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最近,微軟研究院和HRL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采用曲麵圖像傳感器取代傳統的平麵圖像傳感器,不僅可減少相機鏡頭的組件數量,還降低了鏡頭的設計複雜度,從而製造出性能更強大、尺寸更小的數碼相機和攝像頭,不僅可在低光條件下拍攝,且拍攝出的圖像效果更好。
關鍵字
圖像傳感器、攝像頭、半導體、CMOS
背景
前天發布的《基於石墨烯和量子點的圖像傳感器:應用前景廣闊!》一文,介紹了利用石墨烯和量子點技術製成的新型圖像傳感器,讓圖像傳感器再一次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今天,我將繼續介紹關於圖像傳感器的創新技術。
說起圖像傳感器,我們很快會聯想到數碼相機。特別是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數碼相機結構中存在著兩個非常重要的組件,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
鏡頭和圖像傳感器
通過下麵這張示意圖,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鏡頭(Lens Elements)和圖像傳感器(Electronic sensor)在單反相機中的具體位置。

(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鏡頭:主要作用是捕捉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然後將光線聚焦在圖像傳感器的光敏麵上,所以其主要功能就是對要拍攝的目標物體,進行光學成像。

(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圖像傳感器:也稱為感光元件,分為電荷耦合元件(CCD)和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CMOS)兩大類。它們都是采用光敏二極管,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然後再通過模數轉換(ADC),轉化為數字信號。最後,這種數字信號會經過DSP芯片處理,形成完整的圖像。CMOS傳感器,已將DSP芯片集成於其中,從外觀看上去如同一個整體。

(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接下來,我們再仔細看看鏡頭部分,鏡頭的重要性,相信愛好攝影或者玩過單反相機的朋友就會十分清楚,好的鏡頭價格都十分昂貴。這裏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關於鏡頭兩個非常重要的參數:焦距和光圈。
焦距,是指鏡頭光學後主點到焦點的距離,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著拍攝時的視場角和景深。根據焦距是否可以變化,鏡頭可分為:定焦鏡頭和變焦鏡頭。在定焦鏡頭中,根據焦距的長短,又可分為:廣角鏡頭(視場角大)、中焦鏡頭和長焦鏡頭。當然,不同的鏡頭適合於不同的拍攝場景。
光圈,是安裝在鏡頭上,用來控製光線透過鏡頭,進入傳感器感光麵光量的裝置。光圈大小通常用F值(即鏡頭的焦距/鏡頭通光直徑得出的相對值)表示,F值越大則光圈越小,F值越小則光圈越大。光圈不僅可以決定通光量,而且也可以影響景深。
了解完鏡頭關鍵參數後,我們再來看看鏡頭的結構。一般來說,每個數碼相機的完整鏡頭都會由一組獨立的鏡頭元件,沿著共同的軸排列組成,而這些元件主要是各種鏡片。例如,一個廉價的28mm 鏡頭會含有很多不同的元件,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之所以多個不同形狀和性能的鏡頭元件要進行組合,目的就是使像差最小化,從而形成無視覺缺陷、完整、清晰的圖像。例如,人們為了糾正色差,就會采用不同色散係數的鏡片(至少兩片)組合而成,一片具有高色散係數,一片具有低色散係數。同樣,其他的像差,例如彗形像差和像散,也可以通過不同的鏡片搭配組合進行修正。複雜的攝影鏡頭可以具有超過15個甚至更多的鏡頭元件組成。
由此可見,為了糾正各種光學錯誤和像差,讓光學圖像被傳統的平麵型圖像傳感器更容易檢測到,絕大多數的數碼相機會使用多個光學元件組合,糾正光學圖像,達到最佳的成像效果。
然而,這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這麼多的光學元件,肯定會抬高設計複雜度和成本。此時,我們就會思考如下的問題:
可否減輕光學元件的工作負擔,或者說可否減少使用的光學元件數?
創新
然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創新技術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美國微軟研究院和HRL實驗室的科學家們設計出了一個巧妙的方案:
使用曲麵圖像傳感器,取代傳統的平麵圖像傳感器,使得鏡頭使用的光學元件數量變少。

(圖片來源於:微軟研究院)
研究人員在光學會雜誌《光學快報》上發表了論文描述了他們的方案。
新型曲麵圖像傳感器的球麵曲率是之前報道的三倍以上,且其中的一個傳感器已經可集成到數碼相機原型中,且較現有的高端商用單反相機,這種數碼相機原型,可以拍攝出分辨率更高的圖像。這項創新將不僅有利於設計出更小、更快、更低成本的鏡頭,同時也有利於改善光學元件的其他性能。
技術
讓我們從理想聊起,理想的數碼相機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或許大家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是,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們是這樣想的:
這種理想的相機可以在極度低光的條件下正常工作、尺寸要足夠小、並且能拍攝出極高銳度、高質量、無瑕疵的圖像。
可理想終究是理想,實際上一直並未得以實現。但是,科學家們並未停止過探索,他們一直想要設計出更加快速的鏡頭和更小尺寸的圖像傳感器,且依然可以采集足夠多的光線,拍攝出高質量的圖像。正是出於這些想法,他們進行了曲麵圖像傳感器的研究,並期待取得突破性進展。
也許,上麵的這些說法比較專業化,那麼下麵這幅圖能讓我們,更直觀地理解科學家們的想法。

