface Laptop3做為傳統筆記本係列也更新至第三代。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代Surface Laptop3提供了兩個平台,即英特爾十代酷睿移動平台及AMD第二代銳龍移動平台。12月3日,微軟中國在北京正式向中國市場推出這兩個版本的Surface Laptop3筆記本電腦。

微軟消費及設備事業部大中華區副總裁 沈斌(圖片來自微軟中國官網)
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第一時間獲得了兩個版本的微軟Surface Laptop3筆記本電腦。我們希望通過兩個平台之間的性能及規格對比,體驗雙方在移動領域不同的表現及理解。由於兩個版本的Surface Laptop3在外觀上主要區別為尺寸及部分表麵材質,因此外觀及接口等方麵的介紹將主要以英特爾版本為主。

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選取了兩款價格近似的微軟Surface Laptop3筆記本進行對比測試。其中,13.5英寸的英特爾版本官方售價11988元,配置包括十代酷睿i7-1065G7處理器,16GB雙通道LPDDR4x內存以及256GB固態硬盤;15英寸的AMD版本官方售價11288元,配置包括二代銳龍R5-3580U定製版處理器,8GB雙通道DDR4內存以及256GB固態硬盤。詳細規格及參數請見下圖:

微軟Surface Laptop3筆記本(Intel)
微軟Surface Laptop3在中國市場推出的兩個版本可謂涇渭分明,13.5英寸版本采用了英特爾第十代移動酷睿處理器及平台;而15英寸則采用定製版AMD第二代銳龍移動處理器及平台。做為傳統Surface係列中的傳統筆記本電腦類型,Surface Laptop3以輕薄時尚,優異做工及PixelSense™ 觸控屏而著稱。

微軟Surface Laptop3筆記本電腦采用CNC一體切割工藝,主要表麵A及D麵均采用高規格的鋁合金材質,保證長期使用依舊堅固且不易腐蝕。13.5英寸版本的Surface Laptop提供了包括亮鉑金、典雅黑,沙岩金及灰鈷藍等四種顏色可供選擇。其中亮鉑金及灰鈷藍兩款搭配有Alcantara材質的C麵鍵盤區。

微軟Surface Laptop3筆記本電腦延續了Surface係列一貫而來的PixelSense™ 顯示屏。13.5英寸款式分辨率為2256*1504(201PPI),長寬比為3:2,無論是製作圖像或觀看各種比例/尺寸的影視劇都極為合適。同時這款屏幕也支持10點觸控,並可搭配Surface Pen觸控筆進行速記或創作。

微軟Surface Laptop3的顯示屏具有高亮、高對比度,高色域及廣視角等優秀特性。這些都使得需要在戶外或亮光處使用筆記本的高級商務用戶,對屏幕有較高要求的創意設計工作者,以及追求優質影音效果的玩家都可獲得舒適豐富的色彩視覺體驗。

做為微軟Surface係列的新晉成員,Surface Laptop3也同樣支持手寫筆收入。這款來自微軟的4096級壓感Surface Pen觸控筆,可支持傾斜書寫,輕觸屏幕即有反饋。對於需要進行繪畫及創作的用戶來說,這款觸控筆可按需描繪出濃淡陰影或色彩,且工作時延遲極低,有著良好的“跟手感”。

微軟Surface高級個人電腦係列有著專為精英或個性用戶打造的外設或配置。Surface Pro4時代,用戶便可選配采用Alcantara材質的鍵盤蓋,而如今Surface Laptop3延續了這個傳統。Alcantara材質有著極好的親膚體驗,表麵柔軟且具有一定的阻尼感。與傳統金屬或塑料C麵材質相比,Alcantara使得用戶手感更為舒適。

微軟Surface Laptop3筆記本電腦支持Windows Hello麵部識別攝像頭。通過上圖所示,在主720P攝像頭兩側,各有一枚紅外攝像頭用於提供人臉識別功能。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的編輯在試用時發現,此攝像頭識別速度極快。Surface Laptop3開機後登錄解鎖一氣嗬成,讓分秒必爭的商務用戶無需浪費等待的時間。

