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蘋果下架無版號手遊的大限已經到來。在整個7月,越來越多遊戲開發者發現,自己在App Store上的無版號遊戲被下架了。
蘋果這一政策在今年2月就已公布。當時,有開發者發現,蘋果在iTC後台審核頁中修改了最新的條款,要求遊戲開發者於2020年6月30日提交版號信息。這一消息在開發者中引起極大恐慌。
過去,蘋果從未強製要求過開發者要提交遊戲版號。據媒體報道,在2018年10月時,當時iOS暢銷榜TOP100裏麵,有58個遊戲都是沒版號或者套用“假版號”。無版號遊戲在iOS平台上極為常見。據蟬大師數據統計,截至目前iOS上有將近17萬款遊戲產品,其中有版號的遊戲產品不足20%,除去無內購的免費遊戲,版號嚴審波及遊戲或超5萬款。
早在2016年5月,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關於移動遊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要求從當年7月1日起,未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的移動遊戲,不得上網出版運營。也就是說新移動遊戲必須辦理版號,否則7月1日後不能上架。
這一政策蘋果從未嚴格執行,這也給眾多遊戲開發者帶來遊戲發行的空間。而如今,政策在收緊。不過,純免費遊戲不在此列,需要提供批準文號(版號)的僅指付費遊戲或APP內購買項目的遊戲。
根據GameLook報道,蘋果在今年7月起,對在中國區運營的iOS平台遊戲進行嚴格的新遊戲資質審核,無版號新遊戲無法通過蘋果審核上架中國區App Store。
在7月8日,蘋果給開發者發了郵件:要求線上的付費遊戲或含內購遊戲在7月31日前補交版號,否則將被下架。
事實上,據媒體報道,在7月第一天,蘋果就下架了超過1446款無版號遊戲,第一周下架達8000款,而遊戲上架數量則創下近期新低,為735款,其中絕大多數為免費遊戲。
易觀遊戲分析師廖旭華對時代財經表示,蘋果這一政策對不同的開發者影響將不一樣,首當其衝的,是以馬甲包買量和無版號運營為主的流量型中小團隊,被迫放棄此前的運營模式;其次是有比較多版號儲備的主流廠商,這些調整會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出一部分市場份額,對於大廠是存在利好的可能性的。
而最後是獨立開發者,廖旭華認為,獨立開發者將會少了一部分重要的收入,但是這批開發者本身這方麵的收入也不高,所以談不上特別嚴重,或者說大部分人比較佛係,無非就是不再上線大陸、轉型steam或廣告變現,再不濟就不再開發。
而對於從業者來說,他們的感受則更敏感,諸多遊戲開發者不認同此“一刀切”的做法。
在深圳做遊戲開發和發行的“炒雞牛工作室”開發者董俊楓對時代財經說,“這樣的做法直接讓中小開發者以及獨立開發者完全沒法繼續幹。海外小團隊和獨立遊戲開發者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國內隻剩下巨頭和巨頭扶持的團隊拿到版號。”
他提出,政策對於申請版號的資質要求極高,需要有公司主體以及各種資質,還要和出版社合作,並且滿足了以後,還是要排隊,這樣會造成小團隊被踢出局,造成創業門檻極高。
有觀點曾提到,這將倒逼遊戲產業把精力放在創新和產品製造,杜絕“馬甲包”現象,董俊楓並不認同,他說,“從目前公示的審批通過遊戲來看,跟以前我接觸到的其實沒有多大區別,都可以被歸類為‘垃圾手遊’,並沒有什麼‘精品化’的感覺。”
有兩位開發者對時代財經講述了他們遊戲開發的過程,以及對此次蘋果對無版號遊戲政策的看法,其中一位已經被下架了一款遊戲,另一位也即將要麵臨這樣的處境。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馮毅:從公司辭職4年,獨立遊戲開發者
“跟歐美的獨立開發者比,有些雪上加霜”
我自己做獨立遊戲開發,有一款遊戲因為沒版號被下架了。7月9日下架的。蘋果給我發通知郵件了,就是說不合規,沒具體說怎麼不合規。
目前就上過2個遊戲,下架那個是我做的第一個遊戲,塔防遊戲,2014年12月上線。還有個卡牌的遊戲還沒被下架,可能是漏網之魚。
我之前在遊戲公司。2014年辭職,自學做的獨立開發者,因為熱愛遊戲,想做更多自我表達,而不是做商品似的遊戲,所以走上獨立開發的道路。
獨立開發相當於一個人做幾個人的工作,會麵臨非常多困難,不過也終於有了自己的作品。主要問題還是沒有宣發的資本,並沒有什麼收入,所以壓力比較大。
我自己做了幾年的獨立遊戲,加起來收入也就兩三萬。以前工作還可以,有點存款,但是也基本吃光了,什麼事情前麵加了獨立二字,都是條艱辛的路。
