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主機隻是載體
首先還是以外形作為切入點,Xbox Series X的外觀尺寸很大,長寬高比例有點像一台PC機箱。這意味著外觀向配置性能的妥協。大尺寸不僅是為了塞進去更大體積的硬件,也是為了保障機器運行時的散熱效率和工作溫度。我們知道Xbox Series X將支持實時光線追蹤等最新畫麵技術,毫無疑問會對算力和散熱帶來挑戰,所以這個外觀基本上是對已公布的硬件性能的佐證。
但接近於PC的不僅是外觀,而且也包括硬件架構。我們看到,Xbox和PlayStation兩大主機品牌從本世代開始已經趨於同質化,硬件架構都在向PC靠攏,好處是可以直接采用經過驗證的架構,可以讓第三方開發者避免重複開發,減輕開發負擔,而弊端則是兩款主機的同質化,真正的區別僅在於內容本身——也就是獨占遊戲的數量和質量。

2. 服務才是核心
所以這個盒子本身並不是那麼重要,自從Phil Spencer接管Xbox部門以來,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弱化硬件的明顯趨勢了。在Xbox One世代早起,微軟極其重視硬件的獨特性,甚至不惜強製搭載Kinect體感設備,結果我們都知道了。而從去年開始微軟將策略重點轉移到了軟件和服務上,推出了“遊戲市場的netflix”——Xbox遊戲通行證訂閱服務。同時還收購了一批中等規模的開發組,打造第一方開發陣線,為Xbox遊戲通行證的內容數量提供保障。
此外,微軟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主導的“隨處遊玩”策略,讓玩家一次購買,PC/Xbox多平台保有,也將逐漸顯示出優勢。我們也看到,微軟的服務已經登陸任天堂Switch,就連索尼也頂不住壓力,為多款遊戲提供了跨平台互聯的功能。所以微軟以服務為核心的策略,很可能會讓其他主機廠商麵臨“為微軟賣主機”的情況

3.微軟為Xbox Series X製定的策略
其實經過上麵兩段論述,大家應該已經意識到,微軟不需要為Xbox Series X製定任何策略,因為他們的策略重點是Xbox遊戲通行證這個存在於概念中的服務,而不是存在於物理世界中的實體主機。所以Xbox Series X的任務僅僅是提供一個接近於Windows 10 PC的硬件平台,照顧一下玩家的消費習慣,然後繼續保持他們目前“內容為王”的服務策略。
微軟已經確認,Series X並不是某一款主機的名字,而是一係列主機的統稱。這相當於向我們確認,類似本世代間期升級Xbox One X的做法可能會有進一步延伸,次世代的Xbox可能會有多次升級,像PC那樣具備硬件的擴展性和兼容性。我們看到,經過一次世代間期升級的Xbox One和PS4,將本世代主機的壽命周期延長到了7年,那麼次世代Xbox很可能會更好地利用這種策略,讓次世代主機擁有10年以上的壽命周期,減少硬件開發成本,將主要資源用在軟件和服務上。
我們即將迎來遊戲的新紀元,主機與PC之間的爭論正在逐漸弱化,主機之間的差異性也將模糊,真正的區別在於內容。而微軟顯然已經探到了一條有效的路徑,正打算沿著這個方向大步前進。如果微軟真的能夠將自己的服務推向其他主機平台,那麼Xbox Series X的存在可能更多是象征意義而非實際意義,我們甚至有可能會在PS5上訂閱Xbox遊戲通行證,那個時候微軟和廣大玩家們都將成為最大贏家。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歐意易交易所蘋果手機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biki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64.78MB
下載
原子幣交易所安卓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手機版安卓
其它軟件52.2 MB
下載
bitmart交易所官網app
其它軟件38.61MB
下載
比特交易所官網app
其它軟件57.63MB
下載
維克萊交易所app安卓
其它軟件81.97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所app官網版安卓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mexc抹茶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37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官方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