微軟Surface Laptop3的屏幕開合角度較大。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的編輯在試用後認為,該設計主要考慮用戶使用觸控筆進行手寫及繪圖時,可根據使用環境或需要尋找最合適的角度。當然與Surface Pro或2in1筆記本相比,Surface Laptop3的開合角度造成了使用角度或姿勢單一,若長時間使用觸控或觸控筆則手臂酸痛。

Surface Laptop3同樣延續微軟Surface Connect接口。其內部被認為采用了高速USB 3.0接口,可支持Surface擴展塢(提供2個DP,1個千兆網,4個高速USB 3.0及1個音頻輸出接口)等擴展設備。同時該接口支持磁吸技術,電源或擴展塢的接口可快速並“自動”得與本體連接。

微軟Surface Laptop3筆記本電腦的出風口與進風口均設置在本體後部。由於其超輕薄的機身設計,使得出風口無法安置於傳統的機身兩側或轉軸之間;同時微軟追求底部一體化設計,並未在底部以鏤空方式來設計進風口。在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雖然Surface Laptop3底部溫度較高(底部相當於大型金屬散熱片),但表麵溫度較低且不影響正常工作。

與上一代相比,微軟全新Surface Laptop3的觸控板麵積也大幅增加,達到了20%之多。大型一體式觸控板更符合現代用戶的使用習慣,配合Windows 10操作係統中的多指觸控設置,可運用包括左滑後退,右滑前進或粘貼複製等常規操作。該觸控板反應靈敏且“跟手感”上佳,可見微軟在人性化設計方麵有了更大的進步。

整個Surface Laptop3的鍵盤區(C麵)采用了整體性設計,因此除了鍵盤之外毫無任何按鍵。電源鍵被放置在鍵盤右上“Page Down/F12”與“Del/INS”之間,因為其觸感與一般鍵帽相同,因此有一定的誤觸可能。在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的編輯體驗中,發現該鍵盤鍵程長於Surface Pro等一係列超輕薄或2in1筆記本,回彈力度也較為紮實,回饋感強烈。

Surface Laptop3因內部空間極為緊湊,也影響到本體上的外部接口。整台筆記本僅有USB 3.0 Type-A及Type-C接口各一,支持視頻輸出,為設備充電等功能;後者還可通過支持PD技術的Type-C電源供電。除此之外,Surface Laptop3僅有一個耳機/麥克風接口。若用戶需要額外擴展,可考慮選購Surface擴展塢或Type-C擴展器。

13.5英寸版本的Surface Laptop3本體重量僅為1.27Kg;搭配隨機電源也僅在1.55Kg左右。這個重量對於一款幾乎采用全金屬外殼的筆記本來說可謂極致輕薄。微軟設計Laptop係列便是希望減輕商務用戶負擔,讓使用者能夠輕鬆上陣。

13.5及15英寸的微軟Surface Laptop3均配備了相同的65W電源,采用Surface Connect接口與本體連接。該電源十分小巧,同時還包含USB接口一個;其不僅可為移動設備充電,還可接插U盤或讀卡器等存儲設備進行數據交換,一定程度上解決了Laptop3係列本體僅2個USB接口的問題。
微軟Surface Laptop3筆記本(AMD)
微軟Surface Laptop3另一個版本為15英寸,同時提供了英特爾十代酷睿及AMD二代銳龍兩個移動平台供用戶選擇。中國地區並沒有發售15英寸的英特爾版本。相較於13.5英寸版本相比,15英寸版Surface Laptop3在尺寸和重量上都有較大的變化。不考慮平台之間的差異,我們推薦用戶根據使用場景及實際需求來進行選擇。同時兩個尺寸的價格策略也極為不同,用戶需仔細研究區分後再考慮購買。

微軟Surface Laptop3 15英寸版本同樣采用了PixelSense™ 觸控屏,分辨率提升為2496*1664,長寬比3:2;與13.5英寸版本相同的201PPI值。也就是說,兩個版本的Surface Laptop3顯示精細度完全一致,15英寸版可提供更多的顯示麵積及顯示內容。在我們實際測試中發現兩者顯示效果及色彩等方麵表現基本一致。