我是閉門造車類型的開發者,出了這事我也知道是沒辦法的,所以也沒跟同行溝通。版號政策出爐後,普通民眾都是支持的。接下來我沒什麼計劃,最近在思考人生,思考後麵怎麼走。我隻做過iOS平台的遊戲,其他平台沒什麼經驗。
這些年大環境一直在收緊,得知版號相關的新聞以及發現遊戲被下架的時候沒有太吃驚,個人和小團隊創業在實際中麵臨越來越繁複的各種門檻。
有些門檻對大公司來說並不是大問題,但對個人和小團隊來說是生死攸關,而像我這種個人開發者由於並沒有特別有名的成功案例,或者大的宣發,所以市場、用戶其實也聽不太到我們的聲音。跟歐美的個人開發者相比,我們本來競爭力就低,現在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
沒有公司的個人開發的遊戲在符合法規範疇內沒法申請版號,隻能走一些灰色領域找其他公司合作代發。以後如果繼續做遊戲項目,大陸市場也會被排除在外,我們也沒什麼辦法。
王康:4人團隊,獨立遊戲工作室開發者
“拿不到版號的時候,是靠ios撐過來的”
我們是個獨立遊戲工作室,團隊是2018年成立的,總共4個人。做了兩款遊戲,第一款是有點恐怖的益智解謎遊戲,研發了兩三個月。2019年4月上的steam平台,6月上的蘋果商店,現在還在,有付費。也差不多到極限了,畢竟1年多,估計快不在了。第二款是架空的戰略遊戲還沒有上線。
恐怖類遊戲不可能申請到版號,花錢找中介(發行公司)都不幫你申請的,看到這個題材就拒絕了。我們以後不做恐怖劇情向了。
版號得由發行公司來申請,不是說你一個人去申請就會有版號的,得掛一個發行公司或一個出版社,有出版資質,不管什麼遊戲,版號至少幾萬塊錢肯定是要花的。
現在iOS上麵,很多都沒版號。你隻需要去觀察一件事,iOS有的遊戲,安卓卻沒有,80%是沒版號。我們那款遊戲在安卓上是免費的,隻靠廣告(賺錢)。國內安卓一直要版號,除非免費遊戲,所以隻能上iOS,不然誰不想賺安卓的錢。
我們談不上公司,沒啥影響,也早就沒多少營收了。老產品一年的收益也差不多夠了,steam和iOS,每個月就幾千塊錢,沒啥流量。現在在做新產品,用上一個項目的錢養新項目,還好沒啥壓力。
我這個屬於影響不大的特例,大部分人影響很大的。因為我的是單機遊戲,生命周期和開發成本都很低。1年半的時間,它已經消化了該消化的流量以及用戶。所以現在下架對我影響很小。
我們是輕量級的,就4個人養活太容易了。但iOS版號政策對發行公司和研發公司影響很大,一個大公司一兩百多號人,光是養他們的管理成本就很多了。拖一個月上線,就多一個月的成本。
過去有很多(不止做iOS平台的)遊戲研發公司拿不到版號,或者說等版號很漫長的時候,他們都是靠iOS遊戲撐過來的。因為一個遊戲的研發周期,包括它的上線都是很長的。
比如說我遊戲a做完可能用了一年時間,然後等版號要將近大半年,甚至還過不了,這大半年也沒事幹,員工還是要養著,不能說先把員工開了,等版號來了,再把員工招回來,這不現實。
這大半年要麼開新項目,但不管開不開,營收壓力很大,如果iOS不要版號,就可以先上來賺一波錢了,版號過了後,再去安卓上線。
現在下架沒版號的iOS遊戲,研發公司少了一個低門檻的優質平台。他們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活下去,等版號,他們可能會更難。以前是做好遊戲了,至少可以在iOS商店一邊回血一邊等,現在iOS這個供血庫斷了,那他們在研發方向和生存都會成問題,比如會考慮做容易通過版號的遊戲,亦或者做海外向的。而國內發行市場就會少了很大一塊蛋糕,可以運作的產品和平台變少了。
(應受訪者要求,馮毅和王康為化名)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
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
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
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
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
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
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
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
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