(圖片來源於:參考資料【2】)
其實,人眼恰恰就具備這些理想特征。所以,圖A簡單介紹了人眼成像過程,光線經晶狀體折射後聚焦在視網膜上。這些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視網膜是曲麵的。然而,不同於人眼,經典光學鏡頭卻需要更多的元件,更複雜的過程,進行像差糾正,將光線聚焦於平麵的傳感器上。相對於視網膜曲麵來說,這種平麵的傳感器性能明顯較差。
圖B,則展示了一個1800萬像素(1/2.3” 7.6 mm x 7.7 mm 晶粒)背照式CMOS曲麵圖像傳感器,結合在18.74 mm的曲麵模具表麵上,這種曲麵的圖像傳感器相對於平麵的圖像傳感器,提供了一種類似人眼結構的新型解決方案,勢必會全方位提升相機性能。
那麼,科學家是如何實際製造這種曲麵傳感器的呢?
他們先將單個傳感器從CMOS圖像傳感器的晶圓上切下,然後放置到定製的模具(mold)中,再使用氣動壓力將每個傳感器壓入模具裏麵。

(圖片來源於:參考資料【2】)
除此之外,曲麵傳感器還有一些其他方法,例如將傳感器的邊緣粘合,然後再向其中間部分施加壓力。然而,這樣做會創造出高壓力點,使得傳感器在達到標準曲率之前,就會發生破碎。
然而,研究人員采用了新方法有效避免了這一問題。他們讓圖像傳感器在彎曲的過程中,能夠自由浮動,逐漸地驅散壓力。同時,他們也使用了一種特殊形狀的模具,逐漸地在芯片的邊緣施加壓力,將它壓入模具中。
HRL實驗室具有這樣的半導體製造能力和相關設備,所以微軟與其進行合作,戰勝了曲麵傳感器的工藝中所麵臨的特殊物理挑戰。研究人員稱,這項研究需要進行大量實驗,保證每個曲麵傳感器都具有精準的性能,即這種彎曲傳感器的過程,不會改變任何的電氣和成像特性。另外,還要保證施加壓力恰當,不會使其發生破碎。
接下來,讓我們再看看研究人員對這種曲麵傳感器進行測試的結果。
當采用具有曲麵傳感器以及特殊製作的f/1.2 鏡頭的數碼相機進行實驗時,這種傳感器拍攝的圖像分辨率,比具有類似鏡頭的高端單反相機高兩倍。
大多數的相機在圖像傳感器邊緣部分,光線檢測能力都會減退。但是,這種曲麵傳感器幾乎不會錯失任何光線。在圖像的邊緣部分,這種曲麵傳感器拍攝的圖像銳度是單反相機的大約5倍。
下麵這幅圖片,展示了具有曲麵傳感器的數碼相機的拍攝效果。

(圖片來源於:參考資料【2】)
所以通過這項研究,研究人員認為,你可以使用現有的圖像傳感器,將它彎曲,就能顯著提升光學係統的性能。這個過程是相對低成本的,並且不會帶來任何性能減退。
價值
從創新價值的角度來說,這種曲麵傳感器更加有效地低糾正了像差,同時也簡化了廣角鏡頭的設計過程。
盡管,目前論文中介紹的原型相機,尺寸差不多和小型消費電子相機一樣。但研究人員稱,這個攝像頭的尺寸還可以更小,從應用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同時,他們也會創造出量產該曲麵傳感器的設備,通過在現有的圖像傳感器製造工藝基礎上,結合一些附加的工藝,使其最終得以量產。
所以,它最終帶來可商用的曲麵圖像傳感器,同時進一步製造出高性能的新型數碼相機和攝像頭,拍攝出跨越整個視場的高銳度圖像,另外在低光環境下,拍攝效果也可以很好。這項技術可應用於視頻監控、AR/VR、無人駕駛等多個領域。
未來
研究人員正在進一步提高傳感器的曲率,他們想讓這種曲麵圖像傳感器,能夠在紅外線的波長條件下進行實驗。這將有利於這項技術進一步應用於望遠鏡、三維空間映射、生物識別等領域。
不過,研究人員也在溫馨提示,具有這種曲麵傳感器的商用產品可能不會很快出現。但是,他們希望和其他公司進行合作,對於傳感器進行進一步的魯棒性測試,為量產做好準備。
參考資料
【1】http://m.osa.org/en-us/about_osa/newsroom/news_releases/2017/breakthrough_curved_sensor_could_dramatically_impr/
【2】B. Guenter, N. Joshi, R. Stoakley, A. Keefe, K. Geary, R. Freeman, J. Hundley, P. Patterson, D. Hammon, G. Herrera, E. Sherman, A. Nowak, R. Schubert, P. Brewer, L. Yang, R. Mott, and G. McKnight, “Highly curved image sensors: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improved optical performance,” Opt. Express, Vol. 25, Issue 2, 13010-13023 (2017). DOI: 10.1364/OE.25.013010.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Photographic_lens_design
需要進一步探討交流的朋友,請直接聯係作者微信:JohnZh1984,或者微信關注公眾號:IntelligentThings。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芝麻交易所ios蘋果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zt交易所包
其它軟件273.2 MB
下載
ubcoin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18.21MB
下載
mxc官方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84.30MB
下載
鏈易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
mxc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98.2MB
下載
必安交易所官網手機版安卓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通證交易所app安卓
其它軟件44.12MB
下載
幣鋒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富比特交易平台app鏈接2024安卓版
其它軟件276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