與13.5英寸版本中提供了2款Alcantara款鍵盤不同,15英寸的Surface Laptop3僅提供金屬鍵盤(即C麵同為CNC一體成型鋁合金材質)。當然,15英寸款式的鍵盤區更大,同時鍵帽也相對更大一些。不過兩款鍵盤在敲擊回饋,鍵程等方麵的手感完全一致。

即便為15英寸款式,Surface Laptop3仍舊保持了1.57Kg的本體重量,以及1.85Kg左右的旅行重量。這個體重與許多14英寸輕薄筆記本的數據類似。可以說在“瘦身減重”方麵,微軟確有其獨到之處,用料和做工也十分講究。當然在便攜和易收納等方麵,13.5英寸版本更為方便且輕鬆。

除了處理器平台,尺寸與重量不同,微軟Surface Laptop3最大區別在於無線網絡的支持。13.5英寸英特爾酷睿版本支持Wi-Fi 6技術,而15英寸AMD銳龍版本則僅支持Wi-Fi 5。前者是正逐漸普及的全新無線標準,可提供更好的聯網能力及運行速度;在用戶較多或場景複雜的環境中,具有更佳的連接能力與穩定性。

微軟與英特爾及AMD都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此次推出雙平台戰略則是為了向用戶提供更多產品以供選擇。同時英特爾與AMD在移動處理上不同的設計及選擇,也形成了各自鮮明的產品風格及獨特的理念。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將通過包括常規理論測試,生產力及創意設計測試,3D渲染及遊戲測試等多個方麵對兩者進行對比,尋找更適合消費者的產品。
綜合測試項目對比
1 PCMark


Intel平台得分3831/AMD平台得分3442
PCMark10是一款專業的個人電腦整體測試評分軟件。其綜合考慮了用戶在眾多方麵使用個人電腦的重度應用體驗。隨著多年發展,不僅僅是處理器,業界領導者及標準創造者們所倡導或參與的內存,存儲等技術均有著巨大的變化及提升。

PCMark 10 Extended完整測試中,采用英特爾十代酷睿的Surface Laptop3總分相比AMD版本提升了10.15%,體現了英特爾平台更強的性能輸出能力。從子項分析來看,AMD在常用基本功能方麵落後約1700分,生產力軟件應用落後約1200分,數字內容創作高約400分,遊戲方麵落後200分。
2 Passmark


Intel平台得分4654.0/AMD平台得分3183.8
Passmark是一款針對個人電腦整體硬件平台進行測試的專業軟件平台。Passmark可根據處理器,顯卡2D加速,顯卡3D渲染,存儲性能等多個方麵對個人電腦進行測試並給予分數,供用戶判斷PC性能。

在Passmark的雙平台測試中,英特爾版本Surface Laptop3全麵超越AMD版本,提升幅度達到驚人的30%。同樣以子項進行對比,CPU Mark中AMD平台落後約2000分,2D圖形落後約240分,3D圖形落後約500分,內存落後約1200分,磁盤子係統落後約5700分。
3 魯大師


Intel平台得分249561/AMD平台得分202534
作為國產個人電腦,魯大師專業的硬件評測、準確的硬件檢測、全麵的硬件保護,為用戶的電腦硬件安全保駕護航。魯大師通過精準算法對電腦硬件進行跑分,一鍵了解硬件性能情況,讓用戶明確所使用PC性能。

魯大師整體測試中也同樣體現出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的強大之處。處理器子係統測試,AMD平台落後約30000分;顯卡性能近似;內存性能落後約850分;磁盤性能落後約13000分。
CPU及GPU測試
1 Aida64 GPGPU Benchmark


Intel平台得分303.9/AMD平台得分282.1
AIDA64是老牌個人電腦係統檢測及測試應用程序,包含了完整的係統內各硬件、軟件、接口,規格配置等數據信息。同時我們可通過AIDA64對處理器及顯卡子係統,處理器緩存及內存子係統進行精確而有效的單項測試。

