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從安卓陣營過來的肯定會吐槽以上這三個問題,但iOS的這種返回邏輯要怎麼理解呢?
iOS的設計邏輯是教科書級別嚴密的,尤其是在空間上的邏輯。
在多任務界麵裏麵,上一個使用的應用在當前應用的左邊
嗯,是這樣沒錯,然後呢?
所以當你講底部的導航條往右邊拽的時候,上一個應用就恰好在左邊等著你
這就是iOS在設計界麵的時候所貫徹的原則:空間上的連續性-Spacial Consistency
在以下鏈接裏麵會看到其出處:
https://developer.apple.com/videos/play/wwdc2018/803/
沒時間看也沒關係,做了一長串的英語聽力之後,我將其中的部分演講內容還原了出來:
看不懂也沒關係,進行翻譯之後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有了這張Gif,理解上麵所說的內容就容易多了
所以從左側邊緣向右滑動返回是在以上這些原則上產生的,那為什麼從App桌麵會是按Home鍵或者是上滑導航條就能解釋清楚了:因為所有App並不是從右邊過來的,而是由一個App圖標展開成一個完整的界麵,想要做到路徑的對稱,要麼間接操作內容,不產生衝突;要麼上滑返回,做到對稱。而且桌麵的優先級是獨立的:它既不是App,也不是App裏麵一層一層的界麵,從左往右滑的界麵並不適用,因為桌麵並沒有在左邊等著你,這一點在多任務界麵裏也有相應的暗示:
看到隱隱約約的桌麵了嗎?
返回上一級在左上角的按鈕在左上角也是同樣的道理:畢竟上一級界麵在左邊等著,箭頭指向左邊,並且放在兩者的交界處附近,就等同於在告訴你;“嘿,左邊還有東西!點這裏是回去左邊的”。這是一個簡單的暗示。不想放左上角的話那還能放哪裏呢?底部的Dock欄?想法不錯,很久之前的Flyme也有過這樣的嚐試,但下麵的Dock欄已經塞下了5個圖標了,再塞一個返回箭頭一方麵是會讓底部非常擁擠,搞不好會誤操作;另一方麵是Dock欄不是在每個界麵都有,這和頂欄不一樣,頂欄是個一直都有而且空間相對充足的位置。兩個因素加起來就決定了那個返回按鈕隻能在左上角待著。不方便起碼好過無處安家。
第三方App對這個手勢的支持程度就取決於App開發者了,現在大多數常用的App已經適配了,但沒適配的App在體驗上就會產生割裂感,參差不齊的體驗確實讓人心累。
安卓是返回手勢依舊是在間接地操作內容:滑動-達到觸發距離-鬆手-開始返回上一級界麵,本質上是通過邊緣的滑動取代原來返回鍵的操作。這樣的返回方式雖說方便,但也拖遝,特別是MIUI,它將滑動的距離設置得比較長,比Flyme的要長很多,用Flyme的時候拇指伸過去輕輕勾一下就能返回,而MIUI就不行,需要刻意地拉一段再鬆開。在“返回”這個動作的操作效率上,Flyme要好很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Flyme觸發距離非常短(粗略地估計了一下是2~3mm之間),比H OS 和Color OS 都要短,很明顯Flyme對此是有所考慮的。當然,論操作效率,如果能習慣的話能直接操作內容的iOS是最高效的。
我對於iOS的返回操作是比較青睞的,因為平時使用手機的時候右手的拇指會經常放在屏幕的下半部分,所以想返回上一級界麵的話,下意識地直接伸過去勾一下很方便,如果要刻意地跑大老遠回到屏幕右邊”拽一下“、鬆手然後返回我覺得反而會有點麻煩,而且很多時候我想不到要這麼做。事實上“伸過去勾一下返回”這個習慣在以前我用魅族16th的時候就有了,即使兩邊都可以返回。所以到iPhone上就能無縫銜接,這種直接無延遲的交互方式反而用得更加順手,並不覺得麻煩(很可能是我的iPhone11 並不是一台特別大隻的手機,如果是Max、Plus的機型可能會比較吃力了,還是雙手持機、放棄“一手掌控所有的念頭”吧)。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
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
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
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
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
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
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
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
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