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晚,微軟在上海召開了發布會,發布了多款硬件產品,其中有三款Surface設備:包括國行版Surface Studio一體機、首發新一代Surface Pro平板、國行Surface Laptop筆記本;兩款配件:國行Xbox天蠍座、混合現實眼鏡HoloLens以及商用套件版本;除此之外,還有微軟專門針對中國定製的Windows 10特別版。
微軟發布的新品中,最引人關注的要數本次發布會首發的新一代Surface Pro,售價5888元起。雖然微軟稱與上一代Surface Pro,新一代Surface Pro進行了800多項升級,但整體上看,它其實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少驚喜。

微軟多個硬件產品失敗
一個賣得好的產品,總有讓人買它的理由。例如iPhone,價格雖然高,但是其係統以及外觀等方麵確實能夠為用戶帶來極好的使用體驗;例如小米手機,產品雖然稱不上出色,但是單單是性價比這方麵就足以吸引一大批用戶;再例如三星,雖然性價比低,但是轉型迅速,依靠明星係列機型Galaxy實現了趕超墨守成規的諾基亞、RIM,一舉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手機廠商。
盡管微軟已在桌麵操作係統上稱霸多年,但是縱觀這家軟件巨頭曆年來推出的硬件產品,大家就會發現其中不乏失敗之作。例如2010年推出的Kin手機,麵市僅兩個月就被微軟痛下決心“砍”掉了。Kin One和Kin Two兩款手機被業內人士稱為“微軟有史以來最大的產品設計敗筆”,它們比功能手機強大,但又比不上智能手機,而定價卻接近智能手機,因此難逃銷量慘淡的命運。再例如2010年推出的Windows 7平板電腦Windows Slate,並沒有引起多大影響,其實惠普、富士通、戴爾、三星、優派等廠商都推出過Windows 7平板電腦,但均市場反應平平,聯想集團更是在2010年放棄了製造Windows 7平板的計劃,原因是認為Windows 7操作係統還保持著85年以來的“桌麵範兒”,整個界麵都是為鍵盤和鼠標設計的,並不適於觸控操作。微軟還非得硬著頭皮一搏,卻又沒有多大的突破,失敗是自然的事;例如再早些年,微軟在2006年推出了Zune音樂播放器,其效仿蘋果的iPod音樂播放器和iTunes商店,推出了Zune和Marketplace。專業人士分析稱,Zune和後來的Zune HD都是很棒的音樂播放器,但是2007年蘋果的iPhone橫空出世,讓Zune難逃門可羅雀的悲劇命運。果不其然在2011年,微軟終於宣布將放棄Zune而集中精力開發Windows Phone手機。
Surface為何一直沒能成功?
Surface可以說是微軟眾多硬件產品中的一個重頭產品,微軟也是對其寄予厚望。但無奈其銷量卻一直不甚令人滿意,即使價格一降再降,銷量也難見起色。例如在Surface Pro發布之前,就有業內人士對該產品的外觀、重量、電池續航、存儲空間等提出質疑,並認為這一設備與此前推出的Surface RT平板相比,Surface Pro更重、更厚,且價格貴幾百美元,而且其是介於平板電腦和PC之間的一款不倫不類的折中設備。

其實Surface之所以落得個這種局麵,大致有以下幾方麵原因:
首先是消費者對一款產品最直觀的印象,Surface確實價格過高。微軟之所以推出這個係列,目的就是要對標蘋果的平板以及筆記本產品。但是微軟一直是以評價銷售PC產品,大眾對其產品價格已經有了一個既定的定位,而Surface卻跟蘋果平板一樣的高價位,這個價格確實令大眾難以接受。畢竟微軟與蘋果不同,蘋果一直走的都是高端路線,微軟突然搞出一個高價的產品,總會讓消費者感覺價格水分過大,失敗也隻是時間長短的事。
其次是微軟產品本身的問題。Surface在產品體驗方麵,確實沒有替代蘋果平板或者筆記本的能力。例如在Surface Pro之前的Surface RT,各方麵更新確實太過緩慢,除去硬件方麵不說,軟件層麵微軟確實不夠用心,導致Surface RT能用的軟件太少,銷售自然也會因此受阻。銷量不景氣反過來也影響到了其對RT版本生態係統的搭建。反觀蘋果,雖然係統是封閉的,但其卻為自己的產品搭建了一個強大的生態係統。
再有就是銷售策略的問題。Surface在剛上市時也像蘋果一樣,企圖搞饑餓營銷,結果銷售成績卻不理想,後來改為開放銷售,也沒有起到刺激銷量的效果,再後來對Surface價格進行下調。這種做法雖然在短期內起到了一定的刺激銷量的結果,但是從長遠來看,對一個產品的口碑傷害是極大的。這種降價的做法,無論是讓之前高價買了Surface的人,還是準備買的人,都會覺得產品貶值太快,尤其是後麵想買的人,看到降價幅度如此之快,又如此之大,又會進行觀望,這對一款產品的長遠發展顯然不是件好事。
價格、產品、銷售策略三方麵都有問題,Surface落得個不溫不火的局麵也並不出乎意料。

微軟為什麼一定要做硬件?
不得不承認,微軟這種堅持的態度確實是個很好的優點。但為什麼硬件產品表現並不出色,微軟還要堅持一定要做硬件呢?
眾所周知,服務是穀歌的重心,設備是蘋果的重心,那麼現在的微軟呢?究竟是應該以服務為重心,還是以設備為重心?這也是令微軟非常頭疼的事情。
在軟硬件結合方麵,蘋果樹立了一個軟硬結合的成功例子,其通過軟件業務與硬件業務相互促進,創造出了不可估量的價值。也許正是這方麵,激勵了微軟也要做一個軟硬件結合的成功企業。但大家都知道,微軟是靠軟件起家,想要樹立起自己在硬件上的競爭力並不容易,而且無數個事實已經證明,硬件這行並不像微軟在自己的軟件那裏能夠輕鬆就賺到錢。例如2013年,微軟花了約79億美元收購諾基亞,但並沒有給手機業務帶來起色,反而以賬麵資產減記76億美元的結局收場,諾基亞也徹底在手機市場上失勢,直到現在也沒有翻身成功。
一個產品要想能持續運作下去,或是產品本身有獨特性,或者在渠道和供應鏈方麵占據主導地位,有極高的競爭力。但是對於一直執著於做硬件的微軟,就如分析人士所認為的,目前高端市場仍然被蘋果占據著,而二者畢竟是軟件與服務為主的互聯網企業,雖然品牌效應仍在,但硬件生產與銷售方麵均需要依靠第三方的力量,如何從蘋果手中搶奪一些份額還很難想象。
無論如何,現階段Surface依然是微軟硬件戰略的核心。微軟CEO Satya Nadella曾表示,“Surface不僅創造了一個新的硬件類別,還為微軟贏得了粉絲。”但是微軟目前並沒有在中國開設官方直營體驗店,這一點確實極大地影響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認知程度。這次發布的全新Surface究竟能否讓微軟在硬件方麵有所起色呢?拭目以待!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阿童木交易所app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
歐意交易所app官方安卓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歐意交易所app官網手機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zebpay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幣交易app
其它軟件274.98M
下載
bib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最新版本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環球幣交易所官網蘋果手機版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wbtc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海星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81.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