AIDA64 GPGPU Benchmark中包含了十分詳細的CPU及GPU在整數,浮點運算等方麵的性能表現測試內容。我們以常規的Single-Precision Julia項目進行對比,該子項考驗了顯卡在處理Julia語言中基礎數值及標準數學函數等方麵的性能表現。在此項中,英特爾十代酷睿中的Iris Plus顯卡能力同樣領先AMD Radeon Vega顯卡。
2 Aida64 Cache&Memory Benchmark


Intel平台得分53888/AMD平台得分32518
自從內存控製器集成於處理器內部之後,內存子係統性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著重於內存及處理器緩存性能測試。我們以內存讀取項目為評判標準。這裏必須注意的是,兩個平台所選用內存類型及規格不盡相同。

Surface Laptop3兩個平台中,英特爾平台采用了16GB雙通道LPDDR4x-2133MHz,而AMD平台則為8GB雙通道DDR4-2400MHz。前者憑借著更大的內存容量及優秀的控製器表現,在內存讀取測試中獲得了近乎40%的性能提升結果。
3 Basemark GPU

Intel平台得分789/AMD平台無法完成測試
Basemark GPU是一款專門針對GPU及整體平台的性能測試軟件。用戶可選擇不同分辨率,不同API(包括DirectX 12,Vulkan及OpenGL等),畫麵品質進行性能測試。為了體現兩款Surface Laptop3的實力,我們均采用默認配置(3840*2160分辨率,Vulkan 1.0 API,bc7紋理壓縮)進行測試。

英特爾平台測試得分為789,遠勝於之前我們測試的八代平台中廣泛應用的UHD620等核顯。而AMD平台則十分遺憾,無論我們進行怎樣的設置,切換不同API及分辨率,均無法正常進行測試。

由於三個API設置都無法進行測試,軟件出現了報錯現象。因此我們懷疑該測試軟件與AMD平台無法兼容。對於AMD方麵來說,其整體性能卻有提升,但是對於大量的應用軟件來說仍需通過兼容性這一關卡。
計算力測試項目對比
1 Geekbench 5


Intel平台得分10312/AMD平台得分10808
Geekbench是一個跨平台處理器及計算力測試軟件,同時支持微軟Windows及蘋果OSX雙平台。我們使用Geekbench最新5.0版本對Surface Laptop3進行測試,以體現其在科學運算等方麵的能力。

Geekbench的Computer Mark測試項目主要考察個人電腦平台的計算能力。在這一局中,AMD終於扳回一城,雖然差距不到5%。Geekbench該測試主要考察平台對於OpenCL方麵的能力測試,AMD憑借著Radeon Vega集成顯卡獲得了些許優勢。
2 SuperPi


Intel平台8.609sec/AMD平台11.844sec
SuperPi是傳統處理器能力測試項目,也是許多超頻愛好者爭相追求的比拚內容。SuperPi考驗CPU及平台對於圓周率計算方麵的能力。我們通過運行1M(一百萬位)來對比兩個平台的表現。

SuperPi是英特爾平台的傳統優勢項目,體現的是單線程/單核處理能力。AMD全新銳龍平台雖有進步,卻仍舊無法撼動英特爾在這一領域的優勢。該項成績的單位為秒,得分越低越好。英特爾平台普遍提升達到了37%之多。
3 CPU-Z


Intel平台得分2390/AMD平台得分2231.1
CPU-Z是一款專門針對處理器及個人電腦平台的檢測工具軟件,其主要作用為甄別處理器規格及配置;同時可提供包括主板、內存,顯卡等方麵的規格信息。同時,這款工具軟件也提供了基本的處理器測試內容。

AMD十分注重多核心及多線程的性能表現,因此我們主要以CPU-Z多線程測試成績進行對比。英特爾平台得分相比AMD平台提升超過6.6%。同時這個時代的移動平台,即便如英特爾i7-1065G7及AMD R5-3580U這樣的低電壓版處理器,其性能表現已經與英特爾六代酷睿台式i7處理器近似甚至超越。
創意設計測試項目對比
1 PR 2020

