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COMPUTEX2017上Intel動作頻頻,發布了全新的Core i9處理器,達到了驚人的16核心32線程,成了全場焦點。可與Intel、微軟與一眾廠商攜手推進eSIM卡相比,前者對我們生活影響小之又小,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買頂級處理器,但SIM卡至少人手一張。eSIM卡為何這麼重要,先從SIM卡誕生說起。
SIM變遷史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客戶識別模塊的縮寫,是第二代蜂窩移動通訊GSM的產物,其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Giesecke & Devrient在芬蘭推出了第一張商業用SIM卡。

外麵塑料框架也是SIM卡一部分
最早的SIM卡尺寸非常大,達到了85.6×53.98mm,與一張信用卡差不多大小,今天SIM卡帶有尺寸塑料邊框不是為了保護SIM卡,而是最初的SIM真的這麼大。保留塑料框架代表著兼容性,就想Nano SIM變Micro SIM的卡套一樣。SIM卡對於GSM網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每一台終端設備(手機)在網絡唯一的身份標識,簡單而言就是記錄了手機號碼。還具備了身份驗證的功能,當手機通過SIM卡連接的網絡時,服務器會對照卡內安全信息來確定SIM卡身份的真實性。

其次,SIM具有可移植性。SIM卡可以插入不同手機當中,這樣即使手機升級換代,用戶的手機號碼也不用跟隨改變。最後一點是SIM卡具有存儲功能,可以記錄手機號碼、短信息。別小看這一功能,當年個人電腦處於286、386時代,硬件空間是以MB的計算的,SIM卡能存在手機號碼、短信是一個了不起的功能,而且換手機時通訊錄跟著SIM卡走,不用遷移。直到智能普及的初期,不少人依然是把手機號碼存儲在SIM卡中,而不是手機內部存儲空間或是雲賬號之中。

到了1996年我們所熟悉的“標準”SIM卡——Mini SIM卡出現了。Mini SIM最重要的改進是大幅度瘦身,以適應越來越小的手機。2003年Micro SIM卡標準現世,可直到2010年iPhone4采用,Micro SIM卡才得以普及。
到了Nano SIM卡,SIM標準之爭進入消費者眼中,蘋果與諾基亞/RIM聯盟推出各自的方案,最終蘋果獲勝,12.3×8.8mm大小的Nano SIM成了標準,也是物理SIM卡的絕唱。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幣飛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追幣網交易所官網版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kraken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165.39M
下載
比特兒交易所app手機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app官方ios蘋果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官方app蘋果
其它軟件50.42MB
下載
非小號交易平台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26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ios
其它軟件32.88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app官方蘋果版
其它軟件77.35MB
下載
芝麻交易所app官方2024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