Adobe公司所推出的Premiere Pro是一款專業的視頻後期軟件,也可看作是業界標準。為了測試兩個平台在創意設計項目中的表現,我們分別采用了一部容量為750MB的4K+HDR演示片,使用PR 2020中默認的FHD 24FPS格式進行轉碼,分別記錄其所需時間。

英特爾平台僅用97秒便完成了測試。同樣的測試項目我們曾在英特爾曆代酷睿移動平台上進行過,由此可證明英特爾全新移動個人電腦完全可勝任4K級別的視頻編解碼及後期工作。而可惜的是,在同樣的操作係統及PR 2020版本中,AMD平台均無法進行後期處理,導入視頻後無論我們做怎樣的設置,都提示無法進行工作。

我們使用的微軟Surface Laptop3操作係統均為Windows 10 64bit家庭版 1909最新版本;而測試的應用程序均為Premiere Pro 2020官方最新版本。AMD平台無法完成測試可能同樣是兼容性或顯卡驅動引起。但微軟的係統及軟件更新並未提示有新驅動或補丁需要升級,我們進行了多種常識包括關閉GPU加速依舊無法實現測試目的。
2 Lightroom 2020

Lightroom作為Adobe麵向圖像,攝影師等創作者而開發的圖片管理程序,自身附帶強大的後期處理工具,已經成為許多圖像工作者首選的照片後期工具。我們使用數碼相機拍攝的70張RAW圖片,通過LR 2020自帶的導出工具轉製為同等規格的Jpeg圖片文件。並通過計時對比兩個平台的不同性能。

在兩個平台的對比測試中,英特爾平台憑借著良好的性能表現以2分多鍾完成了工作。而反觀AMD平台則需約6分鍾才可結束。由此可見十代酷睿的性能確實更為出色,能夠大量節省用戶或創作者的等待時間,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由此也證明了全新酷睿平台確實適合作為移動創作的工具。
3 X265 Benchmark


Intel平台24.275FPS/AMD平台17.03FPS
X265是如今主流的高清及超高清視頻編碼格式。X265 Benchmark測試工具通過對一段1080P全高清視頻的編解碼來體現個人電腦的處理能力。對於具有高效能多媒體指令集的新一代處理器來說,這項測試體現了它們的創作表現能力。

兩款Surface Laptop3筆記本電腦中,采用英特爾十代酷睿的版本相比AMD提升將近30%。可見英特爾對於數字創作方麵的支持能力遠勝AMD這一方。該測試體現了使用英特爾平台的用戶將獲得更大的執行效率。
3D渲染測試項目對比
1 Cinebench R20


Intel平台得分1777/AMD平台得分1535
來自MAXON的Cinebench R20是一款十分流行的3D渲染測試軟件,主要考驗處理器及平台在3D渲染計算方麵的能力,同樣該軟件對於多核心或多線程支持較好。Cinebench R20對於處理器頻率,效能及內存頻率都十分敏感,得分頗具參考價值。

英特爾平台表現出了更好的3D渲染能力,相比AMD的二代銳龍則提供了超越13%的性能輸出。這表示英特爾平台更適合作為移動渲染工具使用。
2 Corona


Intel平台渲染量1639440/AMD平台渲染量1433460
Corona是一款小巧的3D渲染測試工具,通過渲染一張BTR戰車的圖片計算個人電腦所需時間及每秒渲染數量。

Corona測試中,英特爾平台提供了超越AMD平台約12%的渲染量。
3 Pov-Ray


Intel平台39.48sec/AMD平台47.55sec
POV-Ray是一款十分流行的3D渲染測試工具,也被Futuremark植入於PCMark 10之中。我們使用其單獨對兩個平台進行3D渲染測試。

在Pov-Ray測試中,以平台完成時間作為評判標準。英特爾平台以不到40秒完成渲染工作,而AMD評測則需要47.55秒。
遊戲測試項目對比
1 3Dmark


Intel平台得分2819/AMD平台得分2575
3DMark作為最熱門的3D渲染測試工具,主要體現了個人電腦在3D遊戲處理方麵的表現與能力。我們主要以Fire Strike項目體現兩個平台的性能,其標準設置為1920*1080全高清分辨率,微軟Direct X 11 API。

在Fire Strike測試中,英特爾平台同樣領先AMD平台8.66%。相較於以往UHD係列核顯,英特爾全新Iris Plus核顯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我們體驗的i7-1065G7內置了64EU的最高規格,因此其性能擁有與AMD Radeon Vega一戰的實力。
2 Dota2


Intel平台平均幀數51/AMD平台平均幀數42
在DOTA2中,我們也設置了全高清分辨率,全屏獨占模式,在畫質表現方麵,我們幾乎打開了全部特效。這款遊戲對處理器也有著一定的要求,傳統輕薄筆記本在類似設置中表現不佳。

與AMD平台相比,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表現更為出色,其幀數基本保持在45-55幀之間,總體穩定且流暢。而AMD平台表現僅在35-45幀之間,體感表現不如英特爾平台。
3 CS:GO


Intel平台平均幀數42/AMD平台平均幀數51
遊戲測試中我們主要體驗了FPS多款。以CS:GO為例,這款全球流行的3D FPS遊戲大作有著極高的人氣。我們配置了較高的畫質規格,希望考驗下兩個全新移動處理器平台的遊戲能力。

CS:GO雙方表現相反,AMD平台憑借著更好的Radeon Vega集成顯卡獲得了更高的幀數,不過兩者的畫麵表現沒有什麼區別。
存儲測試項目對比
1 CrystalDiskInfo

微軟Surface Laptop3英特爾版本采用了來自東芝的BG4係列固態硬盤。其規格為256GB容量,PCIe X4接口,NVMe 1.3數據協議。由於Surface Laptop機身內部空間狹小,因此采用了M.2 2230規格。

而AMD版本中,Surface Laptop3則采用了來自海力士的固態硬盤。其規格同樣為256GB容量,PCIe X4接口,NVMe 1.3數據協議。
2 CrystalDiskMark


Intel平台讀取每秒2306.58MB/AMD平台讀取每秒1987.85
CrystalDiskMark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存儲設備測試工具。這款小巧的軟件能測試包括硬盤,固態硬盤等在內的多種存儲設備;可測試設備連續讀取/寫入,4K讀取/寫入等多種能力。

雖然存儲測試性能主要依靠個人電腦所使用存儲設備的自身能力,但對於處理器及平台的存儲管理及控製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該測試中,使用東芝BG4固態硬盤的英特爾平台大幅領先AMD平台。
3 mSMART


Intel平台讀取每秒2340MB/AMD平台讀取每秒2039.6
mSMART是一款多功能存儲設備測試軟件。使用者可通過該軟件詳細了解存儲設備的型號、規格、配置,使用量等多種信息。同時其附帶的測試工具也可考察存儲設備連續讀寫等多種能力。

mSMART測試結果與CrystalDiskMark類似,同樣驗證了雙方的實力之差。
使用體驗
1 屏幕對比


Intel平台sRGB色域96%/AMD平台sRGB色域94%
考慮到現代精英商務用戶,創意設計用戶等對顯示效果的要求有著進一步的提升。微軟Surface Laptop3的兩個版本均配置了72% NTSC規格的顯示屏。

通過Spyder5Elite的校色及測試我們發現,兩個版本的Surface Laptop3其sRGB測試結果達到了95%左右,AdobeRGB測試結果為72%,可以認為與官方標稱一致。兩款筆記本高色域表現優秀,無論在影音效果或圖形圖像製作中都有著更好的體驗。
2 續航對比


Intel平台續航時間7小時59分鍾/AMD平台續航時間6小時50分鍾
在續航測試中,我們使用PCMark 10最新版本中提供的續航測試項目來進行。考慮到精英商務人士最看重現代辦公內容,因此我們將以該測試為基準點進行對比。該測試內容為循環使用包括Office等在內的多種辦公應用。

我們分別將兩款筆記本設置為最高亮度及最大性能,希望模擬更為嚴格的戶外高要求使用場景。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英特爾平台相比AMD整體有著約1個多小時的續航優勢。對於商務應用來說,這一小時已可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3 高負荷工作溫度對比


Intel平台最高溫度50.9℃/AMD平台最高溫度54.7℃
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編輯使用工業級紅外及激光測溫槍對兩款筆記本進行溫度測試。我們使用AIDA64中所附帶的壓力測試對每一台Surface Laptop3進行壓力測試。經過30分鍾後,使用測試槍拍攝鍵盤區整體溫度表現。

雖然Surface Laptop3中英特爾版本為13.5英寸,相較於15英寸的AMD版本其散熱空間及麵積更小,但實際溫度表現卻更為出色。我們認為這一方麵是英特爾10nm製作工藝的先進之處,同時也體現了整個酷睿平台的發熱量更小。
各測試項目總結



經過將近一周的測試與體驗,這兩款12000元價格檔次的Surface Laptop3的表現可謂天差地別。相對而言,AMD平台僅在有限的測試項目中獲得領先;而反觀英特爾平台版本,不但擁有更好性能,內存也達到了16GB。前者在微軟官網若要升級至16GB則需再加2200元之多。雖然兩者尺寸不同,但明顯13.5英寸的英特爾版本更適合需要移動及經常外出的商務人士,其續航及持久力也原生AMD版本。

第三代Surface Laptop再次體現微軟強大研發及設計能力
整體評測與試用完成後,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對這兩個平台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正如在文章之前我們所提到的,英特爾與AMD對於移動平台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認知。英特爾更關注於整體平台的全麵發展,這其中包括處理器及核顯在性能與規格上的提升,對於AI人工智能及科學計算方麵的支持能力,以及滿足移動創意設計需求等方麵均頗有建樹。

相對而言,AMD雖然與微軟之間強強聯手,采用體質較好的晶圓推出了定製版本的二代銳龍移動平台,卻因為仍舊采用12nm製作工藝及Zen+架構,因此在性能及功耗等方麵並沒有能夠超越10nm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其處理器性能總體與八代酷睿近似,R5-3580U與英特爾酷睿i5-8265U的表現在伯仲之間。而AMD原本的強勢之處——Radeon Vega 9集成顯卡,在英特爾Iris Plus核顯麵前也隻是旗鼓相當。

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一個平台的兼容性與穩定性表現。雖然這幾年AMD的努力也大幅提升了其業界影響力,使得其軟件兼容性有所提升。但我們仍舊發現在部分測試項目中,AMD平台出現報錯或無法運行的情況。從這個角度考慮,英特爾平台的可靠度也更值得用戶信任。

微軟商城提供大量Surface係列外設可供選擇
因此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認為,縱觀微軟Surface Laptop3兩個平台的表現,對於追求極致移動及性能體驗的用戶,我們更推薦采用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的13.5英寸版本;若用戶希望獲得更大顯示麵積及更高分辨率,則也可考慮AMD二代銳龍平台的15英寸版本。而且雖然從價格上來看,英特爾平台相比多700元,內存則增大至16GB,這對於如今的軟件應用來說更為重要。
微軟Surface Laptop3超輕薄筆記本電腦設計出色,做工極佳,其優缺點總結如下:
1. 采用英特爾10nm版十代酷睿及AMD二代銳龍平台,給予用戶更多選擇;
2. PixelSense™高分辨率廣視角高色域觸控顯示屏,助力創意設計;
3. Windows Hello極速登錄;Surface Connect磁吸擴展接口;多能USB-A/C接口
然而Surface Laptop3價格相對較高,是專為精英商務用戶所量身定做的產品。若用戶選購16GB內存或大容量SSD固態硬盤版本則采購成本過高。底部設計為本體散熱片,長時間使用後拿取時需注意燙手。Surface Laptop3本體僅2個USB接口,且不直接提供HDMI及SD卡支持,均需轉接或外接擴展塢。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芝麻app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dash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7.87M
下載
v8國際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比特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zt交易所ios
其它軟件219.97MB
下載
虎符交易所app最新地址
其它軟件276 MB
下載
bybit交易所中文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中幣交易官網手機版安卓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幣團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43MB
下載
歐幣網交易所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